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獨來獨往的 UCLA 博士後,但我很享受這樣的生活】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作為一名 UCLA 的博士後研究員,我的生活或許看起來有些「特別」——我獨來獨往,晚上九點睡覺,早上四點起床,過著與大多數人不太一樣的節奏。


▋獨來獨往,讓我更專注於自我成長

在學術圈裡,扎堆參與各種社交活動或熱衷於八卦,對我來說似乎沒什麼吸引力。我更喜歡把時間花在自己的研究上,把每一天規劃得簡單而高效。這種節奏讓我有更多的精力去探索未知,也能把該做的事做到最好。


▋早睡早起,是我保持高效的秘密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這麼早起?其實,凌晨四點的世界安靜又純粹,是一天中我最專注的時刻。這段時間,我會整理思路、閱讀文獻或撰寫論文,效率比白天高出很多。晚上九點準時入睡,則是為了讓自己保持精力充沛,迎接下一個高效的清晨。


▋乾乾淨淨的生活圈,讓心靈更平靜

我喜歡簡單的生活,不參與無謂的爭吵或是非,把自己圈在一個乾淨的精神世界裡。這並不是孤僻,而是一種選擇。我珍惜那些真正熱愛學術、理解彼此的人,而不是追求數量的社交關係。


▋這樣的生活,讓我更加堅定

有人可能會覺得獨來獨往有點冷清,但對我來說,這是一種享受。我不覺得需要刻意融入某個圈子,也不擔心自己與別人不同。這樣的節奏讓我過得更加清晰和踏實。


如果你也是一個熱愛學術、偏好獨處的人,別擔心與眾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才是通往長期幸福與成功的關鍵。


或許,你也可以試著早睡早起,或者把生活圈簡單化,看看它能為你帶來什麼改變?

avatar-img
531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碩博士的學術生涯中,你是否有這樣的同學或朋友: 他們總是體貼別人的情緒,關心實驗進度落後的組員,傾聽別人的煩惱,甚至在團隊裡默默承擔額外的工作。 但其實,這些最懂得體諒別人的人,往往也是最需要被照顧的人。 ▋他們懂得共情,但也容易累積壓力 在學術研究中,能與他人共情是寶貴的能力,但
現值的概念很簡單:未來的錢,折算成現在值多少。 比如說,年利率是 3%,今天的 1000 美元,一年後會變成 1030 美元。反過來,一年後的 1030 美元,折算到現在的價值就是 1000 美元。 為什麼碩博士生要懂現值? 1. 投資回報需要折算 現在花錢做投資,但收益是
今天我研究了一下 Coursera,真心覺得這個網站對碩博士生來說超級實用!特別是想要學習跨領域基礎知識或補強技能的人,Coursera 是一個不花錢也能開啟知識寶庫的地方。 ▋Coursera 的優勢 1. 來自全球頂尖大學的課程 Coursera 上的課程由世界一流大學(如 Stan
在理工科碩博士的學術生涯中,深入理解經典的 Paper 或教科書,需要反覆閱讀與不斷思考。而我發現,使用「紅色良品筆記」結合 RBCDN 筆記法,是抓住資訊源精髓的關鍵。 ▋什麼是紅色良品筆記? 紅色良品筆記是用來記錄核心資訊源(Information Sources)的筆記方式,例
讀了很多書或文獻,卻發現記不住內容?其實,忘記並非壞事,而是學習的關鍵一環。以下是我的發現: ▋1. 忘記讓你專注於真正重要的內容 不是每個細節都值得記住。每次忘記後重新查找時,你會自然而然聚焦在對研究最有幫助的部分,提升效率。 ▋2. 忘記讓知識在應用中扎根 當我們「需要時」重新學
在學術研究中,成功往往被誤認為靠運氣 (Luck),但實際上,穩定的努力 (Consistency) 才是突破的關鍵。 • 運氣無法掌控 (Luck is Unpredictable):實驗偶爾成功或靈感乍現,雖然重要,但不能依賴。 • 穩定帶來進步 (Consistency D
在碩博士的學術生涯中,你是否有這樣的同學或朋友: 他們總是體貼別人的情緒,關心實驗進度落後的組員,傾聽別人的煩惱,甚至在團隊裡默默承擔額外的工作。 但其實,這些最懂得體諒別人的人,往往也是最需要被照顧的人。 ▋他們懂得共情,但也容易累積壓力 在學術研究中,能與他人共情是寶貴的能力,但
現值的概念很簡單:未來的錢,折算成現在值多少。 比如說,年利率是 3%,今天的 1000 美元,一年後會變成 1030 美元。反過來,一年後的 1030 美元,折算到現在的價值就是 1000 美元。 為什麼碩博士生要懂現值? 1. 投資回報需要折算 現在花錢做投資,但收益是
今天我研究了一下 Coursera,真心覺得這個網站對碩博士生來說超級實用!特別是想要學習跨領域基礎知識或補強技能的人,Coursera 是一個不花錢也能開啟知識寶庫的地方。 ▋Coursera 的優勢 1. 來自全球頂尖大學的課程 Coursera 上的課程由世界一流大學(如 Stan
在理工科碩博士的學術生涯中,深入理解經典的 Paper 或教科書,需要反覆閱讀與不斷思考。而我發現,使用「紅色良品筆記」結合 RBCDN 筆記法,是抓住資訊源精髓的關鍵。 ▋什麼是紅色良品筆記? 紅色良品筆記是用來記錄核心資訊源(Information Sources)的筆記方式,例
讀了很多書或文獻,卻發現記不住內容?其實,忘記並非壞事,而是學習的關鍵一環。以下是我的發現: ▋1. 忘記讓你專注於真正重要的內容 不是每個細節都值得記住。每次忘記後重新查找時,你會自然而然聚焦在對研究最有幫助的部分,提升效率。 ▋2. 忘記讓知識在應用中扎根 當我們「需要時」重新學
在學術研究中,成功往往被誤認為靠運氣 (Luck),但實際上,穩定的努力 (Consistency) 才是突破的關鍵。 • 運氣無法掌控 (Luck is Unpredictable):實驗偶爾成功或靈感乍現,雖然重要,但不能依賴。 • 穩定帶來進步 (Consistency D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位學弟7月份拿到博士學位,由於少子化之故,履歷投了15間學校均無下文。不得不面臨,繼續投或是,轉業界。提供自己從學界轉業界心得,四力+三點原則,期待減少他的迷惘,也適用其他職場工作者。 我跟你說說,除了運氣好之外,當初到第一家醫院任職,我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
Thumbnail
從學業挑戰與自我探索出發,學習如何找到自己的優勢技能,作者強調自我認知和了解個人優勢的重要性,適合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找到自己方向的讀者。
1. 固守單一專業而不擴展視野: 許多年輕研究生進入學術界後,便專注於自己熟悉的研究領域。他們認為只要在某個領域內深耕細作,未來必能取得成功,並獲得豐厚的回報。然而,這樣的心態往往使他們忽視了跨學科合作和多元化發展的重要性。固守單一專業的結果是研究視野狹窄,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學術環境,也
1. 被食物、書籍、網路、娛樂與社群媒體佔據整天醒著的時間: - 許多研究生常常在不知不覺中被各種媒介吸引,大量時間花費在非學術活動上,尤其是社群媒體如Facebook、Instagram、Threads等,這些平台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我們的思維和行為。這些分心的活動不僅浪費時間,還可能
剛開始唸博士的時候,做實驗總會有種神奇的心態,就是覺得自己設計的實驗一定有道理,還沒找到特別好的結果,可能只是某個設定不對,只要我加班加點,各種嘗試,一定可以突破!然而,這就是博士生會有的「盲目的自信」。當自己能開始想Idea,想實驗的設計時,都會想要自己的實驗能有個驚天動地的發現。
2024年6月11日下午, 與我們研究室的新科博士李沅桐博士, 一起在UCLA的校園拍畢業照。 沅桐是我在博士時期, 第一個學術合作的同儕合作者。 我們一起研究了Machine Unlearning, 與Preference Matching相關的研究課題。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多少時間是社交,又多少時間是留給自己,是一個流動的狀態,卻是大部分會給我帶來情緒波動的主因。 最近感悟到,當我在面對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時學到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問
學術工作最有趣的地方, 就是可以去研究各式各樣有趣的現象。 剛開始念博士, 基本上只能去解其他人提出的問題, 而貢獻也就是技術上又做得難一點。 博士畢業後, 托老闆的福, 有一個好的研究環境, 有充足的時間去探索各種, 由生成式AI引發的一系列資
在UCLA統計與資料科學系擔任博士後研究員, 在2024年7月就滿兩年了。 這兩年托老闆程光教授的福, 有了非常多帶學生的機會,算一算也帶了15個學生。 透過帶學生的經驗, 我也認識到各式各樣的學生各自的優缺點。 許多學生會到我們實驗室找研究實習, 不外乎就
考在職專班是自己的人生規劃之一,只是不知道這一天會這麼快到來,不曉得自己的衝動是好還是不好。 現在的我,很喜歡研究所科系,但心裡面總是會擔心,不知道會不會失敗、英文作文好難,所以有時候都會逃避讀書,但深深了解只有去克服困難,才能更進一步。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的短期目標就是:考到在職專班研究所,降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位學弟7月份拿到博士學位,由於少子化之故,履歷投了15間學校均無下文。不得不面臨,繼續投或是,轉業界。提供自己從學界轉業界心得,四力+三點原則,期待減少他的迷惘,也適用其他職場工作者。 我跟你說說,除了運氣好之外,當初到第一家醫院任職,我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
Thumbnail
從學業挑戰與自我探索出發,學習如何找到自己的優勢技能,作者強調自我認知和了解個人優勢的重要性,適合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找到自己方向的讀者。
1. 固守單一專業而不擴展視野: 許多年輕研究生進入學術界後,便專注於自己熟悉的研究領域。他們認為只要在某個領域內深耕細作,未來必能取得成功,並獲得豐厚的回報。然而,這樣的心態往往使他們忽視了跨學科合作和多元化發展的重要性。固守單一專業的結果是研究視野狹窄,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學術環境,也
1. 被食物、書籍、網路、娛樂與社群媒體佔據整天醒著的時間: - 許多研究生常常在不知不覺中被各種媒介吸引,大量時間花費在非學術活動上,尤其是社群媒體如Facebook、Instagram、Threads等,這些平台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我們的思維和行為。這些分心的活動不僅浪費時間,還可能
剛開始唸博士的時候,做實驗總會有種神奇的心態,就是覺得自己設計的實驗一定有道理,還沒找到特別好的結果,可能只是某個設定不對,只要我加班加點,各種嘗試,一定可以突破!然而,這就是博士生會有的「盲目的自信」。當自己能開始想Idea,想實驗的設計時,都會想要自己的實驗能有個驚天動地的發現。
2024年6月11日下午, 與我們研究室的新科博士李沅桐博士, 一起在UCLA的校園拍畢業照。 沅桐是我在博士時期, 第一個學術合作的同儕合作者。 我們一起研究了Machine Unlearning, 與Preference Matching相關的研究課題。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多少時間是社交,又多少時間是留給自己,是一個流動的狀態,卻是大部分會給我帶來情緒波動的主因。 最近感悟到,當我在面對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時學到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問
學術工作最有趣的地方, 就是可以去研究各式各樣有趣的現象。 剛開始念博士, 基本上只能去解其他人提出的問題, 而貢獻也就是技術上又做得難一點。 博士畢業後, 托老闆的福, 有一個好的研究環境, 有充足的時間去探索各種, 由生成式AI引發的一系列資
在UCLA統計與資料科學系擔任博士後研究員, 在2024年7月就滿兩年了。 這兩年托老闆程光教授的福, 有了非常多帶學生的機會,算一算也帶了15個學生。 透過帶學生的經驗, 我也認識到各式各樣的學生各自的優缺點。 許多學生會到我們實驗室找研究實習, 不外乎就
考在職專班是自己的人生規劃之一,只是不知道這一天會這麼快到來,不曉得自己的衝動是好還是不好。 現在的我,很喜歡研究所科系,但心裡面總是會擔心,不知道會不會失敗、英文作文好難,所以有時候都會逃避讀書,但深深了解只有去克服困難,才能更進一步。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的短期目標就是:考到在職專班研究所,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