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台北整整十五年,像另一個故鄉一樣,比回娘家還勤快,每一年都會回到這個我成年後落腳過的城市。想不起上一次何時到台北,努力翻找著我與友人的對話,滑呀滑終於滑到上一回離開台北時我傳給朋友們說再見的照片,是二◯二◯年十一月。
說是疫情阻隔,那倒也不全然,畢竟疫情期間我還是到了台北幾趟。慢慢才回想起來,過去的一整年(二◯二◯)我有大半的時間都直不起腰也彎不下腰,右邊大腿到小腿有很長的時間是又麻又痛,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要出門總會掙扎得需要考慮自己能不能負荷,別說四處與友人碰面相約需要不斷移動,就連爬個樓梯我都覺得痛。
出門想做的、能做的事,也許真的剩下專心運動與耐心的復健!
也忘記何時開始不用直起腰來不感太感覺痛,或者不記得彎下腰撿東西、穿鞋子、穿褲子不用再做緩慢的心理準備,可以自如的起身、坐下、大跨步、跳躍⋯⋯突然想起來才發現「啊!不痛了!」光是身體不能輕鬆的變換姿勢,就教人疲憊,還經常跟身邊的人說「你等我一下,我要慢慢的才能站起來。」「我沒辦法坐太久,但也沒辦法走太久,你要等我一下。」便懶得出門了。
搭上高鐵從左營出發,還算不準從家裡出發搭捷運到高鐵站到底要花多少時間?上一次到高鐵站也是兩年前那一次的事(或者,中間還有回去台中玩,也不大記得了。)在這段短短的兩年多,記憶也在漫長的日子裡遺忘了!
成年後我與同齡的同學、友人都沒再聯繫。家裡附近的相館大哥看見母親總是會請母親轉達要我有空回去找他,說是國中一起在相館打混的同班同學S經常回到娘家時還經常碰面,只有我離開高雄就沒了消息(其實,也沒人真的認真找過我,除了S)關於我的童年、我的青春,我都親手在時間軸上敲出一條裂縫,讓我與我曾經經過的那些,都隨著時間化作漸層,由深至淺,慢慢淡化。
四十歲前的後青春期,我曾經想與過去斷去的關係用力的連結起,或者重新在高雄建立起一種向下紮根的人際關係;怎料過去的太用力的想找回,新建立的努力想連結,都不像年少成日黏膩在校園裡一樣,容易相信「這世界有永恆的情誼」,只要稍微的斷出一條痕跡,所有的友人都像是平行線一樣再沒了交集。
說台北是另一個故鄉,我曾想像若是「這裡再沒有我想見或想見我的人」,我還會起身來這座城嗎?或者像少年離家老大回的故人,也許回的不是家鄉,而只是那家鄉還有想見的人,想看的景物,若是人與景物都不在了,故鄉也就只是記憶裡的一塊,也會像我的曾經一樣,慢慢在漸層裡淡去,最後消失。
一年一次的台北行,從台北書展改成金馬影展,從冬季的尾巴改成恰要進入深秋的季節,十五年裡我好像只有兩年是在盛夏時到過台北,都快要忘了又熱又悶的台北到底是什麼模樣?我也從未在緊湊吃飯見人的行程裡有機會在台北四處走走,只是不斷地在住過的、工作過的地方不斷看著它們十多年來的變化,有些變動得像魔法,今年跟去年又不一樣了;有些真的就像故鄉一樣,不論你離開了多久,一回頭它依然不變的停在那兒,時間似乎沒有無情的像在人的身上一樣,從它那兒奪走什麼,好讓人回到那兒時,還可以稍稍的想起自己正當青春時的模樣!
後來決定與的朋友們(平日只在網路上聯絡的,我都笑說其實是網友XDDD)有緣相約,無緣就下次見,但怎麼約啊約的,好像又是匆匆一餐又一餐的緊湊(好不容易瘦下的身材會不會又輕易的胖回來?XD)
A問:「這個你可以吃嗎?」
我說:「可以,很喜歡喲!」
P問:「你現在吃多吃少啊?」
我說:「吃不多,不能幫你吃的那種!XDDDD」(從前我都會幫吃!)
Q說:「來家裡附近吃完飯我們再去喝咖啡,如果不下雨就帶你去台大吃鬆餅喝咖啡散步。」
我說好。
S說:「來家裡吃,看小孩。」
我說好。
Y和太太年前出了一場車禍,問他們方便去探望嗎?太太說:「你要來基隆嗎?」
我說好。
她說:「很多人聽到基隆都不來了。」
我都從高雄北上了,基隆不過就再坐一段車而已。
L問我:「要來家裡熱個紅酒喝嗎?」
我說好。
⋯⋯
原來兩年不見跟一年的時間差,是這樣的不同,在忙碌無法停下腳步的日子裡,即使在網路上時有時無的互動往來,都沒有見到的那一刻讓人記憶深刻!
比娘家還像娘家的,我的第二個故鄉。好久不見了,台北!(與我親愛的,網友們XDDDDDD)
20230214,前往台北的高鐵上。日記。
圖:20230214,高鐵左營站的看板也跟上次看到的不一樣了。Canon EOSM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