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財務獨立、提早退休
為什麼靠投資達到財務獨立是可行?簡單用ETF回測驗證相關數字,工具使用portfoliovisualizer.com網頁回測,相關設定如下:
初始資金1,000萬,每年提領總資產4%;不做槓桿與再平衡;股利再投入;投資組合1為Vanguard整體股市ETF(VTI),投資組合2為iShares 20年期以上美國公債ETF(TLT),投資組合3為VTI、TLT各50%。
資料範圍2002/12月~2023/12共21年,期末投組1(VTI)價值3,583萬;投組2(TLT)價值947萬;投組3(50:50)價值2,265萬。
從波動度(Stdev)及最大損失(MaxDrawdown)可以看出,適度加入債券配置雖然會降低期末報酬,但在遇到2008市場逆風時卻能減少約一半最大損失金額,對投資心理承受度會有很大的差異(但全放債券就不好了)。
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投組1(VTI)每年可提領金額,原始預期每年可提領1,000萬*4%=40萬,但在21年間除了2008只能提領約39萬,其餘每一年度可提領金額都超過40萬。
由損失(Drawdowns)圖可以看出,投組1(VTI)只有在2008金融海嘯及2020新冠疫情有較大Drawdowns,而投組2(TLT)則是因2022/3~2023/7遇到Fed快速升息循環,因此持有長天期美國公債反而有較大的損失。
當然結果可能也跟投入時間有關,假設運氣極差投入時間點在2007年金融海嘯前高點,期末投組1(VTI)價值2,326萬;投組2(TLT)價值923萬;投組3(50:50)價值1,624萬。
投入時間點確實會影響到最後結果,但長期而言對於4% rule依然成立,在持續提領生活費用同時投資組合依然穩定增長。
簡單的數據回測就可驗證長期買進並持有股票,當然過去數據不代表未來,但用過去數據來驗證理論依然是很有參考價值的方式,至於要選擇持有ETF或一籃子個股就看個人喜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