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月以來慢慢地意識到,過於倔強的這件事會對我帶來什麼負面影響
比如生病,或者使我的成長軌跡繞彎。
生病就如我現在的狀態,我不想求救,所以我的身體為我求救; 我的成長軌跡繞彎則體現在我明明有更多的資源可以運用,我卻不想開口請求別人的幫忙。
客體是不穩定的來源
我大概思考了一下原因,也許是因為當我需要幫忙,我就必須得跟外界建立連結,
但建立連結這件事對我而言是極度不穩定的, 我需要面對「客體」這種不穩定的東西,這顯然不利於我的內在安全, 因此我選擇把自己打造成自給自足的樣態,並且以最小限度的方式與他人建立關係。
認知自己的脆弱 其一
後來我逐漸學習認知到自己是脆弱的,有點滑稽的是我確實體認到我的脆弱,
但我卻只停在「體認到我脆弱」的這個層面。
就類似我以欣賞的姿態在面對我的脆弱(白話文:痛並快樂著)
啊,實在是非常滑稽。
這難道不是以「脆弱」的外衣來包裹我的倔強嗎?
如果我潛意識裡認為這個脆弱是我可以自行處理的,那對我而言大概沒有任何的成長, 我的本質依然是自傲且難以接受連結的。
認知自己的脆弱 其二
當我體認到這件事,我才重新定義了何謂真正地看見自己的脆弱——承認它,並且懂得適時求救。
我要真正地意識到我是需要求助於外界的,才意味著我終於承認脆弱的本質,
而不只是拿它來包裝成自己已經成長的意象,
只不過我目前似乎還停留在覺察的階段,還沒真正地學會求助,
有朝一日能學會的吧,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