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說到華陀,沒有人不認識的吧?
不過史書裡面,華陀不是因為建議曹操動腦部手術被處死的。
《華陀傳》算是非常難的一個傳,因為以病例為主,很多字都不是那麼容易判讀。
慢慢來玩一下。
吳書有神算子傳,魏書也有奇人傳,唯獨蜀書沒有這種大傳。
華陀就是魏書奇人第一位。
在《三國志》中記載,華陀本為士人,但以行醫為業。你們都叫他神醫,其實他挺不爽的。
《三國志》說他「意常自悔」,《後漢書》更說華陀這個人「為人性惡難得意,且恥以醫見業」。
應該說,他個性滿不好,又失意……失啥?他功名之心很重嗎?
其實華陀傳的開章就寫「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他有機會入三公幕府都不去,在那邊失意個毛線?
簡單點先看:黃琬當太尉就只有董卓亂政的時期,華陀一鄉民也是很懂得反董?
沒事,我們繼續看。
華陀跟曹操是同鄉,沛國譙人。
正確是「佗」不過我懶,其實這大概也不是他的原名。裴松之認為大概是他的表字「元化」寫得太醜所以被以為華元化是華佗。
(寫直的你就懂了)
《三國志》說華元化又名華旉,《後漢書》說又名華歸。年輕的時候在徐州各地遊學,各種經典奇聞妙術都學了不少。
徐州的主體其實比較是今天江蘇省,青州是齊魯山東。齊魯山東在先秦兩漢,才是真正的雜學仙術大寶庫。意思是,青州多仙人,徐州還好。
這就是華陀傳的妙處了,你知道嗎?華陀最擅長的是「養性之術」,不是養生。(五禽戲是導引之術)《後漢書》又說他性惡。總之許許多多關於華陀的記錄,不是那麼「對味」。
誰去管他,我們就想知道一下神醫的部分。
不過,方藥只是華陀的第二專長,沒人知道他哪裡學來的。
華陀用藥有幾個特色,首先是種類少。
中藥的藥方看過吧?山藥四兩澤洩三兩茯苓三兩熟地黃八兩山茱萸四兩牡丹皮三兩……這就一個地黃丸。
主治肝腎不足、腰膝痠軟、頭暈目眩、消渴、舌燥喉痛、足跟作痛。
中藥本身是一種調理為主的醫學。而華陀的技術,則明顯偏向「對症下藥」。同時,他也不需要工具,只要用手抓藥就可以秤重。
這樣說比較神乎,實務上就是華陀都是隨手抓幾味藥,一煮滾就讓人喝。一般中藥都要熬要放什麼的,華大夫,免。
要針要灸,華陀一樣是極簡主義,頂多一兩處。
針的時候華陀都會問:有沒有覺得熱熱的?
病人說:有喔。華大夫就拔針,就好了。
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人」。病者言「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差。
那如果是深入臟腑的病?華陀就是開刀。
麻沸散很有名,不過《後漢書》額外強調,傷口縫合之後抹上「神膏」,四五天就會癒合。
有不少喜歡三國的朋友都知道,陳登吃生魚片肚子痛死的故事。
陳登一開始發病的時候,華陀幫他把脈,準備了湯藥讓他把寄生蟲跟生魚膾吐出來。
那陳登為什麼還是死了呢?
因為華陀就撂個話說,這個病還會復發,有好醫生在可能可以得救。然後華陀就走了。
對,華陀個性就是這麼差,也沒甚麼非得救助人命的心。
華陀語錄:啊這個死了,三天後就會死,五天後就會死,你這個死了舌頭會吐出來……
陳壽說,華陀這些是「非常之絕技」。基本已經超越醫療醫術的範疇(當時是有這兩個詞的)。
後人稱華陀,張機,跟董奉為「建安三醫」,後面兩個人都要到晉代史料才有。
董奉很有趣,直接就寫仙人了。
對陳壽而言,華陀的絕技,其實比較接近算命大師斷人壽命或延長人命這種事。
那就像大家知道的,華陀後來就被曹操找去。曹操是聽聞陳登之事,所以找華陀來的。
「太祖聞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頭風,每發,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
「後太祖親理,得病篤重,使佗專視。」
這邊就是個誤會,很多人都會把「太祖親理」看成曹操親自處理什麼,國事之類?判斷是曹操成為丞相之後生了重病,請華陀來。
那就跟前面強碰啦。
「親理」本身有一個名詞用法,就是「親屬鄉里」。意思是親近的故鄉友人。也就是華陀本來一度是曹操的專屬醫生,結果被派去給另一個「某人」使用。
華陀說,這個沒救了,但花功夫治療,可以多活久一點。
然後華陀的人設就發動了:老子不想幹了。
他跟曹操說,我老婆寄信來叫我回家一趟。
曹操准了,但華陀回家後就說:我老婆生病,我要照顧她。於是一再更改回去曹操那邊的日子。
曹操一次又一次傳召,更叫郡縣官員去找華陀。
「佗恃能厭食事,猶不上道。」
這邊坦白說我無法解讀。
連《後漢書》作者范曄也無法。
范老師直接刪掉「食」字,解釋就變成「華陀仗著自己有本領,又討厭那份工作,所以不去」。
《後漢書》這邊整段都是改成這種詮釋。這跟前面華陀被降級可說是相符的設定,但《後漢書》其實也把太祖親理那邊刪掉。
不過我看到的時候,直覺是「華陀能辟穀」。把「能厭食事」看做一組。因為偶爾會看到「能厭鬼神」這種說法。
以華陀一身絕技,又善導引之術,懂辟穀不是什麼奇事。
「留侯張子房,於漢已定,性多疾,即導引不食穀,杜門不出。」
但陳壽就是不寫得那麼怪力亂神的流派。
解讀成華陀辟穀,就會變成華陀不吃飯不出門,也不接受徵召。
他其實有個孩子,也是奇人,但記錄就只有一點點。
這樣解釋的問題是,那華夫人也能不吃不喝嗎?
我們看回原文,華陀這麼死硬,曹操就大怒啦,直接派人去查華夫人到底有沒有病。
如果真的是生病,那「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
如果沒有?把華陀給我抓起來!
「於是傳付許獄,考驗首服。」
所以怎麼查?直接就把華陀送進大獄拷打,打到他承認自己是騙曹操的。
傳統辦案手法就是,行!
(許獄指許昌的監獄,當時只叫許都,曹丕才改稱許昌)
這時候荀彧出來表示,華陀這是真功夫,又能活人命,應該要原諒他吧。
曹操曰:「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遂考竟佗。
通常都是說曹操回答:不用煩惱,天下難道沒有這種鼠輩嗎?就把華陀拷打致死了。
喜咧工蝦小。
「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可能好一些:你難道不煩惱天下不應該有這種敗類嗎?
(是要幾重否定啦)
讓孟德我來為民除害!
曹操本身就是一個廢淫祀的主,從文革的角度去收拾掉華陀,是相當高大正的。
嗯?我說了什麼嗎?澤東大概有看懂這個華陀傳吧。
(陳某也懂,就我不懂)
後面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華陀臨死拿了青囊書出來傾囊相授但獄卒不敢收,華陀就燒掉了。
當我們看懂文革風,就更好理解為什麼獄卒不敢收了。
華陀死後,為頭風所苦的曹操依然嘴硬:華陀能治這個病(沒人說要開頭),但他故意不治來抬高自己的身價,就算我不殺他,他也不會幫我斷病根的。
曹操這個人的病態,在這段華陀故事中真的是表露無遺。
可等到曹沖病死,曹操就後悔啦。
按照這個記錄,你會發現華陀在赤壁之戰前就死了。所以要說他幫關羽在水淹七軍後開過刀,也是屬於「與史不符」。
有了對於華佗的基礎認識,接著,我們就要往更深的地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