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樂《那些少女沒有抵達》讀後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吳曉樂《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書影

吳曉樂《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書影

打從《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起,吳曉樂的創作就多半以教育、家庭為主題。這確實是台灣、甚至亞洲文化的一大主題,需要更多人花費心思、筆墨去處理,不過儘管我也很欣賞她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卻對她後續的創作沒有太大的興趣,可能因為是類似的主題,而我總認為與其執著在解決困境,不如換個環境比較快。

剛剛出版的這本《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書封設計得很吸引人,白衣黑裙的少女站在階梯的頂端,周圍是高樓與紛飛的蝴蝶,說明了這是個關於少女終結自己生命的故事。這樣的故事其實在許多人的青少年時期都曾經發生過,無論是否成功長大,在毛毛蟲羽化成蝶的過程中,總是有許多疼痛。這本小說既是一本解謎之書,也是一本回答之書——物質豐饒、自由度大增的年代,為什麼仍然有這麼多青少年自殺?長大成人之後的人,難道真的度過了青少年時期的各種問題?

第一個謎:蘇明絢之死

這本書的故事第一條主軸是解開蘇明絢的死亡之謎。總是陪伴有憂鬱、自殘傾向的同學鍾涼,看起來很「正常」的少女蘇明絢,突然在放學後從學校七樓一躍而下,失去了生命。

面對這個擁有多重意義的危機,身為導師的吳依光立刻被捲入各種情緒漩渦和人際壓力之中。她要處理「學生自殺」對學校帶來的公關危機、「身為導師的失敗」班級經營的危機、「身為女兒的失敗」母親無所不在的監視目光。儘管她生性消極,卻在種種力量的作用下開始追尋起「真相」——看似活潑開朗的少女,為什麼會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作者選用「老師」的視角撰寫女高中生的故事,去理解網路原生世代、一出生就暴露在社群媒體環境裡的青少年,會成長出什麼樣的人格。老一輩的人很習慣「人格一致」和「在人前表現自我」的狀態,但是現在的青少年習慣在現實世界隱藏,在網路世界切換多重身份,把自己切碎成多種面向,但矛盾的是在隱藏的同時卻又希望別人能找到自己、讀懂自己。

班導吳依光原本以為問題在班上的人際關係之中,沒想到她的社團、家庭、朋友圈都各有隱情(不劇透),找到後來,究竟誰該為她的死負責呢?或許其實真的沒有什麼原因,有太多的理由可能造成她的悒鬱,不是因為痛苦到極致而選擇死亡,而是因為不想再感覺到痛苦而走向死亡。

對高中生來說,困難的地方在於他們被認為是有力的、有未來的,但是與期望相悖的是,他們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認識到自己身邊世界的形狀,自己能做的事情其實很少,總是要滿足他人的期待,自己的自我是在不斷被否定的過程中建構的。幾乎所有的青少年都是這樣,但是為什麼有人活了下來,有人被永遠留在十七歲?

第二個謎:吳依光之生

比起蘇明絢,敘述者的吳依光,才是本書真正的主角。她是一個有許多層次的角色,三十五歲,從第一志願的女中畢業,在母校教書,與在大學教書的丈夫因相親結婚,除了沒有孩子之外,她表面上看起來就是「樣板女老師」應該要有的模樣。她在學校害怕動輒得咎,作風保守無趣,總是顧慮他人的眼光。她並不是那種充滿教育熱忱的人,而是在母親的敦促下不得不從事教職,放棄了自己的人生。她羨慕自己的同事擁有適合當老師的人格與熱情,但是並不會想要改變自己,只是因循苟且,隨波逐流。

這樣吳依光也曾在十七歲時差點走入死亡,她很早就意識到母親對於自己人生的控制,即便考上第一志願,母親對她也永遠是批評否定大於理解關心。她感覺母親心中永遠有一個「比較成功」版本的她,自己再怎麼努力都達不到母親的要求。而母親總是能冷酷的找到她心中脆弱的一面,利用她珍視的一切作為人質,找到施力點強迫她就範。小學的時候是與朋友共同畫的漫畫,國中的時候是偷偷喜歡的男孩子,高中的時候是想要追求個性、追求自我的願望。吳依光在高中的時候看透了這些,她差一點就死了,但是記得她十八歲生日、特地從美國返台祝賀她的阿姨扭轉了一切,一不小心她就跨過了十八歲,成長為大人。

但是成為大人的吳依光並沒有在追求自我的道路上成功,從十八歲到二十幾歲的年代,她努力的追尋自己想要的一切,結果卻是充滿挫折,彷彿證明了母親的英明正確。於是她選擇了放棄自我,按照母親的要求矯正自己的人生軌跡,成為老師,與大學年輕教授相親結婚,過著相敬如賓的樣板生活。

在追尋蘇明絢的死亡之謎的同時,吳依光儘管用「大人」的眼光審視眼前的年輕孩子,卻也同時喚醒了自己沈睡已久「自我」,當年那個會細小反抗母親的統治,會努力追尋想要的事物的自己。她發現自己不見得要做到別人眼中的完美,面對年輕的學生,有時候真實反而比完美更能打動人。也許不像同事那麼充滿熱誠、那麼適合教育,但是她可以成為一個比較真實的老師。她也發現自己婚姻的脆弱,她跟丈夫謝維哲只是兩個逃避的共犯,丈夫有他的情感需求,她也想要愛,他們不能繼續假裝無事,躲在這個婚姻防空洞裡。

吳依光已經三十五歲了,經歷過這段探尋,她選擇重新開始,成為一個真正過著自己人生的人。

對這本書的看法

我大概花了一天半左右的時間把這本書讀完,儘管在文字節奏和情節安排上,可以感覺到作者這十年來的累積,但是在這個主題的理解上,我對於作者寫出的答案依舊不是很滿意。這是一本很適合改編成電視劇的小說,甚至可以說,這本書應該要被改編,修剪掉劇情bug,用演員的演技和情節來鋪陳劇情,會比現在「內心戲」為主的形式,更能感受到故事的力量。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我相信這本書會取得成功,我也會推薦我的學生讀,但我個人頂多只到欣賞,並沒有真的非常喜歡這本書。

我自己的人生軌跡其實跟女主角吳依光十分相似,現在從事的工作也可以說一樣。在故事的前半段,可以感覺到作者寫得很「栩栩如生」,吳依光的感受和思考模式都是在那些情境裡會有的,她面對的問題和掙扎都是確實存在的,至少小說的前三分之一我覺得寫得都很好。但是到了小說的中後段,作者開始處理吳依光的人際問題和比較深層的人生困擾時,有些地方就不是很自然、一致了。

吳依光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呢?如果她是在母親統治下百般掙扎、最終選擇臣服的人,她為什麼不會照顧好自己的日常飲食起居?如果她曾經在二十幾歲的年代為自己的生命戰鬥過,在面對工作場域的同事和朋友時,她為什麼選擇畏縮而不是憤怒或痛恨?兩種吳依光的切換,在十幾歲、二十幾歲、三十幾歲其實都應該有不一樣的面貌,我自己讀起來的感覺,可能是作者自己經歷過的部分寫得比較好,十幾歲的她是最栩栩如生的,二十幾歲的吳依光在面對情感需求的時候寫得比較好,但也有一些矛盾,三十幾歲的她的內心掙扎,我覺得就處理得太淺了。

理論上這本書的主題有兩個,一個是學校裡青少女同儕之間複雜的人際關係,另外一個是母女錯綜複雜的情感糾葛,但我覺得作者對於這兩個主題的回答都太簡單了,不像是真的有經歷過箇中滋味的人,做田野調查的時候也沒有把最核心部分的情感挖出來。比起女主角吳依光(我認為這個角色的完成度大概只有75%),作者寫得比較立體的角色在輔導室主任、在好友何舒凡、在美麗的中學生徐錦瑟,這些有著比較光明面人生經歷的人,挖掘出其並不那麼完美光明的一面。

「控制—被控制」的母女關係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女兒會成長,母親會衰老,只從「掙脫母親牢籠的女兒」的角度,故事並沒有說完。在故事中吳依光脫離家庭生活的大學、研究所階段,吳依光的母親發生了什麼事?她如何認識到自己無法完全掌控女兒,繼而認識到女兒更深一層的失敗,然後重新將她納入自己的掌控?做這些事情的動力真的只是掌控嗎?作者在小說中嘗試用母親的妹妹梅姨的角色,告訴吳依光事情的另外一面,但是這個故事裡的母親被描寫得太無堅不摧,即便是妹妹,也看不見她柔軟和脆弱的那面。

這本小說裡的男人也寫得不夠立體,裏面寫得最好的男性角色其實是徐錦瑟的父親,那個道貌岸然、卻會用話語體系壓迫他人的家長會長。吳家鵬的軟弱和缺位是有意義的,他並不是看不見女兒,而是在女兒和妻子的話語爭奪中選擇了妻子,但是作者沒有深入處理這一塊,我覺得很可惜。這本書最大的bug應該是吳依光和謝維哲的婚姻,以及謝維哲的婚外情,也許作者有過不少次猶豫,但從最後呈現出來的劇情裡,謝維哲對於婚外情的矛盾也許很多,但是執著並不深,他可能依舊根本不知道如何「談戀愛」。書的前面寫法是謝維哲遇到了不想放手的人,這個寫法有一點前後矛盾。

總而言之,我覺得這本小說有一些需要細修的劇情細節,以及一些需要掩飾的處理不好的人物,但這不妨礙這本書的主體依舊是一個有力且有意思的故事。説到最後,可能困在太多三十幾歲的中年(?)危機裡了,但是說到十幾歲少年少女們的煩惱和執著,可能還是要老生常談的說:也許這些問題對當下的你而言很嚴重,但是走過這個階段之後,你就不會再被它們困擾了。並不是因為他們不再是問題,而是你終將習慣——這些問題就是你的人生。

也許這些問題對當下的你而言很嚴重,但是走過這個階段之後,你就不會再被它們困擾了。並不是因為他們不再是問題,而是你終將習慣——這些問題就是你的人生。
76會員
36內容數
理解中國,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熱鬧。本專題嘗試用輕鬆的方式,深入淺出的觀點,帶你走進中國的方方面面。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多明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雷克為人所知,早已不再是他徒步中國的壯舉,而是他作為一個中文流利的「老外」,不避談中國時政、不迴避批評中國政府與社會文化,總是懇切的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本書記錄了老雷2007-2008期間的中國徒步之旅,他的所見所聞與內心掙扎。
與西方探索者不同,阿潑帶著「台灣的凝視」走進東亞各國。她被迫以「中國台灣省」的身份入境馬來西亞,卻在新加坡被邊境以「來了一個台灣人!」熱烈歡迎。帶著華人的臉孔走在越南、柬埔寨、寮國的公路上,在這幾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度裡,發現「華人」身份的複雜,以及這些國家、普通的人民如何認知「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男人就該喜歡陽剛的東西,比如說男人。」如果重新審視水滸傳類型小說中的「俠」的精神特質,你會發現這些男人甚至厭惡女性妖嬈的勾引,他們忠於自己的兄弟,只想回到自己兄弟的身邊。(聽起來怪怪的,但這正是武松的故事!)在這樣的男性故事中加入一點肉體關係與情感,就是男性們的羅曼史故事了。
上週五看了【流麻溝十五號】,終於了解為什麼大家對於這部電影有褒有貶,但我個人認為,只要打開的方式正確,這部電影是十分值得推薦的。 ——表面上【流麻溝十五號】是一部紀實意味的電影,但他其實是一部在電影院裡上映的舞台劇。
想想其實挺妙的,一個快六十歲的歐吉桑一個人吃飯的畫面為什麼會讓人覺得治癒?那麼這樣的歐吉桑寫的隨筆,又為什麼會讓人覺得治癒呢? 但是松重豐就是有這樣的魅力。
這本是章詒和2011年的勞改故事系列小說第二集,改編她先前被關在勞改農場所看到的「同改」女勞改犯故事。 ...... 楊芬芳總是柔軟的承受著這些男人,然而她的內心彷彿從來沒有變過。然而何無極死了,她卻被留在這個世界,還要繼續往下走。楊芬芳到底想要什麼呢?可能沒有人搞得清楚,包含她自己。
雷克為人所知,早已不再是他徒步中國的壯舉,而是他作為一個中文流利的「老外」,不避談中國時政、不迴避批評中國政府與社會文化,總是懇切的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本書記錄了老雷2007-2008期間的中國徒步之旅,他的所見所聞與內心掙扎。
與西方探索者不同,阿潑帶著「台灣的凝視」走進東亞各國。她被迫以「中國台灣省」的身份入境馬來西亞,卻在新加坡被邊境以「來了一個台灣人!」熱烈歡迎。帶著華人的臉孔走在越南、柬埔寨、寮國的公路上,在這幾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度裡,發現「華人」身份的複雜,以及這些國家、普通的人民如何認知「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男人就該喜歡陽剛的東西,比如說男人。」如果重新審視水滸傳類型小說中的「俠」的精神特質,你會發現這些男人甚至厭惡女性妖嬈的勾引,他們忠於自己的兄弟,只想回到自己兄弟的身邊。(聽起來怪怪的,但這正是武松的故事!)在這樣的男性故事中加入一點肉體關係與情感,就是男性們的羅曼史故事了。
上週五看了【流麻溝十五號】,終於了解為什麼大家對於這部電影有褒有貶,但我個人認為,只要打開的方式正確,這部電影是十分值得推薦的。 ——表面上【流麻溝十五號】是一部紀實意味的電影,但他其實是一部在電影院裡上映的舞台劇。
想想其實挺妙的,一個快六十歲的歐吉桑一個人吃飯的畫面為什麼會讓人覺得治癒?那麼這樣的歐吉桑寫的隨筆,又為什麼會讓人覺得治癒呢? 但是松重豐就是有這樣的魅力。
這本是章詒和2011年的勞改故事系列小說第二集,改編她先前被關在勞改農場所看到的「同改」女勞改犯故事。 ...... 楊芬芳總是柔軟的承受著這些男人,然而她的內心彷彿從來沒有變過。然而何無極死了,她卻被留在這個世界,還要繼續往下走。楊芬芳到底想要什麼呢?可能沒有人搞得清楚,包含她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故事始於一位名校女高中生跳樓輕生,主角吳依光是她的班導師。做為一位老師,吳依光認為自己有責任對學生的死調查真相,除了試圖撫平班上的其他女孩的傷痕與恐懼,更重要的是,為她自己的人生找出一個答案。
Thumbnail
大人虛榮的生死鬥,小孩無辜的大冒險,送小孩讀明星私校,是晉升上流的快速通關券?!當命運之門華麗開啟,為了「青出於藍」的夢想,你敢不敢帶著孩子一起投身,玩一場上流遊戲?
Thumbnail
吳依光之後回首,遲遲领悟,人跟命運的關係,就像魚跟水,魚明明澈底浸潤於水中, 却對水的存在不怎麽上心,非得等到有日,水濁了、温度不對勁了,鱼才會温吞地想,今天這水,真是怪啊。吳依光對父母的困惑,也她發現「命運」的過程。她怎麼會是這對父母的小孩,而不是其他父母的呢? 名叫吳依光的人,她的命運的毛
Thumbnail
  吳依光從未預期自己能活過十七歲,也從沒有想過現在會成為一位老師,更無法料到在放學鐘響的三十八分鐘後,她的學生會自頂樓一躍而下。待她趕赴現場,已不見女孩的身影,但圍觀的家長群眾、地上的大片血跡,與遠方漸弱的救護車鳴笛,讓吳依光相信──一場對她無形而嚴厲的審判,已然展開。
Thumbnail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書封設計得很吸引人,白衣黑裙的少女站在階梯的頂端,周圍是高樓與紛飛的蝴蝶,說明了這是個關於少女終結自己生命的故事。這本小說既是一本解謎之書,也是一本回答之書——物質豐饒、自由度大增的年代,為什麼仍然有這麼多青少年自殺?長大成人之後的人,難道真的度過了青少年時期的各種問題?
Thumbnail
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原著作者吳曉樂來說,「打電動」是生活真諦。她喜歡跟主角一起在虛實交錯裡,完成彼此的英雄之旅;但回到現實,當聊天對象只剩下超商店員?她說:當一個小說家,真正困難的不是寫不出字來,而是說不出話⋯⋯。
Thumbnail
梁栢堅的文字,一直隨著Daniel Toh的編曲流竄,既然黑白日月都是無常,在硬朗之中,在柔弱之中,Kendy的聲線、我們的思法也一直要如水般變動,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四兩撥千斤,不必跟電結他硬碰。
Thumbnail
大半夜的看完《致命登入》整個人很不舒服,並不是說書不好看,真的很好看才沒辦法讓人停下來,上次這麼讓我廢寢忘食的小說應該是《人生複本》,記得那本書的厚度可是極度誇張,我從深夜讀到天亮,直到謎底揭曉這才甘心地睡覺,而這本書也勾起了我一些陳年的傷痕。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故事始於一位名校女高中生跳樓輕生,主角吳依光是她的班導師。做為一位老師,吳依光認為自己有責任對學生的死調查真相,除了試圖撫平班上的其他女孩的傷痕與恐懼,更重要的是,為她自己的人生找出一個答案。
Thumbnail
大人虛榮的生死鬥,小孩無辜的大冒險,送小孩讀明星私校,是晉升上流的快速通關券?!當命運之門華麗開啟,為了「青出於藍」的夢想,你敢不敢帶著孩子一起投身,玩一場上流遊戲?
Thumbnail
吳依光之後回首,遲遲领悟,人跟命運的關係,就像魚跟水,魚明明澈底浸潤於水中, 却對水的存在不怎麽上心,非得等到有日,水濁了、温度不對勁了,鱼才會温吞地想,今天這水,真是怪啊。吳依光對父母的困惑,也她發現「命運」的過程。她怎麼會是這對父母的小孩,而不是其他父母的呢? 名叫吳依光的人,她的命運的毛
Thumbnail
  吳依光從未預期自己能活過十七歲,也從沒有想過現在會成為一位老師,更無法料到在放學鐘響的三十八分鐘後,她的學生會自頂樓一躍而下。待她趕赴現場,已不見女孩的身影,但圍觀的家長群眾、地上的大片血跡,與遠方漸弱的救護車鳴笛,讓吳依光相信──一場對她無形而嚴厲的審判,已然展開。
Thumbnail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書封設計得很吸引人,白衣黑裙的少女站在階梯的頂端,周圍是高樓與紛飛的蝴蝶,說明了這是個關於少女終結自己生命的故事。這本小說既是一本解謎之書,也是一本回答之書——物質豐饒、自由度大增的年代,為什麼仍然有這麼多青少年自殺?長大成人之後的人,難道真的度過了青少年時期的各種問題?
Thumbnail
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原著作者吳曉樂來說,「打電動」是生活真諦。她喜歡跟主角一起在虛實交錯裡,完成彼此的英雄之旅;但回到現實,當聊天對象只剩下超商店員?她說:當一個小說家,真正困難的不是寫不出字來,而是說不出話⋯⋯。
Thumbnail
梁栢堅的文字,一直隨著Daniel Toh的編曲流竄,既然黑白日月都是無常,在硬朗之中,在柔弱之中,Kendy的聲線、我們的思法也一直要如水般變動,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四兩撥千斤,不必跟電結他硬碰。
Thumbnail
大半夜的看完《致命登入》整個人很不舒服,並不是說書不好看,真的很好看才沒辦法讓人停下來,上次這麼讓我廢寢忘食的小說應該是《人生複本》,記得那本書的厚度可是極度誇張,我從深夜讀到天亮,直到謎底揭曉這才甘心地睡覺,而這本書也勾起了我一些陳年的傷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