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起信念,堅定邁進
在英國,絕大部分的家庭都一定有兩本書,一是聖經,另一本則是《天路歷程》。《天路歷程》作者約翰‧本仁是十七世紀英國清教徒,原本是文盲的大頭兵,因著相信耶穌,熟讀聖經,對基督信仰產生無比的熱情,甚至在家鄉被推舉為教會牧師。他不屈從英國國教的規定,因而下監,前後十二年的牢房日子,鑄造出這本偉大的作品。《天路歷程》內,到處是聖經經文,隨時都有聖經場景,裡面人物的名字,都出自基督教信仰的內涵,這是一部寓意小說,書中每個人物都用人的特質來命名。
故事的起頭,約翰本仁在夢中看到一位名叫「基督徒」的男子,肩上背著沉重的包袱,受中拿著聖經,惶惶然說:「我該做什麼?」從聖經中他看到在世俗中他將有大災難,妻兒鄰里卻都笑他。正痛苦中在家附近散步,遇到「傳道人」,給他一封信,標題寫著「你要逃避那將要來到的憤怒。」「基督徒」問怎樣逃避,「傳道人」說:「看見那邊有一扇『窄門』嗎?你敲門,就會有人告訴你怎麼辦。」「基督徒」一聽,拋下妻兒,撒腿就跑向『窄門』。此時兩位鄉親「頑固」和「善變」,在半途拉住他,勸他一起回家。「基督徒」說:「萬萬不可,你我居住的『毀滅城』將毀於一旦,別猶豫了,好鄰居,和我一起走吧!」「頑固」不從,倒是「善變」跟著「基督徒」上路了。走著走著,一不小心倆人掉進『絕望潭』。「善變」勃然大怒,對「基督徒」說:「這就是你一直說的『福樂』嗎?!你自己去吧,別打我的主意!」爬出『絕望潭』,「善變」立刻奔回『毀滅城』;而「基督徒」在「幫助」帶領下,走向『窄門』。
「基督徒」終於進入『窄門』,受到「樂意」和「曉諭」的接待。「基督徒」請「樂意」幫忙解除背上沉重的包袱,「樂意」說:「這個包袱嘛,你就多背一會兒,直到『得救之地』,你的包袱會自動脫落的。」「曉諭」邊走邊講述他們碰到的人與事,如一個家庭中的兩個孩子「貪戀」和「忍耐」在智慧上的比較;又如一個關在『絕望鐵籠』中的人是如何奔向『天城』失敗的人。他們終於到了『得救之地』,「基督徒」爬上一座山坡,「那裏矗立著一個『十字架』,山坡下有個『墳墓』,「基督徒」來到『十字架』前,他的重擔馬上脫落,一直滾到山坡下的『墳墓』中,……『基督徒』終於得解放,欣慰莫名地高呼:『祂使我擺脫憂傷得到安息,祂為我死使我得到生命。』……他看了又看,想了又想,淚不禁如泉湧流。」「基督徒」接著在「明智」、「仁愛」、「敬虔」等人幫助下,走過『降卑谷』,得到『全副軍裝』戰勝「亞波倫」。又遇著「忠心」、「盼望」,帶著他走過『死蔭谷』、逃脫『浮華市』。歷盡艱辛,基督徒到了『天城』,上了『錫安山』,在天使天軍歡迎下,聽到「大能者」的聲音,看到『天上的耶路撒冷』,就進去了。
使徒行傳14章22節那裏說到:「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在《天路歷程》看到我們基督徒每日在生活中,會遇到信仰的困頓。自己的老我羈絆著向著神的心志,外在的環境考驗著我們的信心、愛心和盼望。走信仰的天路,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需要通過讀『文件』——聖經——好指點迷津,得到「牧人」的「曉諭」;通過『多方禱告』,使自己有堅固的「信心」和走遠路的「忠心」;再來就是透過生活中的時時刻刻,蒙「保惠師」——聖靈——同在、管理及引領,一步一步行在天路中。「基督為兒子,治理神的家;我們若將可誇的盼望和膽量堅持到底,便是他的家了。」(希伯來書3章6節)
(本文刊登於《每日活水》月刊,校園書房出版社,202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