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不聽父親的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住北歐時,有回和在臺北的父親越洋通話道平安。

父親問我:「最近忙些什麼?」我說:「正在寫一本書。」

父親接著問:「哪一方面的書?」

我回說:「是教育類的。」

父親聽到後,隔了好一會兒才說話:「嗯──寫教育,好像不大好吧?」

我驚訝的問:「為什麼不好?」他說:「會有爭議。」

「那,寫什麼才好呢?」我笑著接續問他。「寫旅遊啊! 」他慈藹地規勸說。

raw-image

有趣的是,我家四個兄弟姊妹,似乎都不大聽從父親的「諄諄教誨」,也或許是因為他從不強勢,每次只是在一旁講歸講、提歸提,小小的建議一下,卻不會強迫孩子非要如何如何做不可。


喜歡這篇 一起看見不同世界 出版專題內容,請給它一個「小愛心」,也歡迎前往 轉角即是南北半球 專題閱讀其他文章。

更歡迎追蹤專題和臉書專頁:陳之華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84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一起看見不同的世界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之華的沙龍
79會員
36內容數
朋友笑稱,我家是酷熱極冷地都待過,搬遷澳洲前,又有朋友說,你們五大洲都去了。最初想以澳洲為專題,以為南北半球就在轉角處;去年再度重返非洲,遷移旅居、東瞧西看、多元多樣已然是我一直以來的日常。專題暫以橫跨世界不同角落的各類觀察、行旅生活、藝術文化、在地研究、跨洲觀點等為主,也包括生活的其他面向與各式札記。
陳之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4/17
我始終覺得,尊重是一種奇妙的相對論關係,當你會感受到不愉悅,別人或許也會;當你感受到局限約束,覺得綁手綁腳的,別人應該或多或少也有這樣的感覺。 尊重從來不是一味的盲目順從,予取予求,而是像坐在翹翹板上,持續不斷的用心觀察、感受平衡、隨時調整步伐,達到彼此間的最佳溝通與狀態。
Thumbnail
2023/04/17
我始終覺得,尊重是一種奇妙的相對論關係,當你會感受到不愉悅,別人或許也會;當你感受到局限約束,覺得綁手綁腳的,別人應該或多或少也有這樣的感覺。 尊重從來不是一味的盲目順從,予取予求,而是像坐在翹翹板上,持續不斷的用心觀察、感受平衡、隨時調整步伐,達到彼此間的最佳溝通與狀態。
Thumbnail
2022/09/02
原來只會當醫生,也是一種苦惱;原來,人們眼中傾羨的「家大業大」,也成為一種煩憂;原來孩子無法「傳承家業」,會讓人如此擔心! 回想當年在小學畢業現場,她眉頭深鎖、愁眉不展,整個人為女兒該念哪裡而憂心重重,現在簡直是判若兩人!
Thumbnail
2022/09/02
原來只會當醫生,也是一種苦惱;原來,人們眼中傾羨的「家大業大」,也成為一種煩憂;原來孩子無法「傳承家業」,會讓人如此擔心! 回想當年在小學畢業現場,她眉頭深鎖、愁眉不展,整個人為女兒該念哪裡而憂心重重,現在簡直是判若兩人!
Thumbnail
2022/01/15
當大人擁有一對一的場合,卻不經意間以「說教」形式,來講述如此任重道遠的提示時,開口前若能先稍加了解對方的背景與經歷,或許才會讓對話更具意義。否則直接以籠統或教條式的說法來涵蓋一些概念,不僅說服力不夠,也會適得其反。立論基礎要能巧妙融入生活,不做過多抽象言喻,只須讓孩子真誠感受再循著順水推舟力道達成。
Thumbnail
2022/01/15
當大人擁有一對一的場合,卻不經意間以「說教」形式,來講述如此任重道遠的提示時,開口前若能先稍加了解對方的背景與經歷,或許才會讓對話更具意義。否則直接以籠統或教條式的說法來涵蓋一些概念,不僅說服力不夠,也會適得其反。立論基礎要能巧妙融入生活,不做過多抽象言喻,只須讓孩子真誠感受再循著順水推舟力道達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從某個角度來說,我們能夠「不聽話」,是因為自小就相對的有主見及比較獨立自主外,更因為我們擁有願意尊重子女們決定的父母,才使得我們有足夠「本錢」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走自己的路。「聽話」,或說,聽父母親的建言,理論上或許沒有錯,但「聽話」不該只是建築在大人向孩子的單向要求,或毫無思想的照單全收。
Thumbnail
從某個角度來說,我們能夠「不聽話」,是因為自小就相對的有主見及比較獨立自主外,更因為我們擁有願意尊重子女們決定的父母,才使得我們有足夠「本錢」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走自己的路。「聽話」,或說,聽父母親的建言,理論上或許沒有錯,但「聽話」不該只是建築在大人向孩子的單向要求,或毫無思想的照單全收。
Thumbnail
話說在前頭,我是以一個孩子的角度出發,總覺得父母永遠知道如何用最快的速度把孩子往外推的方法,如何消磨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情分,身為一個如此在乎家的孩子,真的會漸漸選擇離開,放過自己,可這樣是雙方都想要的結果嗎?
Thumbnail
話說在前頭,我是以一個孩子的角度出發,總覺得父母永遠知道如何用最快的速度把孩子往外推的方法,如何消磨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情分,身為一個如此在乎家的孩子,真的會漸漸選擇離開,放過自己,可這樣是雙方都想要的結果嗎?
Thumbnail
沒多久前,母親在與我聊天的過程提到養兒育女可能會產生令人感到困擾之事,當時母親說:「如果生到一個孩子不會讀書、不聽你的話、沒有辦法讓你掌控的話,就真的會很頭痛。」 我聽了這一段話之後立即提出反駁,並表示這些都不應該是為人父母所應該期望孩子做到的,因為這滿滿是身為父母的控制欲。母親聽了我的這一番話後瞬
Thumbnail
沒多久前,母親在與我聊天的過程提到養兒育女可能會產生令人感到困擾之事,當時母親說:「如果生到一個孩子不會讀書、不聽你的話、沒有辦法讓你掌控的話,就真的會很頭痛。」 我聽了這一段話之後立即提出反駁,並表示這些都不應該是為人父母所應該期望孩子做到的,因為這滿滿是身為父母的控制欲。母親聽了我的這一番話後瞬
Thumbnail
原生家庭話語權是婚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你建立屬於自己的原生家庭話語權了嗎?
Thumbnail
原生家庭話語權是婚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你建立屬於自己的原生家庭話語權了嗎?
Thumbnail
爸爸的期待,是爸爸的期待,而我的決定,是我的決定。兩者不衝突,也不影響。
Thumbnail
爸爸的期待,是爸爸的期待,而我的決定,是我的決定。兩者不衝突,也不影響。
Thumbnail
有時真的希望父親多活幾年,至少活到他身上的擔子輕了,有時間一直找我說話的年紀。好讓我把很多童年沒問的、青少年他不在的、成年來不及聊的那些為什麼、委屈和後來的人生,可以跟他多一點時間閒聊。
Thumbnail
有時真的希望父親多活幾年,至少活到他身上的擔子輕了,有時間一直找我說話的年紀。好讓我把很多童年沒問的、青少年他不在的、成年來不及聊的那些為什麼、委屈和後來的人生,可以跟他多一點時間閒聊。
Thumbnail
一個人的飲食習慣與偏好,受原生家庭影響甚深,就像是個影子一樣在之後的人生亦步亦趨。我自然也不例外。除了不喜吃芹菜、薑、蔥、蒜等辛香料外,也不愛吃煮到軟爛或黏稠的食物,像是秋葵、山藥、茄子等食物,總覺得那樣的粘膩感覺,好像有點太不乾不脆。長大後,才知道挑食是父母親給的寵溺的自由。
Thumbnail
一個人的飲食習慣與偏好,受原生家庭影響甚深,就像是個影子一樣在之後的人生亦步亦趨。我自然也不例外。除了不喜吃芹菜、薑、蔥、蒜等辛香料外,也不愛吃煮到軟爛或黏稠的食物,像是秋葵、山藥、茄子等食物,總覺得那樣的粘膩感覺,好像有點太不乾不脆。長大後,才知道挑食是父母親給的寵溺的自由。
Thumbnail
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方式對了,親子之間的關係自然會變好,根據一項關於孩子為何優秀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出【正確的陪伴和溝通】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Thumbnail
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方式對了,親子之間的關係自然會變好,根據一項關於孩子為何優秀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出【正確的陪伴和溝通】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Thumbnail
資源,或確切一點說是父母的金錢和時間,也許只能給予育兒路上開端的一點優勢,往後的路其實是靠父母們的智慧各自走下去。管治很易教育很難,父母其實在角色演繹上有絕對的主動權:要當家中的警察終日打罵嚴懲?還是當家中的老師循循善誘孩子?也許不同背景的父母會有更多可塑性,更多的角色扮演在不同的家庭中穿梭。
Thumbnail
資源,或確切一點說是父母的金錢和時間,也許只能給予育兒路上開端的一點優勢,往後的路其實是靠父母們的智慧各自走下去。管治很易教育很難,父母其實在角色演繹上有絕對的主動權:要當家中的警察終日打罵嚴懲?還是當家中的老師循循善誘孩子?也許不同背景的父母會有更多可塑性,更多的角色扮演在不同的家庭中穿梭。
Thumbnail
當我還是個小屁孩時,阿嬤交代我要去學校「學規矩」,我心裏的os.是:「阿嬤妳別裝懂,規矩是那門子學問哪?」 終究我還是聽阿嬤的話,成為乖乖領全勤獎的模範生。
Thumbnail
當我還是個小屁孩時,阿嬤交代我要去學校「學規矩」,我心裏的os.是:「阿嬤妳別裝懂,規矩是那門子學問哪?」 終究我還是聽阿嬤的話,成為乖乖領全勤獎的模範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