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逸的日常,平靜又滿足

2023/09/22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前幾天,去找心理師好朋友聊天,因為待得太晚了,就在她那過了一夜。

明明隔天還要上班,但我們硬是聊到了半夜三點。如同上週日在秋山家待了一天那樣--難得腦袋放空,從沙發滑到地上,滿足。

在工作日的晚上,沒有規規矩矩回家休息、準備隔天上班,感覺特別愉悅,因為「逃逸日常」。嗯,逃逸日常的感覺挺好,想起交大研究所的一門課:邱德亮老師的「亞洲旅行與他者」。

法國後現代主義哲學家德勒茲提出了「逃逸路線」(Lines of flight),逃逸不是逃離,而是在既有的規範、既成的結構網絡之外,找出破口,以叛離的姿態創造第三條路徑。原本這說的是在當代文學中的概念,指在去疆域化的持續跨越中,不斷將生命與視野帶到它處。

在既有語言的結構中逸離、在權力的約束中逃逸。

參天大樹。

參天大樹。

我想,逃逸日常也是這樣的,在反覆的日常中,探索新的隘口(threshold)。

Il s'agit toujours de libérer la vie là où elle est prisonnière
這總是關乎到解放生命被禁錮的生命。

──G. Deleuze. Qu'est-ce que la philosophie ? 162

如果,我們都可以掌握到迴避既定價值觀和知識體系的方法(包括對常見的角色、功能、活動、欲望、品味、享樂和痛苦),在日常社會的結構中尋找裂縫或空隙,或許,也可以活得更自在更有生命力。

69會員
92內容數
我和我的日常觀察、讀書筆記,還有基於個人生活經驗的反思與體驗; 我和你和他的互動、以及跨越不同社會關係網絡而激起的煙花、水花與火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