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學

含有「地方學」共 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家鄉的人們去哪了?」這門課程是以台灣社會面臨的「人口老化」和「少子化」為主題,目標在於讓高中生理解台灣的社會人口結構,透過數據和實際案例,探討這些社會現象對地方社會和日常生活的影響。藉此使學生理解,人口數據背後並非只是冷冰冰的數字。 「家鄉的人們去哪了?」這門課
Thumbnail
為了工作讀的一本書,想說也該認識認識這個負責的業務,於是從公共圖書館借來,增加了原先對桃園貧乏的認識,也看見這個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都不少的城市,多元文化並存且歷史文物頗豐的一面,不再印象停留在慈湖和豆乾,其他一無所悉的小白狀態。 地方學儼然成為顯學的當代,可惜的是遲遲沒有發展出好的模式來推廣。
Thumbnail
城市可以「是」怎樣?可以「變成」怎樣? 騎車、開車、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各有不同風景,這也是現代性所帶來的視覺景觀變化。但在此之前,我們都是步行者。尤其當我們閒散漫步時,將看到生活日常習焉未察的驚喜。也就是尋求『再魅』......
Thumbnail
🍀內湖永續社造通訊2024🍀 人工智慧(AI)也能譜出在地情誼?內湖社大學員參與AI音樂創作坊,與AI共同創作出充滿地方色彩的歌曲,從旋律及歌詞中回憶過去、看見現況、展望未來。「永續內湖AI創作歌曲人氣票選活動」現已開跑,邀請您一同聆聽學員們的精彩創作,三大主題融入AI創意,充分展現內湖社區的
Thumbnail
今天到大學聽一位講者分享地方志編輯經驗。這本地方志是地方政府招標,最後由在地團隊得標執行。會中主持人提到,從前地方志多由北部公關公司、顧問公司得標主導,這幾年越來越多在地人書寫地方歷史,是一件好事。 史官難為,更何況是僅一年餘的時間要完成一部地方志。聽完後的感想,個人思考了幾個層面。
這是本也很適合搭配音樂閱讀的書,繼馬芳的《地下鄉愁藍調》和張鐵志《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之後又一本音樂人談搖滾,這回可是美濃搖滾,圍繞著南臺灣的這個城鎮和全球化、土地改革以及以農養工的政策壓迫。
Thumbnail
耶耶我上電視了XD 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有機會再騎車亂衝
各種居家避疫良伴,為書為酒。這本剛出爐沒多久的散文集,作者用剛剛好的筆觸,輕描淡寫的細數母親過世前後的日常生活,能把日常寫得好讀且趣味橫生,只能說是妙筆,適合居家閱讀以解饞,文字清新也不膩。 說到買菜做飯,那是家庭日常,即便是雙薪家庭,也鮮少都不開伙的。光是一鍋飯,就可說上幾段。買菜的趣味和細微的情
Thumbnail
這其實來自於英文的「Placemaking」的譯音,我們希望用本校的Style來命名,取代被過度轟炸導致於標籤化的「地方創生」一詞。而原意上也有些許的不同,希望透過「地方製作」這樣比較實作的精神,透過城市設計的哲學,由下而上探索靈感與創新⋯⋯
Thumbnail
目前合作所需經費都來自於北投社大向教育部申請計畫,如果回歸學校辦理,則將面對鐘點費200~500元的窘境而很難永續,但透過寫計畫申請經費也讓許多認真教學的老師卻步,這也是過去學校引入社區資源無法持續的關鍵因素。根據過去經驗「社大與國教」的合作不容易擴大有幾點原因⋯⋯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