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共伴效應認識的夥伴一起閱讀了零雨的《女兒》詩集,這兩次討論到的是輯一的〈東海岸〉、〈我的名字叫海〉、〈女兒〉,在這裡簡單的記錄一下自己閱讀時的感想 > <
〈東海岸〉
還在讀大學的時候,曾經從彰化車站搭上自強號,嘉義、台南、經過家鄉高雄,旅途持續開展到屏東,南迴繞過屏東與台東的海。
第一次見到那般的景色時,即對那樣的蔚藍深深著迷。後來第二、第三次,抵達台東的旅行總是透過鐵路,也試圖以文字描寫那幅讓自己哭泣的美麗風景,但幾次下來,至今為止仍發現自己的文字有那麼一點薄弱與無力。於是在讀零雨所寫的〈東海岸〉時,不禁驚嘆起了零雨以詩句描寫的景色,文字拼寫讓我回到了自己記憶中的現場,也抵達了詩人曾經所見的現場。
讀書會中,我先提到了詩中的第一行與最後一行,自己非常喜歡第一行中一連串的,各種不同的藍色名詞放在一起勾勒,想起了美術行中水彩的各色顏料,是自己非常喜歡的畫面。
第一行:粉藍綠藍黃藍紫藍靛藍亮藍墨藍淺藍深藍湛藍蔚藍
最後一行:我心中的調色盤
而這時P提到了自己在閱讀時沒有發現的部分,第二行的描寫則先以地名最後用形容詞書寫,雙溪藍福隆藍龜山島藍太平洋藍靜浦藍;K則再接續提了後記裡寫道的,這本書可能曾經有過的另一個名字,東海岸五十三篇,浮世藍與悲喜藍。在那一個時刻,除了喜歡東海岸中的詩句以外,也非常喜歡這種在讀書會裡的、彼此接力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