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完美其實不存在,我們始終走在「變得更好」的路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面對恐懼,有些人慣性逃跑,下意識的反射動作,難免人之常情。

許多時候,這份「不要」的感受,往往來自於我們太害怕把事情搞砸了,生活的抗拒不知不覺都養成了莫非定律,總在我們用力避開犯錯,仍無可避免迎來「搞砸」的一切。

人們在面對「未曾接觸、沒有經驗」的挑戰,又或是「有經驗,卻沒有把握」的任務,往往升起一股害怕的感受,我常想那是自卑的最大來源,我們極度害怕不完美把一切都搞砸了。

事實上,他人的請求也可能伴隨著對專業領域的不理解、不明白,所以尋求更多人的解答(比如我們),而我們能做的,並不是為對方的選擇負責,也不是去設想最後有多失敗,當你這麼思考的時候,往往就容易發生不想預見的結果。

raw-image

有時候我們能做的,是勇敢接受這些挑戰、接受內心發出的恐懼與呼喊。但同時我們也能學習如何專注眼前、給出百分百的自己。

那當下盡力的一切就是極致了,對方的選擇,跟我們的負責,是兩件不一樣的事,我們在迎接課題與執行的狀態裡,都要學著告訴自己:「不要害怕、不要恐懼,試試看,做不好也沒有關係。」

嘗試,就是最勇敢的跨出,我們已經在這個過程,給出全部的自己了。

給出自己,包括過去累積至今而成的我們,我們所交出的,並不是「一無所有、毫無經驗」的自己,而是過去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即使沒有最好結果,對方也已經獲得了現在的我們所能給出的全部,那就是對方選擇交換的東西。

理解自己並非全知全能,能做的就是盡力,就是不後悔地做到現在的最好,在這個過程,或許要懂得給自己留下一點空間、一點餘裕,讓自己能夠裝得下「不完美」的狀態,不把自尊心放在最高,自尊心——有時是讓我們止步的最大敵人。

當我發現,思維裡開始長出了舒適的餘地,我開始也能對身旁追求完美的人們,說出不同視角的鼓勵,那使我覺察到,原來我也在這個過程慢慢轉變。

當我說著:「我們可以先試試看?做了以後,才知道怎麼修正。」

說出口的當下,這是一種極其不可思議的體驗。當我理解到「做了,才知道哪裡可以進步」的意義,比起尋求「滿分」遲遲無法給出回答,不如在嘗試以後,再去檢視有什麼可以做得更好。

這些匍匐前進的過程,讓我想起#盧凱彤所唱的那首歌《#你的完美有點難懂並不代表世界不能包容》,她唱著:「完美並不是無瑕疵的一場遊戲,每一道痕跡背後都有一段經歷。」

過去的經歷,成為現在的我們,而現在的我們,能做到的,就是讓未來的自己比過去要更完整,這個追求,並非純粹變得完美。

我們必須意識到「完美」可能從開始就不一定存在,完美,只存在於當下的我們,自己覺得的「最好」—— 所有的標準,都是自己給自己定義的,我們要知道,人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期待。

當我們能為自己寫下適宜的標準,而標準也能從過程裡慢慢茁壯、越來越熟練,理解身心的狀態,理解自己能夠承擔的範圍與強度,那就是對自己最好的照顧。

即使是不擅長的事,也有能力長出應對的勇氣。

未來的我們,會越來越需要長出「面對恐懼」的力量。當我們明白了不害怕的價值與意義,就有機會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哪怕出醜、哪怕挫折、哪怕沒有辦法完美以對 —— 我們也終究還是自己,如此獨特、無所動搖。


*附上我很喜歡的這首歌,以及歌詞

《你的完美有點難懂並不代表世界不能包容》

作詞:盧凱彤 作曲:盧凱彤

痛不痛 要不要 說出來
行不行 熬不熬得過來

你臉上 那笑容 不復再
我要把 把它搶回來 就算敵人多強大

你的完美有點難懂
並不代表世界不能包容
他們的 標準說 你不及格
我想說 標準由我們來定可以麼
形而上 我跟你 都一樣
我骯髒 你也不漂亮
可是你艷麗我就發亮

我們的完美有點難懂
並不代表世界不能包容

我覺得完美不是
無瑕疵的一場戲
每一道痕跡背後都有一段經歷
謝謝你讓我看見
那個最脆弱的你
好讓我知道世界不只有我自己

原來我只是有瘡疤的天使
原來我沒有停留在原地

痛不痛 要不要 說出來
我很好 已經熬了過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繭的沙龍
8會員
6內容數
讓電影陪著自己生活,記錄從電影裡習得的觀點與感動,再帶回生活成為自己的力量,倘若我們無法做一個導演、一個演員,就當一個書寫者,盡情書寫,把電影的好都記錄下來。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越完美,就越成功?」 「沒有犯錯,就越會被喜歡?」 會不會對你來說… 把每件事情都做得盡善盡美、無懈可擊很重要? 你花了很多時間,嘗試讓自己成為有條有理、有掌控能力的人? 你常常希望自己能將一切準備好,明確了、再開始行動? 如果有件事情或有某個部分不如你預期,你會感覺全部的事情都失敗了
Thumbnail
「越完美,就越成功?」 「沒有犯錯,就越會被喜歡?」 會不會對你來說… 把每件事情都做得盡善盡美、無懈可擊很重要? 你花了很多時間,嘗試讓自己成為有條有理、有掌控能力的人? 你常常希望自己能將一切準備好,明確了、再開始行動? 如果有件事情或有某個部分不如你預期,你會感覺全部的事情都失敗了
Thumbnail
放下完美保留彈性,接納不夠努力也可以的自己,由和田秀樹所著,郭子菱所翻譯。 過度努力而身心俱疲的人都有完美主義的傾向,他們的生存之道是一直線的,目標明確也很難辯通,拐彎,多半不知道自己追求完美,認為還不夠好所以會鑽牛角尖。 認真是好事但過了頭會困在非做不可只能如此的僵局裡,每項執著過
Thumbnail
放下完美保留彈性,接納不夠努力也可以的自己,由和田秀樹所著,郭子菱所翻譯。 過度努力而身心俱疲的人都有完美主義的傾向,他們的生存之道是一直線的,目標明確也很難辯通,拐彎,多半不知道自己追求完美,認為還不夠好所以會鑽牛角尖。 認真是好事但過了頭會困在非做不可只能如此的僵局裡,每項執著過
Thumbnail
「你是什麼時候開始變得不像你自己?」 「究竟是什麼讓你變得小心翼翼,害怕失去和犯錯?」 世界上真的有不能錯過的人事物嗎? 最近的我在想,應該是沒有的吧。 “我們不需要攀附在別人的光環底下生長,也無需害怕自己的光芒不夠強大。”
Thumbnail
「你是什麼時候開始變得不像你自己?」 「究竟是什麼讓你變得小心翼翼,害怕失去和犯錯?」 世界上真的有不能錯過的人事物嗎? 最近的我在想,應該是沒有的吧。 “我們不需要攀附在別人的光環底下生長,也無需害怕自己的光芒不夠強大。”
Thumbnail
面對恐懼,有些人慣性逃跑,下意識的反射動作,難免人之常情。許多時候,這份「不要」的感受,往往來自於我們太害怕把事情搞砸了,生活的抗拒不知不覺都養成了莫非定律,總在我們用力避開犯錯,仍無可避免迎來「搞砸」的一切。有時候我們能做的,不是給出完美的自己,而是勇敢接受這些挑戰、接受內心發出的恐懼與呼喊。
Thumbnail
面對恐懼,有些人慣性逃跑,下意識的反射動作,難免人之常情。許多時候,這份「不要」的感受,往往來自於我們太害怕把事情搞砸了,生活的抗拒不知不覺都養成了莫非定律,總在我們用力避開犯錯,仍無可避免迎來「搞砸」的一切。有時候我們能做的,不是給出完美的自己,而是勇敢接受這些挑戰、接受內心發出的恐懼與呼喊。
Thumbnail
消極心態的根本原因在於對「完美」的誤解,他不知道或不承認根本沒有「完美」的事。 我們說一個人追求完美,通常在說這個人求好心切,或是做事標準很高,是對一個人的正面的價值評價。不過,也有人會被說成「太完美主義了」,這時候通常在說他做不好、做太慢,或是不敢做,拖拖拉拉的。為什麼同樣追求「完美」,會是兩種截
Thumbnail
消極心態的根本原因在於對「完美」的誤解,他不知道或不承認根本沒有「完美」的事。 我們說一個人追求完美,通常在說這個人求好心切,或是做事標準很高,是對一個人的正面的價值評價。不過,也有人會被說成「太完美主義了」,這時候通常在說他做不好、做太慢,或是不敢做,拖拖拉拉的。為什麼同樣追求「完美」,會是兩種截
Thumbnail
★請你自問… 現在的你是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嗎? 現在的生活是你真正嚮往的嗎? 每一天的你都是最好的自己嗎? 今天的你,可以做哪些改變? ●我眨眨眼,從回憶中清醒,試著專注於當下,然後大聲唸誦我的箴言:「你做得到」。這句箴言從一開始到現在做了幾次改變,最早是「相信自己」,然後是「你值得被愛」、「做自己
Thumbnail
★請你自問… 現在的你是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嗎? 現在的生活是你真正嚮往的嗎? 每一天的你都是最好的自己嗎? 今天的你,可以做哪些改變? ●我眨眨眼,從回憶中清醒,試著專注於當下,然後大聲唸誦我的箴言:「你做得到」。這句箴言從一開始到現在做了幾次改變,最早是「相信自己」,然後是「你值得被愛」、「做自己
Thumbnail
在不完美的生活裡,找到完整的自己 生活從來都不需要完美,人生的意義,端看我們的選擇 願你在好與不好的日子之間,做個完整的自己 願你在時間的陪伴下,勾勒出喜歡的未來
Thumbnail
在不完美的生活裡,找到完整的自己 生活從來都不需要完美,人生的意義,端看我們的選擇 願你在好與不好的日子之間,做個完整的自己 願你在時間的陪伴下,勾勒出喜歡的未來
Thumbnail
你不需要完美,也不需要追求別人的完美,或者完全符合社會的價值標準。假若你做不到,也無須因此指責自己或否定自己,因為這也是完美中不完美的一部分。 糗了!那一件糗事,你耿耿於懷到現在嗎? 最近,我在線上課程中擔任講師,課程只有一個小時的時間,我擔心我的說明讓不夠清楚,因此邀請參加者可以打開麥克風或留言詢
Thumbnail
你不需要完美,也不需要追求別人的完美,或者完全符合社會的價值標準。假若你做不到,也無須因此指責自己或否定自己,因為這也是完美中不完美的一部分。 糗了!那一件糗事,你耿耿於懷到現在嗎? 最近,我在線上課程中擔任講師,課程只有一個小時的時間,我擔心我的說明讓不夠清楚,因此邀請參加者可以打開麥克風或留言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