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自我」是什麼呢?

從佛教的觀點,「我」是不存在的,
例如《雜阿含經》說:
「汝謂有眾生,此則惡魔見。唯有空陰聚,無是眾生者。如和合眾材,世名之為車。諸陰因緣合,假名為眾生。」
「我」只是血肉聚合的「假名」而已,並無可稱為「我」的真實存在。

羅素也有類似的看法,他說:
「我們在描述世界的時候發現把某一些事情描寫為『蘇格拉底』一生中的事件,把某一些其他的事情描寫為『史密斯先生』一生中的事件,是很方便的事。這就使我們想到『蘇格拉底』或者『史密斯先生』是指某種經歷了若干年代而持久不變的東西,……『實體』僅僅是把事件聚集成堆的一種方便的方式而已。我們關於史密斯先生能知道什麼呢?當我們看他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一套顏色;當我們聽他說話的時候,我們就聽到一串聲音。我們相信他也像我們一樣地有思想和感情。但是離開了這些事件而外,史密斯先生又是什麼呢?那只是純粹想像中的一個鉤子罷了,各個事件就都被想像為是掛在那上面的。但事實上它們並不需要有一個鉤子,就象大地並不需要馱在一個大象的背上一樣。」
雖然羅素用的是語言分析的分法。

存在主義說「存在先於本質」,
既然人沒有先天的、不變的本質,自己的本質有待自己去決定,
也許可以理解為人沒有不變的「自我」吧。
雖然它的意義是倫理的,不是形而上學的。

儒家是怎麼看的呢?
「性善」被視為是普遍的真理,也許就是人不變的本質吧?
雖然它不被說成「我」。
但是我對此是有些疑問的:
如果「性善」只是道德自覺,如勞思光所說;
那麼其實不必像後來的理學家那樣,將它想成形而上的、普遍之「理」。
「四端之心,人皆有之」,
但普遍的東西,未必一定得是先天的東西吧?

道家也講「性」。《莊子》說:
「彼正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為駢,而枝者不為跂;長者不為有餘,短者不為不足。……吾所謂臧者,非所謂仁義之謂也,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
因此所謂「性」是各自殊異差別的。
一般認為,「性」即「道」的分殊;若是如此,它也是先天的。
但我也覺得有疑問:
「道」以「自然」為性;但如依郭象所說:
「言自然則自然矣,人安能故有此自然哉?自然耳,故曰性。」
「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謂之命。似若有意也,故又遣命之名以明其自爾,而後命理全也。」
然則「性」、「命」也不是什麼先天、獨立存在的東西,
它只是對自然自爾的現象的一種形容語而已。
那麼人到底有沒有天生不變的自我本性,還是很有疑問的。

《莊子》說要「任其性命之情」,但不也說「虛己以遊世」嗎?
佛教說「無我」,
但《涅槃經》也說「一切諸法悉無有我,而此涅槃真實有我」。
六祖惠能不也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嗎?
其中思想層次的相同與差異,是有趣的問題。

先這樣吧。

扯這些幹嘛呢。
不,我只是想到,在這一年之間,
我的身份歷經了如此重大而劇烈的變化。
如果按照那種無我的說法,
那麼其實這些轉換本身也就是「我」,除此之外更別無「我」。
但是,
就像「世界上其實沒有翔的存在」很難讓本人接受一樣,
「我執」是很不容易克服的。
在世間的變化之中,尋求某種不變的永恆,
實在是人類無止盡的渴求啊。

所以今天我一個人宅了,
在腦海裡複習這些千年的古老問題。

羅素《西方哲學史》

有興趣者可以看看。


    13會員
    2.5K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很多人的改變總是無疾而終,根本原因就在於改變的動力不是為了給自己一個成長的機會,而是為了擺脫和逃避當下的自我厭惡感。要實現人格重塑,最重要的就是給自己時間和耐心,學會和自我厭惡感相處。我們聽了太多關於變好的方法,卻忽略了在變好之前,如果不能和自我厭惡感相處,所謂的「變好」是不會實現的。…完成自我
    Thumbnail
    生活的真諦不在於取悅所有人,而在於忠於內心;不在於耀眼的成就,而在於每一天的充實與滿足。與其被動地接受強加的重擔,不如主動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這個過程也許艱難迷茫,但那都是成長必經的階段。學會獨行,學會同行;學會堅持,也學會放棄。學會接受生命的困境,也學會在適當的時候接受、處理與放下。
    Thumbnail
    幾天前,我和一位年輕人講的,他剛剛差兩分,教甄進複試。 這不是反串文,反諷文,而是一種超越,超越事情成敗的表相 我繼續跟他說,我雖然信仰物理,但是,我也到廟裡拜拜。 大甲媽,清水紫雲巖只不過,我拜拜沒有祈求,讓我考上吧! 而是,老天爺你如果覺得最好的安排,是讓我考上, 這樣才讓我考上...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從小時候母親教導的「孔融讓梨」觀念,探討了長大後意識到自我照顧的重要性。文章中分享了作者與弟弟之間的情感互動,強調了在照顧他人之前要先肯定自己的價值,並提供出自己才能給予他人。該文章通過個人故事,分享了成長過程中的感悟,並代表作者呼籲人們對自己好一點。
    Thumbnail
    據統計,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會想「先聽壞消息」! 而且,在人類的心智中,「壞事比好事的衝擊更大」。 所以,有心理學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我們對於「發生壞事難過的時間,大概是碰到好事開心時間的5倍!」 這或許也是為什麼「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原因吧!
    Thumbnail
    「每個人所知道的事各不相同,但每個人所不知道的是都是無限。所以這世界上沒有所謂真正的專家。或者誰最厲害!」 所以,每個人都擁有使自己與眾不同的發展空間。
    只有悲傷 我才能活著 心靈被大槌敲打 我才能活著 想盡辦法突破劇本的障礙 我才能清醒一些 在我耳後 開展出無限世界 還飄著點晦澀的煙 我駕車急速狂奔在狹窄道路上 不知道要去哪裡 我的心激起一陣狂喜 沒有目標的極限 就是我的目的
    跟一個全職媽媽的對話:「覺得做人好累、好辛苦」又聽到這句話,心裡難免揪心了一下,想說要趕緊了解是否是憂慮症,「怎麼了嗎? 怎會這樣認為?」「擔心沒錢啊」「這大多數人都是這樣擔心的啊,你老公是醫生,收入很好,有什麼好擔心的,又沒跟公婆同住,也沒有心理壓力,還是你擔心小孩課業跟不上啊?」「沒啊,我只想好
    Thumbnail
    真實只能通過欺瞞與虛構來碰觸、汲取。我不曾相信柏格曼電影中那些聲嘶力竭的眼淚與血,卻為那些幻影深淵的錘鍊,感到私密的慰藉。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很多人的改變總是無疾而終,根本原因就在於改變的動力不是為了給自己一個成長的機會,而是為了擺脫和逃避當下的自我厭惡感。要實現人格重塑,最重要的就是給自己時間和耐心,學會和自我厭惡感相處。我們聽了太多關於變好的方法,卻忽略了在變好之前,如果不能和自我厭惡感相處,所謂的「變好」是不會實現的。…完成自我
    Thumbnail
    生活的真諦不在於取悅所有人,而在於忠於內心;不在於耀眼的成就,而在於每一天的充實與滿足。與其被動地接受強加的重擔,不如主動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這個過程也許艱難迷茫,但那都是成長必經的階段。學會獨行,學會同行;學會堅持,也學會放棄。學會接受生命的困境,也學會在適當的時候接受、處理與放下。
    Thumbnail
    幾天前,我和一位年輕人講的,他剛剛差兩分,教甄進複試。 這不是反串文,反諷文,而是一種超越,超越事情成敗的表相 我繼續跟他說,我雖然信仰物理,但是,我也到廟裡拜拜。 大甲媽,清水紫雲巖只不過,我拜拜沒有祈求,讓我考上吧! 而是,老天爺你如果覺得最好的安排,是讓我考上, 這樣才讓我考上...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從小時候母親教導的「孔融讓梨」觀念,探討了長大後意識到自我照顧的重要性。文章中分享了作者與弟弟之間的情感互動,強調了在照顧他人之前要先肯定自己的價值,並提供出自己才能給予他人。該文章通過個人故事,分享了成長過程中的感悟,並代表作者呼籲人們對自己好一點。
    Thumbnail
    據統計,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會想「先聽壞消息」! 而且,在人類的心智中,「壞事比好事的衝擊更大」。 所以,有心理學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我們對於「發生壞事難過的時間,大概是碰到好事開心時間的5倍!」 這或許也是為什麼「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原因吧!
    Thumbnail
    「每個人所知道的事各不相同,但每個人所不知道的是都是無限。所以這世界上沒有所謂真正的專家。或者誰最厲害!」 所以,每個人都擁有使自己與眾不同的發展空間。
    只有悲傷 我才能活著 心靈被大槌敲打 我才能活著 想盡辦法突破劇本的障礙 我才能清醒一些 在我耳後 開展出無限世界 還飄著點晦澀的煙 我駕車急速狂奔在狹窄道路上 不知道要去哪裡 我的心激起一陣狂喜 沒有目標的極限 就是我的目的
    跟一個全職媽媽的對話:「覺得做人好累、好辛苦」又聽到這句話,心裡難免揪心了一下,想說要趕緊了解是否是憂慮症,「怎麼了嗎? 怎會這樣認為?」「擔心沒錢啊」「這大多數人都是這樣擔心的啊,你老公是醫生,收入很好,有什麼好擔心的,又沒跟公婆同住,也沒有心理壓力,還是你擔心小孩課業跟不上啊?」「沒啊,我只想好
    Thumbnail
    真實只能通過欺瞞與虛構來碰觸、汲取。我不曾相信柏格曼電影中那些聲嘶力竭的眼淚與血,卻為那些幻影深淵的錘鍊,感到私密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