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原獨要聞|與原住民族結成保育夥伴關係的隱含邏輯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今日由【原獨讀報】為大家報告新聞,同時向春天倒數:距離春分還有 5 天。
第五期的聯合國《世界原住民族狀態報告》出爐了,主題是原住民族關於土地、領域和資源的權利。今天我們就從這個角度切入來回顧上週相關新聞。要點為:
  • 聯合國《世界原住民族狀態報告》指出原住民集體權肯認的重要性,同一時間
  • 《紐約時報》主張各國政府應讓原住民族主導全球自然保育工作,然而
  • 《巴倫支觀察家報》報導全球電動車需求持續造成西伯利亞嚴重的礦業污染
聯合國原住民族議題常設論壇發佈了最新一期的《世界原住民族狀態報告》(State of the World’s Indigenous Peoples),這第五期的報告主題是原住民族關於土地、領域及資源的權利。報告指出,這些權利是「原住民族的身份認同、福祉及文化的核心」,且「以代代相傳的傳統知識維護環境是原住民族存在的中心」。由於各界開始意識到原住民族的這些特性大有助於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環境劣化等問題,原住民族的土地與領域相關權利也開始獲得較多的承認。
然而原住民族的整體情況依舊不樂觀。儘管聯合國於 2015 年確立了《2030 永續發展議程》,卻未能承認原住民族關於土地、資源、教育、文化、生活方式的集體權。集體權攸關原住民族的存續,全球各地的原住民族在這方面顯然都還有硬仗要打。
▼ 圖為居住在哥倫比亞境內的瓦尤人(Wayuu)。
Sources: UN News
原住民族有助於解決當前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因此應該受到重視,訴求應該被承認,這樣的看法充斥當前全球各大媒體,上週《紐約時報》也有一篇報導宣稱〈全球計劃保育自然,原住民族可以領路〉。報導舉出巴西、加拿大、巴布亞紐幾內亞、秘魯、瓜地馬拉等許多地區的例子,說明自然環境在原住民管領之下比在現代國家手中健康,這等宣稱並且有科學研究的成果可資印證。
這個看法基本上受到原住民的歡迎,因為這讓長久以來慘烈的原住民土地抗爭隱約看見一絲曙光,但在另一方面,這個表面友善的宣稱無疑也是一種原住民族工具論,其反面推論就是:如果原住民族無助於全球化的社會維繫環境和土地,就可以對其生存不予理會。將焦點置於保育的有效性,還會墮入另一個常見的陷阱,那就是到底該為了保育而保護土地上的原住民,還是為了保育而將土地上的原住民驅逐出去,後者在世界各地的國家公園等類保育土地上極為常見,也還是當前的常態。
▼ 圖為去年一艘油輪在模里西斯近海擱淺,溢油事件導致模里西斯藍灣海洋公園(Blue Bay Marine Park)的生態浩劫。
儘管主流社會的輿論開始釋出善意,尋求與原住民族結成夥伴關係,其實這關係始終膚淺,因為深層的對立問題並未解決。原住民族自然會對將自己工具化的言論抱持懷疑,只是暫時不會讓這樣的懷疑影響自己在權利運動上的進程。事實上原住民族更加關心的是主流社會對自己文化的反省。如果一個全球化的資本消費社會始終不反省環境是怎樣劣化至此,未來終將有原住民族協力也無法挽回環境的一日。
上文提到的《世界原住民族狀態報告》將於 3 月 15-16 日舉行正式的發表會,然而同一時間,在遙遠的西伯利亞,諾鎳礦業(Nornickel)還在持續污染北極原住民族的土地。歐洲、亞洲、北美的消費市場貪得無饜,對鎳、銅和鈷的需求不斷攀升,主要的需求來源則是號稱環保的電動車。人們為電動車的效能提升而歡呼的同時,忽視了西伯利亞凍原及其居民為此付出的環境與生命代價。
西伯利亞原住民族的生存權可以在如此根本的層次上被廣泛的漠視,這代表利益衝突夠高的時候,同樣的事情也可以發生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原住民族身上。除非全球化的資本消費社會實踐人權高於其他利益的原則,否則很難期望原住民族的信賴。畢竟原住民族作為一種政治對抗人群的存在,根源就在於現代國家在興起過程中踐踏了這一群人的人權。
▼ 凍原上的涅涅茨人(Nenets)放牧的馴鹿和他們的狗。

參考資料:聯合國發佈《世界原住民族狀態報告》
讀取新聞|2021 年 3 月 12 日
聯合國新報告細述原住民族土地抗爭|聯合國新聞
參考資料:原住民族與自然保育
讀取新聞|2021 年 3 月 11 日
原住民族可帶頭全球自然保育|紐約時報
參考資料:諾鎳礦業持續污染西伯利亞
讀取新聞|2021 年 3 月 11 日
西伯利亞原住民呼籲諾鎳礦業夥伴介入|巴倫支觀察家報
avatar-img
115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週三,法國東南部的城市聖太田出現當地罕見的人群——來自巴西和哥倫比亞的原住民。他們居住在亞馬遜雨林,現在遠赴大西洋彼岸,此行當然不是為了旅遊,而是為了把企業總部設在聖太田的大型零售業者佳喜樂(Casino)告上法院。
就跟哥倫比亞許多人一樣,深受武裝份子活動所苦。2001 年游擊隊闖入他們的聚落,殺死阿利亞斯的祖父,三年後又殺死他的叔父,還要脅殺死他的父親,他們全家因而不得不放棄家園,逃往首都波哥大。自此阿利亞斯將悲痛化為力量,積極參與原住民族運動,且卓有成就。
這個族群的最後一名男性阿魯卡(Aruka)過世了,死因是當前肆虐全球的肺炎瘟疫。阿魯卡過世之前,全球的朱瑪人口是四人,也就是阿魯卡和他的三個女兒。他們是朱瑪語和朱瑪人傳統知識的最後傳人,而作為男子,阿魯卡還擁有女性不具備的狩獵知識與技能,不過這一切都隨著阿魯卡病逝劃下句點。
原住民藝術家往往無法將作品與原住民族的訴求切割開來,這訴說著原住民「生活在問題中」的現實:賴以維繫生活與文化的土地被鯨吞蠶食;語言與重要祭儀瀕危;政治上面臨不是邊緣化就是附屬化的困境,進退兩難;為了在主流社會爭得一角舞台,不得不有所妥協和犧牲,結果往往兩面不是人,等等。
儘管距離遙遠,文化差異也很大,遙遠大洋中的夏威夷也注意到阿伊努人的博物館了。《檀香山星廣報》於 1 月底報導阿伊努博物館,並引述阿伊努協會加藤忠理事長的發言,說「雖然〔跟政府之間〕還有一些問題要處理⋯⋯但我們還是感謝〔政府〕在疫情期間為復振阿伊努文化所做的努力。」
考古學家在 1971 年初次探索這個洞窟,發現了現已滅絕的古代巨型袋鼠遺骸、上個冰河期的人類使用的石器等。數年十年後,古奈柯奈人終於重啟木鞋洞窟的調查研究,卻發現早先的考古活動對洞窟造成損害,所幸他們借助光學雷達和無人機等技術與設備,得以重建洞窟先前的樣貌。
上週三,法國東南部的城市聖太田出現當地罕見的人群——來自巴西和哥倫比亞的原住民。他們居住在亞馬遜雨林,現在遠赴大西洋彼岸,此行當然不是為了旅遊,而是為了把企業總部設在聖太田的大型零售業者佳喜樂(Casino)告上法院。
就跟哥倫比亞許多人一樣,深受武裝份子活動所苦。2001 年游擊隊闖入他們的聚落,殺死阿利亞斯的祖父,三年後又殺死他的叔父,還要脅殺死他的父親,他們全家因而不得不放棄家園,逃往首都波哥大。自此阿利亞斯將悲痛化為力量,積極參與原住民族運動,且卓有成就。
這個族群的最後一名男性阿魯卡(Aruka)過世了,死因是當前肆虐全球的肺炎瘟疫。阿魯卡過世之前,全球的朱瑪人口是四人,也就是阿魯卡和他的三個女兒。他們是朱瑪語和朱瑪人傳統知識的最後傳人,而作為男子,阿魯卡還擁有女性不具備的狩獵知識與技能,不過這一切都隨著阿魯卡病逝劃下句點。
原住民藝術家往往無法將作品與原住民族的訴求切割開來,這訴說著原住民「生活在問題中」的現實:賴以維繫生活與文化的土地被鯨吞蠶食;語言與重要祭儀瀕危;政治上面臨不是邊緣化就是附屬化的困境,進退兩難;為了在主流社會爭得一角舞台,不得不有所妥協和犧牲,結果往往兩面不是人,等等。
儘管距離遙遠,文化差異也很大,遙遠大洋中的夏威夷也注意到阿伊努人的博物館了。《檀香山星廣報》於 1 月底報導阿伊努博物館,並引述阿伊努協會加藤忠理事長的發言,說「雖然〔跟政府之間〕還有一些問題要處理⋯⋯但我們還是感謝〔政府〕在疫情期間為復振阿伊努文化所做的努力。」
考古學家在 1971 年初次探索這個洞窟,發現了現已滅絕的古代巨型袋鼠遺骸、上個冰河期的人類使用的石器等。數年十年後,古奈柯奈人終於重啟木鞋洞窟的調查研究,卻發現早先的考古活動對洞窟造成損害,所幸他們借助光學雷達和無人機等技術與設備,得以重建洞窟先前的樣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在科幻電影虛構的外星球上,原始住民們只要將尾巴末端與動物鬃毛、植物維管束組織相連,纏繞在一起的生命線就會得知彼此的意識,共同連至大地母親的意識之中,無須訴諸言語。在名為地球的這座美麗行星上,人類或許是唯一與地球失去連結的生命物種。
Thumbnail
以全世界來說 每個人都是原住民 以全人類來說 各族文化都是母語 白血球也許盲目 但總是奮盡所能 紅血球或許渺小 從不曾忘記本色 人都會笨也都會壞 知識跟智慧能療癒 關於包容 我還太淺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人類過多的慾望與行為,對地球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許多動物、植物的數量大幅減少,甚至滅絕。 科技為人類帶來強大的文明與便捷。但人類缺少對自身的反思與了解, 因此無法正確的、有效的調整自我的思想,來與自然和諧長久共存。 也無法擺脫彼此的爭奪資源與利益,因此國與國的衝突無法化解。
Thumbnail
未來三年內,我們希望在大自然中,打造人與環境共生的地球花園生態共生聚落,活出與自然共生、與人共好的聚落生活及生態文明~一個真實存在的現代桃花源,成為新地球共好生活的示範! 建立以生態為基礎的生活模式,以供需為導向的生產和經濟循環,回到本心的人際連結與社群關係,一起活出生命的美好與意義!
Thumbnail
最近科普議題相當受矚目,對於跨領域的知識和理解能力、資訊轉化以及同理受眾的需求,需具備相應能力。本文討論了科學教育在原住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對話。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Thumbnail
2024年臺灣大選結果反映了原住民族對政府政策的期望和執行情況。樂鍇老師指出,雖然民進黨在原住民族政策上取得成績,但未免落實政見仍是一大課題。政治追求期望越高,失望也將越大。反映出政策期待與落實度對國家和原住民族關係的重要性,需要持續檢視和監督。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在科幻電影虛構的外星球上,原始住民們只要將尾巴末端與動物鬃毛、植物維管束組織相連,纏繞在一起的生命線就會得知彼此的意識,共同連至大地母親的意識之中,無須訴諸言語。在名為地球的這座美麗行星上,人類或許是唯一與地球失去連結的生命物種。
Thumbnail
以全世界來說 每個人都是原住民 以全人類來說 各族文化都是母語 白血球也許盲目 但總是奮盡所能 紅血球或許渺小 從不曾忘記本色 人都會笨也都會壞 知識跟智慧能療癒 關於包容 我還太淺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人類過多的慾望與行為,對地球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許多動物、植物的數量大幅減少,甚至滅絕。 科技為人類帶來強大的文明與便捷。但人類缺少對自身的反思與了解, 因此無法正確的、有效的調整自我的思想,來與自然和諧長久共存。 也無法擺脫彼此的爭奪資源與利益,因此國與國的衝突無法化解。
Thumbnail
未來三年內,我們希望在大自然中,打造人與環境共生的地球花園生態共生聚落,活出與自然共生、與人共好的聚落生活及生態文明~一個真實存在的現代桃花源,成為新地球共好生活的示範! 建立以生態為基礎的生活模式,以供需為導向的生產和經濟循環,回到本心的人際連結與社群關係,一起活出生命的美好與意義!
Thumbnail
最近科普議題相當受矚目,對於跨領域的知識和理解能力、資訊轉化以及同理受眾的需求,需具備相應能力。本文討論了科學教育在原住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對話。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Thumbnail
2024年臺灣大選結果反映了原住民族對政府政策的期望和執行情況。樂鍇老師指出,雖然民進黨在原住民族政策上取得成績,但未免落實政見仍是一大課題。政治追求期望越高,失望也將越大。反映出政策期待與落實度對國家和原住民族關係的重要性,需要持續檢視和監督。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