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從山姆.詹克斯(Sam Jinks)的〈犬頭(Doghead)〉淺談人與動物、人性與本性(動物性)及其非人化意涵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山姆.詹克斯(Sam Jinks)2008年創作的〈犬頭(Doghead)〉呈現的是祭品般柔美又脆弱的神態。(攝影/墨子卿)
山姆.詹克斯(Sam Jinks)2008年創作的〈犬頭(Doghead)〉,是以狐狸結合男人的形象呈現的雕塑作品,狐狸眼睛微歛的模樣像是進入恍惚狀態,輕柔放在左胸的右手,以及柔軟半側躺的姿勢,呈現一種近似祭品般,柔美又脆弱的神態。
這讓我不禁想到埃及眾多以獸首人身形象出現的神明,譬如貓女神芭斯特,又或者與此雕塑外型類似,負責秤陀人心善惡的胡狼神阿努比斯。
從遠古先祖的動物崇拜,我們得以窺見人與動物既是狩獵者與獵物(相互為捕食者與被捕食者),也是信徒與信仰(崇慕動物的力量、特質;或者恐懼動物的報復)間緊密卻又疏離的關係。
然而人和動物的關係並非止於實質上的「人類」和「動物」,同時亦意味著精神意義上的人性與本能(動物)。赫曼.赫塞(Hermann Karl Hesse)的著作《荒野之狼(Der Steppenwolf)》裡即以「這些人就是人與狐狸,人和魚並存地活著,雙方互不牴觸,有時還會互相幫助;也有些人就這樣活下去,受人忌妒,也許是狐狸或猴子更勝人類生活,因而獲得快樂」段落來描寫本能(動物性)與人性同時存有,並相互依存的關係,又以「可是在哈利身上卻不一樣,人和狼並不是並存著,更不會互相幫助,而是長期處在持續的死敵狀態,任一邊活著只會讓另一邊痛苦,如果兩者合一的血液和心靈互為死敵,那就是種可憎的生活。於是兩者各有各的命運,沒有一個過得舒坦」來闡述另一種彼此相互對立、抗爭的狀態。
動物之於人,又或者人之於動物是什麼?從此展間的主題「變種人」為題,再延續到山姆.詹克斯(Sam Jinks)的〈犬頭(Doghead)〉,可以說其是動物與人相互融合(和諧)的結果;亦可以說是人終於戰勝了自然成為上帝(操縱基因);又或以精神層面切入,表示這人顯露的本性。
觀看展覽的有趣之處就在於:展覽官方所提供的文字是一項註解,人觀看後所產生的感受與思想,則或可同意其的文字,或可另尋意義。無論是同意或者否定,兩者皆同時存在、獨立,互不牴觸,有時也會相輔相成。如此我們是否可以說以上關於〈犬頭(Doghead)〉的說法皆成立?是的,我認為這些衍伸的他意,皆可成為〈犬頭(Doghead)〉與觀眾、場域所形成的獨特思想與經驗。
除了前述針對作品本身的介紹所延伸的一些探討與想像,我另外也想寫下關於旁觀這個場域、觀眾、作品之間的想法。
最一開始也稍微提過〈犬頭(Doghead)〉這個作品的呈現方式是一個擁有狐狸頭的男人,以半側躺的方式躺臥在展示臺上,但尚未提及的是它的雕塑型態除了側臥、狐首以外,是以赤裸的方式呈現。為什麼會特別強調「赤裸」?因為赤裸的部分意義代表著暴露原我、羞恥、毫無遮掩、毫無防備,同時也可能代表著坦承、自信或者自戀;從觀看者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我對它一無所知,其原因在於我們在面對人的時候,大多可以透過輔助物件(衣服穿著、配件打扮等)來基本地判斷一個人的背景、社經地位、學識素養,可當它完全赤裸時,我們便很難在第一時間對此人有所判斷。
這也是為什麼在英劇〈神探夏洛克(Sherlock,2010)〉第二季第二集裡艾琳·艾德勒會以全裸的方式面見夏洛克,因為我們幾乎不可能從一個渾身赤裸的人身上得到太多的關於個人的訊息。除了赤裸是否還有其他可能造成我們無法判斷他人的可能性?有,譬如能夠遮蔽全身的布偶裝,布偶裝更全面的隱藏了一個人的性別、年齡、人種,甚至可能來自的地區--畢竟為了維持布偶的人設,大多數裝扮者幾乎不會開口說話。
雖然這個展示品僅置換了頭部,但那種既像是玩偶裝頭套一樣的狐狸頭卻遮蓋住了我們對這個男人的訊息,又以赤裸的方式呈現--所以除了他是一個「狐狸頭的男人」以外,我對這件雕塑所呈現的這個人一無所知。
然而正是這種以狐狸頭、看上去脆弱的赤裸男體躺臥在展示臺上去符號的姿態,讓我聯想到的反而更像是牲畜--亦即比起人,它所呈現的模樣更像是類似家畜那類的動物。它就像是一隻待宰的羔羊或者狩獵遊戲的戰利品,被藝術家以特定的姿勢固著在展示臺上,供觀看者以直接的目光審視。我們理所當然無從得知每個觀看者的想法、細節,但或可說其是慾望、權力、暴力的客體,從而使我們與那狐狸頭(動物性、本能)沒什麼不同。
在戴夫.葛司曼(Dave Grossman)的《論戰爭(On Killing:The Psychological Cost of Learning to Kill in War and Society)》一書中,曾經提及到一個在戰爭中普遍出現的現象--非人化(或去人性化),透過去人性化,將敵人以物品、家畜的名字命名、稱呼,來減少自身對於殺戮同為「人類」個體時的罪惡感。那麼〈犬頭〉這個作品所呈現的是否除了人類超越上帝、人類與動物軀體擁有的共通性以外,是否同樣也在暗喻著對於它者的非人化,從而合理化來自觀看者的暴力?創作者是否有此想法,我不得而知,但從〈犬頭〉這個作品名稱,到作品本身,以及場域中人們的行為互動,它確實給我這種宛如在超市挑選冷凍肉品的既視感。
儘管本身這種行為或許是下意識地,並無任何惡意,但就像攝影一樣,有些時候卻會成為對它者暴力、權力的展現。
主觀上我當然喜歡這件作品,覺得其所傳遞的意義以及後續衍生的思考內容很有意思,但探究其背後的原因、立基點以及運作模式,就容我自行體會了。
側躺的男體與看不清表情的臉孔形成一種脆弱的姿態。(攝影/墨子卿)
右手放於左胸的姿勢,是否意味著其已然預測自己的命運?(攝影/墨子卿)
柔軟的姿態是對自身命運的坦然或者放棄?(攝影/墨子卿)
由上往下看的視角則呈現了一種上與下的權力關係。(攝影/墨子卿)
從頭部往肢體的視角,放大了動物性與人性的衝突感。(攝影/墨子卿)
它就像是一隻待宰的羔羊或者狩獵遊戲的戰利品,被藝術家以特定的姿勢固著在展示臺上,供觀看者以直接的目光審視。(攝影/墨子卿)
犬頭〉這個作品所呈現的是否除了人類超越上帝、人類與動物軀體擁有的共通性以外,是否同樣也在暗喻著對於它者的非人化,從而合理化來自觀看者的暴力?(攝影/墨子卿)

相關資訊


如果你喜歡本篇文章,歡迎分享、按讚、留言,也歡迎你追蹤、訂閱我網站twitterFB粉專,讓我和你分享熱騰騰的好文章!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9會員
90內容數
以復卦為名,取名復齋,象徵週而復始的文字。 如果你也喜歡聽故事,且聽我娓娓道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故事茶館 的其他內容
展覽品中有許多過度真實的雕塑,難免會引起恐怖谷效應,使人產生恐懼,也有部分展品與觀展人的互動會產生奇特的效果。附圖照片即是我在觀看其中一項展覽品〈體內(M1)(IN VIVO (M1))〉時,拍下的有趣畫面。
隨著《模仿犯》於3月31日於Netflix上線,我也趁著清明連假期間將這部劇完食,以下將分享我對於劇中的11個角色的看法與分析。
亨利凱洛的《偉大攝影的基礎》系列總共有《偉大攝影的基礎》、《偉大攝影的基礎:風景》、《偉大攝影的基礎:人像》等3本書,共通點都是透過50位攝影大師的作品搭配文字說明講解概念,文字量少而淺白,可以說沒有什麼太過複雜而難解的專有名詞或內容,滿適合對於操作相機已經有基礎概念的人閱讀。
因為很喜歡看動物的關係,近期幾乎每個禮拜至少會去一次臺北市立木柵動物園散步兼拍攝,密集的跑木柵動物園以後,陸續也抓到了一些入園看動物的頻率和節奏。如果你很想在逛木柵動物園的時候,快速地知道有哪些動物可以看的到,又有哪些動物比較難看到,就跟著文章往下看吧!
我還是愛貓, 像愛瞳孔裡的陰晴圓缺 像愛冬陽, 更像愛斑光裡離散嵌合的反轉
我還是很喜歡遊戲的原因在於,他給我應對了各種困難的經驗、勇氣和信心,畢竟現實層面,應對的事物多變,不可能總有人願意給你犯錯和嘗試的勇氣。遊戲打不過,頂多就是從來;生活上犯錯,也許就無可挽回。所以當我沒有勇氣或者需要練習的時候,我就會回到遊戲裡去從他人的故事或者體驗裡找答案。
展覽品中有許多過度真實的雕塑,難免會引起恐怖谷效應,使人產生恐懼,也有部分展品與觀展人的互動會產生奇特的效果。附圖照片即是我在觀看其中一項展覽品〈體內(M1)(IN VIVO (M1))〉時,拍下的有趣畫面。
隨著《模仿犯》於3月31日於Netflix上線,我也趁著清明連假期間將這部劇完食,以下將分享我對於劇中的11個角色的看法與分析。
亨利凱洛的《偉大攝影的基礎》系列總共有《偉大攝影的基礎》、《偉大攝影的基礎:風景》、《偉大攝影的基礎:人像》等3本書,共通點都是透過50位攝影大師的作品搭配文字說明講解概念,文字量少而淺白,可以說沒有什麼太過複雜而難解的專有名詞或內容,滿適合對於操作相機已經有基礎概念的人閱讀。
因為很喜歡看動物的關係,近期幾乎每個禮拜至少會去一次臺北市立木柵動物園散步兼拍攝,密集的跑木柵動物園以後,陸續也抓到了一些入園看動物的頻率和節奏。如果你很想在逛木柵動物園的時候,快速地知道有哪些動物可以看的到,又有哪些動物比較難看到,就跟著文章往下看吧!
我還是愛貓, 像愛瞳孔裡的陰晴圓缺 像愛冬陽, 更像愛斑光裡離散嵌合的反轉
我還是很喜歡遊戲的原因在於,他給我應對了各種困難的經驗、勇氣和信心,畢竟現實層面,應對的事物多變,不可能總有人願意給你犯錯和嘗試的勇氣。遊戲打不過,頂多就是從來;生活上犯錯,也許就無可挽回。所以當我沒有勇氣或者需要練習的時候,我就會回到遊戲裡去從他人的故事或者體驗裡找答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本文介紹為甚麼奇美博物館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的亞洲巡迴展是一個重要的展覽,不容錯過。亦提供參觀方法建議,把不同時間和地域的作品作出比較,去了解西方藝術每個時期的特色。最後推薦了宮布利希的《藝術的故事》這本藝術史入門的長青大熱書籍。
Thumbnail
「共感背心」為全新穿戴裝置產品,希望可以結合5G科技打造各場館皆可使用的共感穿戴裝置,讓聽障人士觀賞演出時也可以與一般聽人觀眾一樣享有相同的感知體驗,並藉2023桃園科技藝術節推出示範性演出。然而,實際體驗後發現這樣的產品似乎距離成功落地,還有許多侷限...
Thumbnail
在展覽設計中,通常會建議單一展品的多項關聯物件/元素、或是同一創作者的系列展品,都要盡可能地擺放在鄰近位置,以利呈現展品的從屬或群集關係,這樣符合直覺的設計較能夠有效引導觀展者依序觀覽。然而,這樣的大原則並非不可撼動,但什麼情況下可以被打破,又可以創造怎樣利大於弊的效益...
Thumbnail
「浪漫臺三線藝術季」則號稱是臺灣涵蓋範圍最廣的大地藝術季,同時也堪稱是臺灣規模最大的藝術展覽。但,這樣的規模產生哪些體驗設計問題?又該如何優化呢?
Thumbnail
「台中藝術博覽會」今年在林酒店舉辦,每間房就是一個獨立的展間,最有品質的觀賞方式,到了展覽間快速瀏覽,自己有感覺的作品再停留,若展間人太多自動略過,不然看到最後會有一種大腦要炸掉、缺氧的感覺。 藝術作品的「價值」與「價格」間的平衡點,是我最好奇的部分,我不是收藏家,到底什麼作品,我會心動?目前..
Thumbnail
2022年下半年最期待的展覽,就屬這檔台南奇美博物館國際跨館合作的年度大展,也是英國國家肖像畫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因為場館整修,第一次將藏品外借到其他國家巡迴展覽。
Thumbnail
最近有檔展覽非常火紅,是南美館策劃的《亞洲的地獄與幽魂》。我舉自身的實驗,來跟大家聊聊跟風行銷的幾個注意事項。
Thumbnail
本集節目邀請到單車女生魏華萱,錄製當下亦是2022台北國際自行車展舉行期間。在節目當中,魏華萱將會分享自己成為業餘車手的契機,以及一開始只是把單車當作是一種休閒,到後來徹底著迷於單車魅力,甚至征服許多難纏路段、提升自我速度的心路歷程。 成員業餘車手的契機,是基於人生跑道的轉換!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本文介紹為甚麼奇美博物館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的亞洲巡迴展是一個重要的展覽,不容錯過。亦提供參觀方法建議,把不同時間和地域的作品作出比較,去了解西方藝術每個時期的特色。最後推薦了宮布利希的《藝術的故事》這本藝術史入門的長青大熱書籍。
Thumbnail
「共感背心」為全新穿戴裝置產品,希望可以結合5G科技打造各場館皆可使用的共感穿戴裝置,讓聽障人士觀賞演出時也可以與一般聽人觀眾一樣享有相同的感知體驗,並藉2023桃園科技藝術節推出示範性演出。然而,實際體驗後發現這樣的產品似乎距離成功落地,還有許多侷限...
Thumbnail
在展覽設計中,通常會建議單一展品的多項關聯物件/元素、或是同一創作者的系列展品,都要盡可能地擺放在鄰近位置,以利呈現展品的從屬或群集關係,這樣符合直覺的設計較能夠有效引導觀展者依序觀覽。然而,這樣的大原則並非不可撼動,但什麼情況下可以被打破,又可以創造怎樣利大於弊的效益...
Thumbnail
「浪漫臺三線藝術季」則號稱是臺灣涵蓋範圍最廣的大地藝術季,同時也堪稱是臺灣規模最大的藝術展覽。但,這樣的規模產生哪些體驗設計問題?又該如何優化呢?
Thumbnail
「台中藝術博覽會」今年在林酒店舉辦,每間房就是一個獨立的展間,最有品質的觀賞方式,到了展覽間快速瀏覽,自己有感覺的作品再停留,若展間人太多自動略過,不然看到最後會有一種大腦要炸掉、缺氧的感覺。 藝術作品的「價值」與「價格」間的平衡點,是我最好奇的部分,我不是收藏家,到底什麼作品,我會心動?目前..
Thumbnail
2022年下半年最期待的展覽,就屬這檔台南奇美博物館國際跨館合作的年度大展,也是英國國家肖像畫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因為場館整修,第一次將藏品外借到其他國家巡迴展覽。
Thumbnail
最近有檔展覽非常火紅,是南美館策劃的《亞洲的地獄與幽魂》。我舉自身的實驗,來跟大家聊聊跟風行銷的幾個注意事項。
Thumbnail
本集節目邀請到單車女生魏華萱,錄製當下亦是2022台北國際自行車展舉行期間。在節目當中,魏華萱將會分享自己成為業餘車手的契機,以及一開始只是把單車當作是一種休閒,到後來徹底著迷於單車魅力,甚至征服許多難纏路段、提升自我速度的心路歷程。 成員業餘車手的契機,是基於人生跑道的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