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殺手》- 幫派性格的非關善惡之境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主角李奧納多與叔叔哈爾(勞勃狄尼洛飾)並非用「工具性」可以一言蔽之的曖昧關係

主角李奧納多與叔叔哈爾(勞勃狄尼洛飾)並非用「工具性」可以一言蔽之的曖昧關係

在已知的歷史事件-歐塞奇印第安人謀殺案改編,從維基百科(註)可以得知事件資訊上幾乎與電影如出一轍,而所謂的導演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的作者電影觀點:保持著對原住民的關懷(在許多鏡位上展示宗教性的莊嚴與後面的credit字卡感謝名單等等),與卻也沒有太過著墨原民文化傳統,以如此有點政治性(正確)議題來說已算是有些淡化。


電影還是著重在熟悉的史柯西斯般,在於普世人性的平衡,強調慾望與罪惡的運作和人與人的情感交流:如李奧納多與原住民之妻關係,並不是完全在利用,而是在實際上的愛情中達成最後的謀略,同樣的並非用「工具性」可以一言蔽之的曖昧關係與外號「國王的」叔叔哈爾(勞勃狄尼洛飾)亦同;並且電影在大局上以一種陰謀悄悄進行的平舖直述,太多對話稍嫌沉悶,後來因為人名太多有時候也並沒有仔細搞清楚誰是誰。 

主角本來是司機進而近水樓台,並難以斷定是真愛或是覬覦女主角所擁有純種原住民血統的石油「人頭權」。

主角本來是司機進而近水樓台,並難以斷定是真愛或是覬覦女主角所擁有純種原住民血統的石油「人頭權」。

影片最一開始的宗教儀式,將祖先的信物(?)埋葬並說著年輕人會完全擁抱白人的文化,這個段落是相當重要的。它正述說著,電影不打算去深究太多原民的傳統,例如:從泛靈論信仰中心向外延伸出各種原著民如何與外在環境共處的道德準則。


於是重點是,那麼原住民還是原住民嗎?雖保留祖先的遺訓,並且維持母系社會,讓各懷鬼胎的暴力男人們像是入贅式的暗地偷偷在處理爭權奪利的勾當。 但另一方面,電影描述歐塞奇印第安原住民因為石油一夜致富,像是刮中頭獎彩券般盡情揮霍,不斷擴張的慾望。

原住民的富婆造型,一反原住民看似較為貧窮的印象,在《花月殺手》中呈現階級上的特殊「混搭」之處。

原住民的富婆造型,一反原住民看似較為貧窮的印象,在《花月殺手》中呈現階級上的特殊「混搭」之處。

相較於傳統原住民沒有私有財富觀念。那些因石油致富的原住民除了在外表上,其實行為上的放縱跟白人並沒有太差異的情境,如此恰巧,讓人想到這樣「非關人種」的慾望「設定」與馬丁斯柯西斯過往描述紐約幫派電影,關於原生血統與後生的集結交互成為幫派相互火拼。以此脈絡來看《花月殺手》參雜了原住民富人成為白人「黑道」覬覦目標,可以想像成作者又像是提出一種,就只是人類原始慾望成群結黨的鬥爭,如此非關善惡之境,就像是野狗們在爭搶地盤的過程。

 

這也是看待史柯西斯的電影從大量描述黑道利益交換與談判算計過程,或不斷享樂的慾望的個體(如《華爾街之狼》)體現所謂「美國性」(Americaness)探究。

 

也就是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後,讓各國人種移民(或被奴役)「新大陸」的新混合體,發生著各種擴張的慾望,各種掠奪土地與資源霸佔,在宣稱自由與不斷殺戮(因為槍枝合法化)的歷史中。(所以後面只剩下聖經與法律?)


(註)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AD%90%E5%A1%9E%E5%A5%87%E5%8D%B0%E7%AC%AC%E5%AE%89%E4%BA%BA%E8%AC%80%E6%AE%BA%E6%A1%88

26會員
6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拉特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老狐狸》也想必指涉著導演度過中年回望人生游移在功利主義與同理心天平的道德準則,如此電影意志等於作者意志,同時又帶某種教育性:作為長輩,要教給小孩怎樣的人生?
如果只是故事的不同,《世界末日又怎樣》又還有什麼可以說嘴之處,除了幾乎對於電影精緻形式的放棄,體現當代短影音的隨機、隨便感對照共產時期的女性計程司機電影的挪用更顯蒼白無力,女性視角的陰柔被如此自大狂妄的庶民感,展示著無所謂的厭世幾乎蹂躪殆盡…。
世界末日般劇情的獵奇感交織在重新感受人如何活著的「教育」著銀幕外身為運用電力觀看電影的觀眾。以家庭互助為基本單位,面臨著「食物保存」或「交通運輸」。除此之外《生存家族》還透露更多相關求生技能。
大部分少年電影會像是記憶的回顧,時常講述年少的經驗往往是暗示著那些經驗成為之後的我們。但《親密》卻非有此感,反而是以生命中曾經發生的事情,試圖稀釋少年成長電影結果式的「永恆」,以必然的孤立、抽象,不必太過交代人生後續的豁免感,呈現感受獨立、開放的存在。
但回過頭來,期待密錄器真相代表對與錯的道德律法框架,以及紀錄片刻意製造回到案發地點的「詩意影像」和死者過往日記的口白,似乎用來增加感傷與可憐 ,並且交叉配置(蒙太奇)著家屬訪談的「資訊」,大致上說死者是一位很乖的小孩,如此並置有一種「詭異」的感覺。
《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再一次透露Wes Anderson對於印度文化的喜好:瑜珈與冥想(meditation),並藉由馬戲團表演展現一種「特異功能」(註),電影中藉由學習內心想像的修煉,練就眼睛對於物理障礙的穿透性,心象(內心的想像)與視覺幻象兩者達成一致,於是眼睛矇起來也可以看到身體外面的世界。
《老狐狸》也想必指涉著導演度過中年回望人生游移在功利主義與同理心天平的道德準則,如此電影意志等於作者意志,同時又帶某種教育性:作為長輩,要教給小孩怎樣的人生?
如果只是故事的不同,《世界末日又怎樣》又還有什麼可以說嘴之處,除了幾乎對於電影精緻形式的放棄,體現當代短影音的隨機、隨便感對照共產時期的女性計程司機電影的挪用更顯蒼白無力,女性視角的陰柔被如此自大狂妄的庶民感,展示著無所謂的厭世幾乎蹂躪殆盡…。
世界末日般劇情的獵奇感交織在重新感受人如何活著的「教育」著銀幕外身為運用電力觀看電影的觀眾。以家庭互助為基本單位,面臨著「食物保存」或「交通運輸」。除此之外《生存家族》還透露更多相關求生技能。
大部分少年電影會像是記憶的回顧,時常講述年少的經驗往往是暗示著那些經驗成為之後的我們。但《親密》卻非有此感,反而是以生命中曾經發生的事情,試圖稀釋少年成長電影結果式的「永恆」,以必然的孤立、抽象,不必太過交代人生後續的豁免感,呈現感受獨立、開放的存在。
但回過頭來,期待密錄器真相代表對與錯的道德律法框架,以及紀錄片刻意製造回到案發地點的「詩意影像」和死者過往日記的口白,似乎用來增加感傷與可憐 ,並且交叉配置(蒙太奇)著家屬訪談的「資訊」,大致上說死者是一位很乖的小孩,如此並置有一種「詭異」的感覺。
《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再一次透露Wes Anderson對於印度文化的喜好:瑜珈與冥想(meditation),並藉由馬戲團表演展現一種「特異功能」(註),電影中藉由學習內心想像的修煉,練就眼睛對於物理障礙的穿透性,心象(內心的想像)與視覺幻象兩者達成一致,於是眼睛矇起來也可以看到身體外面的世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由衷致敬這部作品,它為我們還原,並補完一段原先有可能被淹沒遺忘的黑暗歷史記憶。
Thumbnail
對我來說,導演馬丁.史柯西斯拍攝《花月殺手》的手法上,我感覺用了很多黑色幽默的概念。這並不是說《花月殺手》就很好笑;即便我的確多次在戲院中笑出聲來,但黑色幽默帶來的多半是故事的荒謬與諷刺。
Thumbnail
二十世紀初的歐塞奇領地,因石油帶來的龐大利益,莫莉的姊妹們陸續喪命,身邊的族人也一個個離奇死亡。但這不只是一個人心貪婪的故事,也是一場根源於體制的邪惡,由上而下的種族屠殺。
Thumbnail
《花月殺手》後勁很強。本來以做功課、看老導演的心情,有些心不甘到電影院報到,結果是大為驚喜,看似可怕的三小時半時間,劇力萬鈞、言之有物、拳拳到肉,(除了想上廁所外)竟沒感到時間流逝,甚至意猶未盡,最後有幸二刷。 《花月殺手》,個人私以為,為史柯西斯50年導演生涯,再次挑戰自己的言志之作。 個人有幸撰
Thumbnail
花月殺手猶如導演前作《愛爾蘭人》的步調,不是什麼高潮迭起的劇情片或懸疑片,而是平平淡淡的講出一個謀財害命的真實故事。雖然平淡,但一切都是導演的鋪排,依然有著被劇情吸引進入的能力,不是像藝術片那種需要觀眾去了解導演的藝術執著,而是真的能引觀眾進入劇情的鋪成。
Thumbnail
史柯西斯實質意義上的第一部西部片,從網飛來到蘋果,從小螢幕回到了大銀幕,兩大愛將狄尼洛、狄卡皮歐跨世紀同台,疫情期間創作時間變多,索性將原著進行大刀擴斧的改編,原著的偵探片視角轉換為當地白人視角的江湖片,娓娓道來講述握有石油權的印第安人是如何相繼身亡。
Thumbnail
雖然預告剪得像是印地安人和白人的邊境衝突,但實際上有的卻只是不斷的陰謀策畫,以及單方面受害的奧賽奇族人。而它也不像是典型的轉型正義片如《竊聽風暴》、《辛德勒的名單》或是《謊言迷宮》,在刻劃正派的主角勇於對抗龐大的政治陰謀。我們該如何看待《花月殺手》要呈現的故事?
Thumbnail
《花月殺手》(Killers of the Flower Moon)用不疾不徐的沈穩筆觸,將貪婪邪惡刻劃的似乎理所當然,是最讓人心驚與不忍卒睹的,導演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還是很厲害,真的是當代電影巨匠。三個半小時的篇幅鉅細彌遺,種族歧視、謀殺兇案,但是敘事流暢細膩,步調緩慢
Thumbnail
在《花月殺手》的開場,這個歐塞奇族俗語暗示了莫莉‧勃克哈特與她血親家人在1920年代面對的悲慘遭遇。她的三個姊妹以及年邁的母親,在幾年之內分別遭到謀殺與不明的衰弱疾病,一個接著一個死去。她自己也因病逐漸衰弱,命在旦夕。
Thumbnail
由一個離奇的命案,陳述一群印地安原住民的歷史,再由這群因石油致富而生活奢侈的印地安人,導向一連串難以破解的連環謀殺案,再由此挖掘出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崛起歷史,以及早期的辦案方式、瓶頸、突破、與過程。於是,《花月殺手》是一本多面向的綜合歷史,不僅是歐塞奇族的傳記,是私家偵探走向FBI國家調查的移轉過程。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由衷致敬這部作品,它為我們還原,並補完一段原先有可能被淹沒遺忘的黑暗歷史記憶。
Thumbnail
對我來說,導演馬丁.史柯西斯拍攝《花月殺手》的手法上,我感覺用了很多黑色幽默的概念。這並不是說《花月殺手》就很好笑;即便我的確多次在戲院中笑出聲來,但黑色幽默帶來的多半是故事的荒謬與諷刺。
Thumbnail
二十世紀初的歐塞奇領地,因石油帶來的龐大利益,莫莉的姊妹們陸續喪命,身邊的族人也一個個離奇死亡。但這不只是一個人心貪婪的故事,也是一場根源於體制的邪惡,由上而下的種族屠殺。
Thumbnail
《花月殺手》後勁很強。本來以做功課、看老導演的心情,有些心不甘到電影院報到,結果是大為驚喜,看似可怕的三小時半時間,劇力萬鈞、言之有物、拳拳到肉,(除了想上廁所外)竟沒感到時間流逝,甚至意猶未盡,最後有幸二刷。 《花月殺手》,個人私以為,為史柯西斯50年導演生涯,再次挑戰自己的言志之作。 個人有幸撰
Thumbnail
花月殺手猶如導演前作《愛爾蘭人》的步調,不是什麼高潮迭起的劇情片或懸疑片,而是平平淡淡的講出一個謀財害命的真實故事。雖然平淡,但一切都是導演的鋪排,依然有著被劇情吸引進入的能力,不是像藝術片那種需要觀眾去了解導演的藝術執著,而是真的能引觀眾進入劇情的鋪成。
Thumbnail
史柯西斯實質意義上的第一部西部片,從網飛來到蘋果,從小螢幕回到了大銀幕,兩大愛將狄尼洛、狄卡皮歐跨世紀同台,疫情期間創作時間變多,索性將原著進行大刀擴斧的改編,原著的偵探片視角轉換為當地白人視角的江湖片,娓娓道來講述握有石油權的印第安人是如何相繼身亡。
Thumbnail
雖然預告剪得像是印地安人和白人的邊境衝突,但實際上有的卻只是不斷的陰謀策畫,以及單方面受害的奧賽奇族人。而它也不像是典型的轉型正義片如《竊聽風暴》、《辛德勒的名單》或是《謊言迷宮》,在刻劃正派的主角勇於對抗龐大的政治陰謀。我們該如何看待《花月殺手》要呈現的故事?
Thumbnail
《花月殺手》(Killers of the Flower Moon)用不疾不徐的沈穩筆觸,將貪婪邪惡刻劃的似乎理所當然,是最讓人心驚與不忍卒睹的,導演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還是很厲害,真的是當代電影巨匠。三個半小時的篇幅鉅細彌遺,種族歧視、謀殺兇案,但是敘事流暢細膩,步調緩慢
Thumbnail
在《花月殺手》的開場,這個歐塞奇族俗語暗示了莫莉‧勃克哈特與她血親家人在1920年代面對的悲慘遭遇。她的三個姊妹以及年邁的母親,在幾年之內分別遭到謀殺與不明的衰弱疾病,一個接著一個死去。她自己也因病逐漸衰弱,命在旦夕。
Thumbnail
由一個離奇的命案,陳述一群印地安原住民的歷史,再由這群因石油致富而生活奢侈的印地安人,導向一連串難以破解的連環謀殺案,再由此挖掘出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崛起歷史,以及早期的辦案方式、瓶頸、突破、與過程。於是,《花月殺手》是一本多面向的綜合歷史,不僅是歐塞奇族的傳記,是私家偵探走向FBI國家調查的移轉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