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時間的中央集權管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類社會高度仰賴時間作為行為的依據(Photo by Agê Barros on Unsplash)
“We are so bound by time, by its order.”
— Arrival, 2016

在標準時間的制度出現以前,人類對於時間的掌握一直處在模糊的區間,且時常錯得離譜。例如當我們說:
我們等會在日正當中的時候碰面。
但是每個人的「日正當中」的概念都不盡相同,也極度需要仰賴太陽才能辦別,若是陰天就無法了;因此,我們的老祖宗生活在時間周圍,但卻不在時間之中(around the time but not in the time)。
有趣的是,人類學家在原始部落調查原住民對於時間的描述會因為周遭的人、事、物而有所不同。例如,如果我問某個部落的人甚麼時候日出?有些原住民會說:
「等牛出來吃草的時候就是日出了。」
或者是,當我問他們做某件事情需要多久時,也有可能像是這樣的回答
「大概從我家走到河邊的時間。」
日晷是人類裡史上針對時間所做的一個發明,讓人們有了較精確的依據,不過就如同它的命名,日晷需要太陽才能運作(Photo by Elijah Mears on Unsplash)
而科學(或說技術)就是設法克服人類社會對於時間的模糊性,因此,針對時間而開發的器具都是為了可以更精準地計算時間的區間,從大自然手中奪回對時間的主導權。這個過程就是在對時間進行標準化,讓時間區間變得明顯且有泛用性且可控性。各式的時間技術,也逐漸讓時間從公共空間走向私人空間,教堂的鐘聲、客廳的老爺鐘、床邊的鬧鐘、手上的石英錶,這些物件悄聲地成為人類生活的一部分。
到了世界協調時間(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UTC)的制定,你可以說這是時間技術最大膽的一次嘗試,它試圖讓全世界進入標準時間的體系之中,讓全世界可以同步運作。然而,標準化時間所帶來的缺點不亞於其優點,如:當我能精確地說出從我家走到學校需要三十分鐘時,一旦任何人超過三十分鐘就會被我定義成「遲到」。
技術標準化了時間(standardized time),而另一方面地也標準化了我們的生活(standardized life):上廁所應該多久、洗澡時間應該多久、做一個專案應該多久、從台北到台南應該多久、蒸一籠小籠包應該多久、煮一碗義大利麵應該多久、做愛時間應該多久(?)
Photo by Djim Loic on Unsplash
你可以這麼想像:
標準時間儼然是對人類社會進行中央集權的管理,它訂定了以秒、分、時、日、周、月、年的規則來治理人類社會,而所有社會裡的個體也都會遵循這一套原則運作;任何不符合其架構的概念都會被說成是原始的、不精確的、不科學的、甚至是愚蠢且不堪用的
可以諷刺地發現,我們駕馭時間的技術反而最終讓我們被時間技術駕馭,而這一次我們不僅生活在時間之中,也成為時間的一部分(not only live in the time but also be a part of it)。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1會員
222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的其他內容
當別人問起我為何如此照顧阿嬤時,我可以不必冠面堂皇地宣稱自己如何被善待到大,而是能簡潔有力地回答:因為我愛我阿嬤,所以我選擇這樣做。
1/28 午夜,我聽到一聲撞擊聲,霎時,我弟將房間的燈開至全亮,試圖搖醒我「阿嬤跌倒了,哥哥阿嬤跌倒了」
因為人類大腦的神經可塑性,瀏覽網路的分心行為固化了這樣的神經迴路,讓大腦更習慣切換而無法專注。最終,我們在資訊汪洋裡迷失了方向。
人的思考活動需要時間的投入,在投入的其間就是在攀爬靜摩擦力的山坡,到了越過思考的最大靜摩擦力後,我們的思考活動才開始有產出(移動)。
耳機的個人導向特質太強,在日常生活中有著拒絕社交、拒絕對談、拒絕溝通的隱藏宣言。
當別人問起我為何如此照顧阿嬤時,我可以不必冠面堂皇地宣稱自己如何被善待到大,而是能簡潔有力地回答:因為我愛我阿嬤,所以我選擇這樣做。
1/28 午夜,我聽到一聲撞擊聲,霎時,我弟將房間的燈開至全亮,試圖搖醒我「阿嬤跌倒了,哥哥阿嬤跌倒了」
因為人類大腦的神經可塑性,瀏覽網路的分心行為固化了這樣的神經迴路,讓大腦更習慣切換而無法專注。最終,我們在資訊汪洋裡迷失了方向。
人的思考活動需要時間的投入,在投入的其間就是在攀爬靜摩擦力的山坡,到了越過思考的最大靜摩擦力後,我們的思考活動才開始有產出(移動)。
耳機的個人導向特質太強,在日常生活中有著拒絕社交、拒絕對談、拒絕溝通的隱藏宣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時間有兩種,一種為自然時間,另一種是人為時間。 古代社會,人類靠自然時間工作與生活;例如,出海捕魚看潮汐,農村生活看四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現代社會,人類依人為時間工作、生活。而所謂「朝九晚五」、「7-11」,是根據鐘錶上的時間上下班;此外,一整年的行事曆則以每365天為一年,每7天定為一
Thumbnail
物理學家告訴我們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同一時刻。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差別,只不過是一種頑固的錯覺。愛因斯坦使我們明白,過去的事件並非永遠消失,而是存在並發生於此時此刻。同樣的,所有的未來事件也早已存在。源頭並不經驗時間,但人世間的我們卻感受到結構嚴謹的時間。事實上,時間的本質是具包容性的。時間既是同步的
Thumbnail
一天24小時,每個人的時間都一樣,但不管時針分針怎麼指,真正的時間會變短、變長、變快與變慢,和格林威治的不同。只要在適合與屬於自己的時區內,不論快慢都是對的時間。此外,這個月最大的改變是意象練習的know how,意象練習的運用領域廣泛,尤其在需要高度專注與瞬間判斷的決策環境。
  當我們從一種生活方式旅居到另一種生活方式之中時,「時差」出現,扭曲了我們尋常的時空知覺。怎麼一下子就這麼晚了、怎麼好像沒做什麼一天就過去、怎麼睡不著、怎麼好像無法清醒。當我們進入一個群體,我們重新感受小時候從老師那裡聽到的荒謬言論「你浪費五分鐘,全班就浪費了一個多小時」。
今天和明天之間還有一天,那一天是我們自己捕捉來的,當我們不再浪費每一刻,真真實實的運用自己的每一個時刻時,會發現每一天對我們每一個人是公平的。 這句話聽起來可能有些深奧,但其實它道出了一個簡單卻重要的道理:時間是我們自己掌握的資源。無論你是學生、上班族,還是退休老人,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有相同的2
許多東西,我習慣性的要知道為什麼要這麼說?除了玄學跟科學以外。因為我自知悟性跟智商不到那裡!而我在追尋的為什麼,是很多人覺得很無聊的,因為沒有用!而我就是想知道! 比如說,一個小時,為什麼是小時而不是大時?後來才理解,中國原本的計時是一天十二個時辰,而西方是廿四小時,所以我們用西方的計時方式,稱之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時間管理容易讓人誤解,我們能管理時間,增加效率,但是那樣的作用並不大,我們真正能管理的是,什麼對我們來說最重要,這要回推到以終為始,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是做那樣的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時間是一種假設、一種建立在人類共同認知上的基本概念。你的情緒刻劃時間的長度,因此時鐘時間是你情感強度稀釋或濃縮了的世界時間,你和同類的時間變化是無法相同的但遵守相同的協議。你自己在不同情緒下的「時間」感受也有巨大的差異,這不是幻覺或自我催眠,實則是你有個很好的理由這麼做。
Thumbnail
  全球化的資本主義讓人們追求效率最佳化,但什麼是效率的核心?自動點餐、自動登機、自己DIY家具、自己收碗盤、自己買一隻幾萬塊的手機以下載APP使用免費的優惠券等,這些標示自動化效率或自己動手的樂趣,背後都是商人為了掠奪世界最大的資源─時間。   人類自古以來是以日月星辰、氣象季節形成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時間有兩種,一種為自然時間,另一種是人為時間。 古代社會,人類靠自然時間工作與生活;例如,出海捕魚看潮汐,農村生活看四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現代社會,人類依人為時間工作、生活。而所謂「朝九晚五」、「7-11」,是根據鐘錶上的時間上下班;此外,一整年的行事曆則以每365天為一年,每7天定為一
Thumbnail
物理學家告訴我們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同一時刻。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差別,只不過是一種頑固的錯覺。愛因斯坦使我們明白,過去的事件並非永遠消失,而是存在並發生於此時此刻。同樣的,所有的未來事件也早已存在。源頭並不經驗時間,但人世間的我們卻感受到結構嚴謹的時間。事實上,時間的本質是具包容性的。時間既是同步的
Thumbnail
一天24小時,每個人的時間都一樣,但不管時針分針怎麼指,真正的時間會變短、變長、變快與變慢,和格林威治的不同。只要在適合與屬於自己的時區內,不論快慢都是對的時間。此外,這個月最大的改變是意象練習的know how,意象練習的運用領域廣泛,尤其在需要高度專注與瞬間判斷的決策環境。
  當我們從一種生活方式旅居到另一種生活方式之中時,「時差」出現,扭曲了我們尋常的時空知覺。怎麼一下子就這麼晚了、怎麼好像沒做什麼一天就過去、怎麼睡不著、怎麼好像無法清醒。當我們進入一個群體,我們重新感受小時候從老師那裡聽到的荒謬言論「你浪費五分鐘,全班就浪費了一個多小時」。
今天和明天之間還有一天,那一天是我們自己捕捉來的,當我們不再浪費每一刻,真真實實的運用自己的每一個時刻時,會發現每一天對我們每一個人是公平的。 這句話聽起來可能有些深奧,但其實它道出了一個簡單卻重要的道理:時間是我們自己掌握的資源。無論你是學生、上班族,還是退休老人,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有相同的2
許多東西,我習慣性的要知道為什麼要這麼說?除了玄學跟科學以外。因為我自知悟性跟智商不到那裡!而我在追尋的為什麼,是很多人覺得很無聊的,因為沒有用!而我就是想知道! 比如說,一個小時,為什麼是小時而不是大時?後來才理解,中國原本的計時是一天十二個時辰,而西方是廿四小時,所以我們用西方的計時方式,稱之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時間管理容易讓人誤解,我們能管理時間,增加效率,但是那樣的作用並不大,我們真正能管理的是,什麼對我們來說最重要,這要回推到以終為始,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是做那樣的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時間是一種假設、一種建立在人類共同認知上的基本概念。你的情緒刻劃時間的長度,因此時鐘時間是你情感強度稀釋或濃縮了的世界時間,你和同類的時間變化是無法相同的但遵守相同的協議。你自己在不同情緒下的「時間」感受也有巨大的差異,這不是幻覺或自我催眠,實則是你有個很好的理由這麼做。
Thumbnail
  全球化的資本主義讓人們追求效率最佳化,但什麼是效率的核心?自動點餐、自動登機、自己DIY家具、自己收碗盤、自己買一隻幾萬塊的手機以下載APP使用免費的優惠券等,這些標示自動化效率或自己動手的樂趣,背後都是商人為了掠奪世界最大的資源─時間。   人類自古以來是以日月星辰、氣象季節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