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

含有「保守」共 3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這個清明連假,我帶著全家人首度前往澎湖旅遊。身為此次主揪,在出發前其實已經把交通、住宿、行程規劃都準備好,也跟大家討論過幾輪,但沒想到旅程中還是出現一些突如其來的爭執。後來冷靜想想,才發現這背後其實是「資訊落差」帶來的不安和潛意識的抗拒反應。
Thumbnail
投資一定會有風險所以各位要謹慎評估自己的經濟狀況。
「我現在不只是躺平而已,我是直接睡著。反正我把該做的事做好,他們愛怎麼嘮叨,就隨便他們囉?」
我應該會走人 多待一秒都很痛苦!!!
職場法蘭克-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15
林燃(創作小說家) 原來是這樣,難怪武俠小說寫得這麼好。
付費限定
後來工程師不來了,他會叫我到筆電的設定功能裡點兩三下,然後我就看著筆電螢幕上的游標,像農曆七月才會發生的靈異現象一樣,自己跑來跑去。
Thumbnail
  在那些必須用自己不熟悉的語言表達的情況中,我們才會一下子意識到原來說話是多麼困難的事情。在表達的過程裡,我們彷彿要一直尋找那最適合的詞彙,並在壓力之下不得不用自己想到的那個相對靠近的意思。有需要寄英文信件或寫英文履歷的人,也或多或少能明白,不能「我手寫我口」的狀態與平時自在的言說有多麼大的差異。
前一陣子工作時發生了一件小插曲,事情是這樣: 同事的客戶A方有一票貨和他的客戶有點糾紛,導致他的客戶(A方的客戶)直接找上我們。由於對方是中國人不會日文,而剛好就近只有我會中文,在情況未明的狀態下,同事便請我幫忙了解狀況。 我聽著對方沒頭沒尾的敘述又夾雜著抱怨,試圖理解狀況後好不容易釐清來龍
  我們需要去區分開「批判思考」與「批評」、「指出問題」與「指責」。作為一個變動世界中可以變動的人,我們應該要能夠意識到「個別的行動成效不理想」並不等於「行為者就是一個不好的人」。那些不足之處被指出來之後,才有更好的機會被清除。只要我們還能夠修正,就不會淪為一座衰亡的城。
  兩個明顯,且每個人都碰到過的概念是「乖」和「孝」。這兩者都很難被翻譯為英文,前者有「服從」的意思,但又不完全如此。它要求的甚至比服從還要多,幾乎是「靈巧地揣摩上意,做出令上位者滿意的行為」。「孝」也不能等同於「對家中長輩的敬重」,它同樣是建基在儒家文化,某種意義上就是「成人也需要做到的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