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白話譯解
大正本經號:三〇一、二六二
佛陀告訴大迦旃延說:
「世間大多依於二種極端見解,不是依於執持恆常的有見,就是依於執持斷滅的無見,被偏執繫縛著;由於被偏執繫縛的緣故,所以有人就依止於有,有人就依止於無。如果沒有這個偏執的話,那麼內心對境的貪著,以及根深蒂固的習氣,便不會去執取、不會去固持,更不會計執有一實體的我存在。
當苦惱的因素生起時,知道苦惱的生起;當苦惱的因素息滅時,知道苦惱的息滅。對於那樣的現象,不懷疑、也不迷惑,這不是依於他說,而是由自己覺證得知,像這樣就叫正見,這就是如來所安立的正見。
為什麼呢?因為能夠依正慧如實地觀照世間的集起,那麼就不會執持世間是無的斷見;能夠依正慧如實觀照世間的息滅,那麼就不會執持世間是有的常見。這就叫離於有無二邊,依中道而說。
所謂這裡的存在,所以決定那裡的存在;這裡的生起,所以決定那裡的生起,也就是說由於愚癡沒有智慧而造作了諸業,……乃至純粹大苦結聚的集起;由於愚癡沒有智慧息滅,所以諸業的造作就息滅,……乃至純粹大苦結聚的息滅。」
這時,阿難告訴闡陀說:「我親自聽聞佛陀教導摩訶迦旃延說:
『世人迷妄,顚倒事理,依附於二個極端,對於一切事理現象,不是說永久存在,就是說不存在;世人執取各種境界,心裡便以妄念推度執著這些情境。
迦旃延啊!對於一切事物,我們若不去攝受、不貪取、不把持、不以妄念推度執著有實我,知道痛苦產生時是痛苦產生,痛苦滅時是痛苦滅。
迦旃延啊!對這樣的情形不感懷疑也不迷惑,此不因他人而由自己悟解事理,這就叫做正見,是如來所說的法。爲何這樣呢?
迦旃延啊!能夠如實以正慧去觀察世間事物的集起,就不會產生執持世間是空無的見解;如實以正慧去觀察世間事物的寂滅,就不會產生執持世間事物是永久存在的見解。
迦旃延啊!如來說法是離於有、無二邊,而演說中道:所謂這裡存在,所以決定那裡的存在;這裡生起,所以決定那裡的生起;說由於無明(愚痴無智慧),所以造作各種業……乃至於有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的生起。
所謂這裡不存在,所以決定那裡也不存在;這裡寂滅,所以決定那裡也寂滅;說無明息滅,那麼所有業的造作也跟著息滅,……乃至於生、老、病、死、憂、悲、惱苦也跟著息滅。』」
在阿含聖典裡有二種中道,龍樹顯然相當偏愛《迦旃延經》裡佛陀所論及的如實智觀的中道,在《中論》第十五品.第七詩頌裡,龍樹便引用了佛陀在《迦旃延經》裡的說法來批判落於「有」、「無」二邊的「常見」與「斷見」:
佛能滅有無 如化迦旃延 經中之所說 離有亦離無
這也是龍樹在《中論》裡唯一明文提及其思想淵源的地方。在《迦旃延經》裡,佛陀說「緣起即是中道」,而在《中論》第二十四品.第十八詩頌中,龍樹說「空性即是中道」,由此我們可以見出,龍樹的哲學是透過了「一切法空」的「空性」概念,來進一步貫徹佛陀緣起說的中道之義。這種結合了「緣起」與「空性」而來的中道哲學,在批判了「法有」思想的緣起論之餘,同時也進一步深化了佛陀的緣起慧見。—《中觀思想講錄》
《迦旃延經》即是《雜阿含經》大正本經號301,而在大正本經號262中,阿難尊者也引証「經號301」中佛陀教授迦旃延的同一段話,由此可以一探龍樹菩薩思想的源流。
阿含經與尼柯耶應是南北傳佛教所共同承許的,也有許多大德的心血結晶,如:莊春江工作站的南北傳經文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