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學朋友聊天,我跟她說我開始諮商了,朋友問,去聊聊有比較好嗎?
對於我而言,大概就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或像是去挖深層的蛀牙一樣,我就像國文課本中《賣柑者言》中「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意象,經歷創傷後挺過了十幾年的日子,但內心狀況卻不斷的敗壞。跟朋友聊到諮商前,我分享中的生活過得很精采,是個開心的正常人,想看電影去看電影,有想吃的餐廳就計畫前往,但好難去解釋,我在最恐懼的時候,是真的覺得下一秒就可以去自殺,在黑暗的房間中顫抖哭泣著,被恐懼埋沒,但冷靜下來後,彷彿先前的崩潰又像是場夢一樣。我想選擇去諮商就是開始面對這些突如其來恐懼,彷彿日常可以不用面對的恐懼,直到恐懼不再是恐懼的過程。
每次進到諮商室前,內心還是帶著一股緊張的,因為心理諮商總是提到,需要誠實面對自己,面對那些不想面對,對他人或自己的期待跟幻想,而對大多數人而言,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我時常可以感受到,自己為了不想面對某些現況,而鬼遮眼式地回答模式,但這些時光還是有意義的,在可以控制恐懼的瞬間,我試著看著鬼遮眼的自己,告訴自己往恐懼的核心去思考,就不單純只是恐懼這個情緒,而要如何去面對及使用這些發現,又是另一個需要去思考的問題了,大方地說,現在的我還是做不好。
最近另一個焦慮的議題是工作上的不確定感,同事紛紛預約離職,而我以目前的工作狀態及品質似乎不符合現階段的薪水,我很常自我懷疑,總覺得自己這樣做不對,那樣做好像不太好,狀況很混亂。換個角度想,何嘗不是一個讓自己可以靜下心,思考自己的機會。個性急躁的我,還在學習慢慢來比較快,這違反直覺道理,如同這篇文章打得斷斷續續,段落也跳動的很快,始終想不出好的說詞、恰當的結尾,但經過反覆的思考,它越來越完整了。
好快,明天就是第五次的諮商,繼續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