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是某突然心血來潮,想寫給對國文苦手的考生看的,但想想既然是興之所至,我們就還是乘興而來、性盡而返。如果興致不錯,那麼113課綱裡面的好文章,我們都有機會讓它在這邊重新活過來一次喔;如果興致沒那麼高,我們也就聽之任之了,就當雜文小說看看。
正所謂:自然,才是最佳狀態嘛。
(紅包袋又多一句可以用了ww)
全文應該網路上都有,再貼就沒意思了。在聊項脊軒志以前,某想先聊聊作者,我們的歸有光歸大官人。
歸大官人的一生,受到了三位女性的深刻影響,要讀項脊軒志,就要先搞清楚這三位的婆媳關係(真.婆媳關係):
歸家阿罵、歸媽媽周桂,跟歸太太魏氏。
從小時候,阿罵跟他說"我這孫子以後一定超威"開始,到20歲考上秀才,然後就一路龜到60歲才通過最高階的國家考試,拿到進士資格為止,我們歸有光,足足龜了40年。
這40年內,當初跟他一起號稱神童的另一個小屁孩,叫做張居正的那個,已經在官場上慶尬抓不住(台語)了喔,這時候他還在考試;跟他文章門派對立的另一個叫王世貞的傢伙,也已經飛黃騰達了喔,這時候他也還在考試。
考考考考考,考你妹啊。一直考一直落榜、再一直考再一直落榜,考過國家考試的人應該就懂,那種不知道什麼時候上岸的徬徨感,足足卡在歸有光心中幾十年,更要命的是,從各類記載中看來,他是當時歸家最有才華的人類。
因此重振歸家的希望,從小就被深植在他的心中。就跟鳴人從小就知道自己一定得去當火影一樣
但有了期望,卻做不到,這在隔壁棚被稱作什麼?
「求不得苦」喔。
是什麼支撐住他,咬著牙忍著苦,硬生生地跳下水直到游上岸?某想……應該是「使命感」吧。
什麼使命感?
既是重振家族的使命感,也是不想讓媽媽跟阿罵失望的使命感。
在知道了歸有光在想什麼之後,於是我們可以來看看第一段: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堦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某沒打算逐句解釋喔,那個網路上就有。這裡某想聊的是,這段文字是在歸有光18歲時寫下的,當時的他身邊還沒有伴,滿腦子想的事情其實還很簡單,這些事情全寫在第一段裡,他說: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
項脊軒是他家老房子的閣樓,可他沒事突然扯到小閣樓做什麼?其實人家壓根就不是要講小閣樓。
人家要講的是他的家族啊。
舊閣子、百年老屋、塵泥滲漏,意思是我家是個老家族啊,但是怎麼樣?越來越不行啦!到處漏水啊對不對?
可這時候我TM才18歲,我敢講這麼明白嗎?講太明白,不就成了在婊自己家的老北,還有叔叔伯伯們太廢物嗎?
按照明朝的風氣,這麼沒大沒小的話,我很可能被硬生生打斷腿內。那怎麼辦?我寫寫我的書房啊小閣樓啊,總可以吧,沒話說了吧?於是看著這個百年的「老舊閣樓」,我心裡想的是什麼?
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
你知道嗎,我啊……
想把這個家族好好地修修補補一下,讓歸家不再沒落下去。
我想──
前辟四窗……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借書滿架……珊珊可愛。
我要在這個「老閣樓」的前面開闢窗戶,讓光可以照耀進來;我想讓我家族的晚輩們有機會成為更好的人,可以學做一個君子(蘭花)、成為世上的貴人(桂樹)、擁有節操且節節高升(竹木);還要讓家族成為書香世家(借書滿架)。
我想把這個時代裡所有的美好品質,全都打包一份,帶回我的家族。
讓它重新變成一個「可愛」的地方。
你知道嗎?
我叫歸有光,可其實我自己有沒有機會發光,我……並不是很在乎。
我只希望我的家族,也可以擁有一束光。
如果長輩們做不到,沒關係。
那麼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