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即便方向對了,仍然需要努力,
只是當方向與動機明確時,努力便一點也不像是“在努力”。
我想考100分,但我只想練習1份考卷。
我想念外文系,但英文作文出了我不懂的題目,所以我不想寫。
我想成為工程師,但數學我只想跳著做,以前沒學好的部分也不想花時間練好。
這種類型的學生大多有一個共通點:
唯一堅持的事情就是「放棄」!
這時候通常我只會說「你最好仔細想想這『到底』是不是你內心『真正想要的』?」
因為,如果你「真心」想要,不會有那麼多「但是」;
就像真正樂在工作的人,不會覺得工作“辛苦”一樣,即便旁人看著都覺得累...
但這也牽扯出另一個共通點:
來自更深遠影響個人特質的「家庭教育」。
這類學生,家庭當中必定有超過一位屬於「常常在變換目標或準則」以及「大驚小怪」的長輩 (講得更直白一點,就是父母或撫養人,因為這是成長中最能直接影響到個人的“典範”)。
很多家長焦慮得像無頭蒼蠅一樣,什麼資訊都沒找過,也沒想過孩子適合什麼?(當然也沒跟孩子談過想做什麼?或適合做什麼?或即便談過,也會主導,而不是尊重) 一下覺得A重要,就要求老師幫他加強A,一下又覺得B也很重要,又要求B也要加強...
但光是加強這些,就能讓孩子升學加分?或是人生順利嗎?
有沒有想過,是否就是因為每次都這樣沒計畫的拋出要求或信口開河一個目標,導致孩子以為「目標」這種東西,就是「說說就好」,反正我所能觀察到的“典範”們天天都在換目標,也天天喊著要減肥,結果半夜還不是叫外賣點炸雞?
相對的,願意一步步穩紮穩打的學生們,大致的共通點則是:
至少堅持學會某一樣東西!
多年經驗統計下來,這類型的學生,大致是會某一項樂器或某一項體育能力特別突出,也有學圍棋、書法、繪畫這類其他才藝的學生。
仔細分析其實也很好理解,就以鋼琴為例:
不可能一首曲子第一次看到,就能直接彈奏流暢!
一定都是先練右手、再練左手、左右手合奏兩三個小節、所有小節雙手彈順了,再開始把一個個小段落合併在一起彈奏。
這之間每一個步驟,都足夠無聊到讓人想要放棄,除非,
你真的想學會彈奏這首曲子!
有練過任何一項樂器的人都會懂,個別小節練熟,不等於整首合併就一次順!
很多銜接的地方會卡住,往往都還要練很多次,才有可能出現一次整首順暢,而如果希望每一次彈奏都順利,絕對不是今天練順一次,隔天就可以收工的!
否則那些音樂家天天練是在練心酸的嗎?
因此,通常有認真經過一項樂器、體能、圍棋、書法... 等訓練,不中斷且超過3年以上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於「挫折」的耐受性,也會大為提高!也更懂得「拆解步驟」與「合併訓練」的差異!
所以,學才藝其實不是在學「才藝」而是在「訓練心智」!
就像求學過程中的許多知識大多都沒啥實質的功用!
就算現在不學會,將來任何時候,只要想學,沒有學不會的!
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然後才有機會「創造」自己!
了解自己是什麼個性?自己有什麼優劣勢?
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到底願意用什麼方式來提升自己?還是什麼都不願意做?
那,真的是你的目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