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重新考慮國際碳權納入 2040 減碳目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言

歐盟ETS曾經試過納入國際碳權作為抵換來源之一,接受了京都議定書規範下的 CDM 和 JI ,結果是品質不佳,拖累整體碳價和減量表現。

在巴黎協定確定由 PACM 取代 CDM 的現在,歐盟再度考慮接受使用符合巴黎協定第六條規範下的 PACM 進入歐盟碳市場。這次問題解決了嗎?

如果 PACM 真如設計本意達到效果,那應該會是適宜有效的方向,但如果依然重蹈 CDM 的覆轍,依然有許多垃圾碳權的話,那自然還是會難免讓人擔憂

新聞來源請參考

國際碳權有望重返歐盟氣候策略?

歐盟可能將重新納入國際碳權作為實現 2040 年氣候目標的手段。據知情人士透露,歐盟執委會正在考慮放寬現行規定,允許成員國透過《巴黎協定》第 6 條規範下的國際碳權,來部分抵換排放。這將是對目前「須完全依靠國內行動達標」政策的一項重大調整。

邁向 2040 倒數計時:歐盟能否如期達成減碳目標?

歐盟執委會提議,在 2040 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較 1990 年水準削減九成。這項目標是 歐盟朝向 2050 年實現「氣候中和」或「淨零排放」的關鍵階段。

但要達成 2040 年的減碳目標,意味著必須投入巨額資金。 歐盟預估,從 2031 年至 2050 年,每年在能源領域的投資需達約 6,600 億歐元,約相當於歐盟國內生產毛額( GDP )的 3.2%

然而,這項目標的正式提案卻因政治因素而延後。部分政府與議員擔心,綠色政策在全球競爭壓力升高之下,恐對本地產業造成衝擊,尤其是在美國加徵關稅等貿易摩擦升溫的背景下。因此,歐盟執委會正尋求更具彈性的達標路徑。

其中一項新構想,是開放使用國際碳權。

根據路透社報導,知情人士指出,歐盟執委會考慮讓成員國透過支持全球其他地區的減碳專案——例如在巴西推動森林復育——來抵換部分排放量,並將這些減排成果納入 2040 年的減碳計畫中。

若此構想落實,將標誌著歐盟氣候政策的一大轉向。過去, 歐盟僅允許透過國內行動達標,並自 2020 年起全面禁止在歐盟排放交易體系中使用國際碳權,主因是過往曾發生相關弊端。

什麼是國際碳權?

所謂碳權,是指證明已有一公噸二氧化碳成功從大氣中減量或移除的憑證。這類碳權可透過各種減碳專案產生,例如植樹造林、發展清潔能源,或技術手段捕捉溫室氣體。各國政府與企業可購買這些碳權,作為抵銷自身排放量的工具。

根據巴黎協定第六條,各國得以進行碳權的跨國交易。此機制一方面能為開發中國家的氣候專案挹注資金,另一方面也讓其他國家在達成減排目標上具備更大的彈性。這些專案涵蓋範圍廣泛,包括森林復育、再生能源設施建置,以及甲烷捕捉等行動。

歐盟的碳權經驗教訓

在 2008 至 2020 年期間,歐盟曾開放企業於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中使用國際碳權,共計使用超過 16 億張。這些碳權大多來自京都議定書下的兩大機制:「清潔發展機制」( CDM )與「共同履行機制」( JI )

然而,這套制度並未如預期運作順利。不少碳權專案未能達成原定的減排目標,甚至爆出舞弊醜聞。同時,大量廉價碳權湧入市場,導致碳價滑落,讓企業減排壓力減輕,反而削弱了歐盟境內的減碳成效。

有鑑於這些問題,歐盟自 2020 年起全面禁止國際碳權納入 EU ETS。目前的相關規定僅限於推動本土減排措施。

根據 EEA(歐洲環境署)的資料,歐盟碳權市場在 2030 年以前的供需變化已可預見。

如今,為達成 2040 年的氣候目標,歐盟執委會再度評估是否重啟國際碳權機制,藉此提升減排手段的彈性空間。

第六條上路:全球碳權交易的翻身機會

巴黎協定中納入第六條機制,意在提升國際碳權運作的透明度與可信度。此新制度設計納入防止重複計算、確保碳權真實有效,以及加強資訊揭露等原則,試圖彌補過去碳權交易制度的漏洞。

倡議者認為,第六條將為發展中國家爭取更多氣候資金創造機會。若歐盟重新開放使用國際碳權,除了能降低自身減排成本,也有望促進欠發達國家的綠色轉型。

但批評者卻持保留態度。他們指出,第六條機制本身仍有不少結構性問題,部分碳權專案可能高估減排效果,或未能實現持久的碳移除成果。更重要的是,一旦歐盟重返國際碳權市場,恐怕會降低其推動本地實質減排的政策決心。

歧見浮現:專家對國際碳權看法不一

面對歐盟可能重啟國際碳權機制的討論,不同專家團體意見分歧。一派主張審慎行事,另一派則認為此舉對發展中國家有其助益。

環境智庫 Strategic Perspectives 的 Linda Kalcher 警告,國際碳權制度過往問題重重,從舞弊疑慮到環境效益有限,皆令人憂心。

然而,來自 ERCST 的 Andrei Marcu 則表示,許多開發中國家樂見歐盟重啟碳權合作,因為他們亟需氣候資金援助,歐盟對當地碳專案的投資將是一大利多。

環保團體 Carbon Market Watch 則在聲明中指出,若歐盟以購買碳權和碳移除作為減排捷徑,將有可能侵蝕原有的氣候政策目標。他們警告:

「Carbon Market Watch 指出,若過度依賴第六條機制與碳移除方案,將無法取代對國內減排責任的真正履行。」

一貫支持本地減排行動的歐盟氣候顧問與法規機構也出面表態。歐洲氣候變遷科學顧問委員會建議,歐盟應在 2040 年前,透過國內行動實現 90% 至 95% 的溫室氣體減量。

儘管購買國際碳權可能有助於帳面上的減碳進度,專家們仍警告,此舉並不會改善歐盟境內的實際污染問題,反而恐延後能源轉型與綠色就業的投資腳步。

接下來怎麼走?歐盟碳交易政策是否將邁向全球化?

歐盟執委會重申,2040 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削減 90% 仍是既定方向,不過也正在回應外界對政策彈性的訴求。歐盟氣候事務專員 Wopke Hoekstra 表示,90% 減量目標只是「出發點」,並預告將在夏季前提出最終版本的減排路徑。

依照程序,任何減排目標都需經歐盟會員國及歐洲議會批准,這意味著在塵埃落定前,仍有一番協商與可能的調整空間。

若歐盟最終決定將國際碳權納入 2040 減排框架,將是一項重大的政策轉彎。這不僅可能重塑全球對歐盟氣候領導角色的認知,也勢必對國際碳權市場的未來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歐盟碳交易機制 ETS 的成效如何?

歐盟淨零產業協議,同時推動產業競爭力與去碳化

英國與歐盟碳交易體系連結:減碳關鍵與挑戰

歐盟綠色債券2024報告出爐,預計年減超過5千萬噸碳排

歐盟積極推動碳移除,並且提出一系列發展計劃

Gold Standard 推出全球碳市場法規追蹤工具,簡化碳權交易與國際合作

2024自願性碳市場總回顧

VCMI自願性碳權策略工具指南:協助發展中國家參與自願性碳市場

自願性碳市場的當前挑戰與未來發展

巴黎協定第六條與核心碳原則:攜手打造高完整性碳市場

巴黎協議第六條的發展趨勢與契機

UN 首批 PACM 碳權專案通過審核,引發市場信任危機


avatar-img
細雨徐行的沙龍
22會員
211內容數
分享氣候變遷與環境政策主題。 增廣見聞之餘,讓生活產生更多洞見。 如果有想了解的新知、產業資訊、相關主題內容等, 都非常歡迎在文章中留言讓我知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細雨徐行-avatar-img
發文者
3 天前
Northern Lights :挪威 CCS 示範計畫的成本、瓶頸與未來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細雨徐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英國新創公司 Space Intelligence 結合衛星遙測與生態數據,為全球森林碳權市場帶來即時、準確資料,提升專案透明度與可信度。隨著歐盟推動無毀林供應鏈法案(EUDR)及碳權市場高速成長,該公司已成為國際森林保護與碳金融架構的關鍵科技夥伴。此一趨勢亦反映自然解方在全球氣候行動中的關鍵地位。
含 AI 應用內容
#氣候行動#碳權#森林
美國總統川普於 4 月 2 日宣布新一輪高額關稅政策,對所有進口商品課徵 10% 統一稅率,對中國與歐盟更分別加徵至 54% 與 30%。此舉引發華爾街恐慌,美股市值瞬間蒸發約 2.5 兆美元。中國亦迅速反制,宣布對美貨品加徵 34% 關稅並限制稀土出口,引爆新一波全球貿易與氣候政策動盪。
含 AI 應用內容
#美國#川普#中國
Microsoft 與 Carbon Direct 宣布合作,制定海洋碳移除新標準,確保海洋碳移除技術在減碳過程中既科學可靠又具透明度。這一標準將有助於提升信任,吸引更多投資並促進技術創新,最終為全球氣候目標貢獻力量。合作雙方強調,在積極推動海洋碳移除同時,需謹慎執行以避免對生態系統造成不良影響。
含 AI 應用內容
#海洋#碳移除#CDR
新加坡正積極發展碳市場,目標成為全球碳交易中心。2024 年 9 月,該國舉辦首場碳權招標,吸引了約 10 億美元投標,凸顯市場需求。政府並推動碳稅,鼓勵企業減排,並透過與秘魯簽署碳交易協議,加強國際合作。未來,新加坡將擴大碳權採購,並與 15 國 洽談新協議,持續強化負責任碳交易。
全球碳排放持續上升,企業須積極減碳並將碳移除納入策略,以因應日益嚴格的氣候法規與投資人要求。碳移除市場仍在發展,企業應先減少自身可控排放,並依自然型與技術型方案權衡選擇。建立內部專業能力或與可信賴的供應商合作,有助於確保長期穩定供應。早期布局可影響市場標準,確保企業未來競爭力。
全球碳移除市場快速增長,Puro.earth 的碳移除憑證發行量在 2025 年突破 100 萬噸,標誌著碳移除技術的關鍵進展。微軟、Google 和 Frontier 買家聯盟積極採購碳權額度,以支持高耐久性碳移除技術並推動市場成熟。高排放產業被視為下一波主要需求來源,部分企業已簽署長期採購協議。
含 AI 應用內容
#氣候行動#碳權#CDR
英國新創公司 Space Intelligence 結合衛星遙測與生態數據,為全球森林碳權市場帶來即時、準確資料,提升專案透明度與可信度。隨著歐盟推動無毀林供應鏈法案(EUDR)及碳權市場高速成長,該公司已成為國際森林保護與碳金融架構的關鍵科技夥伴。此一趨勢亦反映自然解方在全球氣候行動中的關鍵地位。
含 AI 應用內容
#氣候行動#碳權#森林
美國總統川普於 4 月 2 日宣布新一輪高額關稅政策,對所有進口商品課徵 10% 統一稅率,對中國與歐盟更分別加徵至 54% 與 30%。此舉引發華爾街恐慌,美股市值瞬間蒸發約 2.5 兆美元。中國亦迅速反制,宣布對美貨品加徵 34% 關稅並限制稀土出口,引爆新一波全球貿易與氣候政策動盪。
含 AI 應用內容
#美國#川普#中國
Microsoft 與 Carbon Direct 宣布合作,制定海洋碳移除新標準,確保海洋碳移除技術在減碳過程中既科學可靠又具透明度。這一標準將有助於提升信任,吸引更多投資並促進技術創新,最終為全球氣候目標貢獻力量。合作雙方強調,在積極推動海洋碳移除同時,需謹慎執行以避免對生態系統造成不良影響。
含 AI 應用內容
#海洋#碳移除#CDR
新加坡正積極發展碳市場,目標成為全球碳交易中心。2024 年 9 月,該國舉辦首場碳權招標,吸引了約 10 億美元投標,凸顯市場需求。政府並推動碳稅,鼓勵企業減排,並透過與秘魯簽署碳交易協議,加強國際合作。未來,新加坡將擴大碳權採購,並與 15 國 洽談新協議,持續強化負責任碳交易。
全球碳排放持續上升,企業須積極減碳並將碳移除納入策略,以因應日益嚴格的氣候法規與投資人要求。碳移除市場仍在發展,企業應先減少自身可控排放,並依自然型與技術型方案權衡選擇。建立內部專業能力或與可信賴的供應商合作,有助於確保長期穩定供應。早期布局可影響市場標準,確保企業未來競爭力。
全球碳移除市場快速增長,Puro.earth 的碳移除憑證發行量在 2025 年突破 100 萬噸,標誌著碳移除技術的關鍵進展。微軟、Google 和 Frontier 買家聯盟積極採購碳權額度,以支持高耐久性碳移除技術並推動市場成熟。高排放產業被視為下一波主要需求來源,部分企業已簽署長期採購協議。
含 AI 應用內容
#氣候行動#碳權#CDR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透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企業面臨國內外氣候變遷議題需執行對策。本文探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以及企業的淨零路徑規劃,對於氣候變遷盤查與因應策略提供多方面建議。
Thumbnail
### 過程原因及未來影響 碳費審議會的成立和首次審議會召開是為了加速減碳並與國際接軌,這一舉措將對未來的氣候政策和環境保護產生深遠影響。 #### 過程原因 1. **法律框架擬訂**:環境部在氣候變遷因應法下優先擬訂12項子法,其中包括與碳定價相關的法規,這促使了碳費審議會的成
Thumbnail
碳交易手續費5%引起業者不滿,氣候署指出這不同於一般規費,反映業者的減碳責任,並非金融商品。草案中也禁止碳權轉售,每筆碳權只能交易一次。環境部提出的碳費規劃中,業者可扣減2.5萬公噸排放量再計算,但遭環團批評形同給予業者2.5萬的免費排碳配額。未來碳權買賣將實施每筆交易買方需支付5%的手續費。透
Thumbnail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Thumbnail
歐盟在今年初終於對漂綠亂象投下震撼彈,歐洲議會以 593 票贊成、21 票反對壓倒性一致通過反漂綠法令,全力保護消費者不再被綠色行銷術語或不具第三方公平驗證的產品訊息所誤導,並協助人們做出正確的購買選擇,同時歐盟成員國必須在2026年以前將此指令轉化為國家法律。
Thumbnail
巴黎協定規定的指標是為實現「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平的1.5度以內」,在先進國家中,目標是在2050年前實現「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零」。這被視為碳中和的起源。 儘管先進國家都致力於在2050年前實現CO2零排放,但許多參與國還制定了中期目標。 - 美國:在2030年前,以2005年為基
Thumbnail
【環保新進展】2024年首波國內碳權交易即將啟動! 環境部近日公布了「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這不僅是碳交易市場的一大進展,更代表著我們國家在環保方面的又一次飛躍。這個被熱切期待的草案,將為國內碳權買賣開啟新篇章。
Thumbnail
全球氣候變遷問題愈發嚴重,促使各國紛紛採取行動,尋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有效方式。臺灣也積極參與,於今年2月15日正式實施《氣候變遷因應法》,並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立法確立。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透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企業面臨國內外氣候變遷議題需執行對策。本文探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以及企業的淨零路徑規劃,對於氣候變遷盤查與因應策略提供多方面建議。
Thumbnail
### 過程原因及未來影響 碳費審議會的成立和首次審議會召開是為了加速減碳並與國際接軌,這一舉措將對未來的氣候政策和環境保護產生深遠影響。 #### 過程原因 1. **法律框架擬訂**:環境部在氣候變遷因應法下優先擬訂12項子法,其中包括與碳定價相關的法規,這促使了碳費審議會的成
Thumbnail
碳交易手續費5%引起業者不滿,氣候署指出這不同於一般規費,反映業者的減碳責任,並非金融商品。草案中也禁止碳權轉售,每筆碳權只能交易一次。環境部提出的碳費規劃中,業者可扣減2.5萬公噸排放量再計算,但遭環團批評形同給予業者2.5萬的免費排碳配額。未來碳權買賣將實施每筆交易買方需支付5%的手續費。透
Thumbnail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Thumbnail
歐盟在今年初終於對漂綠亂象投下震撼彈,歐洲議會以 593 票贊成、21 票反對壓倒性一致通過反漂綠法令,全力保護消費者不再被綠色行銷術語或不具第三方公平驗證的產品訊息所誤導,並協助人們做出正確的購買選擇,同時歐盟成員國必須在2026年以前將此指令轉化為國家法律。
Thumbnail
巴黎協定規定的指標是為實現「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平的1.5度以內」,在先進國家中,目標是在2050年前實現「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零」。這被視為碳中和的起源。 儘管先進國家都致力於在2050年前實現CO2零排放,但許多參與國還制定了中期目標。 - 美國:在2030年前,以2005年為基
Thumbnail
【環保新進展】2024年首波國內碳權交易即將啟動! 環境部近日公布了「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這不僅是碳交易市場的一大進展,更代表著我們國家在環保方面的又一次飛躍。這個被熱切期待的草案,將為國內碳權買賣開啟新篇章。
Thumbnail
全球氣候變遷問題愈發嚴重,促使各國紛紛採取行動,尋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有效方式。臺灣也積極參與,於今年2月15日正式實施《氣候變遷因應法》,並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立法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