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民眾黨(台民黨)借助館長陳之漢的影響力吸引流量,但未能有效回應其「中國認同」言論,導致外界對其主權立場的質疑。館長的聲量被放大,其言論為中國統戰提供空間,台民黨的模糊態度引發爭議。此外,館長與藍白聯盟的關聯性被關注,台民黨未妥善處理其立場問題,恐損害選民對其核心價值的信任。黃國昌試圖為主權議題定調,但台民黨在立法院的合作法案及柯文哲的貪污爭議,進一步加劇其公信力與信任危機。
大罷免成為館長西進的投名狀

媒體人黃光芹說「大罷免儼然成為館長西進的投名狀」反映統戰操作的典型模式。當台灣人以反政府立場發聲,容易被中國(CHINA)利用,轉化為分化台灣社會的統戰樣板。館長陳之漢的聲量被放大,其「中國認同」言論為統戰提供了空間。台灣民眾黨雖借助館長影響力吸引流量,卻未有效回應其爭議性立場,導致外界質疑台民黨是否間接為統戰背書,凸顯其在主權議題上的模糊態度。
館長的中國認同被藍白聯盟擁抱
館長的「中國認同」言論被台民黨與中國黨邀請站台,易被解讀為與藍白陣營的立場趨同。藍白兩黨利用館長聲量吸引支持者,卻未澄清其與「中國認同」的關聯,導致外界質疑其政治立場。這種策略在政治層面不難理解:台民黨試圖借館長的影響力擴大支持基礎,但未妥善處理其爭議言論,恐讓選民認知台民黨在主權議題上的態度與館長一致,進而影響其核心價值的公信力。
黃國昌的口頭主權定調與實際作為不符只是仇恨的累積
黃國昌宣稱「我是台灣人,是中華民國國民」,試圖為主權議題定調,但其領導的台民黨在立法院與中國黨傅崐萁緊密合作法案,卻讓反共護台群體質疑其立場。加之柯文哲的貪污爭議背景,台民黨的公信力僅能溝通核心支持者。反共護台群體無法認同黃國昌,認為其言行不一,台民黨在借館長聲量爭取流量的同時,未能有效回應「中國認同」爭議,說得再好聽都只是枉然。
南爸講の政治觀點
- 館長的言論立場鮮明,對於台灣的民主與選民判斷是一件好事。在民主自由與專制共產兩大陣營中,國際氛圍已不再模糊,公眾人物只有清楚表達立場才能爭取核心民眾的支持。而中間選民和不關心政治的選民則受媒體、平台與輿論氛圍的影響。
- 館長的言論就是標準的中共統戰樣板。這次不同的是,館長不斷強調「我只是個商人」「我愛中國難道錯了嗎」來訴諸情緒。這樣的情緒表達與館長過去的人設有天壤之別,也反映出中共對大外宣預算有限,難以精準掌控其代言人物的一致性。
- 台民黨與中國黨利用資訊落差,試圖營造「黨是黨、個人是個人」的假象,但人民都看在眼裡,最終這些行為都會在選票中得到驗證。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