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如何成就偉大的事〉讀後感- 給每一個時期迷惘中的你

更新於 2024/10/31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Photo by Clark Tibbs on Unsplash

Photo by Clark Tibbs on Unsplash

序言

今天 7 月的時候,江湖人稱矽谷創業之父的 Paul Graham 寫了這一篇 "How to do great work" 的文章,當時我剛結束一份實習工作,並正思考著研究所畢業後即將開始職業或是創業的人生規劃,正處於一個迷惘的高峰。

很感謝當時的Mentor Sophie,推薦給了我一篇這麼棒的文章;我前前後後大約花了2個月,看了這篇文章不下五次,雖然我很努力從「迷惘途中人」的視角,希望可以好好詮釋,並和大家分享觸動我的每一個重點,但受限於文字表達和世界觀,還是強烈建議大家如果有機會可以去看 Paul Graham (PG) 的原文,或是科技島讀創辦人 Micheal 所譯的中文版 ,是真的很棒,很值得一讀再讀!


這次選擇用自己的方式詮釋和整理這篇文章,一方面是希望可以和同樣在迷惘中的朋友們介紹這個好東西 (?);另外一方面也是希望提供自己不時地複習文章裡面的每一個概念。我相信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不論是迷惘、還是在創業路上艱辛又或是多年之後再前回到迷惘,我認為這都是一篇可以提供一些思考方向的文章,也希望可以用簡單易懂的朋友口吻,和大家分享!

(以下正文開始)




💡 文章提示!

你收到了一個神祕的任務,需要即刻前往山中的一個小鎮,請問你應該怎麼做?


我想這時你應該充滿了疑問:
蛤…要怎麼去?那個的地方在哪?然後,為什麼是我去?


不只是任務,任何只要牽涉到目標、任務的事情,我們的確在任務前很重要的一步都是釐清:怎麼去?去哪?為什麼?對應到人生規劃上,大約就是:認識自己的運作模式、找到興趣和使命感和找到持續堅持下去的動力。


Photo by Markus Winkler on Unsplash

Photo by Markus Winkler on Unsplash


認識自己的運作模式

人和人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不論是外在可見的膚色、身高、五官比例,或是內在的學習能力,情緒覺察力或是記憶力等等,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差異的來源可能由先天和後天交互而成,在極大的基因排列組合和後天經驗薰陶下,每一個人都有自己適合的工作步調、成長速度和學習的方式。如果比喻成交通工具,有些會是跑車、有些是廂型車、有些是公車;各有各的不同,也各有各的特色:跑車無法與公車一樣承重、公車也無法像跑車一樣敏捷。

差異來自於兩方「比較」:我們可以透過比較,客觀的發現自己與他人的不同,進而發現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更了解如何與世界上的其他人互動;而不是透過比較,給予這些多元性標籤式的評價。發現自己和他人的不同,同時,我們也會發現不是每一個人的人生道路都適合,就像每一種植物都有最適合他的地理和氣候環境;每一個人也都有最適合他的生活方式。學習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找到規律,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學習和運作的方式,不盲從,不焦慮。


找到興趣和使命感

這一步其實是困難的,並不是每一個人從小就立定了一個明確的志向;而且很多時候,你真的想做的事,可能不是一個現有的職業,或是多數的其他人曾經走過的路。所以當你不知道你想做什麼的時候不要慌,這是很正常的事;你只需要一直一直用力的探索,一直和自己的內心對話。

針對探索,我們需要有的心理準備是這需要很久的時間,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而且,這一段路是孤單的,因為只有你自己可以幫助自己找到答案。雖然是困難的,但卻是必要的;因此,如果你似乎隱約感覺「你現在正在做的事情,並不是你真正的興趣」而你卻抱持著「船到穚頭自然直」的心態,那迷惘的問題只會一直存在、積累而不會消失。

那我們要怎麼找到自己的興趣和使命感呢?可以從以下方向來思考:

  • 你似乎對於這件事俱有與生俱來的喜歡
  • 學習的過程中,你有著很深的興趣

當然若在思考之後,你心中似乎浮現出了幾個選擇,那你可以做一些 Projects (專案) 來嘗試看看:在做的過程中,觀察自己做什麼事情是自己的熱忱、感興趣且發自內心積極地想要做好,而並不是全然希望達成某些成就來贏得他人的認同。

而通常觀察自己是不是很有熱忱的方式,可能不如多數人浮現出來的那麼熱血 (例:櫻木花道對於籃球的熱愛),可以參考的外在行為指標是:
(1) 有什麼事情你可以在多數人都感到無聊的時候,你仍然感到有趣→
(2) 基於有趣,你可以也應該跨越多數用於研究和理解(學習) 的時間,直到對該領域有一定前源 (frontier) 的了解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恭喜你,請你一定要繼續深入的了解它 (雖然熱愛這個領域的你通常會這麼做)。在研究的過程中,有時候你會找到一些「奇怪、不尋常」的知識落差、或產生一些奇怪的直覺 [註1]。這或許常見,只是多數的人都會選擇忽視那些「不尋常」的事物或是奇怪的想法。這時,請你好好重視它;因為他們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個好點子的起點。請試著窮盡各種可能的研究、了解這個「不尋常」的事,直到你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並持續精進。

(Paul Graham 的文中也提到一個有趣的例子…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偉大的藝術家會畫一畫寫實主義,最後跑去研究物理概念中的成像、透視…)

[註1]如果沒有,那你需要多留心、觀察和更多深入的探索


動力源於本心

「成就偉大事業」背後充斥著挑戰,而好奇心、充實感以及發自內心的想把事情做好的野心,會是你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當你足夠的專注在目標上,會因為熱愛和專注而忘記盲從流行、忘記害怕未知、忘記過度關注制度中的禮數、忘記可能會無法達成他人的期待。因此,在實踐中,你需要聚焦執行的過程、在全然的、發自內心的好奇和驅動力下,迷惘會漸漸淡去。

但若你是正準備開始行動的時候感到迷惘,你要如何突破你的恐懼和害怕呢?


首先,想想為何你會感到恐懼和害怕。多數時候,這個恐懼和害怕是一種 agitation-related emotions;根據自我差距理論,這樣的情緒通常會出現在「當你認為『你應該成為的樣子』和『你真實的樣子』間產生了落差」。像是初出社會的我們被期待應該要已經想好了對於未來的規劃,或是應該在學校中就已經探索出了未來的方向,但事實上並沒有。在「應該」和「現實」的落差中,社會新鮮人變產生了「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的焦慮。若暫不討論大眾對於「在學校中好好學習就可以知道未來要做什麼」的期待是否合理;我並不否認「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是即將面對社會的我們一個很大的問題。但是我很肯定,如果一直期待在學校中獲得答案,而不是向內心探尋,迷惘不會因為「找到了一份工作」而就此結束。

難道說,找到職業的人,真的就不迷惘了嗎?

我曾經在普通心理學教科書上看過,課本上給了他一個專有名詞叫「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 用來說明一種:

當信念之間出現矛盾不安,人傾向漠視這些矛盾,並隨之尋找一些自我安慰的主觀理由,堅信自己沒有錯誤的現象。

(詳見:認知失調,PanSci)

就像可能有很多的人,在「期待自己要探索自己,找到自己的真的熱愛的事情」和「找到一個工作,讓自己可以先安穩的過日子」兩種想法衝突時,會為了使外在壓力儘快平息,而選擇了後者。期待透過「行動」、「工作」,催眠自己「我有在做事」、「我正在前進」。在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之後,確實因為生活不再充滿著經濟壓力,而減輕了一些不安,但若就此停止思考自己真的熱愛的事、使命感或是終止與自我的對話,迷惘和壓力不會消失,而會累積,並在未來不同的時間點上反覆的重現、發生。

因此不論是在你的計劃開始前、開始後,都應該持續對於自己真的希望做的事情、自己的興趣和熱忱進行探索和追尋


有關於動力- 有動力向前之前,你得很篤定

Photo by Ian Schneider on Unsplash

Photo by Ian Schneider on Unsplash

歷史上、文學上、心理學有很多對於「本心」的討論,更白話(?) 的說,也許可以將「本心」在此處自由替換成「自我」。

這一步,是最需要時間的一步:不夠平靜無法突破雜訊而聽見內在的聲音;不夠持續則無法深入探索。我認為只有能夠靜下來與自己內心對話者,才能夠突破外界的雜訊,聽見並堅定的選擇內在的聲音。

Paul Graham 在文中提到了一個字 "Earnest",查英文字典的話,它會和你說 Earnest 的意思是「認真、真摯的」;但在經過無數次的閱讀和詮釋,我認為用「至善」一詞解釋 PG 的 "Earnest" 最為貼切。

「至善是心之本體,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處便是,然亦未嘗離卻事物,所謂盡夫天理之極 ,而無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王陽明

至善的境界是當你眼睛所看、感官所到之處,皆是道理卻又不失事物的本質,是照見真實;而在你的心中,人與我無義,仁義先於形式和利益。

如此描述也許抽象,但希望大家可以用心感受一下「至善」的原意。


總而言之,用 PG 的話來說,Earnest 無非幾個重點:

(1) 接受自己每一個狀態,不假(ㄓㄨㄤ)裝(ㄅㄧ)

(2) 不拘泥於形式

(原文分別是 avoid affectation, being intellectually honest 和 informality)


一、接受自己的每一個狀態,不假裝

假裝,經常是我們用來包裝自己的弱點所使用的自我防衛機制。而給予自己的行為或是能力一個「強弱」或是「好壞」的標籤,經常也指向我們思考時經常習慣性的透過「二元」或是簡化分類的捷思在看待自己和周遭事務。我認為這對應對前面提到的「當你眼睛所看、感官所到之處,皆是道理卻又不失事物的本質」,是我們客觀的、對於事物的狀態進行描述,進而了解不同情況下事物的不同樣貌;在不存在好壞評價的情境下,我們更容易能夠看見自己原先思考的盲點,進而發現更多潛在的機會。

你可能會問:自己都是主觀的,我請身邊的人觀察我,並告訴我他們對我的想法不是比較客觀嗎?

確實,許多時候從旁人的角度可以看到當局者迷看不到的思考盲點,你的朋友也許了解你深刻,但是他不一定會和你說出他們心中對你的大實話 (如果有真的要好好珍惜這個朋);因此,多數時候,我更傾向於不把「了解自己」的這個責任交給不認識你的第三者。若時間太短,第三者無法全方位的了解一個人的成長、思考和價值觀;而就算自己盡力將所有的資訊告訴第三者,在經過自己主觀的描述和詮釋,第三者經過層層的詮釋後也很難客觀的了解你。因此,每一個人都應該是最了解自己狀態的人,而我認為接受自己的每一個狀態也是對於自己付責任的表現。

當然,認識並接受自己的過程需要很多很多的沉澱。你需要有一段可以和自己對話的時間;如果你是一個可以主動思考的人,你可以試試寫意識流;如果你是一個比較難開始思考內心事物的人,你可以多看一些文學、或藝術作品,找出其中讓你很有「感覺」的部份。通常感覺來自於「共情」,也就是你從書中的角色中感受到了與自己相似的經驗,而這些深刻的感覺,很多時候也反映出了你內心的想法與真實的感受。此外,認識自己的很大一個前提是具有高度的覺察能力。目前有許多心理學的研究支持靜坐 (或是類似的瑜珈、正念、身心中軸等等) 可以幫助你練習怎麼將注意力從外在世界帶回對於內在自己的覺察,透過習慣認真的對待身體的感受和注意力範圍的調整,你可以獲得更有彈性的覺察能力,也學習用不同的思維深度更客觀的看待自己和世界。


二、不拘泥於形式

許多時候對於遵守形式上的禮數和社會規則是為了「呈現給他人一個好的印象」,這不代表我們對待他人時就應該要無禮,而是我們並不是只是單單的從行為上去規範自己的行為,而是從內在由上而下 (Top-down) 的因心是至善而自然的表現出合乎禮數的行為。舉個例子:

A 是努力記得每一次別人幫自己忙的時候一定要說謝謝,因為這樣可以讓他看起來是有禮貌的;

B 則是在別人幫自己忙的事後,由內而外的真心感到感謝,因而表現出感恩的情緒。

前者 (A) 是拘泥於禮數,後者 (B) 就是是 PG 說的 informality,或著是我詮釋的至善- 「人與我無義,仁義先於形式和利益」


我相信每個人對於 Earnest 都可以有自己的解釋,無論如何,重點在於是否對於自己的內心誠實且由內而外的言行一致,以及你是否由內而外所建立起的一套與世界互動的方式。這呼應了論語 <學而篇> 中提到的:「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唯有當自己對於自己的本心是篤定的,才能夠在面對多數人的質疑時,不在乎他們的意見和想法,而透過自己體悟出的道理堅定前行。在這一套道理中,你對於自己認定的價值是篤定的,這樣的信念不會輕易受旁人動搖,而成為堅持成就偉大事業的動力。

所以如果現在的你有一個想法,但是你感到無力向前、無法篤定,請停下來好好調整步調,並留一些時間好好的認識、誠實面對自己內心的聲音。



相信時間和學習的複利效應,別放棄累積而急於表現

Photo by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Photo by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當你已經認識了自己,找到了自己希望達成的使命也有足夠的動力向前,請記得最後一件事:無論如何,請你每天堅持。

放棄只需要一句話,成就一件大事卻需要長時間的努力和堅持。


我相信很多很多的書都已經提過:「學習是指數的過程」、「一開始學東西會很慢,但是當你愈了解愈多,你會愈學愈快」或是「每天進步一點點,持續一年之後,你會成長三十七倍」等等老生長談。我不會再一次強調這些事情真的很重要 (好吧,我好像還是覺得很重要) 但在今天的文章結束前有三件事,我特別整理出來希望可以提醒大家:

  1. 不要過度的認真,適度的休息,並讓你的心思漫遊 (mind wander)
    有一些事情的強度,一天適合從容且穩定的做 5-7小時,不宜過多,需要安排適度的休息和心思漫遊。這裡指得心思漫遊不是耍廢,而是真的把腦袋放空,好好的放鬆休息。很多時候,適度的放鬆有助於 insights 的產生,請所有也有工作狂傾向的朋友們,把適度的休息也像是工作一樣排到自己的行程裡面。
  1. 學習,是為了滿足好奇心和自我突破,不再是為了應付考試和制度
    我認為學習是好奇心的另外一個代名詞,只是很多時候在學校中被過度使用,所以大家常常一談到「學習」就會很自然的把它和「考試」、「學校」畫上等號。但我認為學習在探索中,是一種基於好奇而不斷針對一個現象提出假設並驗證的過程;而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習代表的是一種對於品質和理想的追求,並從中不斷的反思不追求突破,適度的達到心流 (Flow,一種滿足正向的心理狀態)
  2. 堅持並相信並覺察自己的改變和進步
    這也是我現在正在努力的部份,也是我認為堅持最難最難的地方。因為在累積的過程中,一個複利成長的曲線中,一開始的變化總是平緩的。此時,若又陷入身邊的比較,總是會開始質疑自己的堅持是否有意義。但是我要和你說:有!
    雖然我也還沒有看到自己身上成效,但是從身邊的人給我的反饋和生活中的小小回饋中,我相信堅持是一種累積,請不要放棄!


Some Key Take-aways:

  • 對自己誠實。在誠實的面對自己之後,確定本心,認識並接受自己,才會有方向;
  • 因為認識了自己,知道追求背後的原因,因此有力量向前。
  • 現實有很多事需要考量,但是考量也是本心的一部份;可以適度的調整順序,但是不要委屈自己做一件你不喜歡/覺得很沒有意義的工作。(除非你認為「用時間線性的換取金錢」是你所追求的)
  • 通常是一個很長的過程,要有心理準備;要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準備好了→ 當大家都在質疑你的時候,他們的聲音對你而言只是風聲,而你對於自己的起落,都是篤定的。


Murmur:

原文真的很長,因此我暫訂切成兩集來和大家分享,這一集是向內探索,下一集會是向外發展 😆 (之類的) 這次因為一邊趕論文分析還是一邊寫,但還是很努力和大家分享我的收穫;希望對每一個迷惘路上的你有幫助~ 如果有任何感想或是回饋,也歡迎留言讓我知道喔!

avatar-img
36會員
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筠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繼我們淺淺未來一切都可以在網路上生產、獲得、處理、使用任何應用程式的「網路電腦世代」(Internet Computer)。這一次我想和你分享一個建立在網路電腦世代之下的瀏覽器- Arc。為什麼我推薦它,而它距離 Internet Computer 的未來還差了什麼以及它的未來發展方向等。
這篇文章希望除了從過去的電腦軟體和網路的發展和需求的改變, 討論下一個五年的網路電腦發展;文章也有下集:和大家推薦我用了一次就回不去的瀏覽器- Arc 給大家,並說明為什麼它是一個很棒的瀏覽器,為什麼會成功,以及它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預測!
在競爭激烈,近年疫情重創全球餐飲的艱難環境中,餐飲科技新創 Toast 白手起家,從 0 到 1 再到 IPO ,它背後成功的關鍵為何?基於資料收集結果結合個人假設,這篇文章希望可以提供創業路上的大家借鏡與思考;一起了解為什麼 Toast 可以不只是 POS 地建立他在餐飲市場中的地位與壁壘吧!
繼我們淺淺未來一切都可以在網路上生產、獲得、處理、使用任何應用程式的「網路電腦世代」(Internet Computer)。這一次我想和你分享一個建立在網路電腦世代之下的瀏覽器- Arc。為什麼我推薦它,而它距離 Internet Computer 的未來還差了什麼以及它的未來發展方向等。
這篇文章希望除了從過去的電腦軟體和網路的發展和需求的改變, 討論下一個五年的網路電腦發展;文章也有下集:和大家推薦我用了一次就回不去的瀏覽器- Arc 給大家,並說明為什麼它是一個很棒的瀏覽器,為什麼會成功,以及它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預測!
在競爭激烈,近年疫情重創全球餐飲的艱難環境中,餐飲科技新創 Toast 白手起家,從 0 到 1 再到 IPO ,它背後成功的關鍵為何?基於資料收集結果結合個人假設,這篇文章希望可以提供創業路上的大家借鏡與思考;一起了解為什麼 Toast 可以不只是 POS 地建立他在餐飲市場中的地位與壁壘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 Paul Graham 於 2023 年 07 月的文章《How to Do Great Work》,探討如何透過興趣、天賦和挑戰來達成偉大成就,並強調持續學習、探索和打破常規的重要性,鼓勵勇於嘗試和發現新機會。原文不分段,為了方便讀者閱讀,特別分成多個章節,這是第 14 章。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 Paul Graham 於 2023 年 07 月的文章《How to Do Great Work》,探討如何透過興趣、天賦和挑戰來達成偉大成就,並強調持續學習、探索和打破常規的重要性,鼓勵勇於嘗試和發現新機會。原文不分段,為了方便讀者閱讀,特別分成多個章節,這是第 11 章。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 Paul Graham 於 2023 年 07 月的文章《How to Do Great Work》,探討如何透過興趣、天賦和挑戰來達成偉大成就,並強調持續學習、探索和打破常規的重要性,鼓勵勇於嘗試和發現新機會。原文不分段,為了方便讀者閱讀,特別分成多個章節,這是第 10 章。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 Paul Graham 於 2023 年 07 月的文章《How to Do Great Work》,探討如何透過興趣、天賦和挑戰來達成偉大成就,並強調持續學習、探索和打破常規的重要性,鼓勵勇於嘗試和發現新機會。原文不分段,為了方便讀者閱讀,特別分成多個章節,這是第 7 章。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 Paul Graham 於 2023 年 07 月的文章《How to Do Great Work》,探討如何透過興趣、天賦和挑戰來達成偉大成就,並強調持續學習、探索和打破常規的重要性,鼓勵勇於嘗試和發現新機會。原文不分段,為了方便讀者閱讀,特別分成多個章節,這是第 6 章。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 Paul Graham 於 2023 年 07 月的文章《How to Do Great Work》,探討如何透過興趣、天賦和挑戰來達成偉大成就,並強調持續學習、探索和打破常規的重要性,鼓勵勇於嘗試和發現新機會。原文不分段,為了方便讀者閱讀,特別分成多個章節,這是第 5 章。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 Paul Graham 於 2023 年 07 月的文章《How to Do Great Work》,探討如何透過興趣、天賦和挑戰來達成偉大成就,並強調持續學習、探索和打破常規的重要性,鼓勵勇於嘗試和發現新機會。原文不分段,為了方便讀者閱讀,特別分成多個章節,這是第 4 章。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 Paul Graham 於 2023 年 07 月的文章《How to Do Great Work》,探討如何透過興趣、天賦和挑戰來達成偉大成就,並強調持續學習、探索和打破常規的重要性,鼓勵勇於嘗試和發現新機會。原文不分段,為了方便讀者閱讀,特別分成多個章節,這是第 3 章。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 Paul Graham 於 2023 年 07 月的文章《How to Do Great Work》,探討如何透過興趣、天賦和挑戰來達成偉大成就,並強調持續學習、探索和打破常規的重要性,鼓勵勇於嘗試和發現新機會。原文不分段,為了方便讀者閱讀,特別分成多個章節,這是第 2 章。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 Paul Graham 於 2023 年 07 月的文章《How to Do Great Work》,探討如何透過興趣、天賦和挑戰來達成偉大成就,並強調持續學習、探索和打破常規的重要性,鼓勵勇於嘗試和發現新機會。原文不分段,為了方便讀者閱讀,特別分成多個章節,這是第 1 章。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 Paul Graham 於 2023 年 07 月的文章《How to Do Great Work》,探討如何透過興趣、天賦和挑戰來達成偉大成就,並強調持續學習、探索和打破常規的重要性,鼓勵勇於嘗試和發現新機會。原文不分段,為了方便讀者閱讀,特別分成多個章節,這是第 14 章。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 Paul Graham 於 2023 年 07 月的文章《How to Do Great Work》,探討如何透過興趣、天賦和挑戰來達成偉大成就,並強調持續學習、探索和打破常規的重要性,鼓勵勇於嘗試和發現新機會。原文不分段,為了方便讀者閱讀,特別分成多個章節,這是第 11 章。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 Paul Graham 於 2023 年 07 月的文章《How to Do Great Work》,探討如何透過興趣、天賦和挑戰來達成偉大成就,並強調持續學習、探索和打破常規的重要性,鼓勵勇於嘗試和發現新機會。原文不分段,為了方便讀者閱讀,特別分成多個章節,這是第 10 章。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 Paul Graham 於 2023 年 07 月的文章《How to Do Great Work》,探討如何透過興趣、天賦和挑戰來達成偉大成就,並強調持續學習、探索和打破常規的重要性,鼓勵勇於嘗試和發現新機會。原文不分段,為了方便讀者閱讀,特別分成多個章節,這是第 7 章。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 Paul Graham 於 2023 年 07 月的文章《How to Do Great Work》,探討如何透過興趣、天賦和挑戰來達成偉大成就,並強調持續學習、探索和打破常規的重要性,鼓勵勇於嘗試和發現新機會。原文不分段,為了方便讀者閱讀,特別分成多個章節,這是第 6 章。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 Paul Graham 於 2023 年 07 月的文章《How to Do Great Work》,探討如何透過興趣、天賦和挑戰來達成偉大成就,並強調持續學習、探索和打破常規的重要性,鼓勵勇於嘗試和發現新機會。原文不分段,為了方便讀者閱讀,特別分成多個章節,這是第 5 章。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 Paul Graham 於 2023 年 07 月的文章《How to Do Great Work》,探討如何透過興趣、天賦和挑戰來達成偉大成就,並強調持續學習、探索和打破常規的重要性,鼓勵勇於嘗試和發現新機會。原文不分段,為了方便讀者閱讀,特別分成多個章節,這是第 4 章。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 Paul Graham 於 2023 年 07 月的文章《How to Do Great Work》,探討如何透過興趣、天賦和挑戰來達成偉大成就,並強調持續學習、探索和打破常規的重要性,鼓勵勇於嘗試和發現新機會。原文不分段,為了方便讀者閱讀,特別分成多個章節,這是第 3 章。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 Paul Graham 於 2023 年 07 月的文章《How to Do Great Work》,探討如何透過興趣、天賦和挑戰來達成偉大成就,並強調持續學習、探索和打破常規的重要性,鼓勵勇於嘗試和發現新機會。原文不分段,為了方便讀者閱讀,特別分成多個章節,這是第 2 章。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 Paul Graham 於 2023 年 07 月的文章《How to Do Great Work》,探討如何透過興趣、天賦和挑戰來達成偉大成就,並強調持續學習、探索和打破常規的重要性,鼓勵勇於嘗試和發現新機會。原文不分段,為了方便讀者閱讀,特別分成多個章節,這是第 1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