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家跟家人聊天,讓我既開心但又會抗拒的事情是,我經常會在過程中看見我被影響的限制性信念,小時候肯定是全盤接受爸媽的價值觀,但隨著長大獨立,接觸到不同的思維方式,有些部分就開始會產生衝突。
有時是他們想要說服我,有時則是我想要說服他們,腦袋裡總是會出現他們的想法已經過時,我的想法才跟得上時代這種充滿比較對立的心情,導致原本開心的聊天變成一場辯論大會。
後來發現,某些讓我反彈特別大、特別想戰勝的議題,似乎就是我最害怕、最沒有信心的部分,例如工作的意義、人生的意義。
同時,我也覺察到自己對父母的傲慢心,這不是我想成為的樣子,於是心想,既然無法改變他們,如果不想要起衝突那就閉嘴吧,假裝乖巧也不是辦不到,反正左耳進右耳出,他們怎麼想是他們的事情,我已經長大了,我不需要把他們的想法跟期待加在自己的肩膀上,可是這樣心不在焉的互動很有距離感。
這次跟他們聊天時,每當我發覺我又開始想要翻轉他們的想法,快要跑出說教模式時,我就會提醒自己要用好奇的態度聆聽,去想為什麼他們會有這樣的生活信念?這樣的信念對他們的影像是什麼?我在什麼情況下也有這樣的信念?
舉一個例子來說吧,其中一個信念是:
人的意義來自於對他人有價值,如果沒有價值的話,活著只是浪費。
這句話聽起來沒什麼問題,為他人創造價值是一件好事阿,但它是從負面的角度出發,內在思維是,如果你沒有價值你就是沒有用的人,是個廢物。這個信念無形中給自己很大的壓力,很擔心自己是個沒用的人,如果我沒有能力的話,別人就不會喜歡我,我一定要很努力、一定要很優秀,這樣其他人才會接納我。
我發覺了這個信念,但我不知道要怎麼打破它,剛好聽音頻聽到心理學上的一個概念叫「理性行為療法」,透過以下這4個問句來幫助自己打破信念。
1.我的信念跟態度有意義嗎?
人的意義來自於他創造出來的價值,我願意為自己、為他人創造價值。
2.我的信念跟態度是否有證據證明它是正確或錯誤的?
影響力其中一個要素是能夠帶給他人的價值,你能夠帶給越多人價值,你的影響力就越大,但這個「價值」的範圍應該是很廣泛的,溫暖的傾聽跟陪伴也具有很大的價值,並不只有技術和能力才具有價值。
3.我的信念跟態度對我有幫助嗎?
這個信念讓我在學習上保持積極的態度,並且渴望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不過在人際交往上,這個信念時常讓我既驕傲又自卑,看不起能力比我差的人,同時又羨慕嫉妒能力比我好的人。
4.如果不堅持這個信念,我的人生會有什麼不同?
如果不堅持人必須有價值才有活著的意義這個信念,我可以生活得更輕鬆,我的存在本身就具有價值,我相信自己,不需要別人的讚美才肯定自己,也不會因為別人的批評而否定自己。
當把這四個問題想過一輪之後,糾結的眉毛鬆開來,我可以持續做我喜歡的事情同時創造價值,不是因為想要獲得別人的掌聲,而是因為這就是我。
最近你有覺察到自己有什麼樣的限制性信念嗎?
試試看用這四個問句來向自己提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