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雜亂事代價高昂的:太多的數位媒體讓人們付出代價,抵銷了效益。
2.優化很重要:未獲得科技的潛在效益,「如何」使用很重要。
3.有意識的作為令人滿足:握有自主權。
1.騰出三十天的時間,暫時停用生活中那些可有可無的科技。
→列出禁用清單,以及相關操作程序,明確寫出什麼能做、不能做。
2.利用三十天的暫停期,探索及重新發現讓你有成就感又有意義的活動和行爲。
→積極探索更優質的活動,填補空出時間。
3. 在暫停期結束後,重新把那些可有可無的科技導入生活中,從零開始。
針對每項重新導入的科技,判斷它為你的生活帶來什麼價值以及日後的具體用法。
→(1)支持你非常重要的事。
(2)運用那項科技是支持你的價值觀最佳方式。
(3)確切訂出時間、方式。
1.缺乏獨處:焦慮等心理疾病。
2.好處:新的想法、對自我的理解、提升人際(因減少焦慮,珍惜互動)。
3.實作:
(1)手機留在家哩,或包包最底,變得不易取得。
(2)散步,也能激發想法,使工作學習更有效率。
(3)寫東西:遇到嚴苛或不確定的事時,騰出時間寫信給自己,
或單純在紙上記錄想法, 這能幫助我們抽離數位科技,專注當下。
1.可以面對面交流,或視訊、打電話,避免過多文字訊息,
因為這會損害人際,沒看到對方語調、比情可能導致缺乏同理心。
2.開勿擾,只在特定時間回訊息,避免時刻想查看手機。
3.安排固定交流時間,人們渴望真實對話,所以設定對話時間(通話或見面)。
1.優先考慮勞心費神的活動,而非被動休閒:投入精力與在活動中獲得的價值成正比(如運動)。
2.運用既能創造事物:手工藝、摺紙、修東西。
3.加強版社交:團體健身、志工。
4.實作
(1)每周嘗試親自修東西,或精進樂器。
(2)提前安排花在劣質休閒的時間,如此自我懷疑的力量會減弱。
(3)養成每周制定詳細計畫的習慣,把每周休閒計畫融入系統。
實作
(1)刪掉手機上的社群媒體,改在電腦上使用,這可以大幅減少使用時間
(2)使用電腦時,用一些APP屏蔽會讓你分心的網站
(3)利用RSS追蹤優質新聞網站,並有儀式地閱讀(設定特定時間地點)
點擊追蹤我的 IG 獲得更多第一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