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溫層

含有「同溫層」共 9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判斷訊息的能力,因為人們認知層次的不同,常常出現令人匪夷所思的落差,同時形成彼此間難以溝通協調的雞同鴨講。原來,科技沒有溫度的理由並非人們不再真實環境裡面對面,而是…………
Thumbnail
這是您這是您的主軸課題,也是靈魂來此地球校園的核心功課。您在學會「無論如何,我就是值得被愛、被接納、被理解。」
Thumbnail
朋友說,她偶爾會上哀居看一下其他朋友的生活近況,這樣就算沒有時常聯繫,也能知道大家最近過得好不好。不會因為工作忙碌,彼此變成完全的陌生人,哀居對她而言是一種關心親友的工具。 但是,對我而言,觀看親友的哀居限動或是貼文,比較像​是在窺視他人生活,儘管當事者很大方的公開分享,願意讓人知道他現在的生活,
當下的香草-avatar-img
2025/06/09
很棒的觀點呢~~~👍🏻👍🏻👍🏻🥰🥰🥰🍀🍀🍀
柯樓一-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09
當下的香草 謝謝你❤️❤️
「你真的全身𠕇硞硞」推拿許師傅按著我的肩頸時一邊搖頭一邊說著。 「痛痛痛!」由內而外的痛,我持續大叫著。 「你的胃不太好你知道嗎?」推拿的許師傅語重心長說著。「有問題要說,把不開心藏在身體裡,雖然勉強撐過,可是久而久之你消化、睡眠、日常情緒都會受影響。」 原來身體疼痛都是情緒延伸......
Thumbnail
我幾乎天天在臉書呼籲邀請大家出來連署罷免,偶爾發文,真的希望台灣這次可以罷免掉那些不適任的立委,一起割藍委,還給台灣一個乾淨的國會
XinXi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28
Danielson在童話王國丹麥 這些人以為台灣人很好惹(花蓮王:我就是瞧不起全國人民)
本文探討在社群媒體時代,人們容易陷入「錯誤共識」與「同溫層」的現象,並藉由研究方法課程中學習到的知識,分析個人直覺、專家意見與網路資訊等知識來源的侷限性。文章也點出選擇性觀察、過度推論等認知偏差,並提出避免被同溫層資訊影響的方法,例如:不按讚、不分享、不訂閱、不開啟小鈴鐺、不鬥內等。
Thumbnail
事實?觀點?透過推論得到的事實?透過經驗而來的觀點?延伸出來的假設?猜測?我試著用自己的方式釐清說話及理解的不同可能。在這個資訊龐大的時代,好好說話讓別人理解,其實很不容易。所謂的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Thumbnail
  如同美式足球一樣,透過選舉,全民的「共識水平」應當會10碼、10碼地向前推進,如此生活,一邊準備做下一次決定。個人的,日常性的思辨不會需要、也不該因為選舉而「大局為重」地被放下。但在這些制度層面上的,對於「哪些理念將在未來更有機會被落實」,我們需要去更加地進入一種共同體之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