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開原生家庭傷痕並不丟人
就來說說我自己的故事吧
要親手撕開原生家庭的傷痕,坦白說,我不覺得丟人
這是事實,也是現實寫出來,是想讓身為父母的人
或那些開始察覺自己可能也陷入「受害者思維」的人, 能從我的例子裡抽絲剝繭,看清那個循環
成長背景:從抱怨開始的家
我並不是想要在自己或爸媽的人生中掩耳盜鈴,只是我的成長環境本來就長這樣
家裡永遠有人在抱怨
從小聽爸媽抱怨東、抱怨西
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 都是「別人害的」, 才讓自己的人生活得比別人更悽慘
習慣責怪的孩子
久而久之,我也習慣這樣的模式
上課、上班時,只要遇到問題, 直覺反應就是怪別人我曾以為這是再自然不過的反應
家庭對話的慣性
每次回到家跟爸媽抱怨
他們也總是第一句就說:你自己不夠努力
在那樣的環境裡,我以為責怪就是溝通、 抱怨就是連結
覺醒契機:從心理學開始
後來開始多閱讀不是心靈勵志那種加油你可以的書, 而是心理學
第一次聽見受害者心態
直到某天,我在書裡看到受害者心態這個詞那一刻像被打醒一樣
我開始爬梳資料、看案例
慢慢地意識到 原來我爸媽,就是這類人
也在那一刻,我深刻明白: 我自己,也在無形中被渲染
潛移默化的傳承不但沒自覺還覺得那一切理所當然
理解與改變:從覺察開始
後來我試著從心理學的角度去拆解、理解
雖然這觀念根深蒂固,要完全改變不容易, 但至少我知道「問題在哪」
情緒上來的時候
有時情緒上來,我還是會抱怨、會怨天尤人
但我開始學著停下來問自己:這真的是別人的錯嗎?還是我不願意面對的部分
心境轉折:從失業到平靜
目前雖然工作失利、失業一陣子但我反而比較平靜了
一個信念的轉念
比爾・蓋茲說過一句話:生活本來就不公平,你要學會適應它
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
但我很確定一件事我不想成為我爸媽的那副模板
後記:不再複製
我們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能選擇不複製
覺察那一刻,不是背叛父母,而是開始為自己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