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斥資 8 億美元投入 BECCS 碳移除計畫

Microsoft 斥資 8 億美元投入 BECCS 碳移除計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前言

微軟投資8億美元進行 BECCS 計畫,能夠取得約 675 萬公噸的碳移除量,換算下來一公噸的碳權其實才 118.5 美元,低於當前許多碳移除專案行情。

能夠將價格壓到這種程度有可能和路易斯安那州本身的條件有關,本身已經在推動相關的計劃、公共設施以及政策補助。新聞來源請參考,之後應該會有更多計畫細節揭露,能夠作為其他 BECCS 類型專案參考。

Microsoft 砸下 8 億美元創下碳移除協議紀錄,加速氣候行動

為了強化自身的環境永續承諾, Microsoft 再次大動作投資碳移除技術。這家科技巨擘近日簽署了一項規模空前的協議,將透過科技手段從大氣中移除二氧化碳,成為史上最大宗的碳移除交易。此舉是 Microsoft 邁向 2030 年「負碳排」目標的關鍵一環,也就是該公司計劃排放的二氧化碳將少於它實際移除的總量。

這項協議是與 Fidelis 合作,並由其旗下投資組合公司 AtmosClear 執行。在未來 15 年內, Microsoft 將付費給 AtmosClear,藉由生物能源碳捕捉與封存技術( BECCS ),永久移除高達 675 萬公噸的二氧化碳。

燃燒植物、封存碳排: BECCS 技術如何兼顧發電與減碳

所謂 BECCS,是指「生物能源碳捕捉與封存」( bioenergy with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技術,結合再生能源與碳移除,實現發電與氣候治理的雙重目標。其運作原理如下:

技術第一步是燃燒生質原料,例如甘蔗渣或林業修枝,以產出能源。這個過程會排放二氧化碳,但 BECCS 的關鍵在於不讓這些碳排進入大氣,而是將其捕捉並永久封存於地底岩層中,或轉化為低碳燃料。由於原料本身在生長時已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整體流程實現了「負碳排」的效果。

在這項協議中, AtmosClear 將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大巴吞魯日港( Port of Greater Baton Rouge )興建一座 BECCS 工廠。該設施預計於 2026 年動工,2029 年投產,每年可移除約 68 萬公噸二氧化碳 ,並以甘蔗殘渣與林地修枝等可持續來源為燃料,同時提供穩定能源。

Microsoft 與 AtmosClear 的合作案有何獨到之處?

這項新協議之所以備受矚目,不僅因為金額龐大,更因其聚焦於「永久性」的碳移除,而非僅止於暫時性的氣候解方。這正是 BECCS 技術與植樹造林等自然方法的根本差異。

樹木雖能吸碳,但一場大火或疾病即可能使碳重新釋放。而 BECCS 的優勢在於其穩定性:經由封存程序,所捕捉的碳可自大氣中隔絕數百甚至上千年,確保其不再回到地球表層。

專家普遍認為,若要在本世紀下半葉實現全球淨零目標,像 BECCS 這樣的「工程型碳移除技術」將是必要手段。雖然自然解方如造林有助於減碳,但恐難以獨力應對排放規模。

目前全球每年約有 200 萬公噸二氧化碳來自生質來源被捕捉,然而真正實現永久封存的不到一半。多數碳捕捉作業集中於生物乙醇工廠,主因是這類設施的營運成本相對較低。

至今規模最大的 BECCS 專案為伊利諾州的 Illinois Industrial CCS,自 2018 年起將 CO2 封存於地底。其他如 Red Trail(2022 年)與 Blue Flint(2023 年)兩座工廠亦陸續投入運作。而在美國與歐洲,其他小型設施雖也實施碳捕捉,但多半是將二氧化碳用於溫室使用或石油增產,而非永久封存。

目前, BECCS 技術已占 Microsoft 碳移除投資組合的 74%,這一比例來自該公司與兩間業者的合作,其中另一項協議則是與 CO280 簽訂,該公司專攻紙漿與造紙產業的碳移除,雙方合作計畫將移除約 370 萬公噸二氧化碳。

押注未來

Microsoft 近日簽署的一項碳移除協議,規模高達 8 億美元,是目前全球最大筆的此類交易。該項目不僅致力於降低碳排,也將為當地社區帶來實質經濟效益,包括創造 600 個建設期間職位及 75 個長期就業機會,還將恢復隨著傳統木材廠關閉而流失的林業管理工作。

Fidelis 執行長 Daniel J. Shapiro 表示,此專案證明了潔淨能源可以兼顧環境與經濟發展。他指出:

「這份與 Microsoft 的合約,是高品質工程型碳移除領域的重要轉捩點……我們很榮幸能在 Baton Rouge 興建這項基礎設施。對我們許多 Fidelis 成員來說,這裡是成長的地方。我們很高興能打造出一套不僅移除碳排、也創造在地經濟機會的解方。」

隨著企業與政府加速淨零轉型,碳移除已成為氣候政策的關鍵一環。儘管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仍是優先任務,但科學界一致認為,僅靠減排已不足以避免氣候災難,還必須設法移除大氣中既有的溫室氣體。

BECCS 與 DAC 等技術,被視為實現全球淨零的關鍵工具。Microsoft 是目前全球投入碳移除最積極的企業之一。僅在 2025 年 4 月,該公司便透過多項協議承諾移除超過 1,000 萬公噸二氧化碳,成為 2024 年全球最大的碳移除碳權採購者。

碳移除進入主流視野

碳移除產業雖仍在起步階段,但成長速度驚人。目前全球市場規模約為 20 億美元,專家預估到 2030 年將膨脹至 500 億美元,2035 年更有望突破 2,500 億美元。作為淨零排放策略的核心技術之一, BECCS 被視為在 2050 年前成長潛力最大的解方之一。

推動這一波成長的關鍵,在於 Microsoft、 Stripe、 Shopify 等大型企業的帶頭投入。這些企業不僅承諾要減少自身碳排,還主動購買碳移除服務,為整個市場注入實質需求。此外,各國政府也陸續祭出政策與補助,協助降低技術成本並加速商業化。

以美國為例,聯邦政府提供名為 45Q 的稅務抵減機制,企業每捕捉並封存一公噸二氧化碳,即可獲得現金回饋。這類政策不僅提高產業獲利潛力,也讓碳移除項目更具吸引力與可行性。

從碳排管理到氣候領導:Microsoft 的淨零之路

在眾多科技企業中,Microsoft 是最早提出具體氣候承諾的企業之一。2020 年,該公司立下目標,要在 2030 年前成為負碳運作模式。意即從大氣中移除的二氧化碳量,要超過其業務運作所產生的總排放,包括資料中心、辦公大樓和供應鏈等各項碳源。

更進一步地,Microsoft 承諾在 2050 年之前,全面清除自 1975 年創立以來所累積的歷史碳排放。為達成這一長遠願景,Microsoft 結合了多管齊下的策略:導入再生能源、提升能源效率,以及加大對碳移除技術的投資。

然而,近年 AI 與雲端服務需求激增,也讓 Microsoft 的碳排不減反升。2020 至 2023 年間,整體排放量上升近三成。公司雖重申對達標仍有信心,但也坦承面臨更大挑戰。

「要實現 Carbon Negative 的願景,我們需要像 Fidelis 這樣具備實績的開發商,提供高品質且能長期封存碳的解決方案,」Microsoft 能源與碳移除資深總監 Brian Marrs 表示。

清潔科技的未來藍圖

Microsoft 與 Fidelis、AtmosClear 攜手的碳移除計畫,為清潔科技的發展立下重要里程碑,象徵大型企業已不再只是口頭支持氣候行動,而是願意以實際投資加速技術落地。

隨著越來越多企業設定淨零甚至​負碳的減碳目標,碳移除產業的需求將進一步升溫。這不僅可望推動成本下降、技術升級,也將帶動清潔能源產業的就業與經濟機會。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微軟投資印度造林專案,推動亞太最大碳移除交易

從創新基金到第一座木造資料中心,微軟的負碳雄心如何實現?

微軟與UNDO攜手推動加強岩石風化技術以實現負碳目標

Microsoft 與 Carbon Direct 推動海洋碳移除新標準

AI浪潮下的碳排責任:Microsoft的350萬碳權承諾與永續挑戰

ESG 退潮?企業如何在反彈聲中堅守長遠價值

Amazon 進軍碳權市場:推動企業永續,提升碳抵換標準

SBTi 修訂企業淨零標準

企業永續發展趨勢:氣候轉型行動計劃 (CTAP) 指南與實務

淨零轉型:企業面對的壓力與機會


avatar-img
細雨徐行的沙龍
22會員
219內容數
分享氣候變遷與環境政策主題。 增廣見聞之餘,讓生活產生更多洞見。 如果有想了解的新知、產業資訊、相關主題內容等, 都非常歡迎在文章中留言讓我知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細雨徐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西北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可在海水中培養的人工砂,不僅可取代傳統混凝土所需的天然砂,還能永久封存二氧化碳。該技術透過注入電流與高濃度二氧化碳,使海水中自然存在的鈣、鎂離子沉澱,模擬貝類形成殼體的機制。研究團隊與水泥大廠 Cemex 合作,正致力於加速生產速度與降低成本,預期一年內推出商業化產品。
Northern Lights 雖實現工業規模碳封存,卻因高昂運輸成本、系統複雜與脆弱性而備受質疑。即使挪威政府補貼 80% 資本支出,船運每噸成本仍達 €30,僅年運 150 萬噸。在缺乏管線網絡、客戶不穩、替代方案崛起下,整體模式恐僅為昂貴的過渡性解方。
挪威 Northern Lights 為歐洲首座跨國碳封存專案,示範船運與離岸封存技術整合。然而,其高昂成本、海運依賴、擴張困難與單點注入設計,使其難以成為歐洲 CCS 大規模擴展的通用模型。即便有國家補助撐腰,每噸封存成本仍超過 €20,排放方需自負捕捉、液化與運輸費用。
西北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可在海水中培養的人工砂,不僅可取代傳統混凝土所需的天然砂,還能永久封存二氧化碳。該技術透過注入電流與高濃度二氧化碳,使海水中自然存在的鈣、鎂離子沉澱,模擬貝類形成殼體的機制。研究團隊與水泥大廠 Cemex 合作,正致力於加速生產速度與降低成本,預期一年內推出商業化產品。
Northern Lights 雖實現工業規模碳封存,卻因高昂運輸成本、系統複雜與脆弱性而備受質疑。即使挪威政府補貼 80% 資本支出,船運每噸成本仍達 €30,僅年運 150 萬噸。在缺乏管線網絡、客戶不穩、替代方案崛起下,整體模式恐僅為昂貴的過渡性解方。
挪威 Northern Lights 為歐洲首座跨國碳封存專案,示範船運與離岸封存技術整合。然而,其高昂成本、海運依賴、擴張困難與單點注入設計,使其難以成為歐洲 CCS 大規模擴展的通用模型。即便有國家補助撐腰,每噸封存成本仍超過 €20,排放方需自負捕捉、液化與運輸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