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說,她偶爾會上哀居看一下其他朋友的生活近況,這樣就算沒有時常聯繫,也能知道大家最近過得好不好。不會因為工作忙碌,彼此變成完全的陌生人,哀居對她而言是一種關心親友的工具。
但是,對我而言,觀看親友的哀居限動或是貼文,比較像是在窺視他人生活,儘管當事者很大方的公開分享,願意讓人知道他現在的生活,我也可以看過水無痕,不用特地回應什麼;可是,我在瀏覽的過程中,隱約有一種想知道他人過得好不好的心情。
明明日子過得好好的,為什麼很想確認其他人是不是跟我過著差不多的生活?如果限動是分享喜悅快樂、日常瑣碎的事情,我會面無表情的滑過去;如果是悲傷難過、重大事件的限動,我就會眉頭一皺,傳訊息關切。長時間下來,發現自己不是單純關心親友生活是否安好,而是在尋找有人生活跟我一樣糟的同溫層行為。我需要藉此安慰的同溫層,來催眠自己不是最糟糕的,不是最懶惰的,不是最奇怪的,找到能繼續原地躺平的藉口。
說實話,看見別人生活變得更美好快樂,送上祝福是必須的,只是祝福完,然後呢?我的生活並沒有隨之雞犬升天,過得更好,有時還因為別人過著我羨慕的生活,而沒辦法發自內心的送上祝福。再者,為他人歡樂的時光過去,轉頭看回自己的生活,還是有一堆待解決的課題,拿著爆米花桶觀看他人生活,不過是在逃避現實問題。
既然無法發自內心祝福他人過上好日子,那不如別過度刷人家的限時動態,不停的製造這種扭曲心態給自己。畢竟人家有開心發文的權利,無法送上真摯祝福是我的問題,實在干發文者底事。
多花時間在自己身上,看看現實中的自己,下班後都在幹啥。有沒有專注照顧身體,有沒有在執行想做的事,是不是合理安排每一分鐘,休息、吃飯、睡覺,順著所思所願在行動;等過上理想中的生活,再去花力氣關心他人生活。
要單純的關心,不帶任何的雜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