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不聽父親的話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住北歐時,有回和在臺北的父親越洋通話道平安。
父親問我:「最近忙些什麼?」我說:「正在寫一本書。」
父親接著問:「哪一方面的書?」
我回說:「是教育類的。」
父親聽到後,隔了好一會兒才說話:「嗯──寫教育,好像不大好吧?」
我驚訝的問:「為什麼不好?」他說:「會有爭議。」
「那,寫什麼才好呢?」我笑著接續問他。「寫旅遊啊! 」他慈藹地規勸說。
父親建議最好寫旅遊類的內容。
有趣的是,我家四個兄弟姊妹,似乎都不大聽從父親的「諄諄教誨」,也或許是因為他從不強勢,每次只是在一旁講歸講、提歸提,小小的建議一下,卻不會強迫孩子非要如何如何做不可。

喜歡這篇 一起看見不同世界 出版專題內容,請給它一個「小愛心」,也歡迎前往 轉角即是南北半球 專題閱讀其他文章。
更歡迎追蹤專題和臉書專頁:陳之華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84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一起看見不同的世界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80會員
36內容數
朋友笑稱,我家是酷熱極冷地都待過,搬遷澳洲前,又有朋友說,你們五大洲都去了。最初想以澳洲為專題,以為南北半球就在轉角處;去年再度重返非洲,遷移旅居、東瞧西看、多元多樣已然是我一直以來的日常。專題暫以橫跨世界不同角落的各類觀察、行旅生活、藝術文化、在地研究、跨洲觀點等為主,也包括生活的其他面向與各式札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之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始終覺得,尊重是一種奇妙的相對論關係,當你會感受到不愉悅,別人或許也會;當你感受到局限約束,覺得綁手綁腳的,別人應該或多或少也有這樣的感覺。 尊重從來不是一味的盲目順從,予取予求,而是像坐在翹翹板上,持續不斷的用心觀察、感受平衡、隨時調整步伐,達到彼此間的最佳溝通與狀態。
原來只會當醫生,也是一種苦惱;原來,人們眼中傾羨的「家大業大」,也成為一種煩憂;原來孩子無法「傳承家業」,會讓人如此擔心! 回想當年在小學畢業現場,她眉頭深鎖、愁眉不展,整個人為女兒該念哪裡而憂心重重,現在簡直是判若兩人!
當大人擁有一對一的場合,卻不經意間以「說教」形式,來講述如此任重道遠的提示時,開口前若能先稍加了解對方的背景與經歷,或許才會讓對話更具意義。否則直接以籠統或教條式的說法來涵蓋一些概念,不僅說服力不夠,也會適得其反。立論基礎要能巧妙融入生活,不做過多抽象言喻,只須讓孩子真誠感受再循著順水推舟力道達成。
住北歐時,我總有許多機會看到所謂的「人性化」事物,連在極地旅行時也不例外。那年,我們再度來到北極圈,想要一圓哈士奇犬雪橇夢。 三小時的雪橇之旅,多數的犬隻就像是孩子,隨時隨地就來爭寵,迫不及待要人家的關懷、擁抱。幾小時的極地犬之旅,我們竟能從不同的犬隻中,看出每隻都有著鮮明而不同的性格。
年紀輕輕的他們,不會特別羨慕直接讀大學的人,也不會覺得自己目前沒讀大學就矮人一截;就讀大學的,通常不會莫名其妙的自以為式的高人一等。 整體說來,澳洲社會給予青春生命一個相對健康、務實的成長養分,不以「升學」為標的,不視讀書為唯一出路,反以尊重個體、專業技術與適性發展為主軸。
我不時想著,孩子「有樣學樣」本就是天性使然,當我們很自然地、沒有刻意要去教他們什麼的時候,孩子其實已經好認真的聽進去了,把大人的一番道理看得這麼的言之成理而身體力行。 那天不是在上自然課,也不是栽種課,只是我隨手看到落地生根的植物,忍不住跟孩子分享了一小下,孩子就如此開心的要去推而廣之了。
我始終覺得,尊重是一種奇妙的相對論關係,當你會感受到不愉悅,別人或許也會;當你感受到局限約束,覺得綁手綁腳的,別人應該或多或少也有這樣的感覺。 尊重從來不是一味的盲目順從,予取予求,而是像坐在翹翹板上,持續不斷的用心觀察、感受平衡、隨時調整步伐,達到彼此間的最佳溝通與狀態。
原來只會當醫生,也是一種苦惱;原來,人們眼中傾羨的「家大業大」,也成為一種煩憂;原來孩子無法「傳承家業」,會讓人如此擔心! 回想當年在小學畢業現場,她眉頭深鎖、愁眉不展,整個人為女兒該念哪裡而憂心重重,現在簡直是判若兩人!
當大人擁有一對一的場合,卻不經意間以「說教」形式,來講述如此任重道遠的提示時,開口前若能先稍加了解對方的背景與經歷,或許才會讓對話更具意義。否則直接以籠統或教條式的說法來涵蓋一些概念,不僅說服力不夠,也會適得其反。立論基礎要能巧妙融入生活,不做過多抽象言喻,只須讓孩子真誠感受再循著順水推舟力道達成。
住北歐時,我總有許多機會看到所謂的「人性化」事物,連在極地旅行時也不例外。那年,我們再度來到北極圈,想要一圓哈士奇犬雪橇夢。 三小時的雪橇之旅,多數的犬隻就像是孩子,隨時隨地就來爭寵,迫不及待要人家的關懷、擁抱。幾小時的極地犬之旅,我們竟能從不同的犬隻中,看出每隻都有著鮮明而不同的性格。
年紀輕輕的他們,不會特別羨慕直接讀大學的人,也不會覺得自己目前沒讀大學就矮人一截;就讀大學的,通常不會莫名其妙的自以為式的高人一等。 整體說來,澳洲社會給予青春生命一個相對健康、務實的成長養分,不以「升學」為標的,不視讀書為唯一出路,反以尊重個體、專業技術與適性發展為主軸。
我不時想著,孩子「有樣學樣」本就是天性使然,當我們很自然地、沒有刻意要去教他們什麼的時候,孩子其實已經好認真的聽進去了,把大人的一番道理看得這麼的言之成理而身體力行。 那天不是在上自然課,也不是栽種課,只是我隨手看到落地生根的植物,忍不住跟孩子分享了一小下,孩子就如此開心的要去推而廣之了。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
那遙遠的思念,總是飄著那麼一抹的咖啡香。 我對於咖啡的啟蒙,是從老爸的下午茶時光開始的。當時家裡開幼稚園,當老師用風琴彈奏點心時間的歌曲時,爸爸早就在熬煮他自己的「咖啡茶」了,我記得爸媽每天下午都固定要來個午茶時間,當年在這個小小的眷村裡,咖啡還算是很新奇的飲品,而當時也不似現在咖啡店林立..
善於掌握人性情感的陳昇,又是如何表現父親的形象呢?其實陳昇筆下的父親,經常是以「外省老爹」的身分出現,如同我介紹過的「老兵三部曲」,這些年邁老去的父親,可能是子女或外人眼中頑固的老人,緬懷著那些光榮卻遙遠的過去,叫人難以親近卻又不忍遠離,或許這樣的身影也近似「父親」這個角色的普遍形象吧,總是讓人感覺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
那遙遠的思念,總是飄著那麼一抹的咖啡香。 我對於咖啡的啟蒙,是從老爸的下午茶時光開始的。當時家裡開幼稚園,當老師用風琴彈奏點心時間的歌曲時,爸爸早就在熬煮他自己的「咖啡茶」了,我記得爸媽每天下午都固定要來個午茶時間,當年在這個小小的眷村裡,咖啡還算是很新奇的飲品,而當時也不似現在咖啡店林立..
善於掌握人性情感的陳昇,又是如何表現父親的形象呢?其實陳昇筆下的父親,經常是以「外省老爹」的身分出現,如同我介紹過的「老兵三部曲」,這些年邁老去的父親,可能是子女或外人眼中頑固的老人,緬懷著那些光榮卻遙遠的過去,叫人難以親近卻又不忍遠離,或許這樣的身影也近似「父親」這個角色的普遍形象吧,總是讓人感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有記憶以來我的爸媽都忙著農事,根本沒時間也不懂得跟我談心,我也就養成事情都自己解決,不要再有事情讓他們煩心,然後就認為要乖、要聽話、會做事,才會被大人喜歡。 當時我也認為這樣的乖、聽話、能幹蠻好的,是會被認同跟肯定,於是我就帶著這個信念在教導兒子,期望跟兒子可以跟我一樣,可以被稱讚跟看重。 兒子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父親問我要什麽樣的父親?為什麼?我要一個知道我的父親,會為我正義站邊的父親。因為這樣愛我的父親,才不是原生的父親。我思考父親要怎麽樣的女兒?父親要的女兒是有次生思考,可以走出原生世界的女兒,不然我無法回家。父親,你是否傳我心法?我覺得自己太不可思議。 女兒,請讓悟真知道次生的愛,是從你身上開始的。
Thumbnail
「老師,你說要陪孩子做他喜歡的事,但是他喜歡的我就是不喜歡呀!」 有不少的家長向我提出過這樣的困擾,我理解如果硬要家長去陪孩子,那種不得不的無奈感受,反而對親子關係是有害的。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二   對於父親,我是陌生的,因為生為幼子,童年時期幾乎都是繞著母親轉。真正有意識到對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是在我小學時代。原來在他落魄的當口,他留在家的時間變多了,我跟他的接觸也慢慢地頻繁。可是,這樣一位父親,仍然對我不多聞問。有時候,我會跟母兄抱怨父親好像不怎麼關心我,反而把他的專注力傾注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有記憶以來我的爸媽都忙著農事,根本沒時間也不懂得跟我談心,我也就養成事情都自己解決,不要再有事情讓他們煩心,然後就認為要乖、要聽話、會做事,才會被大人喜歡。 當時我也認為這樣的乖、聽話、能幹蠻好的,是會被認同跟肯定,於是我就帶著這個信念在教導兒子,期望跟兒子可以跟我一樣,可以被稱讚跟看重。 兒子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父親問我要什麽樣的父親?為什麼?我要一個知道我的父親,會為我正義站邊的父親。因為這樣愛我的父親,才不是原生的父親。我思考父親要怎麽樣的女兒?父親要的女兒是有次生思考,可以走出原生世界的女兒,不然我無法回家。父親,你是否傳我心法?我覺得自己太不可思議。 女兒,請讓悟真知道次生的愛,是從你身上開始的。
Thumbnail
「老師,你說要陪孩子做他喜歡的事,但是他喜歡的我就是不喜歡呀!」 有不少的家長向我提出過這樣的困擾,我理解如果硬要家長去陪孩子,那種不得不的無奈感受,反而對親子關係是有害的。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二   對於父親,我是陌生的,因為生為幼子,童年時期幾乎都是繞著母親轉。真正有意識到對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是在我小學時代。原來在他落魄的當口,他留在家的時間變多了,我跟他的接觸也慢慢地頻繁。可是,這樣一位父親,仍然對我不多聞問。有時候,我會跟母兄抱怨父親好像不怎麼關心我,反而把他的專注力傾注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