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

含有「給予」共 6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給予》探討人際互動中的三種類型:索取者、互利者和給予者,願意付出的給予者往往是最成功的。給予者並非全然犧牲,而是懂得篩選對象、設定界線,從「我能得到什麼」轉變為「我能付出什麼」的思維,學習成為一個智慧的給予者,建立紮實的人際關係和職場網絡。
在健身房的相遇,一位大哥的一句話「手心向下,是給出去」,讓我重新思考富足的意義。 從捐款到捐血,體會到無私給予的奇妙感受,並從中獲得心靈上的富足。
Thumbnail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總是習慣把愛與期待寄託在他人身上,卻忘了最重要的人:自己。
梣樹正位: 梣樹自古以來就象徵著戰士的精神,它的堅硬木貨是長矛以及斧頭柄的最佳材料,在戰士文化中,這兩種武器都象徵強壯且無所畏懼的英雄武士;因此梣樹力量可以激發人類的勇氣,協助連結肉體與精神之間的強度,協調兩者的差異性。這或許與它在神話中被視為支撐三層世界的神樹有關,因為梣樹也連結著截然不同的世界
Thumbnail
偶然點開東尼·羅賓斯的影片,聽到他分享了一個低谷時期的小故事。 他細緻地描述了一次在人生困境的故事, 當他因無法收回借款而感到失望時,卻被一位走入餐廳的小男孩生命品質所吸引。 小男孩身上散發出的生命特質讓東尼深感欣賞,於是他決定為小男孩的母親付餐費,即便那是他身上僅剩的幾十美元。 東尼
2025 年 7 月,我拖著兩個行李箱、10 萬元存款,及一張效期一年的工作簽證,踏上飛往多倫多的航班。當年我 24 歲,大學休學,英文程度中下,僅有幾份服務業的工作經驗。然而,我選擇去一個陌生的國度——加拿大,用打工度假的方式,歸零。 出發前,我滿懷熱情地想像自己在快時尚服飾店整理衣架,或在街邊
Thumbnail
嗨囉大家,今天我想要分享一個大學人際的體會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人際關係的運作方式會有所改變 高中以前,我們的友誼多半來自自然的陪伴與共同經歷 進入大學後,人際關係比較獨立和多元,每個人有各自的目標、生活和規劃 開始意識到:大學後人際本質在於「給予」
Thumbnail
漫閱讀-avatar-img
2025/01/17
真棒的分享👍大學就是個小型社會唷!祝你順利
小豆pika-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17
漫閱讀 謝謝 !
吃虧就是占便宜?施比受更有福?這本書告訴你:這都是真的!
Thumbnail
在人際交往中,真心未必能換來對等的回報。面對利益的誘惑或人心的複雜,真心常被辜負,甚至成為被利用的工具。我們需要在付出真心時保護自己,清醒分辨哪些人值得信任。雖然人心難測,但放棄信任只會讓自己失去更多。唯有保有善意與勇氣,才能在這紛繁的世界中找到那份珍貴而真摯的情誼。
Thumbnail
宇牛-avatar-img
2024/12/31
墨家還是有點道理的⋯
這個故事揭示了關係中的信任與自由。鳥籠象徵束縛,麻雀代表渴望自由的心靈。麻雀因信任而接近鳥籠,但當農夫關上籠門,信任被打破,最終失去彼此。這提醒我們,無論是愛情、友情,還是人生中的目標,都需要適度的空間與自由。過度的依賴與控制反而會傷害關係。真正的愛是自由中的相守,而非籠中的佔有。
Thumbnail
謝謝分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