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與傳承—《祖靈的女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是一本人物傳記,主人公是臺東縣達仁鄉土坂部落的排灣族女巫Mamauwan Patjaljinuk(嬤芼灣.巴加里努克,漢名:包惠玲)。記得幾年前就有媒體專題報導過這位現代女巫了,雖然沒有去過土坂部落,也只聽過巫師的線上演講,但還是對她分享的經驗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今年正好出了這本傳記,能夠藉由本書完整理解她的成巫之路,以及她背後的頭目家族史,還有土坂部落的社會結構與生活軌跡。

剛好我有好友從事道士工作,看他們面對現代科學化之後的社會,神職或民俗工作者如何運用天命,不禁有些感觸。現代與傳統之間的衝突與融合,也體現在嬤芼灣成為巫師的學習經歷中。「巫」在古漢字中,指的是能夠連結天上地下,穿梭神鬼界與人間界的人。從這本書中,我讀到排灣族巫師的職務跟漢人道士很類似。道教傳統中有所謂「五術」,即山(修身)、醫(醫術)、命(算命)、卜(占卜)、相(相術)。雖然取徑不同,但工作職責有雷同之處。

另外巫師不只有與精神界溝通之責,也必須輔佐頭目政務,協助、撫慰族人。若把部落比擬成王國,頭目就是君主,首席巫師則是宰相。見到這種社會配置,不禁聯想到上古時期的社會,也難怪殷商時代的重臣,名字常常有個「巫」。只是後世社會漸漸複雜化,各式各樣的職務分工出現了,巫師就只剩下玄秘色彩的那些部分。而且我還很驚喜地發現巫師其實有所謂現代「團體/家族心理治療」的工作,某些巫術甚至有「家族排列」的影子。或許在潛意識或心靈的世界,所有人類是有共通性的。

書中花了不少篇幅介紹嬤芼灣的外婆道婉與母親旮萊姟,她們是部落中的上上代與上代頭目。從她們的生命經驗中,能夠見到勢力不大的部落領袖如何與強大的外來者(從古代的卑南王部落聯盟、近代的日本帝國政權、現代的中華民國政權,乃至於基督教各教會等)周旋,怎麼協調部落的族人與其他領袖(是的,土坂部落裡不只一個頭目家族),還有她們如何因應坎坷的婚姻生活。雖然擁有尊貴的頭目身分,但已失去傳統權威的她們經濟上仍得自食其力,還得勉力維持族人逐漸遺棄的傳統祭儀,促使土坂部落成為排灣族唯二沒有中斷過五年祭(Maljeveq,或稱人神盟約祭)的部落。這些部分真的是極罕見以原住民視角陳述的人物傳及歷史,非常值得讀者仔細一觀。

當然最值得一看的還是嬤芼灣本人的成巫途徑。俗話說這行是老天爺賞飯吃,在原住民社會也不例外。從小開始,長輩便發現她有「異狀」,她幼年時也出現過她和橫死的父親亡靈糾纏不清之問題。但以她當時成長的背景,沒有長輩想要晚輩去做這行,所以後來嬤芼灣考上公職,也與外族卑南族男性成婚。然而等到外婆逝世,母親繼任頭目,首席巫師姨婆與老巫師們跟著一個個辭世,部落的祭儀傳統顯然即將斷根。於是母親商請繼任的首席女巫衵衵蔓開班授課,並勒令嬤芼灣報名學習。嬤芼灣半推半就之下開啟了習巫之路。或許一部分是身為部落公主的使命感,一部分是習巫過程也讓她漸漸理解自己必須繼承的天命,逐漸克服熟習巫術帶來的巨量體力損耗與心理抗拒。另一方面,她也以誠心打動不屬於頭目家族的首席女巫,避免掉不同家族師徒間的微妙張力,讓師父在過世前傾囊相授。終於能在師父過世之後完整的獨當一面,以盛年之姿繼承龐大的祭儀事業。

一般以為巫師擁有法力,便可隨心所欲呼風喚雨。事實上能力越強責任越大,也必須更加謹慎。嬤芼灣分享說所有巫術都是人間與靈界共同護持合作才能完成,必須心存正念,遵守戒律倫理,也必須依循因果法則,不能驕傲自大,否則將受到反噬,多年修行功力毀於一旦。另外因應現代社會,嬤芼灣也協助一些公共法術,例如抗衡Covid-19、保護部落而生的遮護儀式;甚至必須幫忙已經沒有巫師的其他部落作法等,可謂能者多勞也。

不過這行畢竟是走向內在修行的事業,由本書可以探知排灣族人的信仰體系,以及他們的生死觀,也讓我們反思生命的走向與意義為何?我已經很久沒讀這麼「正向」的書,本來有點不習慣。然仔細想想,他們的文化面臨這麼大的危機,個人的命運也顛簸如斯,若不樂觀積極,大概也接續不下去。但願上天庇佑,讓原住民的傳統文化一直有繼承人,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avatar-img
35會員
3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是我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本是我第一次讀作者的長篇小說。關於作者吳曉樂,自她初試啼聲的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後,我就一路關注她的臉書文章到現在。除了性別不同,我自認跟作家有不少相近的質素,例如相似的年紀與教育背景,父母皆是低學歷的勞工,我們都是闖入國立前段大學的第一代大學生,同樣敏感多慮的心思,一樣受環境驅使就讀自
有格友提及,所謂「經典」就是人人都聽過,但真正閱讀的人卻很少的一種神奇事物。說來慚愧,《傲慢與偏見》對我而言就是這種書籍。我只看過05年電影版的《傲慢與偏見》,連最受歡迎的95年影集版都沒看完。趁著前一陣子台文翻譯版上市了,而且恰逢正在學台語文的契機,就打算好好地來親近一下這本所謂的「經典名著」。
「好好的睡一覺,醒來,就要試著長大了。我沒有錯。」 ——陳雪《惡魔的女兒》 前一陣子各界metoo事件方興未艾之際,有部相關主題的韓國青少年小說《有真與有真》靜靜上市了。這部小說初出版於二十年前,當時我如同書中主角一樣,是中學生的年紀。當年台灣似乎還在談「兩性」的議題,但韓國已經提到了青少年的性
說來慚愧,同輩人中我的出國次數極為稀少,只有大學時跟著家人到過香港的經驗。當時對香港的印象不算好,就是個繁華大都會,偏偏我不怎麼嚮往大都會。工作之後,寒暑假幾乎都有要事難以出國,一年年耽擱下來,終於等到疫情結束,才暗暗許下走個《源氏物語》之行的心願。但因罕有出國經驗,還是央求一位常去日本的前輩帶路。
在近日各界一連串的紛擾喧囂之中,作家林文月悄然辭世了。我跟同事提到這件事時,同事還很驚訝地問:「林文月過世了?我還以為她很年輕呢!」其實,她並不年輕,她與我兩位阿嬤年紀相若,活了將近九十歲,算是長壽了。 面對這些我以往很喜歡的典型中文人作家,我心裡總是懷抱著複雜的情緒。畢竟曾經熱愛過,卻明白自己已經
有位朋友說:「我理解了為什麼我一直都不太喜歡小孩,我想我不喜歡的是童年時期那種無能為力的狀態,不喜歡的是必須無條件服從似是而非卻深植於心的規則,不喜歡的是小時候那個不敢高聲質問大人的自己。」對於沒有幸福童年的人來說,小時候的每一天都是場難熬的刑罰。《夏日悄悄話》的主角凱特(Cáit)就是這樣的女孩。
這本是我第一次讀作者的長篇小說。關於作者吳曉樂,自她初試啼聲的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後,我就一路關注她的臉書文章到現在。除了性別不同,我自認跟作家有不少相近的質素,例如相似的年紀與教育背景,父母皆是低學歷的勞工,我們都是闖入國立前段大學的第一代大學生,同樣敏感多慮的心思,一樣受環境驅使就讀自
有格友提及,所謂「經典」就是人人都聽過,但真正閱讀的人卻很少的一種神奇事物。說來慚愧,《傲慢與偏見》對我而言就是這種書籍。我只看過05年電影版的《傲慢與偏見》,連最受歡迎的95年影集版都沒看完。趁著前一陣子台文翻譯版上市了,而且恰逢正在學台語文的契機,就打算好好地來親近一下這本所謂的「經典名著」。
「好好的睡一覺,醒來,就要試著長大了。我沒有錯。」 ——陳雪《惡魔的女兒》 前一陣子各界metoo事件方興未艾之際,有部相關主題的韓國青少年小說《有真與有真》靜靜上市了。這部小說初出版於二十年前,當時我如同書中主角一樣,是中學生的年紀。當年台灣似乎還在談「兩性」的議題,但韓國已經提到了青少年的性
說來慚愧,同輩人中我的出國次數極為稀少,只有大學時跟著家人到過香港的經驗。當時對香港的印象不算好,就是個繁華大都會,偏偏我不怎麼嚮往大都會。工作之後,寒暑假幾乎都有要事難以出國,一年年耽擱下來,終於等到疫情結束,才暗暗許下走個《源氏物語》之行的心願。但因罕有出國經驗,還是央求一位常去日本的前輩帶路。
在近日各界一連串的紛擾喧囂之中,作家林文月悄然辭世了。我跟同事提到這件事時,同事還很驚訝地問:「林文月過世了?我還以為她很年輕呢!」其實,她並不年輕,她與我兩位阿嬤年紀相若,活了將近九十歲,算是長壽了。 面對這些我以往很喜歡的典型中文人作家,我心裡總是懷抱著複雜的情緒。畢竟曾經熱愛過,卻明白自己已經
有位朋友說:「我理解了為什麼我一直都不太喜歡小孩,我想我不喜歡的是童年時期那種無能為力的狀態,不喜歡的是必須無條件服從似是而非卻深植於心的規則,不喜歡的是小時候那個不敢高聲質問大人的自己。」對於沒有幸福童年的人來說,小時候的每一天都是場難熬的刑罰。《夏日悄悄話》的主角凱特(Cáit)就是這樣的女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解歷史的必要性,透過宋怡慧老師的《臺灣潮人誌》,介紹八位臺灣歷史偉人,揭示其對社會的影響與價值。反思這些人物的故事,鼓勵讀者發掘自身生命的意義,並學習從歷史中獲取智慧,增進對自己及所在土地的熱愛。此書不僅是歷史的回顧,更是生活的啟發。
Thumbnail
「女巫大人,村尾吳長安家的媳婦差不多要臨盆了,求您保佑她們母子平安。」村裡老穩婆放下吳家的貢品後,就退出了屋子。 穩婆是村裡的耆老,現在村裡的人幾乎都是她接生,但她現在只服女巫大人。
Thumbnail
在農曆七月份,跟著我一同探索一個靈異故事。這是一個關於一位女性長輩在掃墓後,意外陷入昏迷的經歷。經過多種治療無效後,直到一位擁有茅山術的道長出現,透過神祕的符咒,助她恢復健康的故事。這不僅是靈異的探討,更是信仰與家族間深厚連結的見證,希望能引起讀者的共鳴與反思。
Thumbnail
媽祖遶境活動被列為「世界三大宗教活動」之一,作為臺灣人一生必去參與的活動。若您無法全程參與,建議您也可以先來一個初體驗,感受一下媽祖婆的慈悲以及臺灣人的濃厚人情味!此外,我們提供了大甲媽祖「分段式」參與繞境攻略,希望能幫助您更好地享受大甲媽祖遶境活動的美好和神聖。
Thumbnail
「三月瘋媽祖」,在這時候,我來談兩件和媽祖有關的事。 這兩件事,一般人比較不會注意。媽祖廟的方向,以及媽祖是道教還是佛教神明?臺灣的民間信仰,受到影響,常是佛教、道教混雜,媽祖的廟宇狀況更是比較特殊。
延續上一集天眼通師姐故事後,我媽又指定去一間拜媽祖的壇.[一般壇就是規模比宮還小,可能就拜少數幾座神靈,或是地點就在居家類型] 這壇拜的媽祖是三媽,媽祖還有分幾媽?特地做了一下功課,資料來源網路google: [台灣媽祖廟的開基媽祖大多源自湄州,廟方為了妥善安排陸續奉請的神尊,以及廟會迎神遶境活
Thumbnail
"白沙屯媽進香到北港朝天宮;大甲媽遶境到新港奉天宮" ​ 這也是最近我才知道的習俗,聽著北港人的淑芳姊姊說起,因為從未追隨媽祖進香或遶境活動,但能感受民間信仰的力量來自於內心的那份純粹與真誠(雖說自己是信仰佛教),還記得2007年電影《練習曲》裡的一幕,彰化老家的阿公,在等待媽祖進香時,鑽轎腳,
春寒料峭,三月天氣詭譎多變,3/9號從嘉義,到桃園龜山忠恕道場探望公婆,也就是公婆長眠之地,這是一貫道敎,婆婆進道教好些年,這是她自己買的風水寶地,環境清幽,但是來一趟不容易,後來公公過世也放一塊,但他只是道家家屬,當時收費是很貴的,婆婆剛進一貫道時,也很投入,也要我們全家去聽課,還好孩子小,也不太
Thumbnail
原住民傳統祭儀、漢人文化、人類生活都包含著對世界的尊敬與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感動,雖然與自己關係依然淺薄,但在閱讀後情感能激起感謝與尊敬。 祖靈的女兒,那些成功背後的付出,傳統與現代社會的衝撞又該如何被解決?
前言 宇色的在《靈修人關鍵報告》中提到靈乩和乩童的不同(65-67頁)。宇色認為自己是靈乩與一般的乩童不同,最大的不同是靈乩以修練為主,辦事為輔,辦事時意識是清楚的;而乩童則是透過外靈上附身為外靈辦事為主,較少觸及身心的修練,辦事時本身大多沒有意識,以便外靈上身;而且必須操五寶,穿著降乩時代表神明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解歷史的必要性,透過宋怡慧老師的《臺灣潮人誌》,介紹八位臺灣歷史偉人,揭示其對社會的影響與價值。反思這些人物的故事,鼓勵讀者發掘自身生命的意義,並學習從歷史中獲取智慧,增進對自己及所在土地的熱愛。此書不僅是歷史的回顧,更是生活的啟發。
Thumbnail
「女巫大人,村尾吳長安家的媳婦差不多要臨盆了,求您保佑她們母子平安。」村裡老穩婆放下吳家的貢品後,就退出了屋子。 穩婆是村裡的耆老,現在村裡的人幾乎都是她接生,但她現在只服女巫大人。
Thumbnail
在農曆七月份,跟著我一同探索一個靈異故事。這是一個關於一位女性長輩在掃墓後,意外陷入昏迷的經歷。經過多種治療無效後,直到一位擁有茅山術的道長出現,透過神祕的符咒,助她恢復健康的故事。這不僅是靈異的探討,更是信仰與家族間深厚連結的見證,希望能引起讀者的共鳴與反思。
Thumbnail
媽祖遶境活動被列為「世界三大宗教活動」之一,作為臺灣人一生必去參與的活動。若您無法全程參與,建議您也可以先來一個初體驗,感受一下媽祖婆的慈悲以及臺灣人的濃厚人情味!此外,我們提供了大甲媽祖「分段式」參與繞境攻略,希望能幫助您更好地享受大甲媽祖遶境活動的美好和神聖。
Thumbnail
「三月瘋媽祖」,在這時候,我來談兩件和媽祖有關的事。 這兩件事,一般人比較不會注意。媽祖廟的方向,以及媽祖是道教還是佛教神明?臺灣的民間信仰,受到影響,常是佛教、道教混雜,媽祖的廟宇狀況更是比較特殊。
延續上一集天眼通師姐故事後,我媽又指定去一間拜媽祖的壇.[一般壇就是規模比宮還小,可能就拜少數幾座神靈,或是地點就在居家類型] 這壇拜的媽祖是三媽,媽祖還有分幾媽?特地做了一下功課,資料來源網路google: [台灣媽祖廟的開基媽祖大多源自湄州,廟方為了妥善安排陸續奉請的神尊,以及廟會迎神遶境活
Thumbnail
"白沙屯媽進香到北港朝天宮;大甲媽遶境到新港奉天宮" ​ 這也是最近我才知道的習俗,聽著北港人的淑芳姊姊說起,因為從未追隨媽祖進香或遶境活動,但能感受民間信仰的力量來自於內心的那份純粹與真誠(雖說自己是信仰佛教),還記得2007年電影《練習曲》裡的一幕,彰化老家的阿公,在等待媽祖進香時,鑽轎腳,
春寒料峭,三月天氣詭譎多變,3/9號從嘉義,到桃園龜山忠恕道場探望公婆,也就是公婆長眠之地,這是一貫道敎,婆婆進道教好些年,這是她自己買的風水寶地,環境清幽,但是來一趟不容易,後來公公過世也放一塊,但他只是道家家屬,當時收費是很貴的,婆婆剛進一貫道時,也很投入,也要我們全家去聽課,還好孩子小,也不太
Thumbnail
原住民傳統祭儀、漢人文化、人類生活都包含著對世界的尊敬與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感動,雖然與自己關係依然淺薄,但在閱讀後情感能激起感謝與尊敬。 祖靈的女兒,那些成功背後的付出,傳統與現代社會的衝撞又該如何被解決?
前言 宇色的在《靈修人關鍵報告》中提到靈乩和乩童的不同(65-67頁)。宇色認為自己是靈乩與一般的乩童不同,最大的不同是靈乩以修練為主,辦事為輔,辦事時意識是清楚的;而乩童則是透過外靈上附身為外靈辦事為主,較少觸及身心的修練,辦事時本身大多沒有意識,以便外靈上身;而且必須操五寶,穿著降乩時代表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