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月6/8─從《尼采》談德國的「超人」

2024/03/14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本書榮獲2019年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翻譯獎

本書榮獲2019年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翻譯獎



  本書作者為德勒茲(Deleuze, 1925-1995),沒錯,就是那位1990年前後由美國引進台灣的三大當代法國哲學家之一的德勒茲(另外兩位為傅柯與德希達)。90年代以前,台灣哲學界留學及談論「歐陸哲學」者,多數為留學德國及談論「德國哲學」(如康德、黑格爾、胡塞爾、海德格、馬克思哲學等),法國哲學則相對小眾。而之所以由美國引進「當代法國哲學」,原因在於當時多數台灣留學生多留學於美國,且正好傅柯與德希達常至美國講學,便先由留美學生帶回當代法國哲學,之後才開始陸續在台灣的雜誌(如《當代》)及翻譯(如傅柯的《知識考古學》)將當代法國哲學帶入台灣。而德勒茲之所以會研究德國哲學家尼采(Nietzsche, 1844-1900),在於法國哲學的傳統,即跟「經典、傳統」對話。本書便是德勒茲研究尼采的著作(德勒茲還研究過斯多葛、萊布尼茨、休謨、斯賓諾莎、康德、柏格森等哲學家)。


  「我們永遠要反對弱者來捍衛強者」─尼采


  德勒茲想藉由本書釐清尼采哲學常受到的4種誤解,即1.認為「權力意志」是指「宰制的慾望」或「欲求權力」。2.「強者與弱者」的強者是指社會體制中越「有權力者」。3.「永恆大寫回歸」的回歸涉及一個循環或回到「同一」的回歸。以及4. 認為尼采最後作品因其瘋狂而不可信。關於尼采的哲學,不管其晚年有沒有瘋,都不致影響其哲學的價值。以下筆者將試著說明德勒茲所研究的尼采哲學。


  尼采認為,蘇格拉底之後的哲學家是「臣服的哲學家」,哲學史只是漫長的人類臣服歷史、以及人找理由為之合理化的歷史。而在哲學被確立之前,前蘇格拉底的哲學家則是如生理學家、醫生、藝術家、探險者的形象,是「未來的哲學家」、是立法者。「臣服的哲學家」與「未來的哲學家」最大的不同在於,「臣服的哲學家」遺忘了「思想與生命的統一性」。即一種複雜的統一:生命的模式啟發思想的方式,思想的模式創造生活的方式。生命激發思想,然後輪到思想「肯定」生命(如下文提到的永恆大寫回歸,雙重選擇的「肯定」與「回返」)。那麼,什麼才是哲學家具有「思想與生命的統一性」的哲學?


  尼采認為,我們應該將哲學想做一種力量。其法則是:除非躲藏在既有力量的面具之後,否則力量無法出現(在外在的刺激下而行動)。生命首先要摹仿物質(既有力量的面具)。而力量的本質是與其他力量的關係,其關係稱為「意志」。故哲學注定在歷史中以「退化」的方式、以「轉身對抗自己」(反作用力)的方式、以「任其面具(力量)左右自己」的方式發展。有別於「未來的哲學家」肯定的思想及主動的生命之間的統一;「臣服的哲學家」則是以思想審判(度量、限制)生命(如德行),以及以偽稱的高等價值(對立的形上學)來反對(反動、否定)生命,導致受到支解的思想及萎縮的生命。這個退化的運動,影響不僅限於哲學,它更表現出歷史最普遍的生成及最基本的範疇,它所涉及的不是歷史當中的一個事實,而是歷史本身的原理(退化、合理、合時宜)。真正的哲學既非更加歷史的、亦非更加永恆的,它應該是不合時宜的、永遠不合時宜的。


  何謂「權力意志」的本質?尼采認為,「權力意志」與覬覦、拿取無關,而是涉及創造、給予(創造尚未獲得認定之新價值)。「權力意志」致使主動力量肯定其差異。肯定與否定(多元的與一元的)因此是權力意志的意質(意欲的性質)。「否定」(反動、一元的)是權力意志的形式與根本,而「肯定」(主動、多元的、複合的)僅是次要、臣服於否定、收穫並結著否定的果實。如「否定」是土地+「肯定」則是長在土地上的樹=合起來便是「權力意志」。


  然而,在「臣服的哲學家」沒有「肯定」思想與生命的統一性。因此,我們看到「否」勝過了「是」、「反動」勝過了「主動」。我們甚至不再瞭解主動、肯定意味著什麼。對於這種反動力量及否定意志的共同勝利,尼采稱作「虛無主義」(nohilisme)(如僅剩下「否定」的權力意志)。歷史的(合時宜的)準則有利於奴隸(弱者、將其生命簡化為反動、否定過程的人),奴隸總是握有權力的(審判、度量、限制生命)。當虛無主義「獲勝」(「否」勝過了「是」、「反動」勝過了「主動」),此權力意志不再意味著「創造」,而是意欲權力、欲求宰制的「奴隸的意志」(死的意志)。


  過往虛無主義指:以高等價值之名,對生命加以貶抑及否定;現在它指:否定這些高等價值,取而代之的是人的價值─太過於人的價值(道德取代宗教;效用、進步及歷史本身取代神聖的價值)。然而,什麼都沒變,因為依舊是同樣的反動、否定生命。虛無主義(反動、否定、一元的)所譴責、所力圖否定的不盡然是存有,存有相似於虛無,它所要譴責及否定的毋寧是多、毋寧是生成。生成與多(肯定、主動、創造)皆有罪,這是虛無主義最初與最終的話語。


  尼采希望的是,重新找回「思想與生命的統一性」(大我),即權力意志的統一性(否定+肯定)。由「多」來肯定大寫的「一」、由「生成」來肯定「存有」、由「偶然」來肯定「必然」(如被擲出一次的骰子是偶然的肯定,在落下時所形成的組合是對必然性的肯定,必然性由偶然性所肯定)。權力意志藉由「永恆大寫的回歸」在雙重選擇、雙重肯定(肯定作為肯定的對象)下生成存有。在肯定(多元的、主動)的權力之下,回返的只有肯定。而「超人」正是指可被肯定的一切的集合(存有的集合),是存有者的最高形式。


  綜上,「權力意志」不是指「宰制的慾望」或「欲求權力」,那是否定的權力意志,權力意志是創造、給予、肯定差異。「強者與弱者」的強者不是指社會體制中的「有權力者」,那不過是奴隸的權力,真正的強者是立法者、創造者,因此尼采說:「我們永遠要反對弱者來捍衛強者」。而「永恆大寫回歸」的回歸非指回到「同一」的回歸,而是在生成與存有、偶然與必然、多與一之間來回的肯定與回返。


  比虛無主義還虛無的是什麼都不意欲、無價值的感覺。虛無主義至少還有虛無的意志,雖然其所意欲的是對形上學世界的否定、禁止相信一個真實的世界。然而,不意欲則是連否定的意志都不存在的世界。在走過「臣服的哲學家」之後,在置之死地之後,我們返回「未來的哲學家」,成為超越、創造、給予的哲學家、在詮釋中(如同生理學家、醫生,讓現象總是局部及片斷的「意義」確立下來)評價(如同藝術家,決定意義之「價值」等級)的哲學家。就像尼采認為:「疾病賦予我徹底改變一切習慣的權利」。唯有我們在意識中批判與否定,才能在本能中創造與肯定。各式各樣的快樂及痛苦不過是改變及經驗的跡象,畢竟,我們都是要被超越的東西。

2020/11/2

3會員
520內容數
哲學博士生/建築系畢/證照:高考公務員、工地主任、古蹟工地負責人/前地方文資薦任公務員(建築工程職系)/研究領域:建築哲學、文化資產哲學。由「哲學性」、「反思性」角度,評論文學、建築、哲學、時事、影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音樂藝術、文化資產、公職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