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認識一個正在倫敦工作的 Freelancer,起初我在社團看到她的文章寫得很好,馬上起了請教之心,沒想到彼此一聊,非常對頻,馬上確認共識,決定再找一個時間進行線上交流。
由於時差關係,我們相約交流時間也顯得非常珍貴,雙方在發出邀請的過程,我能感受到,兩個人都非常尊重彼此的時間,一個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的人,不會持續浪費時間造成他人困擾,這也是近期我在接案過程,特別有感的地方。
一個具有效率的組成,其必定也需要同樣重視效率的夥伴,團隊並不能只有少數積極的存在,夥伴是否願意承擔任務、不會推脫責任,尤其是當發起者都不想要、反感,那麼同樣身處團隊的人,當然會表達任性、不願意,反過來想,聚集在同個團隊裡的人,必須多出自「願意」才行。
能夠帶著「願意」相遇的夥伴,說來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事,是一種即便我不說出來,雙方也有共識的情感,這個願意裡,不帶有委屈、痛苦,而是著實看見自己給出的那份快樂,若身旁充斥著這樣的人,我會說那真是很幸運的事情。
上半年,確實經歷了一些不舒服的接案過程。
來龍去脈,若要寫成過程,大概往後回顧連自己看了也會頻搖頭,我相信有些人可能會經歷到這樣的過程,但我也相信,新時代已不再純粹是「接受」的角色,不管是發案還是承接一方,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合作的對象。
(後續若有機會,我也會把這些防雷小知識記錄下來)
回顧這段時間,我想說自己還算是幸運,起初跌撞,後面再經歷的時候已有了防範,開始有所警惕,並快速給出停損點,真心鼓勵大家在接案時,不單只成為被觀察的對象,自己也要懂得判斷合作對象,是否真有在同個溝通頻率上,把平等放在合作裡,才不至於吃虧。我覺得適時轉身是種好的做法,不會讓人單方承接合作對象的不禮貌、頤使氣指。
我們終究很難想像自己在接案的過程,會遇到什麼樣思維的合作對象,因此展開合作以前,你可以試著為自己寫下 #合作使用指南(這也是後來身邊朋友建議我做的),讓案主知道你的性格、做事方式,可以有效幫助你篩選合作對象(防雷很重要的步驟),若沒有時間撰寫指南,至少提前見面溝通做事風格,可以在你發出停損時,有更好的說服力。
比如,我個人就非常喜歡系統化工作流程,不僅能讓事情效率許多,再者,我覺得仔細聆聽旁人拋出來的說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有些案主,是拿了你的說明也沒在看的,又或者自己邏輯早已跑到宇宙,根本不在意你到底在乎什麼,可能到最後連你不耐煩的原因也不曉得)
我從不認為合作的過程,承接者只能好聲好氣接受對方的任何說法,我們應該要有表達專業與經驗的立場,若你已嘗試過無數的忍讓,最後選擇不耐,我會說這是應該,因為最後導致合作關係磨損的,通常是指一個人的耐性。
(畢竟沒有人要一直包容另一個人,對吧?)
你必須假設在這個合作關係裡的每個人,都有其忍耐的極限(不管是發案主或者是承接一方)誰都有資格喊下:Stop!
因此,回歸到我最剛開始所說 — — 「尋找共事夥伴」就顯得非常重要,你要為自己選擇合適的夥伴,如果只是想著「沒有人能選擇自己的工作對象」等消極思維,那通常這個團隊的組成,也不會離消極太遠,就好比大家常常會說:「能者多勞!」
反而我會想問,那無能者呢?
我覺得在這時代,能者多勞的說法,說起來是一種莫名妙的折磨,沒有人該為誰多做一點,能者不該多勞,而是整個團隊的人應該要是能者,當管理風格選擇優柔寡斷,不讓那些無能者離開,通常選擇走的,都是能為團隊付出的人。
總結最後,我認為想讓案件推進的過程順利,其組成必須存在「意願」且「能力同等」的夥伴, 才有辦法變得順利,當你的目標越大,那麼你選擇夥伴就更為重要了。
洋洋灑灑寫一篇,用以紀錄上半年感受,也許是尚未好好消化自己遇到的地雷,想起來都還是會覺得很不耐,直到遇見那位在倫敦工作的 Freelancer ,終於明白了「對頻」的必須。
希望所有朝向自由生活的人,你們也能懂得選擇夥伴/合作對象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