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老師碎碎念 01-標準是誰定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愛,沒有標準。
家長常抱怨:
我問他這個補習班/家教老師可不可以?小朋友都只回答「不知道!」
所以就想說換補習班/家教老師,看會不會比較好?
真相是...
小朋友之所以「不知道」並不是
「不知道這個補習班/老師的教學可不可以?或聽不聽得懂?」
而是
不知道在這個補習班/老師的教學之下,能不能拿到『爸媽心裡要他考的那個分數』?」
如果打從一開始就沒有要誠實說出自己心裡「真正的期許」,也無法同時「尊重小朋友對自己的成績要求」,不如一開始就不要問那些不痛不癢且讓人捉摸不定該怎麼回答的問題,然後再來煩惱或惱羞地說:「怎麼問什麼都說不知道?」
在我自己的標準而言,60分我就滿意了!
為什麼要達到你心裡90分、100分的標準?
何況大部分的家長永遠不滿足且口是心非!
一下子說是自己的事!一下子又說考這成績能看嗎?
(我自己覺得能看啊!不是自己的事嗎?)

不及格的時候說「好歹及格吧!」
及格之後就欲求不滿「至少到70吧!」、「80吧!」、「90啦!」
其實心裡根本巴不得小孩全都考滿分!還要假惺惺地在那邊裝客氣?
這種標準一直在浮動的狀態!任何人都只能回答「不知道!」
因為誰知道下一秒你的標準又在哪?
回答”錯誤“ (不如你心理預期) 又要大發飆...
諷刺的是,還在肚子裡的時候,都只要求孩子平安、健康就好!
生出來之後的種種表現,卻都在透露著「你沒考一百分!你不優秀!我就不愛你!」的思維...
競爭力不是只靠分數來堆疊的。
如果無法尊重孩子可以擁有有自己的標準,就無法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讓對方猜測自己一直在浮動的標準,也只能造就奴性堅強地討好型奴才!
在家聽父母的、出外聽師長的、工作聽老闆的!你的個人聲音?你算什麼!聽話照做就對了!原來生孩子不是因為愛孩子!只是想要一個聽話的機器人罷了...?
avatar-img
1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雖然多數家長都知道「成績、分數」不是唯一,我們也會試圖從社會各行各業中找出優秀卓越的人來「安慰或說服」自己,孩子即便成績不好,也會有他的一番天地,只是真正豁達開朗的家長還是不多,因為家長們就是從「考試、成績、排名....
Thumbnail
透過改變教育方式,從補習班老師轉變為家教老師的經驗。提供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學生自發學習,並與家長協作,解決問題學生的困境。
Thumbnail
文章講述了學生在模擬考試中的成績,以及班導師的獎懲原則和家長的積極參與。通過鼓勵自我競爭,激勵孩子們努力進步。
在強調「適性發展」的21世紀,每所學校應該也要有各自清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讓每個家庭可以經過討論後,挑選適合的學校就讀。而老師們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長,應聘適合的學校。教育也應該適時引入市場機制,良性競爭才能激發出更多創新,以及更好的教學品質,讓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有更多選擇。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我曾和我的父親有過一次談話,他想知道我對於某件事的道德觀點或理想,不過卻怎麼也無法理解,最後我無奈之下只能歸之於資質因素。不過我父親卻不願接受這個說法,認為是我說得不夠清楚才導致他一直不能理解,根本不存在資質高低的說法。 於是我便以數學舉例,大家在求學階段算數學時,總不可能每一題都能解得又快又準,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Thumbnail
時常聽到許多家長都會抱怨小孩講一次兩次都無法改進缺點,甚至設定第三次講不聽就會直接打下去的規定,每次聽在我耳裡都為孩子感到心疼,忍不住告訴這些家長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可能是沒有「能力」做到,或是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持續執行,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的並不是打罵,而是去找出孩子做不到的原因
Thumbnail
在育兒的過程中,父母和社會經常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孩子的「優劣」,這種觀點認為孩子的行為和表現,應該符合某些既定的標準和期望。 然而這種觀念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對孩子來說,他們的行為不過是自我的直接表達,無關乎成人定義的「好壞」。因為孩子的天性和成長階段,使他們的行為更為直接與率真,只是在大人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雖然多數家長都知道「成績、分數」不是唯一,我們也會試圖從社會各行各業中找出優秀卓越的人來「安慰或說服」自己,孩子即便成績不好,也會有他的一番天地,只是真正豁達開朗的家長還是不多,因為家長們就是從「考試、成績、排名....
Thumbnail
透過改變教育方式,從補習班老師轉變為家教老師的經驗。提供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學生自發學習,並與家長協作,解決問題學生的困境。
Thumbnail
文章講述了學生在模擬考試中的成績,以及班導師的獎懲原則和家長的積極參與。通過鼓勵自我競爭,激勵孩子們努力進步。
在強調「適性發展」的21世紀,每所學校應該也要有各自清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讓每個家庭可以經過討論後,挑選適合的學校就讀。而老師們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長,應聘適合的學校。教育也應該適時引入市場機制,良性競爭才能激發出更多創新,以及更好的教學品質,讓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有更多選擇。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我曾和我的父親有過一次談話,他想知道我對於某件事的道德觀點或理想,不過卻怎麼也無法理解,最後我無奈之下只能歸之於資質因素。不過我父親卻不願接受這個說法,認為是我說得不夠清楚才導致他一直不能理解,根本不存在資質高低的說法。 於是我便以數學舉例,大家在求學階段算數學時,總不可能每一題都能解得又快又準,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Thumbnail
時常聽到許多家長都會抱怨小孩講一次兩次都無法改進缺點,甚至設定第三次講不聽就會直接打下去的規定,每次聽在我耳裡都為孩子感到心疼,忍不住告訴這些家長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可能是沒有「能力」做到,或是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持續執行,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的並不是打罵,而是去找出孩子做不到的原因
Thumbnail
在育兒的過程中,父母和社會經常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孩子的「優劣」,這種觀點認為孩子的行為和表現,應該符合某些既定的標準和期望。 然而這種觀念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對孩子來說,他們的行為不過是自我的直接表達,無關乎成人定義的「好壞」。因為孩子的天性和成長階段,使他們的行為更為直接與率真,只是在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