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8、19日
第五福龍丸展示館
1954年3月至5月,美國在太平洋上馬紹爾群島的比基尼及埃內韋塔克兩個環礁進行水下氫彈試爆,稱為「城堡行動」(Operation Castle)。其中3月1日第一次的Bravo試驗,破壞力是廣島原爆的一千倍,因為美方錯誤估算爆炸威力,致使輻射塵飄散的範圍遠大於預期,導致鄰近島嶼二萬餘居民與在附近海域作業的上百艘漁船,遭受嚴重的輻射污染。
當天正在附近海域作業的日本延繩釣捕鮪船第五福龍丸,來自靜岡縣燒津港,船上23名船員都遭受核污染,其中的無線電通信長久保山愛吉,在六個月之後去世,可說是「原爆」的另一名日本受害者。日本漁船上的漁獲也同樣遭到污染,至1954年底,共有856艘漁船的漁獲被檢驗出輻射超標,485.7噸的漁獲被丟棄,大量鮪魚被埋葬在東京築地魚市場附近的地下。事件傳出後,在日本引發一波反核運動的浪潮。
第五福龍丸回日本後,先是改成水產大學的練習船,後來退役被棄置在東京臨海的夢之島,若干人士知道後,1973年成立「第五福龍丸保存平和協會」,推動保存船體並募款打撈沉入海中的漁船引擎。獲得當時東京都知事美濃部亮吉的支持,1976年6月「都立第五福龍丸展示館」開館,就設在現今的夢之島公園內。
展示館除展示第五福龍丸船體之外,並有關於核試爆的相關資訊,以及採集自船體的核灰塵(死之灰),提倡禁絕核子試爆。展示館周一休館,傍晚只開放至四點,離電車站有點距離,要提早到達以免走路費時。
廣告
第五福龍丸事件發生後,船員之一大石又七到處演講宣揚反核理念並募款,製作了一座「鮪魚塚」(マグロ塚)及解說牌,本來想立在築地,但沒有被接受,後來就放在展示館外;館外同時展示打撈起的船引擎,以及久保山愛吉紀念碑。
友愛勞動歷史館
明治20(1887)年,福澤諭吉邀請「美國一神論協會」(American Unitarian Association)到日本宣教,1894年於現在的東京芝公園附近建設「惟一館」作為宣教中心。1898年,「惟一館」牧師安部磯雄與村井知至成立「社會主義研究會」,1901年又成立日本最早之社會主義政黨「社會民主黨」。1912年,「惟一館」職員鈴木文治成立「友愛會」,可說是日本近代第一個勞工團體,原先比較像是勞動者間的互助組織,後來逐漸介入勞動爭議、發展成為總工會組織,1919年改名為「大日本勞動總同盟友愛會」,1921年又改為「日本勞動總同盟」,二戰後一部分併入「總評」、一部分成為「全勞」,在左翼主導的「總評」組織崩解之後,中右派工會重組為現在的「連合」,「友愛會」可說是「連合」的最早前身。
1924年「美國一神論協會」撤出日本,「惟一館」為「日本勞動總同盟」所收購,1931年改建為「日本勞動會館」、沿革至今成為財團法人團體,1978年在會館旁建立「日本勞動運動發祥之地」紀念碑。現在的「友愛會館」大樓是2012年新建,八樓有「友愛勞動歷史館」,展示日本勞動運動的演變歷史,開放民眾參觀。這裡無法多介紹日本工運的歷史源流與各派差異,只能先簡單介紹友愛館的由來。
廣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