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其實也不錯,只是沒有《如何讓人說實話》那麼通用,比較強調調查員訊問嫌犯和證人的情境,且有很多非語言行為和情境的解讀,其中有些內容也讓人微困惑,採保留態度。相較之下,《如何讓人說實話》提供的各種日常套話技巧更豐富且紮實。
兩本書都主打FBI套話術,原以為會有很多重複的技巧,但意外地重複性其實不算很高,大約只有20%~30%。
【冗文預告】
以下是超詳細(瑣碎)閱讀筆記,有興趣的話再斟酌閱讀即可。
問話情境
- 自問「如果我是嫌犯,我希望誰來跟我說話?」如果認為自己無法勝任,就要一位更適合的人,要誠實面對自己的能力。
- 有些嫌犯不會完全招認,只會承認許多與案情無關的小細節,但調查員可以把這些拼湊起來,進而構成完整的自白。
- 要讓對方暢所欲言,不必侷限於蒐集罪證,而是要擴大約談範圍,以蒐集情報。
- 家裡井然有序的人,通常比較有條理、意志堅決、有嚴密的行程表;家裡一團亂的人,通常比較猶豫不決、對各種選項抱持開放態度。
座位安排
- 盡量不要遮住對方的任何身體部位,以利觀察非語言行為(非語言行為大多來自下半身)。
- 約談對象座位盡量靠近門口,比較不會有心理壓力。
- 調查員座位在約談對象與門口之間,暗示對方必須經過調查員許可才能自由。
- 若要暗示對方你逃不了,就把他座位安排在角落靠牆處。
- 門口有逃脫意義,因此約談對象走到門口時,常會不由自主吐露真相。
- 坐在對方旁邊,比較像是伸出援手的角色,對方比較容易合作。
- 往前坐:譴責對方不配合;坐椅拉遠:減緩緊張情緒。
- 當對方說謊時,通常會拉開距離。如果要取得更多非語言線索,兩方都應該坐有輪子的座椅。
道具
- 證照與獎狀:提高可信度與權威,但也可能會給人傲慢印象。
- 檔案冊數:對方會以為調查員對案件聊若指掌。其中需要放一些真正的檔案,以在適當時機抽出來查詢,對方就會以為其他冊也都是真正的檔案。
- 文件:可以在筆記本裡夾文件,刻意露出一點讓對方看見,例如「共謀者供詞」。若對方拒絕坦白,調查員可以說同謀已經同意和警方合作,利用對方疑神疑鬼和罪惡感的心態。
- 利用影片或照片,例如:在我放影片之前,你最好從實招來,否則你的下場會很慘。
- 調查員應該提出一點線索,然後讓對方自己拼湊線索。
- 故意讓被訊問找看到共謀者和調查員先進入另一間會議室,虛張聲勢。
線索藏在細節裡
- 穿著、汽車車款、刺青、保險桿貼紙、辦公室擺設、身上配件、姿勢、居住房間等,都是可以觀察社會地位和人格特質的線索。
- 可以詢問對方使用的交通等工具,購買的錢是哪裡來的、從哪裡獲取的,就有足夠資訊來評估對方與案件的關聯。
- 年齡:對小孩要避免使用引導式問題;年長者的記性可能會有問題,因此約談前要先仔細審查,也可以先問對方幾個跟近期記憶有關的問題,就能判定其精神敏銳度。
- 自戀者只跟能提高他們自尊的人建立關係;他們自以為能掌握狀況,較不願尋求法律協助。當調查員把能證明自戀者有罪的資訊攤出來,他們才會逐漸領悟事實狀況。調查員可以利用自戀者特有的權力概念,說:「正因為你天賦異稟,才能犯下這種罪行。」
- 思覺失調症患通常會暢所欲言,且無法分辨幻想與現實,回答問題容易夾雜幻想與杜撰,因此需要耐心。面對思覺失調患者,不能使用誘導性提問。
- 反社會人格:說謊技巧高明、擅長操縱人心、缺乏倫理道德觀念,約談時會看起來自信、放鬆,除非想證明自己心智正常,否則絕不會說實話。他們可能會反過來質問調查員,進而主導約談。調查員應該在對方想轉移話題時,回答「嗯,很有趣」,然後重述問題,若對方不願正面回答,就應中止談話。他們幾乎不可能招供,因此最有效的偵訊法,是把他逼入問題的絕境,再給他幾個選項。當他們發現無處可逃,就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選項。
- 表演慾強的女性,可能會嘗試挑逗、傳遞性暗示、假裝自殘和哭鬧。最好由兩人偵訊,且其中一位最好是女性,因為多數女性都能看穿賣弄風騷的行為。
建立主導地位
- 主導時間:最好讓對方等15分鐘再約談。如果強迫某人等待你,就等於要他服從。若反過來被迫等待,就要用回電話或處理工作等方式讓對方等待,拿回時間主導權。
- 主導空間:示意被訊問者到指定的座位坐下。
- 最後才坐下的人能建立主導權。
- 送飲料點心,可以強化主導權,同時也能達到互惠效果,讓對方透露一些訊息作為回報。邊吃邊聊也更容易暢所欲言。
- 主導約談流程、決定休息時間。
- 約談對象若提出想休息或上廁所,調查員至少再講五分鐘、或多問幾題再放人。這些問題必須是對方比較不情願回答的,因為當對方知道等一下就可以休息,會比較情願透露。
表達友善,會事半功倍
- 微笑、揚眉、頭稍微偏一側、點頭、移情陳述(「聽起來你......」、「所以你......」)、提高眼神接觸的頻率等,有利於建立良好關係,取得信任。
- 首因效應(第一印象)很重要:訊問前請同事跟被訊問者閒聊,說很喜歡和你共事,因為謊言再怎麼精密都騙不了你。這樣被約談者就會先入為主而不太敢說謊。
- 當被約談者情緒崩潰時,會無法清楚思考,此時不能拿出重要證據給對方看。先把對方帶到沒有威脅的場所,等待20分鐘讓對方恢復正常,就可藉機建立融洽關係。
- 尋找彼此共同點,例如共同興趣、工作、背景、經歷,共同話題可以打好關係。
- 如果彼此沒什麼共同點,可以利用「替代經驗」,表示自己很有興趣,請對方分享或指導。
- 模仿對方的說話速度、穿著風格。
- 請別人幫忙,會讓對方更喜歡你。因為人們在幫助別人時,會覺得自己很棒。
- 讚美奉承很有用,但為了避免讓人覺得虛假,最好是找到對方真正不錯的地方隨口讚美。最有效的拍馬屁方法就是引導對方自吹自擂,例如:「你這麼忙,是怎麼維持身材的?」、「你這麼年輕,怎麼想出這麼精密的作案手法?」
- 自我揭露、交換祕密:在關鍵時刻分享有關自己的事或揭露祕密,代表互相信任,對方也會想說些什麼作為回報。
- 保持同理心,「我很遺憾你發生這種事」,雖然可能陳腔濫調,但能讓對方覺得你能體會他的遭遇。
- 讓對方自我感覺良好,約談過程都要把重點擺在對方身上。
- 讓對方允諾說實話。多數人都會試著符合他人期待,尤其是自己親口承諾的事
看出誰在說謊
- 測謊的準確度只有50%。
- 內向者說謊的機率較低一些。害怕孤獨、好社交的人比較常說謊,因為面對交往不深的對象,說一點善意的謊言可以很快拉近關係。
- 聚光燈效應:說謊者會高估其他人拆穿他謊言的能力。調查員可以隱約暗示對方說謊企圖以被看穿,利用「被看透的幻覺」。
- 安心的人姿態會比較開放。
- 不安的線索:心跳加速、流汗、呼吸急促、調整坐姿、抖腳、姿態僵硬、一直想中止談話、一直看錶、疏遠的動作、用手臂或物品創造屏障、按壓太陽穴或臉部、閉眼、眨眼頻率高。
- 說謊的時候,不會注意到日常對話中該有的手勢和語氣,強調的重點會顯得不自然或延遲。強調動作多半不對勁,且常強調不重要的事。用手遮住嘴巴,或臉部表情僵硬,憂心忡忡的樣子。
- 言行與情境時否同步:例如人因為小孩被綁架而報警,會強調每個細節、感到絕望、渴望求助,就算冒著風險也願意重述事發經過;若報案者很平靜,只想著該如何講出特定的故事版本,缺發前後一致的情緒表現,只關心自己有沒有事、別人怎麼看待他與案件的關聯,就是與情境不同步。
- 時空同步:報案與事發時間是否有間隔,或跑到另一轄區才報案。
- 認知管理:說謊者也可能會管理自己的行為,例如誇張打呵欠、假裝很無聊、四肢伸展以表現自己很安穩;強調自己絕對不會說謊、我絕對不會做這種事、坦白說;帶著大人物一起約談、約談時一直提到某高官等等。
凡說謊必留下語病
- 說謊需要比較多時間,說話也較常停頓和遲疑,且會替自己貼上合適的情緒標籤。
- 說謊者被懷疑時,會更努力說服調查員,這麼做反而更容易犯錯。
- 誠實的人在描述自己的事情時,除了正面影響也會提到負面影響,說謊者則鮮少提到負面影響。
- 跳躍式說法:多數的說謊者一開始會先說實話,等話題來到他們意圖隱瞞的資訊,會跳過不講,而用不重要的資訊去填補(即為文字橋)。例如偷錢的學生被要求寫下自己該時段的行動,她卻夾雜著一同去上廁所的同學的行動,來填補她避而不談的偷錢時刻。
- 拖延計:要求問話者複述問題、拖延用語、假裝喪失記憶等。
- 承認小部分案情/輕罪,掩飾涉案更深的事實。
- 淡化刑責:可以問被訊問者,認為這次案件的真凶怎麼判最好,若對方含糊其辭、想減輕真凶的責罰,代表對方有可能並非無辜。
- 測試不在場證明:提出複雜的問題來檢視其不在場證明是否為真。例如當嫌犯說整晚都待在某俱樂部,就可以自稱當時俱樂部發生鬥毆事件,問嫌犯當下在做什麼、是否有看到。若調查員稱鬥毆發生在入口處,嫌犯就可能說自己的座位看不到他們打架。
- 窮人測謊器:讓說謊者的思考能力不堪負荷。說謊者聽到需要思考的問題時,通常會遲疑一段時間來編出答案。如果大腦忙不過來,就沒有處理新資訊的餘力,此時若被迫要給個答案,就會自動從對方提出的選項挑一個。
- 捏造名字、地址等假資訊,通常會僅微調真實資訊,例如採用親友的名字、把街道名稱從南改成北、改掉部分街道號碼等。
- 東拉西扯:遇到是非題時沒有直接回答是或否,而是開始東拉西扯、玩文字遊戲。
- 有些說謊者為約談結束,就放鬆戒心。調查員可以利用此心態,做闔上筆記本、放下筆、收好東西等動作假裝結束,最後再把正要離開的約談對象請回來詢問重要問題,對方就可能一時不察而透露重要資訊。
書中強調,沒有任何一個方法能保證判定出對方是否說謊,只能說顯露越多說謊特徵者,說謊的機率就越高。
此章節也描述很多被詢問者的動詞時態、語助詞、贅詞、介詞等如何透露說謊線索,但感覺比較適用英語情境,也許不是很通用,因此跳過相關內容。
問話的藝術
- 5W1H,若希望對方答案更詳細,可追問:你的意思是?你做了什麼事?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 有的嫌犯不知道自己行為有多嚴重,因此可以強調對方的行為會連累家人或造成更大的麻煩,對方就會為了減輕須承擔的後果而配合調查員。
- 人天生就有糾錯習慣,故意說出錯誤資訊,可引導對方糾正你。
- 強調式問題:真正的事發經過是怎樣?花瓶破掉的真正原因是什麼?那到底是什麼意思?
- 取得額外資訊:用沉默或用懷疑戰術(真的嗎?你確定嗎?),讓對方自動吐露額外資訊。
- 掌控對話:當對方反覆談論無關的事情、主導談話時,可以提出簡單的是非題,人在回答是或否知後通常會暫停一下,此時就可奪回主控權、拉回正題。
(這一點若不用在套話也很值得一試,因為生活中也常碰到談話對象滔滔不絕離題而很難拉回來的狀況。)
套話技巧
- 給壓力通常會使嫌犯更不願意合作。
- 製造沉默:一般人在對話停止時會不安,沉默持續越久,就越覺得該說什麼來打破寧靜。
- 人傾向於符合別人期望,因此可以為對方設立高標準的期待,增加對方心理壓力、想維持表裡一致。例如:「你看起來是老實人,我認為你會說實話。」、「我感覺你是會為自己行動負責的人。」
- 說故事:說一個別人有類似情形但結果很慘的故事,藉此讓對方覺得坦白和配合才能避免這些後果。或提供模範行為讓對方參考。
- 反問對方覺得自己為何會找他談話,並要他猜猜看,無辜的人通常不想玩這遊戲,因為不知從何問起;有罪的人可能就會想弄清楚。
- 先刺探再辯解:直指嫌犯犯案或咄咄逼人質疑其誠實度,都是很有效的審訊手法,但此方法可能適得其反併激怒與談對象。倘若此技巧失敗了,可以簡單替自己解釋一下,平息對方的負面感受,例如:這是我的工作,所以必須如此;我才剛跟你見面,所以不知道你是否誠實。
- 大腦會自動填補空白,因此即使證據薄弱,調查員也可以利用此心態將證據呈現在嫌犯面前,讓他以為案情都被查出來了,就比較容易招供。
- 讓對方承認他「可能」做了什麼事,對方就有可能招供。例如:「你是不是下載其他檔案的時候,不小心下載到兒童色情片?」、「你是不是上網時進入色情片網站而沒察覺?」
- 引導對方二選一、避重就輕:「你是不小心進入色情網站,還是在性騷擾兒童?」對方就會選擇承認是不小心下載兒童色情片。
- 案情較複雜時,就不應假裝知曉內情,而要裝笨、請對方指導調查流程。
- 偽裝成菜鳥,藉此問很多基本問題而不會激怒對方。
- 微觀行動審訊:當對方用文字橋方式隱瞞重要資訊,追問「接下來發生了什麼?」、「抱歉我剛剛恍神了一下,你剛是說你XXX嗎?」縮減資訊空白。隨著資訊空白減少,說謊者的壓力會越來越大,而出現逃跑或抵抗反應。
- 給對方最晚回覆的期限,製造急迫感。
- 設定一個情境,讓自己與嫌犯變成「我們」一起對抗一群籠統的「他們」。
- 給予希望:可以跟約談對象說,他的行動不是故意的,每個人都會犯錯,認錯和負起責任之後就能恢復往常生活。
- 當被訊問者知道的事比較多、或展現出自戀或反社會特徵,調查員可以選擇扮低姿態,讓對方誤以為自己能智取調查員並逃過偵查,錯誤的自信心會讓他們願意多次配合約談。這個策略最大的挑戰在於調查員的自尊。
- 人通常會想判讀別人的言外之意,調查員可以利用此傾向,提到重刑來暗示對方下場會很慘,或從輕量刑。
- 當談話平靜下來時,可以隨便聊一個主題,再突然話鋒一轉,從友善的表情轉變為嚴厲口吻,加上關鍵提問(是不是你幹的?)或許能讓對方露出馬腳。
- 若不確定對方是否說謊,就應擇期詢問第二次,比較兩次審訊是否有前後不一的情形。若案情複雜、嫌犯人格複雜,也適合多次審問。第一次審訊目標是打好關係、營造沒有威脅的環境(提高讓對方下次接受審問的意願)、以及盡可能蒐集個人資訊。
- 但多次審訊也有缺點,約談對象會摸透調查員策略,逐漸模仿誠實的人的行為,讓調查員越問越覺得他誠實。
- 當對方在憤怒狀態,就用移情陳述或假設性陳述讓他怒氣消散。例:「所以我在你家人面前將你上銬,讓你很丟臉?」(移情陳述)、「那你就配合一下把這件事解決,這樣你就可以早點跟家人團聚了,可以嗎?」(假設性陳述)
- 若上述兩者都沒用,就強迫二選一:1. 一直拖著不解決就回不了家;2. 趕快切入正題證明你的清白,就可以盡快回家。讓對方覺得「這是你自己選的」。
突破僵局
- 若被訊問者堅決不談下去,就應該中止預定提問,重視對方感覺,請他談談自己的感受、是否覺得受到不公平對待、怕坐牢嗎?因為人會依照情緒下決策,當話題從「事實」轉移到「感受」,可以軟化反抗。
- 告訴嫌犯要替自己解釋的話,只有這個機會了,否則就會將所有不利證據都呈上法庭。或是告訴對方現在配合可以從輕量刑,若是讓調查員自己找出證據會更麻煩。
- 表達同理:你的老闆害慘了你、沒人看出你的才華、你努力工作卻沒分到好處......
- 保持聯絡:要留下調查員的聯絡方式,很多時候證人和嫌犯都會再度聯絡調查員並提供額外資訊。
沐謙
Facebook | Instagram | 小說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