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你寫身心障礙的主題,本來就是小眾,絕對沒有人閱讀。
的確,每日瀏覽方格子的首頁和分類頁面,雖然多元且豐富,但第一印象不外乎理財、時事、醫療觀念、心理分析(情感分析)、小說等,再來才會往喜愛的作者或下方欄位看見不同類型的標題。我不禁想,也不是所有人都曾在知名科技公司工作、去過世界各地旅遊,更不用說親身經歷戰爭了,到底大眾對身心障礙議題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是甚麼?到底大眾的好奇心在哪裡?
問題所在 : 身心障礙的冷門印象
以我個人的觀察和淺見,身心障礙的特殊性在於明明離我們很近,但又非常疏離與神祕,若google搜尋「身心障礙」關鍵字,前幾名幾乎都是政府機關對名詞介紹和補助方式;新聞前幾名分別是就業資訊、保險被拒保、被騷擾而警方破案;臺灣學術網路討論多半是醫療照護、教育內容、體適能運動、家長壓力調適或傳記解析,固然這些實用資訊非常重要,但也因此看出外界不僅將我們視為不同世界的特殊人物,不是需要照顧就是受害,直接一刀劃分為二的群體,而不是在同一個世界中的親友,遇上了不同的生理狀態,就連大眾對於情緒的關懷對象首先是家長而不是本人。好像也不需要特別好奇,好像天生就是小眾的話題,彷彿身體某部分壞掉了,連選擇和商量的餘地都沒有,遇上了才需要理解與學習。
有時候似乎連自己都將自己局限在孤獨的小團體,像極了中古世紀的秘密宗教,當進入一種集體催眠的儀式,經過互相取暖、互相安慰、互相稱讚、彼此很棒的洗禮,在裏頭必須被迫要樂觀、要開朗,表演歡樂的氣氛,一點悲傷都無法表達。直到一覺醒來後,清醒後還是要殘酷地面對自己的不方便,面對現實生活中的一步又一步困難。
解決之道 : 解除沉重感和苦情感,回到真實而溫暖的日常
像是這類的議題在媒體及電影大多時候渲染悲情、勵志或同情,對我而言過度沉重也有些假裝,這樣的嚴肅感和脫節像是過時的濃妝,不妨將這個議題,作為尋常人家都可能會面臨到的情況,既可以冷靜又客觀,既可以熱情又主觀,例如我明明對美食、電影、動畫或是旅遊也有興趣,也會為了下雨出門沒帶傘煩惱、看到各種謎因梗圖也會哈哈大笑,但如果完成上述的生活有些困難,說出來是不是不會被嘲笑,是不是也能像現在很紅的外國YT在臺灣獲得認同分享?只要是真心誠意,只要是對真實生活還有一點熱情希望,有甚麼話題不可以?另外,我發現從方格子裡搜尋「身心障礙」的論述仍是寥寥無幾,感謝格編已有促成類似的主題徵文,期盼有一天可以feat串聯,希望看到越來越多人寫出相關的好文章!
每個人都屬於少數人
而人們好奇的文章是哪種類型?如何挑選寫作主題?一開始我也以為熱門話題、人氣作家才能引起大家共鳴,但現在的社會早已成為人人都是作者也可以是閱讀者的時代,換句話說,每個人都屬於少數人,每個人都有可能處在弱勢的情境,文章也沒有永遠的熱門,也沒有永遠的冷門。我選擇這個「小眾」主題,正如格院長所說「寫自己有熱情的題目」,是我一輩子要追尋解答的問題,而你又是甚麼呢?
小眾也要成為大眾
如果談「腦性麻痺」如同外星人的話題,是不是也可以很有趣?如果你對遠在天邊的明星八卦、宇宙超能力、遠古歷史的埃及人或邊疆少數民族等報導有好奇心,非常想一窺究竟,如果你對同性戀者的人權、政治壓迫地區的人民有關懷有情緒,不妨也多花一點時間閱讀任何有關身心障礙的文章,因為這群相同又有一點不同的人群就近在咫尺,或許就是有點自卑的同班同學、或許就是年邁的奶奶,因為每個人都曾經生過病,每個人都是少數人。因為你多些同理,而不是同情,將會對某些人影響一輩子。
附註:最後以上想法僅是個人的觀點,如果有疑似提及各位格作前輩的主題,那絕對是虔誠的致敬,絕對不是新手羨慕忌妒恨的胡言亂語,我相信沒有人會對號入座,都是幻覺而已。
補充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