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界線

含有「身體界線」共 3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今天是要談寬恕的主題,獻給當時無法抗拒的你。
Thumbnail
相信許多家長都告訴過孩子不可以拿陌生人給的食物,也不能跟陌生人說話,但很多傷害孩子的案例多半是「熟人」所為,所以我們應該要教育孩子判別一個人的「行為」,而非一個人與我們的親疏關係或是職業。 比如,一個成年女性可以隨意觀看小女孩的身體嗎?難道同一個性別就能跨越身體的界線嗎?或是老師或警察可以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一位作者從幼年時期到成年的創傷經驗,包括家庭暴力、霸凌和性侵犯。作者探討了這些經歷如何影響她的身心健康,以及她在療癒過程中的掙扎與反思。文章提醒讀者在面對創傷時,要做好心理準備,允許自己逃避也是一種選擇。
Thumbnail
另一則有爭議的性騷擾判決:行為人疫情期間戴口罩未遮住鼻子,在便利商店被一對情侶提醒後,見笑轉生氣跟對方吵了起來。事後,行為人因爭吵時數次逼近情侶中的女方而被認定為性騷擾,請求行政救濟,法院認為行為人侵犯了女方的「身體界線」,使女方趕到冒犯,構成性騷擾,駁回行為人之訴。
Thumbnail
有些觀念必須對孩子一說再說,比如「身體自主權」。 議題熱度會退,但新聞事件觸動的警鈴,在家長心中還是不斷嗡嗡作響,不曾停止。 因為有些傷害,必須用一輩子的笑容做為療傷的代價,做父母的,怎麼也不願看到自己孩子的笑容因為壞人而被凍結。
Thumbnail
偶然看到一個故事,女孩不習慣伴侶突如其來的親密接觸和撫摸身體,包含:觸摸胸部、屁股、私處等等較有性意涵的部位,總是讓她渾身一顫、感到不舒坦,她把這件事告訴她的伴侶,對方卻有種「被拒絕於外、不夠親密、隔著距離」的感受,因此兩人常為了此事爭吵。
Thumbnail
我很少跟著新聞在寫文,但這次我不寫出來我覺得非常違反我在意的 #兒童人權,我先摘 #鍾法藍 文字:2022年鏡週刊做過一個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的專題,我當時讀過,今天也想起來,但並未想到跟黃子佼有直接關聯。剛才網友也提到,我才想到黃子佼加入的色情網站,正是當年鏡週刊報導台灣規模最大,犯罪手法與受害
Thumbnail
游擊文化 四月推出由我個人超欣賞的作家 #吳曉樂 選書推薦的【別教出混蛋】是一本適合在教養書海中感到焦慮,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書籍、或教養策略,孩子約莫在三歲以上的家長。因為書中所提及的育兒困境和建議,我覺得實用性並不太多在嬰幼兒階段,但並不是三歲下的家長就不推薦你看,只是三歲內的家長,我真心推薦的
Thumbnail
本篇文章是我看了<公視主題之夜-要活、要愛、要記得笑X當了爸媽,還能享受愛情嗎? >這一集節目,要來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看了節目之後的心得感想,心得文一共分上下篇,本篇是上篇,要跟大家分享我看這次節目一開始到38分03秒,也就是節目上半場的心得。
Thumbnail
昨天看重播電影“關鍵下一秒”尼古拉斯 凱吉主演 有感情戲沒床戲 我深思許久:老外的“愛”是不是“性‘’的比重很高 每當說出口時就是關鍵字般啟動了荷爾蒙 讓後就親熱做愛了自然愛孩子和家人也出於真誠 但唯獨兩性間“愛”這個字應該=性=做愛。我胡思亂猜的。
一、男孩女孩遊戲配對 遊戲不分男女,自己喜歡就好。 二、聽故事 男生和女生身體構造雖然不一樣,但其他興趣可以一樣,我們應該要尊重大家的喜好。 三、認識語詞:嘲笑、調查、出乎意料、真相大白 四、身體的界線:不被別人的碰觸的地方用圈起來 自己不喜歡被碰觸的地方,可以讓同學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