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全身𠕇硞硞(硬梆梆)!」推拿許師傅按著我的肩頸時一邊搖頭一邊說著。
「痛痛痛!」由內而外的痛,我持續大叫著。
「你的胃不太好你知道嗎?」推拿的許師傅語重心長說著。「有問題要說,你如果都把不開心藏在身體裡,雖然勉強撐過,可是久而久之你消化、睡眠、日常情緒都會受影響。」這是我第一次意識到我是不折不扣的一位壓抑狂。過去待過的公司文化對於階級是絕對的,只有命令與服從,我習慣壓抑,過不久胃的問題變嚴重了,變得常常到醫院報到。
照胃鏡、核磁共振、開安眠藥,看完一輪醫生沒有結論,於是轉到另一科,開始醫院的大地遊戲。
你花太多時間在情緒勞務!精氣神都被吸走了。
許師傅說很多人找他推拿通常是身體不舒服,包括手指扭傷、腳拉傷,這種短期性最常見,另一種類型是長期性不舒服,腰酸背痛、感冒、頭痛等等說大不大的症狀,處理過後神清氣爽,可是不用太久就能接到他們的預約
。
依照他的經驗,這都是長期壓抑的累積。
- 有些人產生負面情緒時,無法意識到的或是不想承認,習慣性說「我的身體我很清楚,那些問題我都知道,睡一覺就好。」
- 身體會規律的不適,不同部位輪流不舒服。
- 這群人很深信一切都只是身體的問題,選擇性忽略心中不適感在發作才是導致身體發炎的主因。
身心之間是雙向的平衡,心理因素影響身體,身體一定也會影響心理。壓抑久了,會變成抑鬱,很多時候的不想承認,單純是逞強。
真的想在自己的身上刺上一個慘字,等等,先把身體調回來要緊。
Just fix it!
情緒也會遵守能量守恆定律
物理學有一個定律,叫做「能量守恆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能量不會憑空消失,能量會保持一個恆定值,只是轉換成不同形式存在。
情緒是種能量,因此內心產生的反應並不會憑空消失,通常「轉化」成身體的症狀被呈現出來
。
心理學有個論點,身體是個乘載情緒的載具,原因在於身心共享著一套「語言」體系,當情感的表達不被允許,身體會替你說出來(Speechless mind and speaking body)。
善待自己、好好去愛、自由地活
憂鬱、焦慮、衝動、情緒不穩定等相關心理困擾,都與壓抑有關。
壓抑不代表沒事,沉默是種掩飾。
展現誠實的一面,敞開心胸,不用故作堅強,需要求援時,不必害怕讓人看到自己掙扎和脆弱的一面。
繪本《男孩、鼴鼠、狐狸與馬》的男孩問說:「你說過最勇敢的ㄧ句話是什麼?」 馬回應:「幫幫我。」向別人求助不代表放棄,而是代表拒絕放棄。
不要因為暫時的瓶頸悶悶不樂,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回頭多看幾次,在不知不覺中,你已挺過了很多困難,生活並沒有想像那麼悲慘,只是我們習慣性放大那些苦澀
。
社會學家有個很棒的論點:「每個人都需要不做任何事的時間」。
大家熟悉的"FOMO"是"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錯過,常見的症狀是有種幻覺,以為自己沒有時時刻刻在滑IG就會被世界丟包。
相對的概念是"Joy of Missing Out",享受錯過的快樂,即使是一個人也無妨。
找回復原的能力
我們常對別人說不要想太多、維持開心、不要焦慮,你會發現最難的一件事情是「好好休息」,因為很多人在休息過程中習慣性焦慮與產生負罪感,很怕自己錯過什麼,而沒有好好的恢復元氣。
這個世界走得太快,無論我們多麼努力不要錯過任何事情,終其一生還是無法體驗所有的事。
因此,無論是跟自己還是別人,享受當下,而不考慮其他人在做什麼,才能擺脫競爭陷阱,真正找回復原力。
參考閱讀
感謝您的閱讀,讓我們擁抱美好的一天🌻 向日葵的花語象徵守護,不畏艱難勇敢飛翔 ©Heibon(lifexfreexlab@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