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佛教三學:戒、定、慧(由生活故事與理論來分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佛教中的名詞,其實都很生活化,只是古文沒有人解釋,光從字面上,有時候無法詳盡了解。



今天我就從兩種不同的方向,試著解釋佛教名詞: 「三學」

(三種必學的人生課題):

一、戒(遵守律法的外在行為)

二、定(冷靜安定的心理狀態)

三、慧(智慧清醒的思考模式)

~~~

A 、用生活故事解釋佛教名詞「三學:戒、定、慧」。 一、戒,遵守規則,避免意外:

小明是個貨車司機。他經常開車在路上穿梭,努力的送貨。然而,一次意外,徹底改變了他的生命。 某天,小明開著車,分心看著手機的訊息。突然前方紅燈亮起,但他心不在焉,沒有及時踩剎車。 而前方的車輛早已停下,千鈞一髮之際,小明才反應過來,猛地踩下剎車。幸好,兩輛車只是輕微擦撞,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這次經歷讓小明破財消災,媽媽帶他去寺廟拜拜。

寺廟的住持師父說了「戒、定、慧」的重要。

雖然懵懵懂懂的,但師父要小明之後開車上路,一定要嚴格遵守交通規則的意思是清楚的。

所以從那以後,小明每次開車都格外小心,不敢有違規的行為。 #定,面對意外,保持冷靜:

過了幾個月,小明又遇到了一次意外。這次,他正開著車,突然一輛車從巷子裡衝了出來,直接撞上了他的車。

車子劇烈地晃動了一下,小明感覺天旋地轉。雖然車身受損嚴重,但自己還活著。

他怒氣沖沖的下車,原本想破口大罵對方不會開車,但師父對「戒、定、慧」的說明,讓他很快就意識到,

放任自己的情緒罵人,於事無補,必須保持冷靜,才是解決問題之道」。

他深呼吸幾口氣,努力讓心平靜下來。



raw-image


#慧,危機時刻,做出正確判斷:

在冷靜下來之後,小明開始思考如何處理這場意外。他首先檢查自己和對方受傷狀況,然後先後撥打了急救電話和報警電話。 接著,他拿出手機,將現場狀況完整拍下,由於車輛受損嚴重,無法將車輛移到安全的地方,於是他與對方車主進行溝通,一切都等警察來再說,先疏導因為他們而影響的交通。

後來警察到了,叫來拖吊車,將受損車輛拖離,他與對方車主也到警局分別做了筆錄。

雖然各有立場,小明也不在警局與對方車主吵鬧,只通知產險公司,請他們依規定釐清事故責任及出險理賠事宜。

通過這次經歷,小明了解到,「戒、定、慧」三個字,說來簡單,做起來難。

在遇到突發事件時,遵守相關規定,保持冷靜,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冷靜下來,才能有智慧,現場做出正確的判斷,而不是意氣用事,耽誤採取有效措施的時機。 ------

戒為基石,定為輔助,才有穩固的智慧。

戒為基石,定為輔助,才有穩固的智慧。


B :用理論的方式解釋「三學:戒、定、慧」 什麼是三學?

三學最簡單的說法,分別是「戒、定、慧」三個字。

雖然從字面上看,好像也能些微體會意思,但還是解釋一下,讓大家了解「三學~戒、定、慧」,在字面後的意義。 一、戒:

「戒就是約束,經由約束自己,不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事情。

就像開車時要約束自己,去遵守交通規則一樣。

表面上看,是讓我們無法隨心所欲的開車。

事實上,則讓所有的車子,在道路上能安全的和平共處。

遵守戒律也一樣,在心中建立了一個防線,讓我們不要被欲望牽著鼻子走,保護我們在生活中,能抵抗外界的誘惑和傷害。) 二、定: 「定就是專心一意,讓心安定下來。

就像一潭清水,沒有波浪,才能清楚地映照出外面的世界。

我們的心安定下來,不再被外界的雜念所擾,才能增強我們的記憶力、注意力和集中力。 能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自己和世界事物之間的關係。」 三、慧: 「慧就是智慧,讓我們看清楚事物的真相,不再被迷惑。

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黑暗。智慧能讓我們看清楚事物的真相,不再被假象所迷惑。讓我們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最終可以讓我們解脫煩惱,獲得真正的快樂。」

四、戒、定、慧的開展順序:

佛法說:「由戒生定,由定發慧。」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們要先遵守戒律,讓自己的行為端正,才能讓心安定下來。

當心安定了,就能夠專心一意地修行,進而產生智慧。

戒、定、慧三學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

戒是定和慧的基礎,沒有戒律的約束,就無法安心修定,也無法產生智慧。 定是慧的根本,心不靜,就無法看清楚事物的真相。 慧是戒和定的結果,通過修定和智慧,我們才能斷除煩惱,達到解脫。

avatar-img
173會員
414內容數
這裏是老安生活中雜七雜八的生活記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安的雜文 的其他內容
本文介紹華嚴經的由來、華嚴三聖(毗盧遮那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的意義與角色,以及供奉華嚴三聖的功德與願望。
探討佛教中追求智慧的途徑「三慧」(聞、思、修),說明其內涵及現代人的修習挑戰,並以蓋房子作比喻,闡述三慧之間的層層深入關係。
本文探討佛教中的四威儀:行如風、立如鬆、坐如鐘、臥如弓,並解釋其內涵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以期提升個人儀態與內在修養。透過舍利弗尊者皈依佛陀的故事,說明四威儀的重要性。
雕樑燕語,喬木鶯吟。 秋田水足,麥嶺雲深。 聲色純真渾聲色, 無端花擘祖師心。 耳無輪, 眼無筋。 優遊子聖外, 閬蕩拾花針。 ~宋~紹曇禪師。 嗯~ 老安云: 禪乃不立文字,教外別傳,諸善男子善女人自行參悟便得。 (白話:老安悟性不足,不知如何解析,請大家自行去體悟
三法印,一組可以用來印證自己跟隨的師父、老師說的教義,或正在看的書藉、經典中的理論,是否合乎有正確符合佛教思想的三個要點。 ~~~ 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樹下時,反覆思考著一些問題: 我們的世界,真實狀況到底是什麼樣子?(世間實相) 為什麼世間萬物會不斷地發生變化?
這副對聯「楊岐燈盞明千古,寶壽生薑辣萬年」闡述了楊岐方會禪師和洞山寶壽禪師的兩個故事,他們皆嚴守公私分明,不貪圖私利,是後人學習的典範。此文章旨在提醒大眾無論在任何環境,都應秉持公正誠信的態度,珍惜公物,避免貪圖私利。
本文介紹華嚴經的由來、華嚴三聖(毗盧遮那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的意義與角色,以及供奉華嚴三聖的功德與願望。
探討佛教中追求智慧的途徑「三慧」(聞、思、修),說明其內涵及現代人的修習挑戰,並以蓋房子作比喻,闡述三慧之間的層層深入關係。
本文探討佛教中的四威儀:行如風、立如鬆、坐如鐘、臥如弓,並解釋其內涵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以期提升個人儀態與內在修養。透過舍利弗尊者皈依佛陀的故事,說明四威儀的重要性。
雕樑燕語,喬木鶯吟。 秋田水足,麥嶺雲深。 聲色純真渾聲色, 無端花擘祖師心。 耳無輪, 眼無筋。 優遊子聖外, 閬蕩拾花針。 ~宋~紹曇禪師。 嗯~ 老安云: 禪乃不立文字,教外別傳,諸善男子善女人自行參悟便得。 (白話:老安悟性不足,不知如何解析,請大家自行去體悟
三法印,一組可以用來印證自己跟隨的師父、老師說的教義,或正在看的書藉、經典中的理論,是否合乎有正確符合佛教思想的三個要點。 ~~~ 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樹下時,反覆思考著一些問題: 我們的世界,真實狀況到底是什麼樣子?(世間實相) 為什麼世間萬物會不斷地發生變化?
這副對聯「楊岐燈盞明千古,寶壽生薑辣萬年」闡述了楊岐方會禪師和洞山寶壽禪師的兩個故事,他們皆嚴守公私分明,不貪圖私利,是後人學習的典範。此文章旨在提醒大眾無論在任何環境,都應秉持公正誠信的態度,珍惜公物,避免貪圖私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學習佛法有兩個要點:第一是要常親近善知識,多聽聞正法(這是重在聽聞);第二是安穩如實地理解義理(重在理解)。如果多聞又能夠深刻瞭解真理的話,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也不會再造作邪偽不正的行為了!」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佛法中的四種關係:同義、相違、三句和四句。簡單來說,就是在辯論中,我們如何用這些關係來更清楚地理解概念。例如,三句和四句關係幫助我們看出兩個法相名詞的範圍重疊程度,同分和俱非則讓我們知道它們是否有共同點。總之,這些關係讓我們辯論時思路更清晰!
我個人學習佛教辯論(攝類學)的小記錄:包含了動機、有趣的事情、以及一些小體悟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菩薩五相」第二個叫做「愛語相」,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一切的佛法或深或淺視各類眾生的需求,用善巧方便宣說佛法。 宣說佛法跟做學問不一樣,有的人說:「佛法要讀佛學院才能弘揚。」讀佛學院很重要,沒有讀佛學院的成就者(解脫成就的)也很多,佛學院成就倒是有限。 因為一直把佛法當做學問的人,容易起
Thumbnail
福薄於此法,猶豫亦難生;雖僅生猶豫,亦能壞三有。—《四百論》
Thumbnail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學習佛法有兩個要點:第一是要常親近善知識,多聽聞正法(這是重在聽聞);第二是安穩如實地理解義理(重在理解)。如果多聞又能夠深刻瞭解真理的話,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也不會再造作邪偽不正的行為了!」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佛法中的四種關係:同義、相違、三句和四句。簡單來說,就是在辯論中,我們如何用這些關係來更清楚地理解概念。例如,三句和四句關係幫助我們看出兩個法相名詞的範圍重疊程度,同分和俱非則讓我們知道它們是否有共同點。總之,這些關係讓我們辯論時思路更清晰!
我個人學習佛教辯論(攝類學)的小記錄:包含了動機、有趣的事情、以及一些小體悟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菩薩五相」第二個叫做「愛語相」,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一切的佛法或深或淺視各類眾生的需求,用善巧方便宣說佛法。 宣說佛法跟做學問不一樣,有的人說:「佛法要讀佛學院才能弘揚。」讀佛學院很重要,沒有讀佛學院的成就者(解脫成就的)也很多,佛學院成就倒是有限。 因為一直把佛法當做學問的人,容易起
Thumbnail
福薄於此法,猶豫亦難生;雖僅生猶豫,亦能壞三有。—《四百論》
Thumbnail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