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溝通

含有「家人溝通」共 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很多「你講你的,我做我的」老人家,其實都知道自己的問題,「我行我素」的背後可能是他們拉不下面子或沒有建立良好習慣。怎麼調理老人家的我行我素? 別正面攻,旁敲側擊為要。
Thumbnail
寫於2005-11-23 我很少吵架,也討厭吵架,更討厭別人大聲對我講話,偏偏我家裡有一對很寶的爸媽,起床吵,睡覺吵,大事小事吵,不吵不痛快,真是特別的溝通方式。 記得有一天他們吵的內容,是冰箱外層的水氣。 媽咪:快把冰箱門關起來!開太久浪費電! 爹地:妳沒看到我在找東西嗎? 媽咪:你不會想好要拿什
Thumbnail
大部分的人聽過這樣的一段話:家,不是講理,而是充滿愛的地方。 但為什麼在應該充滿愛的場所,我們經常無法和家人好好溝通?尤其是疫情肆虐的時代,家人相處時間變多的情形下,應是培養感情的大好機會,怎麼會愈談愈憤怒,愈來愈無話可說? 「要跟誰出去?」 「什麼時候回來?」
Thumbnail
大人有一種迷思,認為孩子就是因為不會怕才會一直不聽話,所以一定要用罵的方式,讓孩子知道自己錯了,以後才不會再犯。但是吼罵對孩子的大腦來說,會被解讀成一種『威脅』。雖然說用罵的會讓孩子注意到大人真的生氣了,甚至可能會讓孩子感到害怕,但孩子所害怕的是『你』,而不是你認為的『希望孩子不要再犯同樣的錯』。
Thumbnail
每次跟家人聊天,讓我既開心但又會抗拒的事情是,我經常會在過程中看見我被影響的限制性信念以及價值觀的衝突,我很用力想要逃離但這些信念卻始終陰魂不散,沒想到透過心理學認知療法的REBT的四個簡單問句,讓我深鎖的眉頭舒展開來。
Thumbnail
接觸「正念」的當下,『正念練習』運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正念行走』、『正念飲食』,用正念呼吸、洗澡、洗碗,特別是每天早晚,起床睡前,都撥出時間練習『正念呼吸』與『身體掃描』,讓專注力拉回在當下;「正念」讓我面對孩子不用刻意壓抑情緒...
Thumbnail
【常見NG對話:責怪、抱怨對方】 「你在搞什麼?不要任性了,趕快給我去坐好!」 「如果你繼續鬧,媽媽就要生氣囉!」 「不用你說我就會去做了!」 「你都不懂啦!」  溝通其實就是表達跟接收訊息的藝術。當有問題需要溝通時,鮮少只有單方面陳述就能解決的,我們鼓勵大家在開放心態、互相雙向的對話,共同找到答案
Thumbnail
講了也沒用啦,他就這樣啊! 哀傷地覺得我跟他講之後,會不會對方因而討厭我? 害怕遇到對方,覺得尷尬又不知怎麼開口?  每一天,我們都要和許多人說話,和孩子、另一半、爸媽、公婆、阿姨、同事、上司、鄰居......多到數不清的對象說話。「說話」是幾乎每天每個人都需要用到的技能,更是家人之間關係好壞的重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