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一起看見不同的世界

1公開內容
17私密內容

人生有不同角色,許多角色,隔行如隔山,有時非得彎點身軀,稍稍蹲低些,才能跳得好、看得遠。親子教養與教育,何嘗不也如此?一門看似簡單卻有難度的大人課題、父母學分,如何跟上孩子步伐,如何具備開闊胸襟與視野,如何帶著孩子一起看世界。專題講講親子關係、親子教育、親子旅遊、父母學。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付費限定
avatar-avatar
陳之華
從某個角度來說,我們能夠「不聽話」,是因為自小就相對的有主見及比較獨立自主外,更因為我們擁有願意尊重子女們決定的父母,才使得我們有足夠「本錢」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走自己的路。「聽話」,或說,聽父母親的建言,理論上或許沒有錯,但「聽話」不該只是建築在大人向孩子的單向要求,或毫無思想的照單全收。
Thumbnail
付費限定
avatar-avatar
陳之華
我始終覺得,尊重是一種奇妙的相對論關係,當你會感受到不愉悅,別人或許也會;當你感受到局限約束,覺得綁手綁腳的,別人應該或多或少也有這樣的感覺。 尊重從來不是一味的盲目順從,予取予求,而是像坐在翹翹板上,持續不斷的用心觀察、感受平衡、隨時調整步伐,達到彼此間的最佳溝通與狀態。
Thumbnail
對於您提到的很有共鳴:「用心」與「觀察」,是「尊重」的兩大基礎。謝謝分享如此美好的文章。
付費限定
avatar-avatar
陳之華
原來只會當醫生,也是一種苦惱;原來,人們眼中傾羨的「家大業大」,也成為一種煩憂;原來孩子無法「傳承家業」,會讓人如此擔心! 回想當年在小學畢業現場,她眉頭深鎖、愁眉不展,整個人為女兒該念哪裡而憂心重重,現在簡直是判若兩人!
Thumbnail
付費限定
avatar-avatar
陳之華
當大人擁有一對一的場合,卻不經意間以「說教」形式,來講述如此任重道遠的提示時,開口前若能先稍加了解對方的背景與經歷,或許才會讓對話更具意義。否則直接以籠統或教條式的說法來涵蓋一些概念,不僅說服力不夠,也會適得其反。立論基礎要能巧妙融入生活,不做過多抽象言喻,只須讓孩子真誠感受再循著順水推舟力道達成。
Thumbnail
付費限定
avatar-avatar
陳之華
住北歐時,我總有許多機會看到所謂的「人性化」事物,連在極地旅行時也不例外。那年,我們再度來到北極圈,想要一圓哈士奇犬雪橇夢。 三小時的雪橇之旅,多數的犬隻就像是孩子,隨時隨地就來爭寵,迫不及待要人家的關懷、擁抱。幾小時的極地犬之旅,我們竟能從不同的犬隻中,看出每隻都有著鮮明而不同的性格。
Thumbnail
付費限定
avatar-avatar
陳之華
年紀輕輕的他們,不會特別羨慕直接讀大學的人,也不會覺得自己目前沒讀大學就矮人一截;就讀大學的,通常不會莫名其妙的自以為式的高人一等。 整體說來,澳洲社會給予青春生命一個相對健康、務實的成長養分,不以「升學」為標的,不視讀書為唯一出路,反以尊重個體、專業技術與適性發展為主軸。
Thumbnail
付費限定
avatar-avatar
陳之華
我不時想著,孩子「有樣學樣」本就是天性使然,當我們很自然地、沒有刻意要去教他們什麼的時候,孩子其實已經好認真的聽進去了,把大人的一番道理看得這麼的言之成理而身體力行。 那天不是在上自然課,也不是栽種課,只是我隨手看到落地生根的植物,忍不住跟孩子分享了一小下,孩子就如此開心的要去推而廣之了。
Thumbnail
付費限定
avatar-avatar
陳之華
同事的「胡蘿蔔與棒子」理論,應該是指一種驅動人們做事的方式,胡蘿蔔是誘因,棒子是驅使。 許多人以為「胡蘿蔔與棒子」是一種極佳的管理與互動方式,甚至是一種足以「激勵人心」的模式,尤其是用在不同的階級與文化上。我卻從不這麼認為,更打從心底否定這樣的見解,尤其是在教養的觀念裡。
Thumbnail
胡蘿蔔跟棒子讓我想起我們以前受過的教育,都是在威脅利誘下過生活,像家中長輩就常威脅我的小孩,說要是不聽話,就不愛你了之類的話。長期下來讓小孩一直缺乏安全感,就像您說的缺乏人性。
付費限定
avatar-avatar
陳之華
14歲的中學生自願前往消防局當志工?16歲的在校生,樂意在難得的暑假挪出時光,去學習當消防員,肩負保家衛國的重責?為什麼暑假不用去上暑輔?沒選擇去玩樂或在家耍廢?為什麼母親會為他的選擇而引以為榮? 故事離我們的日常與職場想像或有距離,卻可以爲我們對青春的生活與選項,帶來些許截然不同的思考與反芻。
Thumbnail
感謝分享!之前去上消防管理方面的相關課程,講師也在課堂上分享了一些真實案例與操作。真的是很佩服也感謝這些熱心的打火兄弟們,時時刻刻守護著我們的居家環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