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藝術展_台北雙年展(2023/11/18-2024/3/24)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很久沒去北美館,主要捷運站較遠、出站也要走好一段距離,而且那裏總給人一種官方的高冷感(皆相較當代而言啦)。這次被朋友推坑說雙年展不錯,趁上週連假跑去看看。

結論來說,滿好的,值得一來,且台北市民只要15元!藝術推廣的進入門檻(價格)十分低(記得當代漲不少去了)。也不會擠滿人,可以相對舒適的步調逛。本篇文章分享個人心目中的TOP 6與其他有印象的作品,也歡迎大家分享各自心中印象深刻的作品與觀點~

TOP 1:進入玩偶當中侃侃而談 《難忘的形狀》(李亦凡)

有時候還會把頭整顆倒過來,在嘴巴下方貼兩個東西充當眼睛來說話。

有時候還會把頭整顆倒過來,在嘴巴下方貼兩個東西充當眼睛來說話。

https://www.taipeibiennial.org/2023/tw/content/participant-li-yi-fan


本作應該算是整場印象最深刻的影片,主要原因是(1)講述的主題、(2)呈現方式與(3)瞎鬧式的幽默。我認為他絕對值得被放在第一名,且花篇幅去好好說明。但因(2)與(3)的緣故,本作品非常吃電波,不喜歡的人可能看個一分鐘不到就看不下去了。

(1)講述主題:本片雖然很像在扯東扯西沒有中心思想,但其實資訊量非常豐富,尤其是關於死亡這個主題,困擾了我許久,很高興有創作者把這作為議題拋出,讓更多的觀看者思考。

從實體轉虛擬關於2D轉3D的透視騙局、繪圖/算圖工具與遊戲公司從販售賣斷產品到僅提供數位使用權(使用者失去實體的擁有權,以及數位資產如LINE貼圖也不能繼承XD等等)、死前的跑馬燈音樂與砍頭保存到未來試圖延續生命,都是非常有趣的話題。

(2)呈現方式:影片全片幾乎都在一個廢棄的劇場表演空間中,那是遊戲引擎建模設計出的空間,在當中創作者如同造物者一般,彷彿可將自己靈魂塞進任何一具(應該是以他自身形象)軀殼當中發聲,而其臉孔看來像是什麼恐怖片當中會有的模樣,全白無髮,不自然的肢體位移,搭配創作者自身時快時慢的語速,給人一種驚悚但荒謬並存的感受。

最重要的是,我一進場就聯想到這樣的呈現形式與《攻殼機動隊:無罪》後半段出現在船上那具魁儡軀殼,開始侃侃而談各種話題(也包含生與死界線的模糊,在靈魂進入魁儡軀殼,可持續物理機能直到完全損壞為止,對應本作提到從現時進到虛擬空間引發的生死疑問,可說是兩相對照有所呼應)的那種似人但非人的突兀感、機械性的移動可說是異曲同工。

影片最後收在說話者開槍打爆每個魁儡,最後打爆自己,各自發出了單一的樂音,也算是呼應前方提到臨死前的曲子時他在鋼琴上彈的各種和弦。看起來很雜亂沒有什麼鋪陳,實際上滿完整的。

(3)瞎鬧式的幽默:最印象深刻的是因為那空間可任意調整型塑,所以創作者問說為什麼不把腳變成手,因為這樣可以比讚(然後抬起比著大拇指的,變成手的腳),真的是超級靠杯XD很多這類的瞎鬧式的幽默貫穿全片,算是給各種主題之間做一個緩衝之虞,讓內容不至於太過嚴肅(相較攻殼就是全片都很嚴肅XD),另外記得的片段是去跟”門後的外國人”互動的橋段,給他一張照片他會寫一首詩給你之類,也是很讚;以及拍照跟拿菸的時候,物品掉下去以後會一直在手中重新出現,屬於一種荒謬式的小幽默,總之建議大家去看看。


TOP 2:沉浸於黑暗中感受恐怖氛圍 《不完全是(管他何種新音調)》(賈桂琳.きよみ.寇克)

巨大管線蟄伏黑暗之中,材質與顏色帶有冰冷荒涼感,黑暗則是帶來恐懼。門口是最明亮的光線來源。

巨大管線蟄伏黑暗之中,材質與顏色帶有冰冷荒涼感,黑暗則是帶來恐懼。門口是最明亮的光線來源。

https://www.taipeibiennial.org/2023/tw/content/participant-jacqueline-kiyomi

TOP1屬於影片內容與形式都讓人印象深刻,TOP2則是實體體驗,在氛圍與感官上帶來新的體驗。全黑的空間裡巨大的管線在微弱燈光下僅能見到大致的輪廓,在展區空間內行走會發現佇立於四方的音響,有提供額外也不強的光源去照亮給觀展者看,像是什麼陣法的錨點一樣。音響發出聲響與管線充氣的巨大轟鳴聲產生共鳴,直到管線充到飽和後,轟鳴停止。

一種奇異的靜默,仿佛什麼儀式的鋪陳已完成,在那空間中,完全無法預料會發生什麼事情。看展的人員有的停下腳步,有的仍在走動,晃動的身影與看不清的面容加深了空間內沉浸的恐怖遊戲(實體化)的氛圍感。

突然一個女聲響起,以為是現場有裝置可直接歌唱再導到四周的音響,結果不是,那是預錄好的歌聲,當下感覺好神祕好有趣(???)。

接著管線突然迅速洩氣,瞬間坍塌軟掉,然後重複起充氣的過程。這樣會是一個循環。用文字能傳達的沉浸感有限,很推薦實際進去走一遭看看。

TOP 3:尺寸變更的魔術與雙重對照 《漫遊微靦宇宙》(唐納天)

原以為樓梯上去會到其他展間,結果沒有,樓梯向上單純只是作為本作品的額外延伸視角,再往上去是一個不能打開的門XD

原以為樓梯上去會到其他展間,結果沒有,樓梯向上單純只是作為本作品的額外延伸視角,再往上去是一個不能打開的門XD

https://www.taipeibiennial.org/2023/tw/content/participant03

本作品有趣的點在於一開始進到這一展區空間的時候還不知道在幹嘛,只看到柱體上方有類似小模型的演示,演示的主題亦不明。看了才發現那些都是沙雕之類的東西,會隨著展期崩解然後被置換,有種微型世界的感覺,靜止的無機物當中卻包含著時間的元素。

如果走上樓梯看,搭配地上的線路成為一個類似晶體面板的零件圖,那些突起的沙雕在觀測角度改變後也跟著改變了;同時看展的人成為比例尺兼作品的一部份,會以不同距離與樣貌與作品進行互動(也可能單純路過,但同樣是”樓梯上觀測視角”會看到做為作品範疇的一部份)。在這視角當中,人類就如同作品的沙一樣,只是作為有機物(活體)且會移動,並且隨著時間自我置換(前來然後離去)。整理沙子與人的對應關係如下(這跟作品主題無關,單純個人心得):

沙子->沙堆模型展示品(崩解->置換的循環展示了時間)->晶體面板的按紐(觀看者角度變換後其功能的改變)

人->觀展者->(前來->離去的循環展示了時間)->作品的比例尺兼作品的一部份(觀看者角度變換後其身分的改變)

(延伸想法是,關於作品的範疇是到何處,他會自動納入來往的人,以一種具備互動隱含概念的方式,讓觀展者也成為展品的一部份嗎?以及,時間的維度也可納入作品的範疇嗎?我認為是可以的)

TOP 4:數大便是美,而且還很涼快~ 《2B205》(賴志盛)

遊客悠悠走過~

遊客悠悠走過~

https://www.taipeibiennial.org/2023/tw/content/participant-lai-chi-sheng

這個作品沒看到解說牌,是回官網找的XD 但當下印象很深刻,日常不會出現這種電風扇一字排開的場景,荒謬感與美感並存(真的是日常物件單獨出現會覺得是家電、用具,但數量一多就有種美感),而且還很涼快(並沒有作為展示品就喪失其原先的功能性)!!風不會太強,給讚!!

來到這一區域,是先被涼風吹到才看到展品,有種人未現聲先到的登場驚喜。是個讓人看了會心一笑的作品。

TOP 5:歷史照片牆的紀實與藝術性 《當我們同在一起系列》(許村旭)

https://www.taipeibiennial.org/2023/tw/content/participant-hsu-tsun-hsu

進場時比較留下印象的是一組的照片,紀錄的是台灣自解嚴到戒嚴之後的作品。即使沒有這層背景,單純看人類的情緒反應,照片中大家神情各異,也是眾生相一字排開的有趣觀察。

有種就是這樣形形色色的表情,構成了"人類"這樣的物種的感覺。

然而當中蘊含的衝撞/反抗的運動/變動感(可說是照片主題背景的明線),身為未經歷過戒嚴的我來說並沒有辦法從靜止的照片中感受的到。這無關照片好壞,而是不具備能被喚起的同時代記憶。如果是長輩來觀看,可能會很有感觸吧。照片牆靜止在那,隱約呼喚著可與其產生共鳴的觀看者。

我覺得有趣的是當初這些作為針對歷史事件/歷史時刻的紀實影像,在幾十年後因其中的藝術性被入選進本次展覽,有種根本的目的性的轉變。感覺跟後面有個拍攝各種碉堡的照片及有異曲同工之妙。

紀錄與藝術的關聯性是什麼?作品會是以不同比例並存這兩種元素嗎(例如70%紀錄性,30%藝術性)?若是,其中的比例會因時間而變動嗎?美感從何而來,藝術如何被定義?此外,本作當中是以怎樣的邏輯來選擇展出哪幾張照片,或決定以何種順序來呈現呢?感覺是個可以有很多延伸思考的空間,而這些題目也不一定有什麼絕對的答案。

但就單純欣賞照片中大家的模樣也不錯。這個作品擺在展覽的最開始滿合適,有點像是定調這個展覽的策展精神,讓看展的人更有概念。

(話雖如此,去看了策展說明,整整一大頁的內容,感覺說了很多卻什麼也沒說…)

TOP 6:無法逃離的體育館迷宮 《Spacy》(伊藤高志)

https://www.taipeibiennial.org/2023/tw/content/participant-takashi-ito

這是在TOP3旁邊的小展房裡的作品,四個佇立的影像描繪出體育館的場景範圍,但透過旋轉後拉近的無限重複流程,我們仍然留在體育館當中。整體來說滿有趣的,本來有試著拍照但畫面當中的螢幕是全白的,什麼都看不見,只好作罷~~

---------

最後,官網可能因為放了很多的圖與影音,整個loading的速度非常緩慢,項目都是緩緩浮現的方式(之前查還曾一度都沒有浮現,就黑黑的一片什麼也看不到~~~~),有點微妙,希望之後可以改善。




13會員
40內容數
本沙龍主要以介紹/賞析電影、動畫、展覽為主。 電影:院線或自選經典作品,以藝術表現/敘事手法/其他觀察為主。較熟悉的導演為王家衛、北野武、昆丁。 動畫:主要為今敏動畫賞析,陸續會新增宮崎駿系列。未來預計也會以近未來科幻(AKIRA/機動警察/攻殼機動隊)為主題做分析。 展覽:針對展覽做紀錄與觀察等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anso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周處除三害 "很爽,感覺很有昆丁風格",有多爽?昆丁風格在哪裡?
《花與愛麗絲》整部電影充滿著青春的躍動感(尤其後方的芭蕾獨舞更是名副其實的青春躍動),互相吐槽、吵架,同一時間世界的時間軸線依循相同步調繼續往前走。
本系列是針對本書發起的企劃,因談論許多現象或電影內容可援引當中的內容,但本書含索引近500頁,根據各篇章做簡要筆記,對於日後想針對特定內容做查詢會容易許多。 本系列已至最終章節,針對視覺文化---如同人類、貨品在全球化的架構下產生的變化與特徵。 1.現代化導致影像的移動有了大幅的提升(電視、衛星
終於來到倒數第二章。這個小企劃快結束了,算是完成今年的目標。本章主要是著重於影響在醫學領域的功能。
接續上篇,本篇討論的議題都相對較短,提供關於本部電影觀後延伸的思考。
作為岩井俊二最有名的經典作品,早在十年前就耳聞其盛名,但當時看完卻看不懂(不懂好在哪也不懂在幹嘛)。只留下一些印象,這次重映再看,有看出一些當初沒看懂的東西。
周處除三害 "很爽,感覺很有昆丁風格",有多爽?昆丁風格在哪裡?
《花與愛麗絲》整部電影充滿著青春的躍動感(尤其後方的芭蕾獨舞更是名副其實的青春躍動),互相吐槽、吵架,同一時間世界的時間軸線依循相同步調繼續往前走。
本系列是針對本書發起的企劃,因談論許多現象或電影內容可援引當中的內容,但本書含索引近500頁,根據各篇章做簡要筆記,對於日後想針對特定內容做查詢會容易許多。 本系列已至最終章節,針對視覺文化---如同人類、貨品在全球化的架構下產生的變化與特徵。 1.現代化導致影像的移動有了大幅的提升(電視、衛星
終於來到倒數第二章。這個小企劃快結束了,算是完成今年的目標。本章主要是著重於影響在醫學領域的功能。
接續上篇,本篇討論的議題都相對較短,提供關於本部電影觀後延伸的思考。
作為岩井俊二最有名的經典作品,早在十年前就耳聞其盛名,但當時看完卻看不懂(不懂好在哪也不懂在幹嘛)。只留下一些印象,這次重映再看,有看出一些當初沒看懂的東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記者許家源/雙北報導】 臺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稱北美館)為臺灣首座現當代美術館,為迎接40週年,今日(20)公布「2023北美館日」特別企劃之演出活動,並正式開放展覽歷史資料庫,回溯開館第一個十年的豐碩積累;同時宣布2024年度重點計畫,囊括三檔旗艦大展、跨世代的藝術家個展,以及由北美館策劃的典藏
Thumbnail
台北市立美術館的文藝交談會,來自比利時 大衛.克拉耶伯-創作者、臺灣 高重黎-藝術家以同台交流表達出環節感知,更藉由「歷史機器&停頓影像」的主題做為交流素材,現場中、英翻譯員。
Thumbnail
假日去看了北美館的未來身體&視覺爆炸展覽,人潮多得有點嚇人,但就藝文工作者和想提升整體國民美學角度的人來說,應該是值得高興的事。
Thumbnail
瑪莉.官曾說: 「我所認識的時尚已經結束了,人們現在想怎麼穿就怎麼穿。」這段話無非是又前衛大膽地預言了未來世代不只是在穿著、而是在各方各面即將逐步獲取的表現、享受上的自主與自由。感謝V&A、也感謝北美館,讓我們在台北也有機會,走入瑪莉.官引領的時尚風潮、細看這一段時代的風華與開創性...
Thumbnail
起點: 瑪莉.官的前衛精品店"芭札爾"(Bazaar) 爆點: 從服裝到櫥窗皆標新立異,潮流領航者的瑪莉.官 亮點: 瑪莉.官用新潮的雨衣、照亮多雨英倫的陰鬱
Thumbnail
這個「儲回大地的藝術」的行動,基本上是件好事,希望透過藝術呼籲社會大眾關注全球氣候變遷,節能減碳,這都是值得讚許的事,麻煩在這次行動似乎選錯種植的地方,讓好事引來爭議。  在山坡造林不是在平地經營花園,我們可以高興怎麼種就怎麼種,而且在已經處於穩定的坡地(非崩塌地),要砍掉原本長得好好的樹木,是要
Thumbnail
今日一場心靈的饗宴,美好的城市行旅。 布列松在中國-1948~1949 | 1958 布列松是法國攝影師,在1948-1949年,從北平、上海、杭州、南京再到上海,拍攝大量中國人民生活紀實照片,刊載於《生活》雜誌上,這一系列的報導讓他成為國際上知名攝影家,並且集結成書《從一個中國到另一個中國FRO
Thumbnail
趕完稿太累軟爛了一星期,要來寫點有建設性的東西。(並沒有) 昨天和太太出門為小孩的戶外教學踩點,上午去了迪化街,下午跑到圓山,一路上斷斷續續在下雨,幸好都沒遇到雨勢大的時候。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記者許家源/雙北報導】 臺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稱北美館)為臺灣首座現當代美術館,為迎接40週年,今日(20)公布「2023北美館日」特別企劃之演出活動,並正式開放展覽歷史資料庫,回溯開館第一個十年的豐碩積累;同時宣布2024年度重點計畫,囊括三檔旗艦大展、跨世代的藝術家個展,以及由北美館策劃的典藏
Thumbnail
台北市立美術館的文藝交談會,來自比利時 大衛.克拉耶伯-創作者、臺灣 高重黎-藝術家以同台交流表達出環節感知,更藉由「歷史機器&停頓影像」的主題做為交流素材,現場中、英翻譯員。
Thumbnail
假日去看了北美館的未來身體&視覺爆炸展覽,人潮多得有點嚇人,但就藝文工作者和想提升整體國民美學角度的人來說,應該是值得高興的事。
Thumbnail
瑪莉.官曾說: 「我所認識的時尚已經結束了,人們現在想怎麼穿就怎麼穿。」這段話無非是又前衛大膽地預言了未來世代不只是在穿著、而是在各方各面即將逐步獲取的表現、享受上的自主與自由。感謝V&A、也感謝北美館,讓我們在台北也有機會,走入瑪莉.官引領的時尚風潮、細看這一段時代的風華與開創性...
Thumbnail
起點: 瑪莉.官的前衛精品店"芭札爾"(Bazaar) 爆點: 從服裝到櫥窗皆標新立異,潮流領航者的瑪莉.官 亮點: 瑪莉.官用新潮的雨衣、照亮多雨英倫的陰鬱
Thumbnail
這個「儲回大地的藝術」的行動,基本上是件好事,希望透過藝術呼籲社會大眾關注全球氣候變遷,節能減碳,這都是值得讚許的事,麻煩在這次行動似乎選錯種植的地方,讓好事引來爭議。  在山坡造林不是在平地經營花園,我們可以高興怎麼種就怎麼種,而且在已經處於穩定的坡地(非崩塌地),要砍掉原本長得好好的樹木,是要
Thumbnail
今日一場心靈的饗宴,美好的城市行旅。 布列松在中國-1948~1949 | 1958 布列松是法國攝影師,在1948-1949年,從北平、上海、杭州、南京再到上海,拍攝大量中國人民生活紀實照片,刊載於《生活》雜誌上,這一系列的報導讓他成為國際上知名攝影家,並且集結成書《從一個中國到另一個中國FRO
Thumbnail
趕完稿太累軟爛了一星期,要來寫點有建設性的東西。(並沒有) 昨天和太太出門為小孩的戶外教學踩點,上午去了迪化街,下午跑到圓山,一路上斷斷續續在下雨,幸好都沒遇到雨勢大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