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書院筆記-學佛五講第二講佛法的正見之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常施法師授課前言先說,建立佛法正見的先決條件有二,一是要讓自己成為乾淨倒空的容器,不讓主觀或成見的分別心所干擾;二是有專注的心,先靜坐讓心先回到身體裡。

一、何謂佛法的正見

(一)何謂佛法

  1. 佛說的教法是佛法:經典、律典
  2. 佛弟子解釋經和律:論典、歷代諸師的著作

(二)佛法的正見

  1. 合乎三法印的道理是正見(1)諸行無常(2)諸法無我(3)涅槃寂靜
  2. 合乎因果觀及因緣論的是正見(1)因果三世都有(2)因緣十方皆無
  3. 中道的空觀是正見(1)捨兩邊不執中間(2)不落有無去來

第二講的學習目的在對佛法有基礎與全面的了解,並建立佛法的正知正見。分成兩大部份介紹,第一部份是說明何謂佛法的正見,第二部份是說明佛法正見的核心-緣起論。

佛法正見的核心是緣起,佛觀察到緣起而成佛,如果不清楚緣起,就難以掌握佛法。宗教有許多相同之處,而正見和緣起即是佛教與其他宗教鮮明的不同處,法師比喻如球賽之中,要分出是否同隊,球衣必須有鮮明顏色區分,緣起即是佛教的核心特色

(一)何謂佛法?

分為佛說的經典、律典和佛弟子解釋經和律:論典、歷代諸師的著作。《大智度論》卷二云,佛法有五種人說:一者、佛自口說,二者、佛弟子說,三者、仙人說,四者、諸天說,五者、化人說。是故佛法不一定是由佛說。(補充:大智度論卷二「佛法非但佛口說者是,一切世間真實善語、微妙好語,皆出佛法中。」)但律典則是由佛親制,是佛為七眾弟子制定不同的戒律,七眾戒律集結成為律典。經典是指引修行的理論方法,律典則是淨化身口意行為規範。論典為佛弟小解釋經和律典分為三類:(1)釋經論:對經典一字一句的解釋,如《大智度論》注解《大品般若經》(2)宗經論為對經典要義的發揮,非一字一句,如龍樹菩薩的中論(3)釋律論:解釋律典的論,如《毘尼》《毘婆沙》,結集(Samgiti) 共有四次,產生了經律論三藏。除了經律論三藏,歷代祖師的著作,如太虛大師全書、印順導師的妙雲集、聖嚴師父的法鼓全集等,也都是佛法。

(二)佛法的正見

1. 合乎三法印的道理是正見

法師以雪山童子的故事為例,惡鬼吟「諸行無常,是生滅法」,雪山童子一聽,知有下半句,便求惡鬼說出下半句,惡鬼卻說:「我肚子餓,沒力氣講,我找不到東西吃,要吃飽了才有力氣。」雪山童子答應給他吃,說:「我從樹上跳下來時,你趕快說。」惡鬼便說:「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法師說,正見正法也可能是惡鬼說出來的,我們要如何區分?有三個標準,稱為三法印,三法印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即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諸行無常

泛指一切有為法和世間的現象都是無常的,是第一個世間的事實。在生理層面上,我們可以看到「生老病死」,心理層面則是「生住異滅」,在物質層面上是「成住壞空」。

法師說了一個故事,一位荒野旅行的行人,掉入枯井,抓著枯藤(命根),井底有四隻毒蛇(地水火風),井上有兩隻老鼠(日夜)咬著枯藤,吊掛的旁邊有個蜂窩,行人一邊舔著蜂蜜(五欲之樂),一邊忍受蜜蜂的叮咬。故事刻畫人生在世的現象,而佛教徒的態度就是要積極面對,找尋解脫的方法。

諸法無我

法指色法和心法,這裡指的是五蘊、十二入、十八界。無我指的是沒有固定不變的本質。有我指的是(1)本來如此(2)自己如此(3)永遠如此。無我則是否定自主、獨立和恆存性。生理和心理現象組合成的我並非永久不變,環境不斷變化,非能主宰,認識無我,身心受種種因緣變化影響。當順則喜,逆則憂都表示有主宰之心理,但其實外境無法主宰,身體亦無法主宰。學佛之人認為此生是來受報和還願,因還願而能支持同時受報,轉化過去生邪見和自我中心的執著,以無我的智慧取代自我中心。

涅槃寂靜

涅槃即不生不滅,生滅心不動。原始佛教的涅槃是證阿羅漢果。自我中心執著停止作用,煩惱止息。寂靜是由自我中心引發的痛苦皆歸寂滅,由無常、無我、觀察進入涅槃境界,只有聖人才能到達。涅槃並不等於死亡,活著就可以進入涅槃。

2. 合乎因果觀及因緣論的是正見

(1)因果三世都有

緣起的因果觀

種瓜為因,天候種種因素為緣,得瓜為果。會產生因果的因緣也是因緣所現。因為因也是因緣所現,所以無第一因。因緣有簡單易解的,如種瓜得瓜,也有不易理解的,例如,土壤、水質、蟲子等種種的因素。

我們有三種方法肯定三世因果,即是三量。「三量」的修行意義,在佛教看來,知識主要有三種途徑,分別是經驗知覺的現量、類比推知的比量,以及依據經典記載、篤信聖者言教的聖教量(又作至教量、正教量)

一世因果:現世報,無法解釋為何惡人此生無惡報;二世因果:今生和來生,但無法解釋為何每個人出生就不一樣。三世:過去、今生、未來。過去的果成為今生的因,今生因造的果又成為來世的因。而有三世因果。

(2)因緣十方皆無

這點是與其他宗教有所區分的不同點。緣起的因果觀認為產生結果的因緣條件仍是由因緣條件聚合而成,因此沒有第一因。

「找不到殺我的人?」金剛經中歌利王被人節節支截,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因為找不到單一因,因此找不到可以被仇恨的對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默的沙龍
18會員
37內容數
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4/08
「一如生活是一門藝術,愛乃是一門藝術。」-佛洛姆 正好在閱讀《愛的藝術》的這段時間裡,看了文溫德斯和役所廣司的電影《我的完美日常》,重新去認識愛也重新認識禪。
Thumbnail
2024/04/08
「一如生活是一門藝術,愛乃是一門藝術。」-佛洛姆 正好在閱讀《愛的藝術》的這段時間裡,看了文溫德斯和役所廣司的電影《我的完美日常》,重新去認識愛也重新認識禪。
Thumbnail
2024/04/02
今天上完第110堂瑜伽課,我回顧自身的歷程和經驗,整理出三個調整身體的重要元素:覺察、呼吸和方法。內容包含我對這三個元素的理解,希望我的覺察和分享能夠幫助到需要的人。
Thumbnail
2024/04/02
今天上完第110堂瑜伽課,我回顧自身的歷程和經驗,整理出三個調整身體的重要元素:覺察、呼吸和方法。內容包含我對這三個元素的理解,希望我的覺察和分享能夠幫助到需要的人。
Thumbnail
2024/04/01
法鼓山推廣大事關懷的理念,將聖嚴師父相關開示內容分為四類39部。 我邀請正在陪伴家人經歷癌末的朋友,一同共修,我也將自己的體悟和心得書寫下來。
Thumbnail
2024/04/01
法鼓山推廣大事關懷的理念,將聖嚴師父相關開示內容分為四類39部。 我邀請正在陪伴家人經歷癌末的朋友,一同共修,我也將自己的體悟和心得書寫下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十二因緣說明人怎麼形成來到世間,貫穿現在/過去/未來。任何人事都不可能沒有原因而發生。十二因緣分析過去現在至未來會怎麼發生
Thumbnail
十二因緣說明人怎麼形成來到世間,貫穿現在/過去/未來。任何人事都不可能沒有原因而發生。十二因緣分析過去現在至未來會怎麼發生
Thumbnail
從《金剛經》看佛法修行的根本原則(古文經典課 2022/05/18 知識點)。 若是拋開修行的次第(階段)來說,修行佛法最標準的要求(最終的要求),基本上還是來自於《金剛經》。因為《金剛經》畢竟是整個佛教的根本,核心中的核心基本上就在《金剛經》。我們得按正規的東西去要求自己,具備按照這些修行
Thumbnail
從《金剛經》看佛法修行的根本原則(古文經典課 2022/05/18 知識點)。 若是拋開修行的次第(階段)來說,修行佛法最標準的要求(最終的要求),基本上還是來自於《金剛經》。因為《金剛經》畢竟是整個佛教的根本,核心中的核心基本上就在《金剛經》。我們得按正規的東西去要求自己,具備按照這些修行
Thumbnail
若是拋開修行的次第(階段)來說,修行佛法最標準的要求(最終的要求),基本上還是來自於《金剛經》。因為《金剛經》畢竟是整個佛教的根本,核心中的核心基本上就在《金剛經》。我們得按正規的東西去要求自己,具備按照這些修行的要求去進行修行,甚至要去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思維習慣、包括意識習慣。 應無所住,而生
Thumbnail
若是拋開修行的次第(階段)來說,修行佛法最標準的要求(最終的要求),基本上還是來自於《金剛經》。因為《金剛經》畢竟是整個佛教的根本,核心中的核心基本上就在《金剛經》。我們得按正規的東西去要求自己,具備按照這些修行的要求去進行修行,甚至要去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思維習慣、包括意識習慣。 應無所住,而生
Thumbnail
佛陀不廢話是一本由諾亞.羅舍塔所著,楓樹林出版社於2022年出版之極簡佛法入門問答書。   這是一部很適合輕鬆閱讀的佛教入門書,是西方作者所述,因此在語調與論述上並沒有想像中以華人視角在處理牽涉宗教思想時會出現的道德勸說。而是用非常理性的將佛陀的思想以學派的理論介紹方式傳達給讀者。
Thumbnail
佛陀不廢話是一本由諾亞.羅舍塔所著,楓樹林出版社於2022年出版之極簡佛法入門問答書。   這是一部很適合輕鬆閱讀的佛教入門書,是西方作者所述,因此在語調與論述上並沒有想像中以華人視角在處理牽涉宗教思想時會出現的道德勸說。而是用非常理性的將佛陀的思想以學派的理論介紹方式傳達給讀者。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即使只以少許直觀的智慧,我們也將能透過各種世間法去看清楚。我們將能瞭解到,在這世間的每件事物,都是一位老師。舉個例來說,即使是樹和藤都能顯示出真實的真理來;依著智慧,是不需去請教任何人,不需去研習什麼的。我們只要能從真理學習,便足夠去開悟了,就像故事中的洽諾果門國王一樣,因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即使只以少許直觀的智慧,我們也將能透過各種世間法去看清楚。我們將能瞭解到,在這世間的每件事物,都是一位老師。舉個例來說,即使是樹和藤都能顯示出真實的真理來;依著智慧,是不需去請教任何人,不需去研習什麼的。我們只要能從真理學習,便足夠去開悟了,就像故事中的洽諾果門國王一樣,因
Thumbnail
什麼是真正的佛法?要如何薰學?有甚麼成就?若您到今天仍然求知若渴、虛懷若谷,且學佛的動機單純而端正,對佛教法義能如理作意的思維,確定之後,才坦然信受、依教奉行,並樂於隨時與人對談、求證、切磋,那麼,您可以是佛法上很好的同修道友!
Thumbnail
什麼是真正的佛法?要如何薰學?有甚麼成就?若您到今天仍然求知若渴、虛懷若谷,且學佛的動機單純而端正,對佛教法義能如理作意的思維,確定之後,才坦然信受、依教奉行,並樂於隨時與人對談、求證、切磋,那麼,您可以是佛法上很好的同修道友!
Thumbnail
從因果的觀念來說,佛教是鼓勵我們積極向上的; 從因緣的觀念來說,佛教是主張放棄我見的。
Thumbnail
從因果的觀念來說,佛教是鼓勵我們積極向上的; 從因緣的觀念來說,佛教是主張放棄我見的。
Thumbnail
當佛教深入中國的民間而成為普遍化的信仰之後,對於佛教的根本面貌,反而不為大眾所知;大眾所知的民間佛教,乃是為求現世利益而供觀音菩薩,為求死後安樂而供地藏菩薩,為了消災祈福而念藥師、彌陀。活著的時候為了求財、求壽、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許願
Thumbnail
當佛教深入中國的民間而成為普遍化的信仰之後,對於佛教的根本面貌,反而不為大眾所知;大眾所知的民間佛教,乃是為求現世利益而供觀音菩薩,為求死後安樂而供地藏菩薩,為了消災祈福而念藥師、彌陀。活著的時候為了求財、求壽、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許願
Thumbnail
佛法的基本原則,就是戒、定、慧三無漏學,除此之外,如果說還有什麼最高的、無上的大法,都是一時方便說。
Thumbnail
佛法的基本原則,就是戒、定、慧三無漏學,除此之外,如果說還有什麼最高的、無上的大法,都是一時方便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