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聞來看-台灣潛艦國造

閱讀時間約 29 分鐘
raw-image

2023年9月28日,在國造潛艦命名典禮的新聞出來時,看到上面的圖片,腦中不禁響起海軍軍歌:"新海軍~新海軍,乘長風~破萬里浪,為青天白日旗爭光榮,為青天白日旗爭光榮!" 中華民國海軍等這一刻真的等了很久! 無奈的是,從典禮之後,各方反應與後續新聞卻是爭功諉過、互相攻訐,或是質疑台船工藝水準與潛艦性能的訊息。似乎隨著國造潛艦的新里程碑到來,一場(或很多場)衝突也正在爆發。

在這裡我整理近期的新聞,試著理清潛艦國造之路與爭議內容,並看看國造潛艦的性能如何。

中華民國海軍的潛艦之路

近期很多新聞或自媒體都詳述了中華民國海軍的潛艦之路,但我也不免俗的稍微整理一下。

中華民國海軍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重建,當時主要接收美國戰後剩餘軍艦與日本的賠償艦。另外也有接收部分英國艦艇,英國甚至還曾允諾要提供2艘潛艦,但最後未成真。因此在新海軍的各型艦艇中,潛艦就空白了。

隨著國共內戰失利,國民政府遷到台灣。韓戰爆發後,美國恢復對國府的經濟與軍事支援。海軍後續又從美國獲得二手艦艇補充戰力,但美國對於國府想要獲得潛艦的要求一再否決。主要原因是潛艦屬於攻勢武器,不希望國府反攻大陸的美國,絕對不會讓國府擁有超過防禦作戰所需的武器。

國民政府當然不會安於現狀,除了持續和美國要求,自己也嘗試其他方式獲得。1960年以代號:"海昌計畫",向義大利採購4艘潛爆艇(由兩名蛙人操作的袖珍潛艇),後續並仿製3艘。所謂的潛爆艇就類似載人魚雷,發動攻擊的方式是由蛙人在敵艦下裝炸藥破壞敵艦。因此潛爆艇只能算是特攻武器。

1963年12月,海軍以"武昌計畫"向義大利訂造SX-404型小型潛艇2艘。分別命名為海蛟號(S-1)及海龍號(S-2)。受限於小型潛艇本身性能,基本不具備戰力,勉強只能作反潛訓練的假想對手。

在經過與美國的漫長交涉,1971年在美國同意下,海軍以"水星計畫"派員赴美接收2艘茄比級潛艦。返國後命名為海獅號(SS-791)與海豹號(SS-792)。不過由於美國沒有提供實戰用的魚雷,因此該二艦也只具備反潛訓練的功能。其實海軍也是以此理由和美國爭取潛艦,所以美國提供只有訓練能力的潛艦,也是在情理之內。不過不管怎樣,海軍有了像樣的潛艦了。不但對反潛訓練有助益,也可以持續培訓潛艦人員。

開放參觀的SS-791海獅號潛艦

開放參觀的SS-791海獅號潛艦

1980年海軍在多年、多方嘗試後,獲得荷蘭同意出售旗魚級改良型潛艦。海軍以"劍龍計畫"派員至荷蘭監造並接收,該型潛艦以旗魚級為藍本,並以荷蘭當年的新型潛艦海象級的部分技術作改進,稱為"劍龍級"。荷蘭原本希望海軍採購6艘,考量風險,海軍同意先採購2艘。但後續在中共壓力下,剩下4艘荷蘭就不賣了。

這2艘劍龍級潛艦命名為海龍號(SS-793)與海虎號(SS-794)。不過荷蘭潛艦用的魚雷是美製Mk.37魚雷,由於美國不願意提供。最後海軍透過印尼取得德製SUT魚雷,海軍終於有具備戰力的潛艦。

雖然海軍已經有4艘潛艦,但只有2艘有戰力,不敷戰備使用。所以還是持續設法在國際市場取得潛艦,最接近成功的機會是軍火掮客來兜售阿根廷的德製209潛艦。不過最後因德國不願發出原廠許可,還是告吹。

到了1990年代,中華民國在一直無法取得潛艦的狀況下,開始有了自行製造潛艦的想法。但令人意外的是,2001年美國小布希政府同意出售中華民國傳統動力潛艦,這個軍售案在當年引發很多討論。當時是民進黨首次執政,但國會仍由國民黨佔多數。兩黨對立嚴重,國民黨在立法院封殺多項軍購預算,其中也包含潛艦軍購案。此外美國當時希望潛艦購買預算能一次編足,因金額龐大且不符慣例,也引起爭議。

最後還有問題是,美國潛艦已全部核動力化,1960年以後就不生產傳統動力潛艦。雖然美國軍火商購買德國造船廠股份,希望能透德國生產潛艦。但德國政府不同意,也無法進行。最終美國軍火商打算以美國末代傳統動力潛艦--白魚級為藍本,幫中華民國設計新的潛艦。但所需資金龐大,風險也很高,這個方案也一直沒有進行。

美國的潛艦軍售案因預算不到位、產品不確定兩大因素一直拖延。直到美國歐巴馬政府上台後,因政策改變,最後取消該案。到了2014年,馬英九政府再度啟動潛艦國造計畫。2016年民進黨再度執政,在蔡英文政府大力支持下,終於開花結果。2023年9月28日第一艘國造潛艦"海鯤號"出廠命名,立下中華民國海軍籌獲潛艦之路新的里程碑。


誰支持或不支持潛艦國造

2023年9月28日國造潛艦命名典禮後,或許是因為大選將至,新聞話題除圍繞潛艦本身外,各黨派也開始爭功諉過。某些人或政黨更被指為潛艦國造或籌獲的阻擋者。不過這個議題其實沒有這麼簡單,或許有某些人是惡意阻擋,但是有些人只是意見不同罷了。

由於潛艦外購已經走投無路,所謂的支持或不支持潛艦國造也可以換言為"支持或不支持獲得潛艦"。在這問題上,我覺得要分三個部分討論:一是台灣各政黨、二是國軍內部、三是美國。

台灣各政黨態度

在台灣各政黨態度上,從自由時報的新聞中,我們可以了解,潛艦國造的計畫始於李登輝政府時期。在陳水扁政府時,因美國同意軍售潛艦,國造的聲音幾乎消失。到了馬英九執政末期,由於外購無望,國造又被提出。最後在蔡英文政府的大力推動,取得成果。近30年的時間經歷政黨輪替,基本可以說籌獲潛艦是政黨共識,只是力度有差。

2001年,美國同意售台潛艦,當時執政黨是民進黨(陳水扁政府),但國會多數卻是國民黨。最近民進黨表示國民黨在陳水扁政府時期阻擋潛艦預算,造成籌獲潛艦進度延宕。對於當年的兩黨,我覺得是執政的一頭熱;在野的又像為反對而反對。以致時至今日,兩方仍互相攻訐。

此外美國沒有現成產品,建造與研發費用都是估計。以美國武器研發歷史來說,研發費用暴增與高風險都不可避免。並且也違背台灣武器採購要現有成熟產品的原則。以近年F-16性能提升案為例,雖然台灣負擔了研發成本,但F-16本就是成熟武器,性能提升的費用與風險都能控管。客觀來說,當年的國民黨是有理由反對。如果兩黨立場互換,民進黨也會反對。只是當年政黨惡鬥氣氛下,令人觀感不佳。但如果說因此造成潛艦籌獲時間的延宕,那就只是結果論了。

另外當年由於美國同意出售潛艦,民進黨傾向以外購代替國造,所以現在也有國民黨人士說那時民進黨是反對潛艦國造。這又是一個罔顧時空背景的論述,畢竟美國研發的難度比我們自行研發容易。選擇風險低的方案是正常的判斷。

到了馬英九執政時,又向美國爭取採購潛艦。此時美國對台灣出爾反爾感到不耐煩外,新上任的歐巴馬政府對台軍售也較為消極,以致此案最後無疾而終。國民黨的反覆態度,加上此案終於馬英九政府,因此一直有國民黨內部反對潛艦軍購案的說法,以致有國民黨擋潛艦的意象。

但事實上,在馬英九執政晚期的2014年,就重啟潛艦國造計畫。可以看出國民黨還是有人希望籌獲潛艦,只是很晚才取得內部共識。以馬政府的執政風格,政策搖擺現象並不罕見。如果因此給外界反對的印象,也只能說是自作自受。

最後要稱讚蔡英文政府。不但延續前任政府的政策,堅持並完成潛艦國造這艱難課題,實屬不易。至於蔡政府時期各黨立委的態度是支持、監督還是阻礙,從新聞不知道是否看得清?

國軍內部意見

在國軍內部,也不是所有人都支持潛艦國造(籌獲)。現今中華民國三軍的主戰裝備多在1990~2010年之間獲得,也就是這段期間是台灣武器採購高峰期,各軍種都需要經費。僅海軍在這段期間相繼租借或購買或建造包含:濟陽級、成功級、康定級、錦江級、基隆級等艦艇。光就經費因素,就需要軍種間或是海軍內部的討論(角力)。因此美國提出潛艦軍購案時,經費是以特別預算編列。

而在海軍內部,所有海軍軍官都知道潛艦的重要性。但基於風險、經費、作戰需求等因素,並不完全支持潛艦國造。即便是潛艦軍官出身的李喜明將軍也有相左的意見。或許也是基於風險因素,據說海軍一直希望潛艦以外購為優先。直到蔡英文政府與黃曙光將軍的堅持下,才將國造政策貫徹執行。

美國的態度

國民政府遷到台灣後,美國一向是國軍武器的主要供應者。在近年的劍龍級性能提升與潛艦國造,美國也都是重要的角色。不過美國對於台灣籌獲潛艦一直是冷處理,一方面是潛艦屬於攻勢裝備,不希望國府反攻大陸的美國,僅在1970年提供2艘不具作戰能力的訓練用潛艦;二方面是美國在1960年以後就不生產傳統動力潛艦,最後的傳統動力潛艦在1990年退役後,美國潛艦全部核動力化,美國也沒有產品可提供台灣。

2001年4月,美國小布希總統出人意料地同意出售8艘潛艦給台灣。有人認為是自1990年代一系列的美中摩擦,與2001年發生的南海撞機事件使美國改變想法。但前面提到美國自1960年以後就不生產傳統動力潛艦,因此沒有現成產品可以提供台灣。所以自小布希總統宣布該軍售案後,美國開始尋找可能的方案,卻也一直沒有定案。

2001年9月的911事件後,美國投入反恐戰爭。為了全力應付戰事,在北韓、伊朗等國際問題需要中國的配合。加上軍事重心放在西亞,降低了美中在東亞的緊張,兩國關係略有緩和。而此時台灣在陳水扁執政下,作出很多外交的政治冒險,讓小布希感到厭煩,甚至稱台灣為麻煩製造者。在小布希第二個任期起,部分美國同意的對台軍售被冷處理,被解讀是為了換取美中關係的改善。而一直沒有推進進度的潛艦案,似乎越來越沒有希望。

此外由於台灣堅持以軍購模式進行,美方對應窗口為美國海軍。由於大洋與長時間作戰需求,美國海軍潛艦全面核動力化。在科技加持下,傳統潛艦的性能較過去進步很多,操作與建造成本卻遠低於核動力潛艦。據說美國海軍擔心在美國重新製造傳統潛艦後,美國國會可能要求海軍重新評估使用傳統動力潛艦。因此對於該案一直以高規格要求(刁難)台灣(高標準預算、費用需一次編列、全數在美建造),這和台灣立法院要求相左。以致各方無法有共識,該案也一直未能成案。某方面來說,美國海軍也是台灣潛艦籌獲的絆腳石之一。

另外還有一個說法是美國海軍為了在台海周邊作戰方便辨識敵我,一直不贊成台灣擁有潛艦。畢竟如果台灣沒有潛艦,這樣在台灣周邊活動的潛艦,只要不是美國自己的,就一定是對手方的。

2009年歐巴馬政府執政後,相較於小布希政府,較注重與中國政府的關係。對台軍售較消極,也有歐巴馬政府反對軍售台灣潛艦的說法。最後該案在歐巴馬任內無疾而終,台灣只得於2014年重啟潛艦國造計畫。

雖然歐巴馬企圖與中國改善關係,但始終無法完全化解兩方矛盾。隨著中國的崛起,美國對於兩國關係,開始有了不同論調。2017年川普上任後,美中關係轉向競爭。先是兩方的貿易戰,而後在2020年的Covid-19疫情爆發後,美中又為病毒起源與責任互相指責。之後美國對中國的技術輸出管制與對中國人權問題的關切,致使兩方關係也回不去了。

由於美中關係的轉變及中國對台威脅加劇,美國開始加強對台軍售。台灣於2015年提出劍龍級潛艦性能提升計畫後,於2016年獲得美國同意出售Mk.48 Mod.6 AT魚雷,用以汰換使用30年的SUT魚雷。2018年洛馬公司又接受中科院委商,負責劍龍級的戰鬥系統升級。似乎可看出美國對台灣潛艦籌獲態度逐漸轉變。

2019年台灣潛艦國造進度逐漸明朗,美國同意由美商廠商整合戰鬥系統、提供先進聲納與潛望鏡。另外主要武裝Mk.48魚雷與潛射魚叉飛彈,也是美製裝備。雖然為了降低官方色彩,產品輸出以商購模式而非軍購。但美國提供台灣這些無法自製的敏感裝備,可見美國在台灣潛艦國造案中扮演重要角色。

潛艦國造的難度與爭議

技術與經驗

台灣雖然在1963年組裝過2艘小型潛艇,但因性能過於陽春,不足以累積相關的經驗與技術。因此於2014年重啟潛艦國造,擺在眼前的問題就是技術要從哪裡來?

當時有一派人士認為先自製如德國205型的500噸級小型潛艦,用來累積經驗與技術,之後再建造更大的潛艦。另外小型潛艦適合在淺水區活動,而台灣海峽海域大部分都是淺水區,正符合小型潛艦特性。

先自製小型潛艦的提案貌似合理,但卻不合實際。首先,即使是500噸級的小型潛艦,關鍵的裝備台灣也沒有自行生產能力。如果裝備能獲取,為何不直接製造更大的?此外小型潛艦戰力有限,不符合海軍作戰需求;而即便是小型潛艦,在台海淺水區生存性也很差。最後小型潛艦出局,海軍定案興建2000~3000噸級的常規潛艦。

為了累積技術,2014年海軍編列預算新台幣8億元翻修海獅號。目的是修復壓力殼老化失圓而無法實施深度潛航的海獅號,同時希望透過翻修,學習潛艦建造技術。海獅號翻修工程在2015年實施,於2018年完成。

2015年海軍又提出劍龍級潛艦性能提升計畫,並於2018年由主承包商:中科院委託美國洛馬公司負責劍龍級的戰鬥系統升級。由於這時潛艦國造案已經提出,也隱約可嗅出尋找商源的意味。

即便有前面兩個計畫作為試金石,但和建造潛艦仍有大段距離。以設計方面來說,目前世界各國潛艦外型有幾種主流構型,在設計時可以參考並透過船模測試後定型。但安裝設備時,為了遷就設備,外型便要因應修改;同樣由於裝備不同,內裝也不會和國外其他潛艦相同,就要自己設計。由於台灣沒有經驗,設計就成為開頭的難題之一。

台灣在"劍龍計畫"中由荷蘭取得劍龍級的設計藍圖,加上使用多年,對劍龍級相當熟悉。如果劍龍級是潛艦國造的重要參考資料並不令人意外。但劍龍級畢竟是1980年代產品,許多裝備和今日能取得的大不相同,代表設計無法照抄。在無設計經驗下,勢必得借重國外專家協助。

由於台灣特殊政治環境,國外廠商與專家很難光明正大協助。但鑒於購案的利潤,也讓有興趣的廠商前來競逐。在機密與競爭的因素下,埋下廠商惡鬥的伏筆。

除設計外,潛艦所需裝備方面,在計畫伊始,就將其分為紅、黃、綠區三類。"紅區"指國內無研製能力者;"黃區"為取得困難,但具備自製能力者;"綠區"則為可自行生產者。由下面報導可知,關鍵的"紅區裝備"可能到開工後才正式獲得,很難想像工程人員與決策者的承受壓力有多大。

紅區裝備無法自製取得困難,那其他的應該比較容易吧? 其實也沒想像中簡單,至少不可能是廉價的。媒體報導:中鋼投資逾20億元,在鋼板工場增設線上熱處理設備及強力整平機,用以研製符合海鯤號需求的新一代超強韌軍用船板鋼。20億應該可以代表所需工藝品質與難度吧?

等到進入生產,由於製造的技術與機具台灣也同樣缺乏。直到海鯤號亮相為止,為了保密,技協人員來自何國?機具自何國取得? 也都沒有對外說清。一些自稱知情人士繪聲繪影,將機具籌獲過程形容有如諜報片一般。不管如何,可以確定所有東西都來之不易,都仰賴那些不能說的外援。

爭議

眾所周知,潛艦在戰場的重要性,中國當然會阻擾台灣的潛艦國造計畫。為了保密,很多潛艦國造細節都還是沒有人能說清與證實。比較大的爭議大概有以下幾項:

1.設計技術顧問

依潛艦國造專案負責人:黃曙光將軍透露---潛艦是由台灣自行設計,並由GL擔任顧問提供技術協助。而GL的成員名單包括英國退伍海軍少將,倫敦大學教授,流體力學專家,這些人"幫了不少忙"。這算是目前對潛艦的設計來源與GL公司角色的較具體說明,但早在2018年媒體就報導GL是有問題的公司(下面影片連結)。

有一說法是GL將公司註冊在英屬直布羅陀,是讓英國減少面對中國的壓力。而公司規模小和是新設公司,有可能是這家公司就只是實際技術顧問團的表面公司(白話就是人頭公司)或是中間商。設立目的單純為了台灣的潛艦國造,這樣或許可以理解為何要新設一家公司,且規模和資本額都不大。

前面一直提到台灣籌獲潛艦的困難,因此在潛艦國造的過程中,一些彈性的作法可以理解。而未得標的競爭者與相關利益人士,卻也能發掘其中不合理之處,並不斷透過媒體與民意代表提出質疑。以致海鯤號都亮相了,對GL公司的質疑卻沒有停歇。

2.高昂造價

依目前公佈資料第一艘國造潛艦造價近500億台幣,後續7艘造價粗估每艘約350億台幣,8艘合計約3000億台幣。依上面新聞所述,日本最新下水的雷鯨號造價145億台幣,相較之下,國造潛艦要價不菲。由於與國外類似產品差價如此大,在媒體與網路推波助瀾下,容易讓人懷疑是否人謀不臧?在這我無法說造我們國造潛艦比國外類似產品高多少合理,但可以討論為什麼會比別人貴?

前述新聞報導,第一不合理之處在標題說的金額比例。台灣第一艘國造潛艦費用包含採購魚雷與設計費用、造船廠廠房建造費用。而日本雷鯨號是大鯨級後續量產艦,理論上不包含這些投資費用,國造潛艦費用費用高也是正常。

第二不合理是拿台灣和日本來比較,作為傳統海軍大國,日本不但能自製潛艦,也是潛艦服役週期最短的國家。日本海自潛艦以每年建造一艘、服役一艘、退役一艘,保持16艘現役(數量近年有增加)。也就是日本技術、經驗豐富,也有完整產業鏈,成本較低也是正常。如果和另一個東亞自製潛艦的國家:韓國相比,韓國自1990年代開始自製潛艦。最新的島山安昌浩級潛艦,依維基百科資料造價為9億美金(280億台幣),也高過日本雷鯨號造價。當然每款潛艦的裝備不同,所需費用不同,不能這樣比較,只能作參考。

依台船接受媒體訪問時透漏的訊息,海鯤號目前有40%的自製率。有些裝備原本國內沒有生產,在台船委託後才開發。台灣預計建造8艘潛艦,這些產品市場有限,價錢勢必高於正常標準。至於60%的外購裝備,台船表示可能因為中國施壓,部分廠商在簽約後毀約,只好再找其他廠商。可以假設,這些外購的供應商,因為風險因素,對台灣的賣價比較高。另外有些裝備是專為台灣研發,費用也會比較高。

潛艦國造的現實就是因為買不到潛艦,所以要自己造;而且是第一次自製,一切從無到有。就是因為從無到有,就是因為產量不多,花費較高很正常,也很心酸。

3.性能

國造潛艦的性能如何,我想留在後面在討論,這裡僅先說爭議部分。目前官方說法,國造潛艦的性能會高於劍龍級潛艦。但問題是劍龍級是1980年代的產品,花這麼多錢造出來的潛艦,性能只能優於1980年代的劍龍級,很多人感到無法接受。

目前國造潛艦的所有數據尚未公開,官方想表達的意思或許是性能優於目前現有裝備。無奈現有裝備就是這麼老,所以乍聽之下就好像不是那麼先進。

再就目前公開的裝備項目來看,國造潛艦沒配備AIP系統,看似也沒有消音塗層或消音瓦,性能不如其他國家新造的傳統動力潛艦。這些當代先進潛艦的標配都沒有,當然引起批評。

其實國造潛艦性能會略遜他國現正生產潛艦,我覺得內行人應該都能接受。台灣第一次建造潛艦,不會選擇有風險技術與裝備,而這些通常就是最先進的。再以台灣的處境,僅能在能取得的技術與裝備中選擇最好的,而不是選擇最好的技術與裝備。兩因素影響下,結果便可想而知。

回首台灣第一款自研自製的F-CK-1戰機,當年台灣也是第一次自己研發戰機,很多技術與裝備都受限制。F-CK-1性能不如後來購得的F-16戰機,但其具備的5分鐘緊急起飛性能,卻是最符合台灣作戰環境需求的。自製的武器不一定要最好,也不必盲目追求不需要的性能,但是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部分。

潛艦國造的不確定未來

台灣的政治紛擾

隨著即將到來的總統與立委選舉,潛艦國造也成為選舉議題。由於在野黨立委於潛艦國造的反對立場,以致執政黨提出如上新聞的說法,用以說服關心國防事務的選民。那麼接下來的選舉結果會對潛艦國造造成什麼影響呢? 首先我認為不管選舉結果如何,潛艦國造會持續走下去,只是過程會有不同。接下來列舉不同選舉結果來推敲未來發展。

1.綠營執政且綠營立委過半:這情況下當然能確保現今蔡政府的政策延續,為潛艦國造作保障。

2.綠營執政,但綠營立委不過半:這情況雖類似陳水扁執政時期,但在民眾黨聲勢上漲的情況下,極可能形成各黨都不過半的情況。很多政治評論談到,在這情況下民眾黨會成為關鍵少數,不論綠營或藍營,為達成政治目的,都得拉攏民眾黨。也就是說,假若民眾黨對潛艦國造案有意見,綠營便得就其他政策讓步,換取民眾黨支持。如果綠營不讓步,潛艦國造的路就很難順利走下去。無怪乎,綠營以國會席次過半作為對選民的訴求。

3.綠營不執政:在這選項就不管綠營立委有沒有過半,潛艦國造的政策都會成為新政府的檢討項目。由於潛艦籌獲是國防大事,也可說是政黨共識,所以政策是否延續的問題不大。但新執政當局是否會以查弊為由,實則為鬥爭前任執政者,而造成潛艦國造進度延宕。一旦延宕,後面的路不但坎坷,也可能走到不見。另外新執政者若兩岸政策大幅改變,也可能改變支援我們潛艦國造的國家態度。最糟情況,就是不再提供技術與裝備。

以關心國防事務的立場來說,前述第1種情況當然是最好的。但是國家事務也不是只有國防,很多其他政策也會關係國家存亡與未來。對於選民來說,如何排順位,作選擇,就是個課題。

國際情勢

近年因美中競爭、烏俄戰爭等事件,國際間彷彿回到冷戰時期的對抗局面。同時由於中國對台灣文攻武嚇加劇,國際社會較為關注台海情勢,部分國家隱約形成抗中陣營。某種程度上來說,台灣潛艦國造的技術與裝備取得在現今國際情勢下,較能獲得相同理念國家的支援。

不過現今國際情勢變化太大,例如近期以色列與哈瑪斯的衝突都牽動局勢與各國的立場。未來若因情勢轉變,中國的話語權增加。現今提供我們技術與裝備的國家是否能繼續支持?尤其部分紅區裝備極仰賴特定國家支援,為後續潛艦國造發展埋下些許不確定因子。

下水測試後的變數

在談到潛艦自製的辛苦與坎坷之路,大部分人都會想到澳洲於1980年代晚期研發的柯林斯級潛艦。柯林斯級是澳洲的第一款自製潛艦,是基於瑞典Type 471潛艦(發展自西哥特蘭級)設計的方案。不過Type 471沒有銷售記錄,瑞典又缺乏對外國轉移技術的經驗,澳洲實際上是新方案的試驗品。此外澳洲針對自身需求對原設計作修改,加上新的技術,表面看起來性能高大上,實則充滿風險。

柯林斯級從下水測試到服役問題不斷,從推進系統、施工品質、噪音、電腦系統與潛望鏡等接連發生問題。澳洲花了很長時間與大量經費,逐步改善這些問題。或許因為不好的經驗,2016年澳洲放棄自行研發下一代潛艦,計畫引進法國技術生產潛艦。目前又終止與法國合作,計畫在英美技術協助下,生產核動力潛艦。

與當初澳洲的柯林斯級相比,台灣的潛艦國造所用技術與裝備較為保守,理論上風險較低。不過由於是自行研發的設計,仍待下水驗證。倘若測試有缺失需耗時耗費改善,輕則影響服役時程,重則影響專案執行。不過這也是首次自研自製的風險,只能希望後續一切順利。

潛艦是不對稱戰力嗎?

在潛艦國造的議題上,另一個上軍事的爭論就是潛艦是否為不對稱戰力?

這幾年在美國的建議與台灣部份軍事專業人士的倡議下,發展對中國的不對稱戰力,成為台灣軍事戰略發展的方向之一。何謂不對稱戰力,目前定義大致為:能快速建立;成本低;迴避敵人強項,針對敵人弱點的武器或戰法。近年來的岸置魚叉飛彈採購、智能水雷的籌獲、未成案的微型飛彈艇都是基於此構想的武器裝備。

那潛艦符合嗎?潛艦技術複雜,建造與測試時間長;建造金額龐大,顯然潛艦不符前兩點條件。但解放軍的反潛能力相較美日海軍遜色,因此潛艦或許是針對解放軍短板的武器,也就符合前面第三點敘述,也算是不對稱戰力。

但美國認為中國威脅在即,台灣與其花大錢在潛艦上,不如將資源投入其他可以快速獲得的裝備。因此有傳聞,美國初始並不贊成台灣的潛艦國造計畫。

事實上,台灣除了需要不對稱作戰武器外,面對中國灰色地帶作戰威脅,也需要購置相當數量的傳統武器。以海軍來說,對於解放軍海軍艦艇於周邊海域的活動,勢必要出動艦艇回應與監視,這是飛彈快艇、岸置飛彈與水雷無法取代的工作。

台灣若擁有多艘潛艦,解放軍除需增加經費於反潛裝備,可能排擠其他軍事裝備發展外。解放軍艦艇於可能的潛艦伏擊區活動也會多幾分顧慮,形成牽制的作用。或許因為如此,美國才會支持台灣的潛艦國造計畫。

國造潛艦的性能

最後談一下國造潛艦的性能,會放在最後的原因是,海鯤號尚未正式測試,加上軍方嚴格保密。短時間內海鯤號與其後續艦的性能應該很難公開。不過即便如此,鑒於好奇心與現有資訊,很多專家還是提出了對海鯤號的性能估計。

上述的新聞內容算是官方對海鯤號性能的簡單說明。新聞中提到海鯤號的潛深優於劍龍級潛艦,也優於解放軍的柴電潛艦。兩方交戰時,海鯤號將具備較大操作彈性。

海鯤號採用X型尾舵,相較十字型尾舵,在淺水區與坐底的操作較彈性與安全。另外萬一有戰損或故障,X型尾舵僅剩一片也能操作動作,增加戰場存活率。另外尾舵前方還有一對小型的平衡翼,這對小平衡翼能使潛艦在上下控制方面能變得更加快速、靈活。

武裝部份應該是有6管533mm發射管,預計裝備MK48 MOD6 AT長程重型魚雷、改良型潛射 UGM-84 魚叉反艦飛彈。如依新聞說魚雷攜帶量18枚,火力超過劍龍級。而劍龍級武器攜帶量是22件,這樣是代表海鯤號裝備超過4枚魚叉飛彈?

Mk.48是美軍現役潛艦使用的重型魚雷,服役多年,也經多次精進改良。最新的外銷型號為Mk.48 Mod.7 AT,美國僅出售給北約等級的盟國。Mk.48 Mod.6 AT是美軍使用Mk.48 Mod.6 ACOT的外銷型號,射程、航速與偵測性能較美軍版本稍微降級。

Mk.48 Mod.6 AT最高時速達到55節(約每小時101公里),最大續航力在時速40節狀態下可達50公里。性能高於劍龍級原有的SUT魚雷,可攻擊航速30節以上的目標。

潛射魚叉飛彈依之前美國宣布售台版本應該是RGM-84L,該型號除一般反艦功能,還能攻擊停泊在港內的艦艇或沿岸目標。不過發射潛射飛彈容易暴露潛艦位置,對於潛艦來說使用彈性較差。

由上新聞報導,戰鬥系統由美商洛馬公司提供,其實洛馬也負責劍龍級戰鬥系統性能提升,不過沒有說法談到兩個案子有無關聯。有一說海鯤號的戰系是美國核動力潛艦使用的戰系降階版,真實性如何,短時間內應該無法證實。

其他報導稱潛望鏡是由美商L3 Harris客製的光電潛望鏡,因疫情影響生產進度,2024年年初才會抵台,不會影響海鯤號的泊港測試。有觀察家認為這次命名典禮帆罩外殼之所以看起來很粗糙,就是因為潛望鏡尚未安裝,帆罩只是先粗裝。不過卻因此引發台船生產技術有問題的爭論,真正情況如何,只能等未來見真章。

聲納系統部分,在典禮當天都被遮蔽,但觀察家認為海鯤潛艦至少擁有艦艏下部、艦艏上方及船舷側邊的聲納。艦艏下部為主被動聲納;艦艏上方垂直棒狀體為高頻被動截收聲納;船舷兩側的聲納陣列為被動聲納,可輔助艦艏聲納,精確解算目標位置,大幅提升戰場感知能力。

海鯤號的艦體設計,一些專家由艦體特徵認為是和劍龍級相同的混合艦體設計,並推論是劍龍級發展而來。這個推論也算合理,畢竟台灣擁有劍龍級的藍圖,如果自行設計,最佳參考資料就是這個。至於設計是否落伍呢?

劍龍級和很多西方國家的潛艦有共同祖先--美國最後一款柴電潛艦:白魚級。1960 ~ 1970年代西方各國參考白魚級的設計作出自己的潛艦,後續設計新潛艦時,再依使用心得與新技術作精進。如果海鯤號艦體設計是由劍龍級發展而來,也與其他國家發展脈絡相似。並且海鯤號艦體也只是看得到劍龍級的影子,而不是與劍龍級一樣。

或許海鯤號艦體可能較他國的新型潛艦外型較保守,但對工程師來說,風險也比較低。下面為中央社於YT上發布的海鯤號組裝過程縮時影片,雖然有部分畫面處理,但可一窺海鯤號的艦體設計。

海鯤號的動力系統並未採用AIP系統,這點在設計之初即引起爭議。AIP: 絕氣推進(Air-Independent Propulsion),指在無需獲取外界空氣中氧氣的情況下也能夠長時間地驅動潛艇的技術。使用該技術的潛艇的自持力比一般需要上水面換氣的柴電潛艇大一倍以上,即連續的潛航時間及潛航距離較長。目前最常被採用的AIP系統是瑞典的史特靈輪機系統,而海鯤號不採用AIP系統,原因應該是獲取困難。

其實也有AIP系統的替代方案,如日本最新的大鯨級就不採用AIP,改用鋰電池。鋰電池優點是充電快速、瞬間功率大,不但減少充電時間,也比使用鉛酸電池航速高。重要的是與鉛酸電池相同體積下,能儲存更多電量,故能作為AIP系統的替代方案。原本海軍也計畫採用鋰電池,但目前海鯤號仍採用鉛酸電池。官方解釋是後續艦會採用,可能是考量首艦的風險,或是預定採用的鋰電池尚未完成研發。

總結一下海鯤號的性能如何呢? 如果以官方目前公布資料、外型設計與可能裝備來看,我覺得艦體性能應該在日本的親潮級與蒼龍級之間;聲納、偵蒐、作戰與電子系統可能比蒼龍級更先進;武器性能差異應該不大。但因為仍採用鉛酸電池且沒有AIP系統,海鯤號作戰效能應該略遜於蒼龍級。如果後續艦能改用鋰電池,還有大幅進步空間。不過下列新聞的日本觀察家的評論,認為海鯤號性能略勝日本潛艦,可以參考一下。


左為日本親潮級;右為蒼龍級。

左為日本親潮級;右為蒼龍級。



7會員
2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軍模"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4月時解放軍山東號航空母艦進入台灣東部的西太平洋航訓,引起各方關注與討論。台灣媒體由於意識形態或角度不同,對解放軍航空母艦的戰力有不同立場的看法。可能讓一般大眾,產生錯誤印象。在這用多個新聞來看山東號的戰力與對台是否有威脅。
2023年3月初,華盛頓郵報提及台灣空軍可能因為缺少飛行員使新購的F-16V戰機無人可飛。事實上類似的報導不是第一次浮上版面,在少子化與青少年高近視率的情況下,飛行員招募困難已不是新聞。對於國軍各軍種航空部隊來說,早就是個嚴峻課題。
海軍新一代巡防艦計畫(震海案)經過一番曲折後,最後變成輕型巡防艦計畫。除了時間的延宕外,海軍的神盾艦計畫又一次流產。這邊從多個新聞來看整個過程與新一代巡防艦的可能樣貌。
多看新聞,多方面看新聞,以下是我的新聞觀後感。 2022年8月22日在台南發生兩名警察遇襲被害並被奪槍的命案,在這個事件中引起大衆對警察用槍問題等的討論。
中華民國空軍自1960年到1998年,包含零件備用機共接收304架F-104,飛行時數達38萬小時,114架失事,66名飛行員不幸殉職。即便如此,在無可取代機型的情況下,空地勤人員戮力維持該型機妥善、維護國家安全的付出,值得留下一筆紀錄。
F-104 服役後在幾場區域衝突中參予了實戰,僅取得有限的戰果。在高失事率的陰影下,不禁令人懷疑這款曾經被認為是"最後載人戰機"的新銳武器,究竟是"追風戰士",還是"飛行棺材"。
4月時解放軍山東號航空母艦進入台灣東部的西太平洋航訓,引起各方關注與討論。台灣媒體由於意識形態或角度不同,對解放軍航空母艦的戰力有不同立場的看法。可能讓一般大眾,產生錯誤印象。在這用多個新聞來看山東號的戰力與對台是否有威脅。
2023年3月初,華盛頓郵報提及台灣空軍可能因為缺少飛行員使新購的F-16V戰機無人可飛。事實上類似的報導不是第一次浮上版面,在少子化與青少年高近視率的情況下,飛行員招募困難已不是新聞。對於國軍各軍種航空部隊來說,早就是個嚴峻課題。
海軍新一代巡防艦計畫(震海案)經過一番曲折後,最後變成輕型巡防艦計畫。除了時間的延宕外,海軍的神盾艦計畫又一次流產。這邊從多個新聞來看整個過程與新一代巡防艦的可能樣貌。
多看新聞,多方面看新聞,以下是我的新聞觀後感。 2022年8月22日在台南發生兩名警察遇襲被害並被奪槍的命案,在這個事件中引起大衆對警察用槍問題等的討論。
中華民國空軍自1960年到1998年,包含零件備用機共接收304架F-104,飛行時數達38萬小時,114架失事,66名飛行員不幸殉職。即便如此,在無可取代機型的情況下,空地勤人員戮力維持該型機妥善、維護國家安全的付出,值得留下一筆紀錄。
F-104 服役後在幾場區域衝突中參予了實戰,僅取得有限的戰果。在高失事率的陰影下,不禁令人懷疑這款曾經被認為是"最後載人戰機"的新銳武器,究竟是"追風戰士",還是"飛行棺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2025年將迎低油價時代? 傳沙烏地阿拉伯將擴大增產石油 9月26日 一般人看到幾天前這條密集出現在你我網路視野的新聞,如果沒有加以細思,光憑直覺看到阿拉伯說要增產,就認為油價會跌,很容易因此就中了陷阱。 輕則多單停損在低點;重則加空後被突擊軋空。 以下談談個人判斷這則新聞的前後過程以
Thumbnail
早上一起來發現「通霄心形公路」一文,點閱數來到接近300,閱讀也是差不多這個數。依照以往的經驗,應該是「被外部推薦」,最有可能是「谷歌新聞推薦」(很多安卓手機都有這個功能和畫面)。一查手機果然有。 (白天去忙,晚上接著寫) . 去年七月到九月我也常被推薦,最高點閱數好像到5000左右吧。都
Thumbnail
提供國際市場、總體經濟與產業新聞、前一交易日盤勢與焦點整理,有關美股盤後以及國際市場表現。重要經濟數據分析和產業新聞等內容。訂閱「Miller的投資沙龍」收看更進階內容。
Thumbnail
昨天美國一個雜誌發表一篇落落長的文章攻擊一位美國網紅。這位「網紅」是位史丹佛腦神經科學系的教授。一開始他在自己頻道上主要是講自己的專業:科研走到現在,到底讓我們理解到腦子是怎麼運作的? 我當然非常有興趣啊。史丹佛耶!腦神經科學教授耶!他早期的影片我都很愛看。人帥,講話又有條有理,講得頭頭是道,
Thumbnail
2023年9月28日,在國造潛艦命名典禮的新聞出來時,看到上面的圖片,腦中不禁響起海軍軍歌:"新海軍~新海軍,乘長風~破萬里浪,為青天白日旗爭光榮,為青天白日旗爭光榮!" 中華民國海軍等這一刻真的等了很久!! 我們的新潛艦終於來了!!
Thumbnail
有讀者說 FaceBook 很難找到過去的文章,因此把這兩個月發在 FB 上的桌遊新聞發表到方格子,謝謝大家喜歡這個系列。 本集內容:后翼棄兵桌遊版、四歐元的桌上遊戲 Voyage、老鼠與神秘客新作 .......
Thumbnail
有讀者說 FaceBook 很難找到過去的文章,因此把這兩個月發在 FB 上的桌遊新聞發表到方格子,謝謝大家喜歡這個系列。 本集內容:Root 登上外交雜誌、GMT P500 兩款新作、Zombicide Marvel、龍與地下城殺死社交焦慮、新一代 Keyforge 殺手 Mindbug ....
Thumbnail
Playstation 2021發佈會公開了 18 款遊戲資訊,以下精選前 10 大期待作品,附上剪輯過的更濃縮版預告片段以及第一印象點評,最後聊一下我對整體活動的看法。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2025年將迎低油價時代? 傳沙烏地阿拉伯將擴大增產石油 9月26日 一般人看到幾天前這條密集出現在你我網路視野的新聞,如果沒有加以細思,光憑直覺看到阿拉伯說要增產,就認為油價會跌,很容易因此就中了陷阱。 輕則多單停損在低點;重則加空後被突擊軋空。 以下談談個人判斷這則新聞的前後過程以
Thumbnail
早上一起來發現「通霄心形公路」一文,點閱數來到接近300,閱讀也是差不多這個數。依照以往的經驗,應該是「被外部推薦」,最有可能是「谷歌新聞推薦」(很多安卓手機都有這個功能和畫面)。一查手機果然有。 (白天去忙,晚上接著寫) . 去年七月到九月我也常被推薦,最高點閱數好像到5000左右吧。都
Thumbnail
提供國際市場、總體經濟與產業新聞、前一交易日盤勢與焦點整理,有關美股盤後以及國際市場表現。重要經濟數據分析和產業新聞等內容。訂閱「Miller的投資沙龍」收看更進階內容。
Thumbnail
昨天美國一個雜誌發表一篇落落長的文章攻擊一位美國網紅。這位「網紅」是位史丹佛腦神經科學系的教授。一開始他在自己頻道上主要是講自己的專業:科研走到現在,到底讓我們理解到腦子是怎麼運作的? 我當然非常有興趣啊。史丹佛耶!腦神經科學教授耶!他早期的影片我都很愛看。人帥,講話又有條有理,講得頭頭是道,
Thumbnail
2023年9月28日,在國造潛艦命名典禮的新聞出來時,看到上面的圖片,腦中不禁響起海軍軍歌:"新海軍~新海軍,乘長風~破萬里浪,為青天白日旗爭光榮,為青天白日旗爭光榮!" 中華民國海軍等這一刻真的等了很久!! 我們的新潛艦終於來了!!
Thumbnail
有讀者說 FaceBook 很難找到過去的文章,因此把這兩個月發在 FB 上的桌遊新聞發表到方格子,謝謝大家喜歡這個系列。 本集內容:后翼棄兵桌遊版、四歐元的桌上遊戲 Voyage、老鼠與神秘客新作 .......
Thumbnail
有讀者說 FaceBook 很難找到過去的文章,因此把這兩個月發在 FB 上的桌遊新聞發表到方格子,謝謝大家喜歡這個系列。 本集內容:Root 登上外交雜誌、GMT P500 兩款新作、Zombicide Marvel、龍與地下城殺死社交焦慮、新一代 Keyforge 殺手 Mindbug ....
Thumbnail
Playstation 2021發佈會公開了 18 款遊戲資訊,以下精選前 10 大期待作品,附上剪輯過的更濃縮版預告片段以及第一印象點評,最後聊一下我對整體活動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