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人

含有「外省人」共 2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寫下這篇草稿的今天是與媽媽、姐姐的高屏墾丁旅行第二天,中午帶著他們去南部神店—丹丹漢堡。席間談到好吃的食物會讓你記得一個地方,像是一盤冷掉的麻油炒飯讓我記得了雲林。我問媽媽:想到宜蘭,你會想起什麼食物? 她看著碗裡的粥說:連吃都吃不飽了,還記得什麼食物,有東西吃就偷笑了。 媽媽出生於宜蘭礁溪,本
她不只聽不懂,不會講;她講國語時,還咬著一口淡淡的腔。
Thumbnail
我也有同一樣感受,在被人當作是大陸妹時,那口氣總帶著些輕佻。甚至還問我,有沒有看過北姑這部電影。那樣的暗示再明顯不過…也就因為如此,我才放棄了許多機會。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昨晚在YouTube看到一部紀錄片「如此打工30年」,11分鐘的影片,沒有主持人,沒有旁白,掌鏡人靜靜的跟拍著中國農工搶工的一天。作者反思自己對於大陸人的偏見,從家族的故事到親身的遭遇,發覺自己其實和那些所謂的不好的人沒有什麼不同,最後得到的結論是人本來就是相同的。
Thumbnail
原來Elsie是有原住民血統,難怪五官特別好看。(好像不是本篇重點)
avatar
彼得潘
有一種解釋我還能接受:芋頭 閩南語是“胡仔”指的是中原之外的異族蕃薯 閩南語是“漢族”指中原地區人士五族既已共和 就不必再分“芋頭蕃薯”嘍!
旅行最大收穫就是認識不同的人,客人,閔人,外省人和原住民。 如果你曾在生氣的時候對別人說過,你是番啊喔!相信你一定是閩人,在追逐歷史過程中,才知道口頭的這句話和台灣以前歷史的生番和熟番有關係,是對原住民很不禮貌的稱呼。 那天,旅行中和5位眼睛大大的國小小男孩們聊天,我猜想,也禮貌性的問說
Thumbnail
avatar
飛雪丹紅
有啊,因為這個主題很深,很有意義。我媽是金門人,所以我也算是芋仔蕃薯
《幻術》是於2019上映的國片,宣傳主打改編自2004年《三一九槍擊事件》,定位是政治懸疑片,但整體來說更像是李登輝個人的傳記紀錄片,由戲劇與真實畫面交織而成。
Thumbnail
付費限定
而國民政府沒有貴族制度,只有官僚體系,所以這套宮廷貴族的繼承就得依靠考試,形成表面上的舉才優勢,所謂的高考名額依照省籍分配的道理,並不是只有「外省人優先」這麼單純。
Thumbnail
最近發現一家位於老舊邊陲市區,適合本格派文青沈澱且尚無人知曉的假掰咖啡店。 在這裡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翻閱架上古老的讀物,例如《〇〇年短篇小說選》這種沒人想看的書。民國七十年是我出生那一年,剛好讓我瞭解當年的時空背景是如何。 書中收錄的作者很多現在都還是有名的小說家,當年他們頂多二、三十歲,無論
Thumbnail
完全同意你說的那個戒嚴年代外省人在文學界、影劇圈,高等教育界都容易取得入場優勢然後你這本「民國70年短篇小說選」主編的沈萌華是我父親的筆名。他是台灣雲林人。第一個作者張系國是1970年代台灣青年留美的菁英,他曾是台灣科幻小說的先鋒,然後他是我乾爹,大概從我小學開始認他做乾爹,我現在快50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