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端的開始(二)改變篩選機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篩選機制是社會權力的分配方式,結合意識形態的效應,一個好的篩選機制,會讓民眾自認為受到公平的對待,就算無法取得社會權與利,也是自己的問題,如此不但保障階級的再製,也再次傳達主流的意識形態,讓權益受損的族群,依然熱烈支持受益群眾的統治。

(一下手又寫成這樣子)

例如,常常有人疾呼恢復聯考,認為是比較公平的方式,才不會讓有錢人繼續佔上風。

(乾脆恢復科舉吧! 窮書生也能當大官不是嗎)

聯考的形象深植人心,由此可見。

每當因緣俱足,社會權利關係鬆動,有新興族群想調整上層階級的組成,擴大自我族類的優勢,就會有人想改變篩選機制。

例如,美國大學申請的族裔保障名額、考試制度,就改過好幾次,來限制猶太人、華裔...進入上層。

又如新加坡,為了掌控華文學校,政府多次改變考試制度,才打破華文族群的中國國族文化,塑造新的新加坡國族意識。

但困難的是,一個好的篩選機制,需要慢慢發展出精細的規劃,透過巧妙的設計來限制考生、篩選考生。這些規劃的原理,會逐漸與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相契合,是以篩選的結果,會和社會結構比較契合。

如果因為族群利益或私人利益,破壞原本的篩選機制,拔擢私人,就如上一篇所說,社會機制還是會相當程度地自動運轉。

那麼,是不是人才真的沒差別嗎?

(到現在還沒講出原本發想時那個簡單的小概念)

台大自然組轉讀課程與教學,觀察這個圈子,頓悟許多冠冕堂皇的說詞背後,其實是掌權者不想讓大家知道的簡單真相。對教師的情緒勒索,就是用最少的經費,讓民眾為下一代的未來,造一個遙遠的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字塔階級的形成和鞏固,是社會難以消弭的現象,或許也不需要消弭。愈上層人數愈少,階級之間有流動但不多。而較成熟的社會結構,會有較多精細的篩選機制,來維持階級的複製。 (一開頭就寫這種東西,應該沒人會看了) 篩選機制包括無用的拉丁文、困難的微積分、特定邏輯思考方式、以及透過各種國家意識形態機器,去
2020年台灣執業醫師計7 萬3,776 人,總統候選人卻有2/4(含郭台銘)甚至1/3是醫生。此外,台灣醫師從政的比例,也相當高,放眼國際真是一個特殊的現象。 政治有其專業的知識技能態度人格,優秀政治家需要尊重專業、知人善任、與人合作的特質,甚於一個自以為無所不能、剛愎自用的神人。
金字塔階級的形成和鞏固,是社會難以消弭的現象,或許也不需要消弭。愈上層人數愈少,階級之間有流動但不多。而較成熟的社會結構,會有較多精細的篩選機制,來維持階級的複製。 (一開頭就寫這種東西,應該沒人會看了) 篩選機制包括無用的拉丁文、困難的微積分、特定邏輯思考方式、以及透過各種國家意識形態機器,去
2020年台灣執業醫師計7 萬3,776 人,總統候選人卻有2/4(含郭台銘)甚至1/3是醫生。此外,台灣醫師從政的比例,也相當高,放眼國際真是一個特殊的現象。 政治有其專業的知識技能態度人格,優秀政治家需要尊重專業、知人善任、與人合作的特質,甚於一個自以為無所不能、剛愎自用的神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最近,竹苗區有一群家長以「公平」之名,四處遊說改變竹苗區高中入學制度。問題是,什麼叫做「公平」?用分數將教育極致階層化就是「公平」嗎?這種「公平」對社會和孩子是最有利的嗎?值得政府和社會大眾深思。
以下是香港港姐冠軍兼會考10A狀元麥明詩在經濟一週採訪的回答,值得借鑑參考。 讀書是一個篩選,一個遊戲規則,由社會設計的。 社會用考試去篩選具備毅力,堅持到最後,以及用最多的努力去做這件事的人。 當然,讀書不是唯一篩選人們的方法,即便沒有走讀書考試的路,在社會上也會被不同方式篩選。競爭是人類社
這篇文章探討了階級制度對人性的影響,指出很多問題表面上是人性問題,實際上是階級思維問題。文章中通過論述例子,從學校、宗教到國家元首,說明階級制度對於個人行為和社會教育的影響。作者提出的問題引人深思,是一篇對當前社會問題的反思和批判。
Thumbnail
考試制度 考試制度的目的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成長和學習。這種制度往往促使學生只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去背誦和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用處 現行的考試制度有時候更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線,將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塑造成符合社會需求的
Thumbnail
一到高考季,關於各地高考不公平的議論又起。  北京上海等省市的試卷自主出題,高校及優質高校分配的錄取名額多,其它省市分配的錄取名額少,造成各省市本科錄取率相差懸殊,各省市985和211高校的錄取率相差更為懸殊。根據錄取率的不同,各省市的高考難度被分為地獄模式、噩夢模式、困難模式、普通模式、簡單
Thumbnail
大考明明就是用分數定勝負 感覺很公平 所以為什麼除了大考以外還有推薦甄試? 因為要照顧到學業成績比較弱的同學 讓他們也能夠憑其他專業或才藝 有機會進入好大學 看似更公平的制度 卻創造出學生砸大錢補才藝 父母靠關係安排做科展 打造一張輝煌的履歷...
Thumbnail
階級複製是指社會階層通過家庭和教育等途徑一代代延續,對個人發展和社會流動性產生深遠影響。在家庭中,這種現象可能限制子女的成長機會;在職場中,則可能影響職業發展和工作環境。本文將通過具體案例分析階級複製的影響,並提供一些打破階級複製的方法和策略。
Thumbnail
本文討論臺灣國家考試制度不合理的錄取和分發任用問題,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從科舉制度以來,華人對於考試制度就很熟悉,然而我們想討論的是學測的信度與效度如何?學測成績牽涉到學生申請大學「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及「考試分發」、「四技申請」、「軍校正期班」、「警察大學」等入學管道招生使用,重要性不言可喻。   從科舉制度以來,華人對於考試制度就很熟悉,然而我們想討論的是學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最近,竹苗區有一群家長以「公平」之名,四處遊說改變竹苗區高中入學制度。問題是,什麼叫做「公平」?用分數將教育極致階層化就是「公平」嗎?這種「公平」對社會和孩子是最有利的嗎?值得政府和社會大眾深思。
以下是香港港姐冠軍兼會考10A狀元麥明詩在經濟一週採訪的回答,值得借鑑參考。 讀書是一個篩選,一個遊戲規則,由社會設計的。 社會用考試去篩選具備毅力,堅持到最後,以及用最多的努力去做這件事的人。 當然,讀書不是唯一篩選人們的方法,即便沒有走讀書考試的路,在社會上也會被不同方式篩選。競爭是人類社
這篇文章探討了階級制度對人性的影響,指出很多問題表面上是人性問題,實際上是階級思維問題。文章中通過論述例子,從學校、宗教到國家元首,說明階級制度對於個人行為和社會教育的影響。作者提出的問題引人深思,是一篇對當前社會問題的反思和批判。
Thumbnail
考試制度 考試制度的目的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成長和學習。這種制度往往促使學生只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去背誦和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用處 現行的考試制度有時候更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線,將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塑造成符合社會需求的
Thumbnail
一到高考季,關於各地高考不公平的議論又起。  北京上海等省市的試卷自主出題,高校及優質高校分配的錄取名額多,其它省市分配的錄取名額少,造成各省市本科錄取率相差懸殊,各省市985和211高校的錄取率相差更為懸殊。根據錄取率的不同,各省市的高考難度被分為地獄模式、噩夢模式、困難模式、普通模式、簡單
Thumbnail
大考明明就是用分數定勝負 感覺很公平 所以為什麼除了大考以外還有推薦甄試? 因為要照顧到學業成績比較弱的同學 讓他們也能夠憑其他專業或才藝 有機會進入好大學 看似更公平的制度 卻創造出學生砸大錢補才藝 父母靠關係安排做科展 打造一張輝煌的履歷...
Thumbnail
階級複製是指社會階層通過家庭和教育等途徑一代代延續,對個人發展和社會流動性產生深遠影響。在家庭中,這種現象可能限制子女的成長機會;在職場中,則可能影響職業發展和工作環境。本文將通過具體案例分析階級複製的影響,並提供一些打破階級複製的方法和策略。
Thumbnail
本文討論臺灣國家考試制度不合理的錄取和分發任用問題,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從科舉制度以來,華人對於考試制度就很熟悉,然而我們想討論的是學測的信度與效度如何?學測成績牽涉到學生申請大學「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及「考試分發」、「四技申請」、「軍校正期班」、「警察大學」等入學管道招生使用,重要性不言可喻。   從科舉制度以來,華人對於考試制度就很熟悉,然而我們想討論的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