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行銷觀點|22.從人氣展覽看如何讓流行梗 1+1 >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最近有檔展覽非常火紅,是南美館策劃的《亞洲的地獄與幽魂》。新聞稿中,只見假殭屍穿真殭屍穿過的衣服,畫面詭譎陰森,讓人彷彿一秒就進入殭屍道長的電影裡。

我個人非常喜歡歷史古蹟和傳統文化,每年都會去台南朝「聖」,對台南廟宇景點如數家珍。在看到這檔展覽和觀察網友的討論後,我立刻想到結合消費者心理,善用這檔展覽的特質,讓這場單一景點的展覽擴大為可以惠及週邊觀光的行程策展。貼文一出還蒙網友不棄,收穫不少轉貼。雖然該貼文也沒到爆紅被採訪的程度,可是從網友的回饋,我想趁機聊聊「跟流行」這件事。

從 before & after 來找線索

細看展覽相關討論,很多網友提到「做惡夢」「收驚」等等的關鍵字,足以讓人窺見觀眾對於這類題材的心理感受。因此我提出的觀光行程在這裡

文裡提到的景點在廟宇文化裡原本就相當知名,並沒有跟風這個話題的需求。不過如果結合我之前發過關於終極的觀光行銷思維 概念,我又是當地想推廣行銷的任一景點(且性質適合),我就會出來號召其他有意一起跟風的品牌,做一檔聯合品牌策展,徹底把這檔流行話題的效益延伸到最大。

我自己對廟宇有興趣,所以我舉的範例都是廟宇。其實追根究底,策展的策略就是「精神緊繃完了需要被秀秀,需要有撫慰的感覺」,所以只要能提供這種「感覺」,任何品牌或服務,甚至不是廟宇也完全 OK,都很適合跟上這話題來幫自己行銷一波。另外,「美食」向來也是「旅遊」這個題目不可少的元素,美食更是基本療癒元素,所以就算「吃飯」就算跟展覽內容不直接相關,觀眾也能欣然接受,毫不突兀。

流行不能為跟而跟,「有幫自己加分」才重要

「跟流行」是當今行銷人必備的本事,但好像很少有人思考,怎樣才可以跟得漂亮,跟得印象深刻?

大部分品牌跟流行時,最常採取的策略就是「直接用」。當魷魚遊戲紅的時候大家都在做碰糖圖。如果回頭調查品牌印象度,甚至就單純問問身邊的親朋好友就好就好,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那段時間做得最好的品牌嗎?會因為這樣更喜歡該品牌或是未來願意採用該品牌的產品嗎?同理,也可套用在許多小編跑去別人品牌下聊天這點。維持了品牌的觸擊,但是花了力氣也沒有幫自家的品牌加分到。

讓跟風能 1+1 > 2 的兩大重點

我們必須理解,跟風的目的其實是「搭著別人賺曝光」,利用在風口上的話題和關鍵字,讓自己的品牌「比較容易被看見」。過去你可能要計算導流數量計算半天,但現在可能可以省力一點點。

可是要怎麼跟才對品牌有幫助?不會讓網友笑完就忘且毫無加分?我認為,必須仰賴對「網友為何喜歡這個梗」的心態觀察,接著兩大重點:

  1. 你的品牌與這個主題本來就有關
  2. 你的品牌價值或你的服務,對於消費者「加強體驗這個梗的樂趣」有幫助

如果你很喜歡一個梗,但是你的品牌與這個梗之間的關聯,與上述兩點都無關,那麼我會真心建議你,還是回頭好好經營品牌。關於如何經營好你的社群專業,建議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回頭來看我前面舉的這個幽靈展的範例,如果完全都不放廟宇進去,會非常突兀。但我們可以打擦邊球,例如放七股鹽田或夕遊出張所,因為「鹽」也是鬼片的剋鬼元素之一。如果完全把「鬼」的元素拿掉,展覽中會帶到民間傳奇,也可以適用在各種老屋改建的景點或結合傳統文化的品牌,讓品牌可以藉機訴說自己的故事。如此就不會搭得很尷尬,有種硬湊的感覺。

結語

與其去思考「大家都在做,我也要做」,不如思考「我為什麼要做?做了的加分點在哪」,才是做行銷的真諦。絕對不要為做而做,那只是為了滿足無效的數字,也會讓人覺得品牌的行銷力不夠上檔次,反而削弱了品牌形


Hi 我是 Sho。 原生數位行銷人,擅長品牌行銷、行銷策略,也是喜愛各種文字創作的說書人。想知道更多,請參考我的個人網站。如您在閱讀中產生任何想法或發現,也歡迎填寫問卷把意見回饋給我 :)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56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故事設計觀察室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o 的路上觀察手記的沙龍
20.7K會員
425內容數
一個好的品牌,不是被說明得多有用,而是被感受得很深刻。故事是最強大的行銷工具,它能建立情感連結、創造記憶、激發行動。我的專欄將聚焦在「Storytelling Strategy」,並分享我如何以故事為工具,協助品牌、協助人,打造值得記憶的體驗。
2025/04/06
本文探討在資訊爆炸時代,品牌如何透過說故事行銷脫穎而出,並提出建立品牌角色、明確價值主張和設計消費者參與方式等策略。以島根觀光為例,說明如何利用神話故事,將地方轉化為情感出口,建立與消費者的深層連結。
Thumbnail
2025/04/06
本文探討在資訊爆炸時代,品牌如何透過說故事行銷脫穎而出,並提出建立品牌角色、明確價值主張和設計消費者參與方式等策略。以島根觀光為例,說明如何利用神話故事,將地方轉化為情感出口,建立與消費者的深層連結。
Thumbnail
2025/03/16
我一直對零售業的發展抱持著濃厚的興趣,因為產業發展的源頭是人的心理需求,「人」又是我研究的主題。 上週我去了一趟日本出差,白天走在日本街頭看著他們新研發的商品,晚上回到飯店看著電視上一個又一個的商業廣告,本篇文章我就來分享一下,在這短短一週裡,我所觀察到的日本消費者心態。
2025/03/16
我一直對零售業的發展抱持著濃厚的興趣,因為產業發展的源頭是人的心理需求,「人」又是我研究的主題。 上週我去了一趟日本出差,白天走在日本街頭看著他們新研發的商品,晚上回到飯店看著電視上一個又一個的商業廣告,本篇文章我就來分享一下,在這短短一週裡,我所觀察到的日本消費者心態。
2025/02/12
AI購物代理的興起,為品牌官網的定位與功能帶來新的挑戰與機會。本文深入探討AI時代下,品牌官網如何轉型,才能強化與消費者的情感連結,提升用戶體驗,並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Thumbnail
2025/02/12
AI購物代理的興起,為品牌官網的定位與功能帶來新的挑戰與機會。本文深入探討AI時代下,品牌官網如何轉型,才能強化與消費者的情感連結,提升用戶體驗,並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第一段 我以前在網路行銷打雜2年,對於行銷僅了解大約20%, 要怎麼上商品賣出?還要有個讓人掏出口袋錢錢? 怎要讓客戶回流?的確是一個非常頭痛的事情, 而且有時地想做但不知道從哪裡下手,對我來說是個無力感。 第二段 事件:打仗前先瞭解情報 這本書首先告訴我們先從觀察開始下手,大到國家局勢,小道街訪八
Thumbnail
第一段 我以前在網路行銷打雜2年,對於行銷僅了解大約20%, 要怎麼上商品賣出?還要有個讓人掏出口袋錢錢? 怎要讓客戶回流?的確是一個非常頭痛的事情, 而且有時地想做但不知道從哪裡下手,對我來說是個無力感。 第二段 事件:打仗前先瞭解情報 這本書首先告訴我們先從觀察開始下手,大到國家局勢,小道街訪八
Thumbnail
過去當記者,採訪時找線索跟重點,是必備能力。 當企業公關,專長是幫人事物找亮點,讓媒體有興趣。 重要的地方建設,精采有趣的活動,主廚得了餐飲金牌;原本自身就有的優勢,我幫忙找出特別之處,發揚光大。或著是順著時事議題、節慶,跟著推上一波活動,也可以搭上新聞便車。 但是若要針對商品,做品牌行銷跟經營,好
Thumbnail
過去當記者,採訪時找線索跟重點,是必備能力。 當企業公關,專長是幫人事物找亮點,讓媒體有興趣。 重要的地方建設,精采有趣的活動,主廚得了餐飲金牌;原本自身就有的優勢,我幫忙找出特別之處,發揚光大。或著是順著時事議題、節慶,跟著推上一波活動,也可以搭上新聞便車。 但是若要針對商品,做品牌行銷跟經營,好
Thumbnail
為什麼想推薦? 如何行銷將決定你能鎖定的客層,也能彈性應對不同需求進行創作 作者的話 行銷充斥在生活中。他改變我們對事物的觀點,創造新文化。行銷並不只是表面的廣告,而有著更根本的動力,他必須直面人性。行銷是關於讓鎖定的群體得到他們所想、創造想要的改變。每年的動畫越來越多,動畫也越來越成主流。但這也表
Thumbnail
為什麼想推薦? 如何行銷將決定你能鎖定的客層,也能彈性應對不同需求進行創作 作者的話 行銷充斥在生活中。他改變我們對事物的觀點,創造新文化。行銷並不只是表面的廣告,而有著更根本的動力,他必須直面人性。行銷是關於讓鎖定的群體得到他們所想、創造想要的改變。每年的動畫越來越多,動畫也越來越成主流。但這也表
Thumbnail
最近有檔展覽非常火紅,是南美館策劃的《亞洲的地獄與幽魂》。我舉自身的實驗,來跟大家聊聊跟風行銷的幾個注意事項。
Thumbnail
最近有檔展覽非常火紅,是南美館策劃的《亞洲的地獄與幽魂》。我舉自身的實驗,來跟大家聊聊跟風行銷的幾個注意事項。
Thumbnail
趨勢一定要看後台報表嗎?其實不用那麼難。從日常生活的體會與觀察,用一杯咖啡的時間,看看我對「趨勢」的新解。並提出五個生活中容易取得的管道開始觀察,並培養「大前頭腦」的趨勢思考習慣,讓自己隨時保持在高度好齊心的感知狀態。|迷鷺子|一起迷路不寂寞
Thumbnail
趨勢一定要看後台報表嗎?其實不用那麼難。從日常生活的體會與觀察,用一杯咖啡的時間,看看我對「趨勢」的新解。並提出五個生活中容易取得的管道開始觀察,並培養「大前頭腦」的趨勢思考習慣,讓自己隨時保持在高度好齊心的感知狀態。|迷鷺子|一起迷路不寂寞
Thumbnail
  之前曾經和朋友討論關於「題材」這件事情。     有的人會覺得,為了要更容易被看見,應該要寫現在流行的題材,例如之前發生在各大排行榜與書局的「穿越主題之亂」、「總裁之亂」──放眼望過去,書架一大堆類似主題的作品。     當然會造成該主題的盛行,當然是因為它有一定的魅力,但若短時間內大量出現,反
Thumbnail
  之前曾經和朋友討論關於「題材」這件事情。     有的人會覺得,為了要更容易被看見,應該要寫現在流行的題材,例如之前發生在各大排行榜與書局的「穿越主題之亂」、「總裁之亂」──放眼望過去,書架一大堆類似主題的作品。     當然會造成該主題的盛行,當然是因為它有一定的魅力,但若短時間內大量出現,反
Thumbnail
在報表上,消費者只是一個數字,你可以用理性邏輯去訴說產品的優缺點去解決理性消費者的需求;但還有一部分人是所謂的感性消費者,他/她可能不在乎商品是否昂貴,但卻一定在乎商品背後的品牌是否能夠打動他/她,而這也是行銷人的責任—為品牌注入靈魂。
Thumbnail
在報表上,消費者只是一個數字,你可以用理性邏輯去訴說產品的優缺點去解決理性消費者的需求;但還有一部分人是所謂的感性消費者,他/她可能不在乎商品是否昂貴,但卻一定在乎商品背後的品牌是否能夠打動他/她,而這也是行銷人的責任—為品牌注入靈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